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禧發起「愛心共享餐券活動」將近一個月,期間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鴻禧將會陸續在臉書上與大家分享,共同關心這個社會。
【共享餐券小故事Part 1】
某日有位婦人在服務處前來回徘徊,卻遲遲沒有進門,同仁上前詢問,才知道她是想來索取共享餐券。
同仁在訪談中了解到,她的丈夫罹患癌症,開刀後仍在治療中無法工作,她自己則在工廠當作業員,領著微薄的薪資度日。
但日前疫情衝擊之下,工廠宣佈停業,她也就喪失這唯一的收入來源,這段時間她很努力到處奔走找工作,但在疫情影響之下,一直找不到工作,政府的紓困金她也都領不到。
因為沒有收入,她與丈夫到後來一天就只有一個便當,因為丈夫罹癌,她便把便當留給丈夫吃,騙他自己在外面吃飽了,事實上卻是喝水充飢,常常餓到頭暈眼花,丈夫的醫藥費則是到處求人借錢治病,說起這段時間的難過與心酸,婦人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同仁也濕了眼眶。
後來她聽說服務處有發共享餐券給有需要的人,便想來尋求協助,但到了門口,卻不好意思進來,怕自己佔用社會資源,直到同仁將她請進服務處。
當同仁拿餐券給婦人時,她突然作勢要下跪,不斷地向同仁感謝,同仁趕緊將她扶起要她別這樣,婦人接著退回了幾張餐券,說她不要佔用太多社會資源,自己有得吃就好,這幾張餐券留給其他更需要的人。
同仁告訴婦人下個月發餐券時會再打給她,婦人趕緊拜託同仁,千萬不要打電話到家中,因為丈夫是自尊心很強的人,知道後一定會責罵她,時間到她會自己再過來;婦人離開時說,她若度過難關,日後定會盡力回饋社會,報答各界善心人士的恩情。
世上苦人何其多,鴻禧能力有限,卻也是盡力而為,所幸有許多善心人士的支持,讓共享餐券得以繼續下去,讓更多人得以溫飽,感謝大家的善心。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責罵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幽靈小鎮(2) -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聖真門伏魔師聖元師父- 你聽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責罵意思 在 【被駡】英文到底要怎麽説呢?真的是Scold..?「罵 ... - YouTube 的評價
責罵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責罵意思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歲孩子情緒問題!大崩潰哭鬧+打人打自己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透過大人的引導,慢慢學習如何尊重環境、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對父母與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
正向教養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套方式能在教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正向人格。雖然乍看之下比傳統教育打罵的效果來得慢,但它卻比較沒有副作用、比較「環保」,能保有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讓孩子內心的真、善、美,更有機會顯露出來,照耀我們的世界。
這位來信給我的媽媽有一位三歲小孩,信裡面的內容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一直很努力地落實正向教養的方式,而且不斷省思、學習,修正自己的方式。
但當然再努力的學生,也會遇到問題;再用心的父母,遇到問題時也會有困惑與懷疑的時候。這位媽媽在使用所學會的方法後,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哭鬧崩潰,甚至打人打自己。到底要怎麼幫助這位孩子與家長呢?我們一起看下去。
………..
羅老師您好~我是追蹤您許久的粉絲!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我家女兒現在3y1m,因為疫情緣故加上近期會搬家因素,目前還沒上幼稚園。
家中現階段只有她一個小孩,我全職照顧她。先生教養理念滿一致的
都是採取正向教養,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責罵過小孩,而女兒大部分也都很好溝通,不過最近遇到瓶頸...
有時候她會沒來由的說她想丟東西,如果我制止她,她就會開始故意做一些我們平常告訴她不對的事,例如:打人、打自己、踢人、踩書,因為我跟先生的底線就是再怎麼生氣都不能傷害自己或是別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介入,無論使用同理(說出她的情緒,她可能會更生氣)或給她布偶告知可以發洩情緒在上面(她都會說她就是要打人踢人,不要布偶),抑或是我們會把打人的那隻手和踢人的腳先暫時握住,不讓其可以再繼續動作,以上方法其實都不甚有用。
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請問老師,我們應該再如何幫助她,讓她可以慢慢學習控制生氣情緒當下想動手動腳的行為呢?
還有,我看過您的書、阿德勒正向教養學、一些蒙特梭利的書還有跟情緒做朋友這類的書籍,一直有個疑問:當女兒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時候(可能引起這情形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可能不想妥協某件事,或是我制止她做危險/不對的事),大崩潰哭鬧的行為出現,目前我的做法是請她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不過有時候會成功(她會自己說要躲起來,然後就跑去積極暫停區,不過通常這時候都不是情緒風暴的高點,也就是不是很崩潰的時候)有時候就失敗(開始打人踢人哭鬧,請她去積極暫停區,她會更生氣,有時候會說哭著要抱抱)
遇到失敗的狀況,偶爾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怒氣值上升中,沒辦法處理她的情況,我自己也想去我的積極暫停區,如果我離開現場的話,這時候她就會更崩潰(會尖叫哭,大部分要抱抱),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不過我很常都會被她撲過來而抱抱成功⋯)
老師,真的很不好意思,本來想長話短說,沒想到林林總總也是寫了這麼多~謝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的問題!謝謝您~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秉持正向教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想跟你分享的如下:
1 這確實是一條比較難走的教養路,因為要跳脫以往的傳統教養方式,需要許多的摸索與學習,而且成果也會比直接打罵來得慢,辛苦你了。
你敘述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且很正確!但你當下跟孩子應對時的內在與姿態是如何,我並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但我感到你真的、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你鼓掌。
2 有一點希望你了解:就算我們做到100%,也不代表有情緒的孩子會馬上OK的。因為孩子要懂得消化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行為,需要大腦成熟度足夠才可以,更需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你的孩子現在才三歲左右,對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確實還無法做得很好,所以你說「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這是很正常的喔。你說你讓他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有時候會成功」,已經很了不起了!
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就開始比較能控制自己;到了六歲左右,相信你會更看到成果的。
3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會對正向教養的方式與效果有懷疑,但只要記得在對待孩子的「尊重與和善」中,維持著「規範與原則」,並且不要縱容孩子肆意做出不尊重你的事情(例如經常罵你、打你;若他如此,當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並暫時離開現場)。
保持著大方向前進,從中修正與微調細節,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4 另外你問到:「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
要抱抱他與否,最重要的是要看當下「時機」是否適合,這也是李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談到適合與孩子做溝通的「破口」。
透過你冷靜地觀察累積經驗,你會慢慢瞭解當他有情緒時,什麼時間是他不願意給你抱抱、什麼時候你抱會起安撫作用的。
所以,關鍵在於透過觀察與經驗累積,了解孩子是否ready給你抱、什麼時候適合抱,而不在主觀地判斷「你應不應該抱他」。這樣講你明白嗎?
5 當然,如果這時機到了,但你當下很不OK,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不OK還要讓你OK??」,你也是可以先選擇照顧自己。這本身真的沒有對錯,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該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後,再與孩子連結感情、處理事件,還是很OK的。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脆弱、一不陪他就會受傷;正向教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苛刻沒人性,連半點負面情緒都不能讓父母有。
有問題的,或許是我們有時候太過聚焦在孩子與方法上,忘記看見自己的需求了。
放輕鬆點,事情就會更好處理。
最後,再次謝謝妳從三年前有了孩子到現在,都一直都這麼地努力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拍拍手嗎?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責罵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責罵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
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
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
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
●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
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本書針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常見焦慮狀況,協助大人先冷靜自己,同時提出具體、周全的方法,陪伴孩子舒緩當下的緊繃,進而學會當焦慮來襲時,更有能力跳脫情緒困境,出聲呼救。
【深呼吸,以靜心傾聽取代怒氣責罵,讓我們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四百萬!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責罵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晚凌晨兩點鐘,許多人遲達不肯就寢,趕緊享受翌日工作之前的自由時間,看劇集、食宵夜、與朋友相聚、玩樂⋯⋯Pinky卻已準時來到街市,在濕濡的地板上走來走去、在混雜了蔬菜的清新氣味、肉類、魚類及家禽氣味的環境下,汗流浹背地忙著準備明天送貨的食材。
Pinky二十多歲,一頭啡色微鬈的頭髮,為了工作方便,束起一條馬尾,打扮與同齡的女子無異,她亦自稱「是個很普通的女仔,喜歡逛街、看電影」,但從今年三月起,她接近失去了與朋友相聚的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從今年一月開始,至三月放緩一段短時間,六、七月再爆發至另一高峰,每天百餘人染病。任職空中服務員的Pinky,在旅遊業接近停止運作的這半年間,自然連工作也停擺。每天在家中無所事事,同時顧慮到收入減少,Pinky看著母親與祖母一同打理的菜檔,心中想著「很多街坊仍然需要買菜煮飯,但疫情之下或許不想外出」,她忽發奇想:不如做送菜上門服務的生意。網上菜檔於焉成立,由她與哥哥一手打理。
剛開始時,他們早上才到菜檔準備、執貨,卻發現時間不夠:「試過下午五、六點才把菜送到給客人,一打開門,看見客人與小朋友在吃外賣快餐,頓時覺得很不好意思。」於是一改運作模式,從凌晨開始做,早上九點出發,直至翌日中午。其他店鋪的店主總是四、五點才來到街市準備,他們一家人每天都是最早抵達街市的。
見Pinky準備時爬高彎身,搬著一箱箱、一袋袋的新鮮蔬菜,或許與飛機上的工作有點相似;然而,街市沒有冷氣,環境亦較為髒亂,她形容自己彷彿命中注定要做辛苦工作:「我以前也做過文職,在辦工室坐,但無法適應,那段時間精神好差,又容易病。朋友知道,都笑我是辛苦命。」送貨期間她打趣道。
Pinky在訪問及送貨期間,多番提到工作的辛苦,比以往在飛機上,每天身處不同時區的日子過猶不及:「以前一個月起碼有十多日休息,現在一星期做足七日,不斷搬重身、又熱、又要熬夜,下午收工回家,吃過晚飯便倒頭大睡,直到深夜又開始工作。」難怪她失去了與朋友外出的時間。
辛苦歸辛苦,比起以前工作,同時有比較快樂的地方,她發現與家人一同工作,心態上比較舒適:「有甚麼不懂、不明白,嫲嫲與媽媽都會很耐心地教我,跟家人一起工作沒有壓力,不用時刻擔心被責罵。」Pinky與家人工作之間,除了處理正事以外,總是吵吵鬧鬧又過一天。「以前我要到處飛,常常一整個星期都見不到家人,現在與他們關係緊密了許多,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比起以往,也會有更多話題。」早一段時間颱風襲港,九號風球之下,她仍堅持送貨,家人與她一同抵著強風來到街市幫忙準備,維繫著他們之間的親情,使Pinky在言談之間多次流露出快樂。
除了家人以外,她亦因做網上菜檔,多了一群「新朋友」:「服務街坊的感覺,與以前的客人好大分別,他們在閒時也會記得我,關心我。」她拿出一個側孭布袋,布袋上的圖案,是一格格淺綠色的蔬菜,Pinky看著布袋,興奮的說道:「這是一個客戶某次送給我的禮物,她說在外面買不到,因為是她自己用衣車縫的。」
以前在飛機上工作,即使疲累,即使面對客人無理要求,都都要時刻保持笑容,現在倒是間中會收到客戶主動關心,更會送禮物給她。除了布袋,她還收過抗疫湯包、小朋友手畫的紙袋。每次收到禮物,她都心存感激:「感覺很溫暖,或許未稱得上是朋友,但一定超越了普通客人的關係。除了街坊,有甚麼客人會在閒時關心你、送禮物給你?」
反過來想,這位網上菜檔檔主,到底有甚麼特別,讓客人如此喜歡?看過她工作、送菜的或許會明白,大概是她寧可半夜開始工作,也不想讓客人等待的精神;大概是她一星期工作七天,接近毫不休息的刻苦;同時是她即使要走上數十級樓梯,都仍然毫無怨言,到達客人定門外,仍然誠懇奉上蔬菜的親切。
責罵意思 在 聖真門伏魔師聖元師父- 你聽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意是說,有時候,一個說話的人並沒有故意想要透過某些話來傷害你的意思,但是可能由於說話時太大聲,或過於激動,讓人產生你是在罵我或指責我的錯覺,便造成自己不開心與 ... ... <看更多>
責罵意思 在 【被駡】英文到底要怎麽説呢?真的是Scold..?「罵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下載免費一本 http://bit.ly/2zx3vq5 到底英文「罵」該怎麼說呢? 有各種各樣的説法。 不知道scold是什麽 意思 嗎?這個短片全面解釋英... ... <看更多>
責罵意思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幽靈小鎮(2) -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文網址: https://kakuyomu.jp/works/16816452220987806428
原文標題: 幽霊の町
是否經過原作者授權︰ 是
未經授權者,不得將文章用於各種商業用途
------------------------------------------------------------------------------
作者:彼方
作者本人也會看推文,如有任何感想或疑問都可以留言。
※請勿擅自轉載文章。
===
「『小千』經常一個人在公園玩。」
幾個月前的某日傍晚,晚歸的瑞樹走在夕陽染紅的路上時,耳邊突然傳來生鏽鞦韆嘰──
嘰──擺動的聲音。
瑞樹循聲來到昏暗的公園,有名少女正獨自盪著鞦韆。這是瑞樹與「小千」相遇的開端。
據瑞樹所言,小千虛歲七歲,總是穿著白上衣與紅裙子。
我心想,這根本就是標準的「阿飄」裝扮。
「她說她媽媽都不回家,一個人很孤單。我知道小千的心情,因為媽媽不在的時候我也很
孤單,所以我會陪她一起玩。」
「瑞樹好貼心喔。小千的媽媽在上班嗎?還是有其他事情呢?」
「不是,她說媽媽和陌生的大哥哥不知道跑去哪了。」
我腦中率先浮現遭到外遇母親拋棄的少女身影。
傍晚時分,被母親拋下的少女在冷清公園裡,孤零零地盪著鞦韆,等待母親歸來。
少女等著等著,沒意識到自己不在人世了,仍獨自等待著。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的想法太天馬行空,但現今社會經常能聽到「放棄養育」一詞,被遺棄
的孩子衰弱身故的新聞層出不窮,遺憾的是,這種案件已不足為奇。
話雖如此,小千若是八歲瑞樹創造的幻想朋友,這號人物也未免太過具體。
幻想朋友大多沒什麼根據,但背景如此具體,或多或少都有參考真實的原型人物及對話。
不過,無論基於什麼理由,我不曾聽聞有人會向這個年紀的孩子描述殘酷的虐待案例,而
且大家也會避免在當事者面前提及相關話題。我也向知惠確認過,先不說國中生大樹,他
們平常都會盡量避免讓小學中年級的瑞樹看到這種新聞。
如此一來,應改為調查瑞樹在學校的行為舉止。
觀察周遭人物是否有受虐跡象,以及她與老師、朋友之間的對話內容,判斷瑞樹是否受過
強烈的刺激。這部分交由知惠向校方確認。
另一方面,我打算從疑似受虐的「小千」身上下手,調查她是否為過去真實存在的人物。
老實說比起撞鬼,我此時仍認為瑞樹只是藉由與幻想朋友對話,穩定精神,也有可能單純
是她獨自沉浸在幻想世界裡。
以八歲孩子的思維而言,小千的背景的確過於具體且悲壯。
不過,兒童吸收外界資訊時好比海綿吸水,不懂得停止。
無意間從電視或外界環境接觸到外遇、虐待等資訊時,孩子會自然吸收,擱在心靈深處。
然而,凡事都有極限。當資訊過於龐大或刺激,孩子會承受不住,因此才有R級、Z級等節
目分級;再者,我們很難判斷孩子面臨壓力時,本人是否有自覺。
將「小千」視為未預期壓力下的產物,比幽靈來得有說服力多了。
無論是一連串的因素導致瑞樹精神不穩定,創造出幻想產物,抑或是不可思議的現象,目
前的情報仍遠遠不夠支持任何一方論點。
不管從護理師角度還是超自然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束手無策。
我暗自盤算不如趁現在徹底了解瑞樹的想法,再提供給校方與專門機構。
直到瑞樹說出這句話。
「姐姐也認識小千哦。」
「妳是說小千的姊姊嗎?」
沒想到冒出來第三個人。只見瑞樹搖了搖頭。
「是在我們家前面地藏那裡的姐姐啦。小千的事和鎮上的事,她都很清楚哦。」
聽說最初是「小千」先發現「姐姐」,再告訴瑞樹的。
「姐姐」是名身穿水手服的少女,某天瑞樹正要回家時,她與小千一起前來搭話。
「歡迎回來,上學辛苦啦。」
瑞樹自那天起便會主動向「姐姐」搭話,有時「小千」也會與兩人一起嬉戲。
「她們也有跟媽媽打招呼。」
知惠聞言卻搖了搖頭。原本就白皙的臉龐似乎多了一層陰影。
我起身打開靠馬路的窗戶查看對面。除了地藏,並無其他人影。
「從這邊能夠看到姐姐嗎?」
瑞樹上前探頭到窗外,笑著朝空無一人的地藏堂揮手。
下午兩點,我離開佐佐木家。天色尚早,日頭正要慢慢西下。
方才與瑞樹聊完後,我又向知惠和大樹打聽了一些事,內容大致上如佐佐木所言。
不過,知惠和大樹都沒有察覺到「姐姐」的存在,這倒是新發現。
這名在家門前的地藏堂旁邊,只有瑞樹能看見的神祕人物。
告辭佐佐木家後,我又看了眼地藏堂,依然沒有見到「姐姐」。
只會出現在瑞樹面前的兩號人物。不對,或許她能看見的不只兩人。
佐佐木在東京向我說明來龍去脈時,曾說瑞樹「從前就是個愛幻想的孩子」。
我向知惠確認過瑞樹幼兒期的情形,聽說這一點在瑞樹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帶來麻煩
,但她的確易受周圍情緒影響,感受性相當敏銳,也曾多次感性地描述幻想朋友。
瑞樹替這些幻想朋友取了「小咪」、「小碰」等名字,他們的容貌很多樣化,囊括人類及
動植物。畢竟是三歲孩子的童言童語,或許多少也摻雜了知惠自己的解讀。
不過,這些朋友確實有幾名外貌似人,瑞樹也是以人類的綽號來稱呼他們。
舉例來說,上面提到的「小咪」是一個女孩,她的衣袖偏長,飄逸感十足。
若兩袖飄飄的打扮是指和服,瑞樹口中的「小咪」便霎時增添了不少真實性。
擁有靈異體質的人往往也被視為感受力豐富。
生性敏感的瑞樹會不會看見了旁人看不到的東西呢?
瑞樹所描述的「小千」背景與少女容貌,在想像中變得如夢似幻,使我的超自然宅魂蠢蠢
欲動。如今的我只想對當時的自己搖頭。
即使如此,在我心中「小千」和「姐姐」已非單純的幻想朋友,而是貨真價實的幽靈。
客觀而言,我在佐佐木家打探到的結果,頂多釐清了瑞樹虛構的幻想朋友有兩人,以科學
的心理代償行為來解釋比較站得住腳。況且我不像知惠和大樹曾直接聽到另一人的聲音。
「小千」和「姐姐」究竟是誰?為何會出現在瑞樹面前?
我決定前往事發的公園尋找蛛絲馬跡。
沿著佐佐木家門前的道路往下回到公路,再往前數公尺轉進岔路。前方是條平緩的坡道,
多處設有通學路(*上下學路線)標示。
地圖顯示這條路直通瑞樹就讀的小學,途中會經過事發的公園。
我克制住興奮的心情,腳步輕快地爬上斜坡。沒多久便能見到右前方出現茂盛的樹木。
公園的大小足夠容納一幢透天厝,內圍設置了一些盆栽及花圃,環繞著中間的長椅、沙坑
及兩個鞦韆。
面對馬路的入口兩側設有圍籬,一旁立有「皆鹿目第三公園」的看板。
公園四周緊鄰樹木與幽靜的住家,感覺的確不太會受到風或振動的影響。
因為陽光只能從上方照進來,若太陽開始西移,也不難想像這裡會變得相當昏暗。
即使身在其中,我仍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幼時我經常與母親或佐佐木等友人到類似的
公園遊玩,天色一轉暗,我們就會開始分享收集來的鬼故事或都市傳說,將氣氛拉到最高
點。
現在並沒有任何孩童在此嬉戲,寂靜蔓延整座公園。我決定在園內四處觀察一下。
下午時分,太陽仍高掛天空,但裡頭卻格外昏暗。
是因為這幾棵枝葉茂密的樹木擋住了陽光?還是「小千」造成的心理影響?
我將這些想法拋諸一旁,走到鞦韆前面,鞦韆靜靜停在原處,並沒有突然擺盪起來。
我近看、遠看,再湊近端詳椅面、支柱以及連結的鏈條,鞦韆仍一動也不動。
真的什麼也沒有嗎?還是她又跑去瑞樹那裡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沮喪地轉身準備回到入口處,結果才踏出一步。
嘰──嘰──
背後傳來生鏽的金屬聲。我不自覺停下腳步。
即使暫停所有動作,後方的聲音仍未停歇。
我壓抑住急促的呼吸,在心中默數。一、二……
三,我一口氣轉過身。
昏暗無風的公園裡,隱約能看見鞦韆靜靜地停在原處。
離開公園後不久,一群孩童背著書包,從小學的方向朝這裡走來。
小學生之間聊的不外乎是課業、營養午餐、時下流行的遊戲等孩子氣的內容,孩子笑嘻嘻
比手畫腳的模樣,任誰看到都會露出微笑吧。
「聽說二班的人在後山看到了耶!也有出現在商店街的樣子!」
「真假?那不就跟之前新見遇到的一樣!」
雖然沒有提到具體名稱,但既然對話能成立,他們討論的一定是相當有名的東西。
這個東西出現的地點似乎並不固定,我暗自疑惑不知道他們到底看到什麼。
「佐佐木、佐藤,還有近藤都是。最近有好多人看到幽靈。」
我的大腦還來不及消化,雙腳已飛奔過去。
結果孩子們立刻按下防身警報器,在我不斷解釋之下,他們才相信我是瑞樹的朋友。
「所以說你們班上有很多同學能看到類似幽靈的東西嘍?」
「對啊,搞不好看不到的人還比較少。」
他們彼此對看,一致認同。光從這點就可以知道,幽靈出沒已是孩子們眾所皆知的事情。
「其他人跟佐佐木一樣會對著沒有人的地方說話,他們說有『不認識的小孩在那裡』。」
「我之前也在河川跟那傢伙一起玩過,結果被我媽問『你在跟誰玩啊?』我才知道對方是
幽靈,嚇死我了!」
最後出聲的是這群孩子裡唯一當事者,我決定原路折返,移動到沒太陽的地方繼續聽他們
分享。
===
如果沿著最初經過的公路直直往北,很快就能抵達略微隆起的堤防。
堤防後方是流經皆鹿目鎮北方的二級河川「玉返川」。
玉返川的源頭位於城鎮北方的高山,河水流經城鎮,最終匯入太平洋。
途中流入蜘蛛絲狀水渠的河水,自古以來用於農耕、工藝與民生所需。
講到水渠之鄉,大家會聯想到岡山縣的倉敷美觀地區,由於此鎮水渠上方都覆蓋著類似巨
型水渠的蓋子,根本無法發展觀光。
不過,河川主流周圍設置的堤防兼具漫遊步道功能,路肩種有草皮及鮮花,整治的相當美
觀。
上個月,小學三年級的高橋拓海弟弟放學後,獨自在漫遊步道遊玩。
當時約是下午四點,印象中周圍並沒有其他人影。
本就喜歡植物的拓海經常拿著圖書館借來的口袋圖鑑,凝神觀察花草的生長,渾然不覺時
間的流逝。
但那天與往常有些不同。
事情發生在拓海蹲在路肩來回比對花朵與圖鑑時。
「喂、你在做什麼?」
拓海抬起頭,年齡相仿的少年正興致勃勃看著他。
「我在用圖鑑查這朵花。不過有兩種花長得跟它很像,不知道哪一種才是對的。」
「借我看看。」
少年跟著蹲下,看著花與圖鑑比對了一會。
「這個叫做『三月菜』,所以是這邊這個叫芥菜的才對。」
「真假?我還以為它是黑芥。」
少年笑了笑,表情看上去有些寂寞。
「我常和媽媽一起來拔菜。雖然很多地方會長,但如果晚一點來就搶不到了。」
「這種菜這麼搶手喔?我自己是不怎麼喜歡芥菜啦。」
「我也很討厭。吃到不想再吃了。」
討厭芥菜的兩人笑著稱彼此有默契,很快便打成一片。
少年特別擅長捉迷藏與高鬼(*捉迷藏的其中一種玩法)這類空手就能玩的遊戲,完全不
懂時下風行的遊戲或動畫,當他聽拓海分享時,眼底彷彿散發著光芒。
「那個叫『寶可夢』的好像很好玩!不用移動就能去那麼多地方,感覺很棒耶。」
「你沒玩過寶可夢也太虧了!我下次帶來借你,我們再一起打道館戰!」
少年聞言又露出寂寞的笑容。拓海不禁想開口問他為什麼那種表情。
「你到底要玩到什麼時候!晚飯已經煮好了!」
拓海回過頭,母親皺著眉站在後方,神色古怪。
「媽!」
「別玩了快回家。」
拓海常常到晚餐時間還逗留在漫遊步道,見母親神情詫異地轉過身,他連忙想追上前。
「明天再一起玩……咦?」
拓海想和少年道別,卻已不見人影。
他茫然地呆立在原地,母親走近問道:「我從剛剛就在想,你到底在跟誰玩?」
結果直到現在,拓海都沒能再見到那名少年。
「之後我帶著3DS去那裡找了好幾次,但是都沒看到他。聽到其他人的事情後,我才知道
那傢伙是幽靈,差點嚇死。」
率先分享的拓海與瑞樹有許多共同點。
放學後、獨自一人時才會出現、其他的人看不到。不過就像「姐姐」一樣,拓海也不清楚
少年的來歷。
「下一個換我!我要講二班近藤遇到的事。」
繼打頭陣的拓海之後,名為飯島健斗的男孩興奮地舉起手,開始講述他聽到的故事。
這件事發生在剛進入新學期的第一個星期日。
近藤一真弟弟與父親前往海邊的堤防,準備大釣特釣一番。
當天風和日麗、海面平穩,正是釣魚的絕佳時機,因此周圍有不少釣客。
一真在父親身旁等待魚兒上鉤,但良久都不見釣竿有動靜。隨時穿著救生衣、不離開父親
的視線範圍、出事時一定要大聲求救,答應父親開出的三個條件後,一真離開原處打算換
個釣點。
他拿著釣竿與水桶走了一會,發現堤防入口處附近只有零星釣客,決定在此開釣。
望著白浪拍打消波塊,一真心不在焉地等待魚上鉤,忽然有人前來搭話。
「在釣黑格?」
「不是,眼張魚。不過完全釣不到。」
後方出聲的是名身材纖瘦、甚平(*休閒版和服)打扮的白髮老人。老人壓低本就不直的
腰桿,輕撫嘴邊鬍鬚,盯著一真的釣竿。
「那裡是釣不到魚的。」
「借我一下。」老人拿起釣竿,瞄準消波塊下的陰影處甩竿。
「眼張魚有點怕太陽公公。雖然牠們不討厭陽光,但還是比較喜歡待在暗處觀察。所以只
要往最暗的地方拋竿……你看,上鉤了。」
俯仰之間,釣竿另一頭傳來強大的拉力,老人將釣竿交到一真手中。
這股拉力極強,幾乎快將人拖進海裡。每當一真出現放棄的念頭,老人就會在旁鼓舞。
「加油啊小子,堅持住、撐下去!不能輸!」
老人的打氣聲宏亮到不可思議,像在告訴自己絕對可以做到,為了回應這份期待,一真全
神貫注緊抓釣竿。
他在老人的鼓舞聲中堅持不懈,海浪起伏間,魚影愈來愈明顯。
眼見魚就要上鉤,注意到狀況不對的父親趕了過來。
「一真!你在做什麼!」
父親從一真後方伸手環繞住他,一口氣拉起釣竿。
剎那間,一條烏溜溜的大魚劃破水面,飛向空中。
父親用網子撈起魚扔進桶內,一放好釣竿就揚起手。
啪、清脆的聲響迴盪全場。一真左頰頓時紅成一片,他拼命忍耐湧上心頭的情緒,耳邊傳
來父親如雷般的怒吼。
「我不是交代你有事情就要大喊!如果我沒阻止,你早就掉進海裡死掉了!」
「我以為我可以嘛……而且阿公也在旁邊幫我加油。」
「阿公?這裡哪有什麼阿公?」
一真此時才驚覺老人已不見蹤影。
聽到父親聲音聚集過來的釣客裡也沒有他的身影,甚至沒人發現曾有老人來過。
不僅如此,也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有個小學生差點落海。雖然釣客零零散散,但彼此間隔不
到數公尺,加上今日海面平穩,環境相對謐靜。
堤防正下方堆疊著消波塊,若被那複雜形狀形成的海流吞噬,恐怕連遺體都很難拉上來。
「如果不是我爸,我早就變成幽靈了。」
聽說隔天一真在學校提起此事,臉色一片慘白。
健斗原本瞇著眼睛,刻意壓低嗓音營造陰森氣氛。
他閉上眼,輕吐了口氣,下一秒立刻露出開朗的表情。
「我的故事就到這裡!大叔怎麼樣?恐怖嗎?」
「這個故事太厲害了吧!比我想像的還恐怖。」
健斗分享的故事內容相當有意思。
上面曾提到不管是瑞樹提到的「小千」和「姐姐」,還是拓海見到的少年,他們兩人之間
至少存在三個共同點。放學後、落單時才會出現、其他的人看不到。
然而,一真遇到的情況卻有些不同。當時並非放學時間,而是白天,即使堤防的釣客稀稀
落落,一真也絕非獨自一人。共同點大概只有當事人皆為小學生,還有其他人也看不見那
名老人。
我當時心中最疑惑的便是共同點過少這件事。
無論是誰應該都曾從不同人的口中聽到「我在○○看到××、聽到××了」,這樣的句型
大家不只聽過一、兩次吧。無論地點或對象,若句中的一方明顯指向同一事物,另一方勢
必也能找出共同之處。
例如,「○○是有名的事故熱點,我在那裡遇到變成鬼的被害者」,光這句話即可歸納出
地點、目擊到鬼魂的現象、事故被害者現身等多個共同項目。
若再經過多次梳理,有很高的機率能追溯到源頭。
小野不由美女士的著作《殘穢》曾改編為電影,這部作品正是在描述從複數的經驗中,找
出共同根源,作者將其定義為「汙穢」。
書中有一段寫道:「即使是從他人那裡聽來在他處發生的事,只要追本溯源,就會發現它
們來自同一源頭。」
我正是如此推測。
然而,少年、老人、小千、身份不明的「姐姐」,這幾人看似毫無關聯,出現的地點與時
間也有出入。我不禁想吶喊到底該怎麼串起這些線索。感覺就像被問題和線索弄得團團轉
、寫不出護理診斷的菜鳥護理師。
護理師以患者資訊的分析結果為基礎,訂定護理課題,調整每日的照護內容。
常見的分析方法是彙整其他護理人員收集的資料、分析結果,製作樹狀圖。
與其在這邊苦惱,是不是先回飯店照基本規則做一個樹狀圖比較好呢?
「接下來換我!我要講在學校發生的事!」
熱情洋溢的小學男生打壞了我的計畫,也不能怪他白目,畢竟我也當過小學生,能夠了解
他的心情。
單純只是太過炎熱,加上步行消耗太多體力,我的精力已不比年輕人了。
這位少年名叫佐藤駿,沒想到他分享的經驗竟是昨天剛發生的。
「因為我忘記寫國語習作,老師叫我留在教室補寫,我覺得很麻煩就邊玩邊寫,到傍晚才
寫完。」
駿說他記得當時教室牆上的時鐘時針位於四與五之間。
原本應該從窗戶照進來的夕陽被烏雲遮蔽,沒有開燈的教室比往常更昏暗。
駿連忙抓著書包跑出教室。只要沿著走廊前進就能到達入口處,但他因為害怕被母親責罵
,決定抄近路加快回家速度。
走廊前方轉彎處有扇門通往中庭。如果斜向穿越中庭,即可抵達通向入口處的門。
駿穿越走廊後,毫不猶豫地直接衝向中庭。啪嗒啪嗒的雨滴打溼了他的身體。
中庭的地面種有人工草皮,校舍外牆擺放著各年級種植的蔬菜及花盆,白天經常能看到各
班值日生前來澆水。
中庭正中央聳立著大到能夠攀爬的橡樹。
駿跑到半路突然感覺有異,瞄了橡樹一眼。
──樹下有人。
他立刻停下腳步凝神查看,但樹下比平時更為昏暗,因此連對方的衣著都看得不甚清楚。
樹蔭與人影重疊一起,乍看之下彷彿有兩個人。
駿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地走近橡樹。對方的輪廓愈來愈清晰,是同班的新見春香。
「原來是新見啊!妳在這裡幹嘛?」
「……」
春香輕聲回答,依然背對著駿。不對,她不是在回答問題。
春香一直在和某個東西對話。看上去就像對著橡樹說話。
也像是她正與樹下的某人聊得不亦樂乎。
眼前的情景讓駿不禁全身發冷。他耐不住性子,伸手用力搖了搖春香的肩膀。
「新見!喂、我在叫妳!」
「……佐藤同學?你在這種地方做什麼?」
「妳還問,我才要問妳到底在跟誰講話咧。」
春香一臉不解,答道「女生。」
駿環顧昏暗的中庭,這個空間只有他們兩人。這次換駿困惑了。
「妳是說我們班的『女生』嗎?還是二班的?」
「都不是喔。她是……奇怪,她是哪一班的啊?」
聽到春香反問自己,駿瞬間寒毛直豎。
他想起近日頻傳的幽靈目擊事件,除此之外,中庭的歷史也是一個問題。
小學於二〇〇〇年代初期搬遷到此處後,才有了現在的中庭。一九八〇年代以前,這裡有
座超過此地面積一半以上的池塘。經過整地填土,小學遷移過來時在此種上草皮及橡樹,
但會填平池塘其來有自。
某日,一名孩童放學後在池塘附近遊玩,卻不小心掉進池中,最終溺水身亡。
聽說事情發生後,池塘遭到過世孩童詛咒,周圍意外頻傳,才會決定將其填平。
校長室前展示的老照片能夠證明該處的確曾有座池塘,也無怪乎小學生會把溺死跟詛咒兩
件無憑無據的事情串在一起。
進而與春香的行為聯想在一塊。
小學三年級已經是會難為情的年紀,這個年齡的男孩子大多不願意跟女生手牽手。
但駿拋開無謂的自尊,抓住春香的手,朝著通往入口處的門狂奔。
公園裡的其他孩子聽到後,也沒有任何人嘲弄他。
「她那時候絕對是在跟幽靈說話。我問過老師,他那天沒有把任何女生留在學校。可是不
只是新見,最近很多其他年級的人都會跟牆壁說早安,或對著牆說話。我還聽到保健室老
師跟輔導老師在說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
如同我在佐佐木家打聽到的,與瑞樹有相同行為的學生似乎讓校方傷透腦筋。
我想也是。光是短時間內就能聽到三個具體的事件,校方恐怕早已從學生那接獲無數件類
似的體驗或目擊情報。而且乍聽之下都毫無關聯。
放學後的時段、只有春香一人的中庭,恐怕還有其他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應該有其他學生
碰到駿這樣的情況,或是類似瑞樹與拓海的遭遇。
另一方面,校方照理也會接獲像一真這種不同類型的案例。
與校園七大不可思議或特定的鬼故事不同,即使禁止學生談論也無法阻止現象發生,而且
每個案例都是獨立事件,內容令人印象深刻。從發生的範圍與對象來看,也並非所有人都
是旁觀者,因此處理時必須更加謹慎。
──沒錯,全部都是獨立事件。不過,真的只有年幼的孩子才會碰到這種特別的現象嗎?
我心中不免升起疑問,卻又猛然察覺其中一部分的答案早已揭曉了。
和瑞樹一起經歷且目擊到鞦韆不自然晃動的大樹,以及與大樹一同目擊瑞樹行為的知惠。
他們倆早已過了孩童的年紀。
照這樣看來,或許還有其他遭遇不明現象的當事者並沒有幼童的感性,但具備一定程度的
思考能力。
可惜孩子們也毫無頭緒。既然問不出結果,唯一的方法就是上街打聽。
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有一件在意的事。
「你們覺得佐佐木是怎樣的人?」
我只和瑞樹在她的房裡短暫交談過,其他情報皆來自她的家人。但畢竟是家人,觀察的角
度明顯帶有主觀意識。為了彌補客觀性的不足,我想知道與瑞樹沒有血緣關係的同學會如
何描述她。
「佐佐木喔……她講話很正常,個性也不差……可是感覺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他人沒有她那麼嚴重。她原本就比較融入不了班上,最近又常常對著不知道是幽靈還
是什麼鬼的講話,感覺更難跟她搭話了。」
孩子們的異口同聲讓我不自覺嚴肅起來。
果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人或他的狀況。
「在看人方面我可是專業的」,我這種無意間流露出的自大真是要不得。
瑞樹和目擊到奇特現象的人們,是否真接觸到了他人看不見的事物?
我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
但即使繼續收集目擊情報也無法掌握確切的證據。
就像平常在職場上接觸到的患者,僅憑本人片面之詞,不足以釐清實際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足以證明的客觀事實。
確認過去是否存在目擊者提及的人物才是當務之急。
我向小學生們道過謝,前往下個目的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1.207.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681186590.A.E3D.html
大家都好敏銳XD
※ 編輯: sodaland (114.39.167.129 臺灣), 04/11/2023 22:3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