听过这样一句话话:
「理想中的家庭,有屋一间、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笔一砚一壶茶,便是最好的归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书香能致远,茶淡可清心。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每个人都能安静地成长。
01 书香,滋养心灵
很喜欢这句话:
「世上有许多种香:花香、饭香、檀香......,而最耐人寻味的是书香。」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出路。
福建的林氏家族,算不上豪门,但是却人才辈出。
据考证,林氏家族曾出现一门八御史,人称「开榜必有林」。
百年家族,三代风华。
从林则徐、林觉民到林徽因,崇尚读书的家门世风,滋养出了一代又一代英杰。
清代的姚文田说: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书香门第,不分贵贱,皆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也许我们出身平庸、家庭贫穷,但是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滋养心灵。
人穷,但志气不能短。
一时的艰难,不会压垮一颗坚韧的心。
古人刘向写道: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教育子女,从读书立身起步。
经营家庭,从诗书礼节开始。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值钱的资产
02 「林中木屋,风朗月明,一杯清茶,便是归宿。」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年轻时,懵懂无知,撞了南墙也不罢休。
中年时,满身伤痕,受了委屈也要咽下去,最后淡淡地独来独往。
明朝的张岱,被称为陶庵老人。
他出身富贵家庭,却先天身体薄弱,未能考取功名。
恰逢战乱,张岱隐居在四明山中,安守于贫困,读书、喝茶、弹琴。
某年冬天,杭州大雪,张岱带着火炉,乘船往湖心亭看雪。
到了亭子里,张岱遇到两人,正在煮茶烤酒,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心远,天地自阔。
茶淡,人心安静。
吃茶的空隙,世间烦恼、人生苦乐,全都抛在脑后,心里只剩下清幽淡雅的禅意。
诗人谢宗可在《雪煎茶》中写道: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家中有茶,便能清净。
饮茶淡,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闻茶香,原谅一切颠沛流离。
一间木屋,一杯淡茶,无束无拘,四大皆空。
03 人静,万事兴盛
李频在《暮秋重过山僧院》中写道: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人生最难的事情,是让心安顿下来。
一个家族,最好的状态,是灯火可亲、家人和睦。
见过许多吵吵闹闹的家庭,最后都走向了衰败。
记得外公刚去世时,大舅和二舅,因为一张值钱的古木床,而争得不可开交。
利益当前,亲人反目,闹到绝交的地步。
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和睦的团圆饭,每隔几天都会争吵一次。
家庭的衰弱,从子孙后代无法和睦相处开始。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道: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每个人都少点争执,多些体谅,互帮互助,才是真正的大家族风范。
一个家庭若能安静下来,万事兴盛。
古语说: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先安身,再挣钱。
每个家庭,都要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走得长远。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户户有难解的愁。」
一个家庭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一书、一茶、一静。
书香,子孙后代可兴旺发达。
茶淡,渡过难关后苦尽甘来。
人静,在独处时修身养性。
余生,好好的照顾自己,慢慢地经营家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讲过很多关于道家、道教的内容。包括历史脉络、各个教派的形成、奇幻的故事、神话、传说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所有我们今天能讲得出的主题,其本质都是时过数千年历经百千万劫残存的碎片,都是水面之上的可见之物,也都只是“道”这...
资深 庸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听过这样一句话话:
「理想中的家庭,有屋一间、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笔一砚一壶茶,便是最好的归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书香能致远,茶淡可清心。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每个人都能安静地成长。
01 书香,滋养心灵
很喜欢这句话:
「世上有许多种香:花香、饭香、檀香......,而最耐人寻味的是书香。」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出路。
福建的林氏家族,算不上豪门,但是却人才辈出。
据考证,林氏家族曾出现一门八御史,人称「开榜必有林」。
百年家族,三代风华。
从林则徐、林觉民到林徽因,崇尚读书的家门世风,滋养出了一代又一代英杰。
清代的姚文田说: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书香门第,不分贵贱,皆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也许我们出身平庸、家庭贫穷,但是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滋养心灵。
人穷,但志气不能短。
一时的艰难,不会压垮一颗坚韧的心。
古人刘向写道: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教育子女,从读书立身起步。
经营家庭,从诗书礼节开始。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值钱的资产
02 「林中木屋,风朗月明,一杯清茶,便是归宿。」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年轻时,懵懂无知,撞了南墙也不罢休。
中年时,满身伤痕,受了委屈也要咽下去,最后淡淡地独来独往。
明朝的张岱,被称为陶庵老人。
他出身富贵家庭,却先天身体薄弱,未能考取功名。
恰逢战乱,张岱隐居在四明山中,安守于贫困,读书、喝茶、弹琴。
某年冬天,杭州大雪,张岱带着火炉,乘船往湖心亭看雪。
到了亭子里,张岱遇到两人,正在煮茶烤酒,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心远,天地自阔。
茶淡,人心安静。
吃茶的空隙,世间烦恼、人生苦乐,全都抛在脑后,心里只剩下清幽淡雅的禅意。
诗人谢宗可在《雪煎茶》中写道: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家中有茶,便能清净。
饮茶淡,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闻茶香,原谅一切颠沛流离。
一间木屋,一杯淡茶,无束无拘,四大皆空。
03 人静,万事兴盛
李频在《暮秋重过山僧院》中写道: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人生最难的事情,是让心安顿下来。
一个家族,最好的状态,是灯火可亲、家人和睦。
见过许多吵吵闹闹的家庭,最后都走向了衰败。
记得外公刚去世时,大舅和二舅,因为一张值钱的古木床,而争得不可开交。
利益当前,亲人反目,闹到绝交的地步。
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和睦的团圆饭,每隔几天都会争吵一次。
家庭的衰弱,从子孙后代无法和睦相处开始。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道: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每个人都少点争执,多些体谅,互帮互助,才是真正的大家族风范。
一个家庭若能安静下来,万事兴盛。
古语说: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先安身,再挣钱。
每个家庭,都要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走得长远。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户户有难解的愁。」
一个家庭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一书、一茶、一静。
书香,子孙后代可兴旺发达。
茶淡,渡过难关后苦尽甘来。
人静,在独处时修身养性。
余生,好好的照顾自己,慢慢地经营家庭。
资深 庸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聊天,是指没有明确目的、随时随地即兴式的交谈。 聪明人往往利用聊天的机会,跟不同职业、不同辈分的人闲谈,可以扩大接触面,获得许多新的信息,甚至触类旁通,使有的人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聊天,还可以联络友谊,协调关系,调节心理,愉悦情怀,使你愁闷不快的心情在一吐之中得到开释,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一个聊天的习惯,他与秘书爱克曼每天工作之余都要闲聊一会儿,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他作品中那些天才的机智语言大多是从闲聊中得来的。 他嘲弄丑恶,讥讽世俗,用那喷玉吐珠般美丽的语言,写了一部《歌德咏叹录》,令世人惊叹不已。
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与好莱坞女明星英格丽. 褒曼的一段近乎争辩的闲聊也十分有意思。
一九四八年夏天,萧伯纳在伦敦的寓所里与造访的英格丽. 褒曼聊天。 闲聊中,萧伯纳听说英格丽. 褒曼主演过一部关于法国民族英雄贞德的戏,居然不是他写的那个同一题材的剧本,颇为不快,以近乎咄咄逼人的口气质问英格丽. 褒曼:
「你为什么不演我写的剧本?」
英格丽. 褒曼一笑,端起茶来,说:
「先生,我可以喝茶吗?」
「当然可以。 可是你为什么不用我写的剧本呢?」
英格丽. 褒曼又一笑,说:
「因为我不喜欢它。」
萧伯纳一听,惊呆了! 这是他在各种正式场合的谈话中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对他所写剧本的评价,过去他所听到的都是恭维和赞叹。 想不到在聊天中,这位女演员竟敢当其面如此唐突。
萧伯纳心平气和地问英格丽. 褒曼为什么不喜欢他写的剧本。
这位只有三十三岁的女演员在九十二岁高龄的文学大师面前,纯真得像个女孩子,她娓娓地申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萧伯纳的剧本把贞德写得太过聪明了,剧本中贞德的一些独白和对话不像历史上那个法国姑娘能说得出来。
萧伯纳哈哈大笑,故意刺激褒曼说:
「你这个大名鼎鼎的明星没演过我写的戏,证明你还没有入门呢!」
不料,褒曼更认真了,说:
「我真想演您写的戏,不过,您这个剧本的台词固然才华横溢,却是剧作家腔调,并不符合贞德的身分;您刻意地把贞德的精神世界描绘得那么尽善尽美,反而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褒曼的坦率真诚和独到见解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文学大师,一场聊天竟聊出了互相理解,使萧伯纳看到了自己剧本之不足,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这是在其他场合所得不到的。
从以上两个典型事例可以看出,聊天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可以海阔天空地闲扯。 但闲扯未必就闲。 聪明的歌德和萧伯纳则能从「闲」聊中聊出感情来,把无目的的聊天,变成有目的的语言交流和感情交流,终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聊天不同于庸俗低级甚至的说笑,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话题最好不要谈,更不能搬弄是非,贬低他人,更不要随便炫耀,导致别人反感。
声东击西,本为军事术语,意为表面上声张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是攻打西边。 它用在说话的技巧上,是指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让对方产生错觉,从而在有利的时机,以最好的方式解决要说的主要问题,达到预定的目的。
日本的DG公司经理山本村估与美国一家公司谈生意。 美国这家公司已经知道DG公司面临破产的威胁,就想用最低价格把DG公司的全部产品买下来。 DG公司经理山本村估面临两难抉择:如果不卖,公司的资金就无法周转;如果以最低价格卖给对方,公司就会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当时,山本村估的内心非常矛盾,但他是一位善于言辞的人,知道怎样去战胜对手。 当美方这家公司利用在洽谈中提出这些要求时,山本村估却若无其事地对随员说:
「你看一看飞往韩国的飞机票是否已经买好了,如若机票已拿到,明天我们就飞往韩国,那里有一笔大生意在等待我们。」
山本村估这段话的言外之意,谁都会理解,那意思就是:对美方这家公司的这桩生意兴趣不大,作不作都无所谓。
山木村估的这一招很厉害,使美方这家公司如同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由于急需这些产品,最后只得下决心还是以原价买了下来。 DG公司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个故事里山本村估把急欲与对方成交的本意隐藏下来,而故意把对方引向自己对成交不感兴趣的错觉,终于战胜对手,达到目的。 这就是声东击西的妙用之处。
资深 庸才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讲过很多关于道家、道教的内容。包括历史脉络、各个教派的形成、奇幻的故事、神话、传说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所有我们今天能讲得出的主题,其本质都是时过数千年历经百千万劫残存的碎片,都是水面之上的可见之物,也都只是“道”这个神秘文化的冰山一角。这水面之下不知道还有多少珍贵的内容或遗失损毁、或深埋于地下、或在一个神秘的小圈子里秘不外传。1899年一位叫做“理查德威廉”的德国传教士来到山东青岛,期间四方游走,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创办书院翻译经典。你随便瞄一眼他翻译过的书单就能明白,他对中国的儒道文化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和喜爱。论语、诗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列子,此外还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吕氏春秋等等就这么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最顶尖的汉学家。
忽有一日理查德威廉偶得一梦,一位胡须花白、目光温和、仙气飘飘的老者来到面前对他说:那里有一座高山,你应该去看看!说话间转身便走,理查德威廉赶紧追问说:什么高山?你是谁?老者回头说“崂山”这梦就醒了!他自己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明白什么意思!所谓的崂山是指那座高山,还是老者本身呢?完全不懂!几个月后,理查德威廉与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会面,协调当地办学事宜。周馥给予理查德威廉汉学功底的评价是:学问精通但对深层奥义的理解尚浅…他说你去请教那些民间的教师、学者没用的,一定得有一位儒道双修的国学杂家给你做指引才行,于是周馥将一位大隐于朝堂的“神人”引荐给理查德威廉。此人便是晚清学部大臣“劳乃宣”,劳乃宣表字季瑄,道号韧叟。深通儒道两家文化,理查德威廉一见劳乃宣便失声惊叫,说这就是我梦中所见的老人啊!原来劳乃宣的姓氏,正是因为祖上移居崂山而得。这不是故事啊,这是真实的事件。理查德威廉回到欧洲把这件事儿讲给荣格听,才有了后来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最典型的就是我在心里想着一首歌,诶!突然旁边一个人唱上了,而且正好是我刚刚想到的那句。或者像事件中讲到的,梦境的经历在现实中发生。还有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那句:说曹操、曹操到。好,再回到理查德威廉!劳乃宣也对这位深爱儒道文化的德国青年十分欣赏,理查德威廉便当即拜师,同时也拥有了一个非常符合儒家思想的名字叫做“卫礼贤”他也坚信将中国文化引入并影响西方世界是他这一生的宿命。此后数年间,卫礼贤便在恩师劳乃宣的指导下分别翻译了“周易”“道德经”和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道家内丹长生经典“太乙金华宗旨”。
此书相传为唐代八仙之一的纯阳子吕洞宾所著,但其中核心奥义早已在华夏大地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秘密传承、师徒相授了数千年,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末期的关尹子,也就是说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不但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还秘密传授给关尹子“内丹”的修行法门。历经鬼谷子、黄石公、张良、张道陵一代代传到钟离权、吕洞宾,再传到王重阳以及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侠世界,王重阳于华山论剑力挫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绝顶高手,成为天下武功第一人。我们最熟悉的“一阳指”,在转瞬间破除欧阳锋的蛤蟆功,使其二十年间不敢踏入中原半步,甚至再听到王重阳三个字内心都会充满恐惧的阴影,而一阳指源源不断的强大内力,正是来自于一种叫做先天神功的功法,看完太乙金华宗旨之后小伙伴一定会恍然大悟,这就是金庸笔下的先天神功。在王重阳之后的数百年间此书一直行踪成迷、时隐时现。直到乾隆年间,一位无名道士在北京琉璃厂逛旧书摊儿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了半部发黄掉渣的残卷,几日后拿给同道的好友显摆,说诶你看找到了啥…朋友一眼看傻了,因为正好他手里有残缺的另外半卷,书的字体、规格、大小、年代都不一样,但是内容恰巧能对起来,这本书就好像生出了主观意念一样,仿佛是自己选择在这一刻重返人间。两人开始召集各路好友,筹集资金、重新编撰开版印刷,才又到了劳乃宣手中。卫礼贤回到德国之后将一系列翻译手稿一一成书出版,其中的太乙金华宗旨也因此瞬间风靡欧洲,当我们之前提到的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看到此书之后,就突然想通了很多困扰他多年的学术问题。并与卫礼贤一见如故,又在翻译手稿之外用心理学的视角附加评述最终成书取名为“金花的秘密”又分别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等等十几种语言…直到1990年代,这本书才重新从英文和日文的版本,翻译回中文,才又被我们关注到。原来欧洲人早在100年前,就已经按着道家的内丹功法“修仙了”,全世界都知道,就咱自己不知道!那接下来就讲一讲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全书共计十三篇,第一篇:天心、第二篇:元神识神、第三篇:回光守中、第四篇回光调吸、第五篇:回光差谬、第六篇:回光验证、第七篇:回光活法、第八篇:逍遥诀、第九篇:百日筑基、第十篇:性光识光、第十一篇:坎离交媾、第十二篇:周天、第十三篇:劝世歌。这整部著作的章节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回光”!这也是整部书最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只要你参透“第三篇:回光守中”,你也就明白了太乙金华宗旨核心的奥义,剩下所有的篇幅全部是围绕着这一篇展开的。壮哥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大家捋顺脉络。这会让小伙伴自己读书的时候更有条理,更容易读的下去。但接下来所有的解释,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对他人理解的认同。不一定正确,但好处是你可以将我的理解作为思考的参照和地标,这也会让你更容易产生新的感悟。那么什么叫做回光守中?区区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多个层次的含义。要了解这四个字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元神、什么是识神。第二篇开篇吕祖说: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只有元神真性才是超越时空的存在,人的精气可以随着天地的衰败而衰败,但元神始终存在,元神就是无极,创造天地的也是无极。诶!几乎跟木内鹤彦描述的一模一样,意识脱离身体之后可以穿越时空,意识不就是元神真性吗?那种被超大意识体吸收的感觉,超大意识体不就是无极吗?每一次曲绕,都会产生一个三维空间。不正书中所言:元神即无极,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吗。所以要么是木内鹤彦和吕祖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件事情,要么就是木内鹤彦看过金花的秘密。
那元神与识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心理学家荣格将元神描述为“潜在于集体无意识领域的本来自我”是一种无思维但高能量的存在。而识神就是人的意识,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所以按他的说法元神更接近于与生俱来的天性与神性,识神更接近于后天培养的认知与经验。如果我们再回到木内鹤彦对于“超大意识体”的描述,再一次把他想象成一团云雾,云雾曲绕产生雷电炸出一个三维空间。之后就很自然的流入到这个空间并填满弥漫于每一个角落,一个生命诞生的同时云雾也随之介入,并在此刻被我们称为元神。所以全世界每一个生命的元神其实都是相互连通,所以共时性原则一点都不奇怪。但这个生命的肉身本来也具备一定的心智在此刻被我们称为识神。所以是元神出于某种原因间接创造了识神,并需要识神辅助自己。书中将元神比作朝堂之上的君主,将识神比作领兵打仗的将军。将军受命在外领兵征战,兵权一旦到手日积月累、实力雄厚、嚣张跋扈,逐渐遮蔽了君主的光芒。一个人的识神过于强大确实会展现出好的表象,就是一个人看上去特别精明能干,事业风生水起…但这些表象会让人萌生出很多情绪,这就是民间所谓七情六欲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同时伤害身体中的心肝脾肺肾胃胆。所以识神越是强大、七情就越是活跃、身体脏器就越是损耗衰败。而元神喜静在这样一个喧闹嘈杂的环境和各种情绪病痛的干扰下,气场也就开始逐渐低迷混沌。而这一功法的目的,正是要让元神、识神各就其位和谐共生。让元神重新主导身体,时刻保持与那个超大意识体的链接,然后从那里获得通达天地的智慧和浩瀚无尽的能量。又因为元神居于人体两目之间,相对于识神心智,是心上之心,因此又被称为天心。因为天心最强大的能力是帮助人体连接天地,又因为超大意识体“无极”,早在天地形成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容纳天心的位置又被称为“先天窍”也叫做“玄关”,所以王重阳的先天神功也是来自这里。通过修行让天心与无极保持连接,从而获得无极通达天地的智慧与浩瀚无尽的能量。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怎么厉害也都是凡夫俗子,怎么能与无极之力相抗衡呢?
看过了第一篇天心、第二篇元神识神,我们就要回到那个最核心的老问题…什么叫做回光守中!回即是返回也是反转,光即是自然之光亮,也是观察光亮的眼睛。回光就是将你的视线反转,从观察外部世界回归到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所以回光是一种身体的逆向行为,道家说顺则凡、逆则仙!很多人把顺与逆解释成顺从与逆反,好像说顺从天地的就是凡夫俗子,敢于向天挑战的人才能成仙。不对!大谬!这里的顺逆对应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裂变、分解、散开的过程,也是这个过程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让人变得越来越平庸,所以顺着这个过程前进只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平凡的凡人。所以回光所致的逆向行为就是将心中万千凡尘事汇聚于二三、凝结于一心、再由心入道,是一个返回凝聚的过程,所以道家为什么经常说“返璞归真”!那什么叫做守中?守就是坚守、守护,中就是元神,元神就是无极、无极就是道。太乙金华宗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5GRCyxki0/hqdefault.jpg)
资深 庸才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席卷全球的大洪水,共工怒触不周山,颛顼帝“绝地天通”,人族如何被封锁了神性?你想知道的谜团都在这集!
封面:桑桑田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我们80、90后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就是2012年12月22日的玛雅预言。大概10年前后还跟着上映一部电影名字就叫2012世界末日,从一点点的迹象到一个城市的毁灭,再到地震、火山、各地民众的骚乱,各个宗教的祭祀,最后一场空前的海啸席卷全球。不幸中的万幸是联合国早在数年前就委托中国制造出四艘巨大的“诺亚方舟”,人类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据说那几年全球有好多人变卖自己的家产,肆意挥霍享乐、末日狂欢。特别有意思的细节,你们去看美股可口可乐2012年8月之后的股价,暴跌百分之50几。等23号太阳照常升起大家翻开钱包一看,才知道比玛雅预言更可怕的是整个世界都在,但自己的钱没了!这部电影,基本上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把圣经中对于洪水描述的框架演绎了一遍。那是神对人类罪恶的愤怒,除诺亚一家和一部分动物外,毁灭一切地上的人类、走兽、飞鸟、昆虫。整整40个昼夜的倾盆大雨,150天的滔天洪水。而相应在我们华夏大地流传的便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那共工到底是谁呢?炎帝五世孙,火神祝融之子。也是一位人面、蛇身、朱发的半神,黄帝晚年时期的新生力量,曾经引领百姓移山填土拓展平原构筑堤坝引水灌溉,使得种植的粮食谷物大大增产。而黄帝驾龙归天后却将王位禅让于颛顼,共工不服率二将相柳、浮游起兵造反。受到父亲祝融的极力反对,共工领兵引水熄灭了祝融保存的人间火种,天地顿时一片漆黑。祝融踏上满身烈焰的坐骑火龙,带上风神领兵迎战,父子二人水火不容打得满天云雾水汽。祝融骁勇共工败退藏于深海,祝融穷追不舍施法劈开海水,追杀共工并擒住主将浮游,浮游大怒喷血而死,相柳因惧怕火龙逃之夭夭。共工兵败一路向西溃逃,直到天地的边界回头一看祝融的追兵步步紧逼,共工恼羞成怒,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柱子!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就是说共工撞断了天柱,整个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维度,天空向西北倾斜,看上去连日月星辰都偏离了以往的轨道。大地向东南塌陷,让原本西北方向的海水顺势裹挟着泥沙倾斜而下。
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但西北方向哪里来的海水呢?山海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你翻开中国地图把眼睛瞪出血,也无法在西北方向找到海。但是谷歌地图可就不一样了,可以放大缩小。于是你倔强的坚持向西查看,穿越了新疆西藏、穿越了中东、穿越了欧洲。结果还真被你翻到了大西洋。你拿着ipad作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模样,眼看着大西洋的海水如瀑布般洒向整个欧亚大陆,并在海拔较低的位置留下了地中海、黑海和里海。而当时挪亚方舟的挪亚一家居住在哪里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上古的巴比伦、今天的伊拉克。而不周山这个名字,就是在说这座山是不周全的。什么山会给人以不周全的印象呢?山就是山,无论是尖顶的平顶的,有树的没树的,连绵的独立的开叉的不就是山嘛?为何不周?有一个巧合就是著名的巴比伦通天塔,也就是巴别塔也在这个位置,古巴比伦人就是妄想着更加接近天堂,也是为了躲避洪水建造一个通天的高塔。上帝得知后分化了人类各族的语言,让他们无法交流协作,阻止了通天塔的修建,所以巴别塔盖了一半就停工了!大家想一想天柱、通天塔、烂尾建筑、不周山!你品,你细品。这天柱折断、天塌崩裂。使得天河之水骤降人间,就连神隐许久的女娲都不忍生灵劫难再次现身,炼五色石以补天。很多人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跟共工触山是两个无关的事件,是东汉学者王充将两者强行拼接。我倒是觉得反正是管中窥豹,看见的本就是冰山一角,在这个资讯体量当中,两件事是否真的关联,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实在解不开,是可以先放一放的,因为类似的谜团还有很多。比方说这么大一场全球规模的洪水,人类文明无论之前发展到哪一步,都应该有一个断层,就是应该跳空了一段时间。我的意思是说可能有3百5百甚至1千年的时代盲区。也就是说洪水的幸存者逃往高处避难,大禹治水后幸存者不得不重返蛮荒。也许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文明才得以再起,再有新的事件与洪水之前的神话衔接我们才会莫名其妙的发现这时间怎么永远对不上,因为重返蛮荒的那段历史跳空了。有一部电影叫做“艾利之书”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末日后一个人保护一本圣经的故事。而我们现代历史学家,用尽各种方法去判断三皇五帝分别的时间,说实话,他们的答案不一定比你瞎猜的准。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对上古时期的国家体制,是毫无了解的。大家有想过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是可以纵向传承一王独大,它也可以是横向并存数王共治的。地位不同而已,可能颛顼在位时就已经分封了帝喾、尧舜,然后同一时期大禹治水后甚至可能自立为王。所以我们才会看上去每个帝王都执政很久,但是事件却在很短的一段历史时期,可能十几年内就接连密集发生的发生了,是平行推进的。所以淮南子才会又说:舜之时,共工振涛洪水,以薄空桑。所以苏秦才会说: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黄帝初期在剿杀其他物种的时候,尧就在参战,刚刚擒杀蚩尤之后舜就领兵攻打三苗了,同一时期祝融、颛顼、舜、大禹都在讨伐共工。所以女娲补天的帝王时代、施工地点、关联事件,都可以抹去。
它真正的重点在于,那时的天还是一个会有破损的实体,是一个需要维修的有形的实体。用什么修补呢?炼五色石补天!炼石说明是某种需要提炼的物质,五色说明需要多种物质的合成,所以这一定是一种先进的合金技术。另一个重点是这个有形的天抬头即可见,说明天地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近到地面上的生灵与天上的神仙甚至可以相互看见,甚至登上昆仑山便可以近距离接触。只是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得这个有形的天,不得不离开我们。此后的天就变成了天空,天空了!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事件呢?颛顼帝“绝地天通”,下令自己的两位嫡孙,“重”两手托天上举,“黎”两手按地下压。于是天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昆仑山的天梯也因此隔断。自此颛顼定下人神不扰、各得其序的规矩。不知道颛顼与纯血统大神谈判的筹码是什么,总之他做到了。也许是纯血大神真的敬重人间帝王、也许是大神中确实多数赞同、也许是神通实力确实可以抗衡,也许是很综合的理由,都有一点。但是你确实能够明显的看到自此之后,半神人族中人面蛇身的身体形态越来越少,就是老的那一批离世,没有了就没有了。说明什么,半神的人与纯血大神的通婚被截断了。再就是人族的神性开始普遍的消退,不是一下就断绝的,是开始从底层民众渐渐消失,有点像神的血统被逐渐稀释了。那么神通呢?我们可能失去了天眼通、第六感和与万物生灵对话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了对伏羲留下的先天八卦的理解力,也逐渐忘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根本含义、也失去了对其他神通的学习能力,甚至寿命都大幅缩减。人类仿佛被某种看不见枷锁捆绑着、包裹着、封印着,突然就变得平庸了!当然也许这是颛顼与神族的约定妥协,绝地天通,神人分离,颛顼代表人族接受自我封锁大部分神性。但他们到底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呢?你可能仔细观察一下道士生活起居长生修炼,会有所顿悟!这个封印就是人食五谷杂粮,我们老百姓说人食五谷哪有不生病的?说明大家都知道五谷确实在维持生命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的身体,所以道家在修行的过程中总是阶段性的辟谷。甚至近现代有一批医学家认为,辟谷三天以上可以重启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道家一直想找一种方法,不食五谷也能摄取养分,所以他们炼丹。甚至为了排除一部分之前身体中所含的五谷养份,他们呼吸吐纳。怪不得不食人间烟火的是为神仙。怪不得婴儿食母乳的时间长短,可以决定一生的体制和免疫力。因为母亲的身体自发将食物中有害的物质隔离于奶水之外。怪不得我们刚刚吃饱饭的时候会迷糊犯困。怪不得米、面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严重了易发老年痴呆症。所以大家能理解吗?我们的神性被五谷封印住了!多吃水果蔬菜,牛羊鱼虾,少吃主食!还有一件事,很多人认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绝地天通关键事件。我觉得这个事件只能算是一部分起因动念,他只是在物理空间上撞断了天柱。人上去难了,但是神族下来还是很容易。我觉得真正让颛顼帝下定决心,而且有充分理由跟神族沟通的,是后羿射日!大家想,十日是谁的儿子?“昊天上帝帝俊”和“日母神女羲和”所生。这两个人一听就是神神所生的纯血统大神,那十个儿子呢?当然也是纯血统!但无论十日在人间做了什么坏事,这都是人族第一次真刀真枪的去挑战纯血统的大神,而且一杀就是9个,毫不留情。那整个神族和颛顼当然都要认真的思考一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_e0F2Ty2rk/hqdefault.jpg)
资深 庸才 在 資深庸才-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xplore #資深庸才at Facebook. ... November 18, 2021 ·. 2021.11.18【作品介紹】. 《資深庸才》發行一周年合集. “學會與自己和解,不完美也很珍貴”…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