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突破國會僵局 拜登促成兩黨共推基建法案》
{稿頭}
兩年前,2019年的時候,美國民主黨內部曾發生一起種族言論的風波,事件的主角,是當時已表態要參選總統,但還不是民主黨指定候選人的拜登。拜登在一場紐約募款餐會上,拿起麥克風就大談自己過去在參院擔任菜鳥議員的時候,曾和種族主義的南方州議員一起合作,推動重大法案過關;當時拜登的言論一經媒體報導之後,可以想見,立刻就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2019年那時,正是美國白人警察對黑人施暴案例頻傳,種族對立情緒不斷升高的一段期間,而拜登竟然自己承認,他曾和種族歧視的議員關係良好,不僅多數的輿論都認為這位未來的白宮主人發言不當,同黨的其他總統參選人,當時更是重砲抨擊,要求拜登必須要出面道歉。但事實上,如果撇開拜登講話不經大腦,常有失言的性格缺陷,仔細去聽他的話中含意,其實拜登在募款餐會上的那段話,真正目的是要表達他對美國國會失能,政黨對立,陷入意識形態對抗而無法通過任何重大法案的失望和不滿。他所想要表達的是,不管有再多歧見,過去的政治人物至少都會努力尋找合作和妥協的方法,來讓議事和國家大事順利運行,不至於因為政黨惡鬥,而完全癱瘓。某種程度上,拜登去年之所以擊敗川普,入主白宮,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民眾已經受不了兩黨惡鬥,不斷撕扯族群裂痕,所以他也很清楚,自己必須在上任後,用行動來證明他有能力解決國家分裂的問題,才算是不負選民對他的期待。而上個周末,美國兩黨參議員共同端出來厚厚一疊的基建法案初稿,在拜登看來,就是他實現政黨合作承諾的第一步。
{內文}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寫道: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原因都一樣;但不幸的家庭,卻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整個美國,看成一個大家庭,那麼在這一家子3.3億人當中,親人反目的原因,不但是無所不包,家人之間的裂痕,更是無所不在,不管是政黨間的惡鬥,
聯邦眾議員 艾瑞克坎特(2009):沒有一位共和黨議員,會投贊成票...
還是種族間的對立,
川普支持者(2016):你才是法西斯,你才是,別誣賴我們...
從貧富之間的鴻溝,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他們背棄了我們!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沒人幫我們!我們只能靠自己!
到階級之間的對抗,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是政府逼我們的,我們原本是守法認份的公民,是你們逼我們的!
美國的兩極化,是如此徹底;認同的分裂,又如此內化,以至於當拜登在2020年競選講台上,喊出「團結」口號,堅持「兩黨政治」可能性仍在,政黨合作精神未死,台下的支持者與選民,即便仍然懷抱希望,願意戴上粉紅色鏡片,與拜登一同懷想那美好願景,為理念應援,但私底下,造勢場外,夜深人靜時,已經沒有太多美國人敢對華府重回過去「好日子」,繼續抱持樂觀的幻想;正因為如此,當拜登在六月底那個參院休會前的星期五,親自走上白宮車道,在兩黨議員簇擁下,宣布基礎建設法案已「達成協議」,聚集在北草坪上大批媒體記者,不只驚訝於總統的無預警露面,更對兩黨竟能在國會水火不容的氣氛下,暫時休兵,取得法案的共識,感到不可思議。
記者vs.拜登(2021.6.25):有協議嗎?達成協議了嗎?談得如何?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過來吧,一起來,大家都站過來...我們談得很順利,回答剛才大家的問題:我們有協議了。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體認:沒有一黨可以佔盡好處,我自己就必須做出讓步,而他們也做了退讓,比原本預期的又多退幾步...
CNBC主播(2021.6.25):...拜登表示,他已經和兩黨參議員代表,在基建預算草案上達成了一致共識,在此之前,他邀請五位民主黨和五位共和黨議員,一起到白宮研商細節...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如果大家覺得外面有點吵,那是因為我本來應該上直升機,飛往北卡訪問,事實上,在跟各位報告完之後,我馬上就要上機了。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過去我曾一再強調:只要大家同心,沒有什麼辦不到,團結力量大,今天的發展證明了我的理念是正確的...
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 拜登(2020):我們必須為美國的靈魂奮戰...我們要找回美國魂!我是認真的,我們必須重振美國魂。
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 拜登(2020):團結...團結...團結...團結...大家必須團結!
找回美國魂,重回上世紀,華府兩黨以大局為重,以妥協為常態的純真年代,是拜登在2020年重出江湖,挑戰川普民粹政治的最主要訴求。從川普五年前掀起的反建制潮流中,再次掉頭迴轉180度,拜登這位年近八旬,國會打滾半世紀的政壇耆老,之所以能在兩極分化的美國政治變局中,再次披上民主黨戰袍,歷經慘烈廝殺而奪回白宮大位,所仰仗的時也運也,就是拜登這個名字,多年來在選民心目中打下的印象基礎。他所代表的「妥協」、「溫和」、「中道」等性格關鍵字,不但令飽受川普疲勞轟炸,心力交瘁的中間選民,突然間深感懷念,也在拜登終於擊敗川普,上台執政後,成為新政府急於兌現和印證的施政方向。
PBS記者:...這個兩黨背書的重大法案,就像拜登最渴望抓捕的「大白鯨」,競選期間他不斷一直強調,他要重振兩黨政治,與反對黨積極合作,所以現在白宮上下士氣高漲,幕僚們認為這象徵著拜登的理念獲得伸張...
庫克政治報告總編 艾咪華特:這是拜登第二次豪賭,上一次是黨內初選時,他押寶,結果贏了,跌破大家眼鏡。他第一次壓注是賭民主黨員會選擇他這個建制派、政治圈內人,一個不像桑德斯、華倫那麼激進改革的中道人士,作為他們的共主。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拜登不可能贏,但他卻贏了初選。當上候選人之後,他堅持兩黨合作路線,聲稱參院他很熟,他大半輩子都在參院工作,知道怎麼搞,也一定搞得成,即使大家都告訴他:兩黨合作已是過去式,不流行了,但結果呢,事實似乎又證明了:他是對的。
時任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拜登(2020):大家都說,拜登昏庸了,現在怎麼可能跟共和黨人談合作,時代已經不同了,可是各位,我是政治運作老手啊!
時任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拜登(2020):我過去一直都在搞兩黨合作,如果你們投給我,我就證明給大家看!
拜登對兩黨合作的信念,來自於他的從政經歷。1972年,拜登以30歲法定最低聯邦參議員年齡資格,擊敗當時共和黨對手,成為美國史上年紀最輕的參議員。這位當年意氣風發的政治明星,一路在參院做到資深議員,參與過無數法案協商、預算協調,在他的人生邏輯裡,「妥協」、「條件交換」、或「密室協商」,不是混水摸魚,更不是菁英寡頭,而是為了國家整體利益,確保溫和漸進改革,必須要熟稔和精通的政治藝術。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拜登曾為了安撫共和黨同僚,在聽證會中逼問性騷壤受害者,也曾為了要讓法案過關,與打壓黑人民權的議員稱兄道弟,這些過往紀錄,放在當今MeToo和種族平權的尺度下來看,顯然極度政治不正確,但從上一個世代政治人物以大局為重,相忍為國,體認不同族群必有利益衝突,只有各退一步,才能避免暴力失序的思考模式來看,妥協,卻是治國的必要之惡。
時任聯邦參議員 拜登(2008):...(共和黨議員)杜爾站起身,用他的「堪薩斯式幽默」請大家站起來,然後他俯身──順道一提,他身材高大英挺──他要我們所有人都舉一隻腳,踩進小船裡,大家一齊上船,然後再把另一隻腳也踩進來,因為我們今後就同在一條船上,有難同當。然後我接著說:現在我們來談條件,兩黨都必須承諾:如果1982年的國會大選中,有任何一位民主黨候選人違反我們今天達成的協議,他將遭到民主黨除名,而相反地,你們共和黨,如果有人違反這項協議也會被你們除名。我們就用這種方式改變了制度,大家各退一步,讓社會安全法案輕輕鬆鬆通過了表決,從此美國人再也不用擔心他們的社會福利...
華郵記者 麥特懷瑟:他進入政壇的年代,是一個「朋黨」政治的年代,所以議員們常三句不離「我朋友」,你懂嗎?拜登必須跟同僚打好關係,費盡心思與他們合作,甚至包括了麥康諾,這個民主黨眼中的大魔王,但拜登就是能與狼共舞。
7月底,兩黨基建法案初稿程序表決,獲得包括少數黨領袖麥康諾等17名共和黨議員的支持,光是這個動作本身,就足以替近來每每上演叫囂謾罵,議事流於形式的國會山莊,帶來氣象一新的曙光,而在實質意義上,除了法案本身預期效益,基建法案其實原本是川普當選後最早提出的政策概念之一,但川普的版本內容草率,從未獲得正式討論,只有徒具形式的每年一度「基建周」宣導活動,淪為電視嘲諷節目的長年笑梗,反觀拜登上台後,不僅在防疫吃緊時期,持續研擬規模更大、範圍更廣的基建計畫,而且在送交國會之後,也成功打破國會僵局,取得兩黨議員的共同支持。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除了十位撰寫法案的議員,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功不可沒,拜登本人在過去幾個星期積極遊說,多次打電話給立場中立的議員,反覆邀請意見不同的兩黨人士到白宮交換意見,親自做出各種退讓或是條件交換,才是法案推進背後最大的動力來源,因為畢竟,基建法案的成敗,不僅關係到拜登政績,更是拜登的妥協哲學,和他的中道政治,在下個世代是否仍然管用的終極試煉,和觀察的指標。
眾院議長 裴洛西:你拿到法案了嗎?我還沒,所以你要我怎麼評論一份還沒看到的法案?我們樂見法案過關,也希望它能夠過關...
這份規模近一兆美元的龐大預算案,接下來仍須通過參院全院表決,同時送交眾院審理,而立場更為激進極左的眾院民主黨議員,已有多人放話,除非能與社福教育相關法案一起包裹通過,否則不惜阻擋基建法案過關。在兌現跨黨派合作的競選諾言,努力縮小兩黨鴻溝之後,拜登恐怕沒料到的是,他竟又遭遇另一頭的反向拉扯,這回要處理的,是自家門戶內的分裂危機。
https://youtu.be/IS2kemi4DCs
被誣賴可以 提 告 嗎 在 G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聲明文長內容不是討拍全部是事實
我只是想讓各位知道我為什麼從2018年5月3日到現在一直無法正常發片
剛上國中時我個性很外向才花了幾天就跟班上所有人混熟
連那種不太愛說話的都會被我逗到話很多笑得很開心
可是這樣的狀況持續個一兩個月後
突然有一天我被絕大部分同學討厭
這一天來的很突然完全沒有徵兆連前一天還好好的朋友都一樣
我完全搞不懂原因是什麼[一直到畢業都不知道原因]
我不是沒檢討過自己是不是有甚麼問題
但在一瞬間被大部分人討厭這個打擊實在很大
我根本理不清頭緒而且班上也不是全部討厭我
有大概三個同學跟我相處得非常好他們也不覺得我有甚麼問題[我很感謝他們]
也是在那時候第一次有過自殺念頭
後來甚至連班級導師都一起疏遠排擠霸凌我
班級導師霸凌方式如下:
1.我被誣賴午餐會把[薯餅]偷偷多裝走很多讓很多人吃不到
老師在完全沒查明真相的情況下叫我去解釋解釋完也不相信我
直接叫我去學務處拿偶發事件單[現在好像叫事件陳述書]
我之所以會知道老師沒有查明真相是因為
那個[薯餅]基本上沒有一次在我們班上是有吃完的
何來的很多人沒吃到?
老師從來不在班上看我們吃午餐所以根本不知道其實從來沒吃完過
2.家政課有一次的上課作業是要小組討論如何在野外做幾道料理
包括烹調方式也要一並列出來不能是無中生有的料理
當時有一個人在班上因為一些原因自己一組的人在我這組的後面一排位置上
結果上台報告的時候他的所有菜色烹調方式跟我這組一模一樣
當下說他抄襲結果我的下場是班導要我在全班面前向他道歉
一樣完全不聽我解釋甚至同組的也去解釋居然被班導罵不要多管閒事???
3.班上霸凌我的這件事情嚴重程度可以到大家都不願意靠近我的座位
有時候班上同學在班導面前數落我的時候她也不管完全當作沒看到
至於這個老師是誰我就不說了[我恨到現在還記得他的全名]
因為我覺得講出他的名字會傷到你們的眼睛跟大腦
接下來補習班
跟上面一樣原本很要好的同學
也是在一夕之間直接討厭我排擠我
我真的不懂...
接下來家庭方面
家裡的人在我國中被排擠的很嚴重逼得我不得不求助他們的時候
對我說了一句[一個人討厭你可能是那個人的問題如果很多人討厭你那你應該先檢討你自己]
對我是該檢討自己但我不是沒檢討過
我檢討了兩三個星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
而在我向我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口中聽到這樣的回答
瞬間讓我好像掉到更深的地獄
自從這句話之後我就完全不對家人說心事了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過不了這關
到這裡我動了第二次想自殺的念頭
還有在高中開始做頻道的時候
被家人百般阻撓
我懂他們希望我不要不顧課業課業是那時候最重要的
但我找到做了會真正開心的事情了
可以讓我忘掉國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這樣不好嗎?
結果我得到的卻是[不務正業.荒廢課業.逃避家人.把家裡搞得烏煙瘴氣]這些回應
但都因為當時做頻道狂衝猛衝每天熬夜剪片上片後看到觀眾留言的那種快樂給蓋過去
所以在高中有一段時間我過得很快樂
但就在2018年5月3日這一天我記得很清楚
我一瞬間對所有事情失去了興趣
每天每天睡不好
就算睡了很久起床也是永無止盡的疲憊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很抗拒看到頻道的一切
我也很抗拒接觸其他創作者
只要是跟頻道有相關的
我只要一接觸到我就會感覺很焦慮很難過很孤單很疲憊
當初每天每天想自殺想自殘
我甚至已經跑到過宿舍的樓頂坐在圍牆邊過
但我想的卻是我如果自殺會影響到別人
如果我被救活我又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要我形容我當時的狀況就是這樣
你們想像把自己內心裡的所有有關開心的情緒通通拔掉
只剩下悲觀再把悲觀放大一百倍一千倍這樣
走在路上你還會想衝過去給車子撞死
我唯一能想到我生病的原因就是上面那些
在2018年5月3日爆發的時候
當初我想憑藉我自己的力量去讓自己好起來
好消息是有好過
各位應該還記得我有一段時間瘋狂在直播
那段時間就是我好的時候
只是那時候我好的部分只有心情不會低落
我依然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
我幾乎每天每天都是逼著自己直播的
因為我不想放棄做頻道
我想至少要對得起當初努力出片的自己
直到今年的大概二月多又發作而且變得很嚴重
我才跑去看醫生也才被診斷是[重度憂鬱+焦慮症]
到現在治療四五個月左右了吧
藥物也一直一直換沒什麼起色
以上就是我到現在還沒辦法好好出片的原因
很抱歉我拖了兩年左右才把事情完整說出來
因為我沒有勇氣說出這些
我不想被認為是在討拍
我也不想讓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因為我拍片是想帶給你們快樂
不是讓你們被我的情緒影響
所以我才會即使心情稍微平復也不拍片
因為我認為我狀態不好絕對會影響到你們的心情
你們平常上班上課已經夠累了還要聽我抱怨實在沒有甚麼意義
也沒人喜歡聽人抱怨吧
直到今天我才提起勇氣說出來
因為我覺得我至少要給你們一個交代
而不是這樣一直消失出現消失出現
謝謝等我到現在的人
如果也有跟我相同經歷或處在相同狀況下的人
如果你們願意可以來找我聊聊或說說話
你不孤單
如果真的受不了記得要尋求醫療或是家人
加油吧OuOb
被誣賴可以 提 告 嗎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年頭,每個人都喜歡丟迴力標嗎?(菸)
聽安南醫院的院內高層輾轉來向我解釋說,許副院長是董事長蔡長海屬意的副院長人選,所以院長也沒辦法處理他的個人行為。
但台南安南醫院許大副院長秉毅,怎麼自己院內有需求不幫忙呢?你和您的波蘭醫科歸國的公子們,怎麼不幫忙呢?
聽說您還在晨會解釋沒有剽竊是我誣賴您阿?結果下面的基層同仁第一時間線上直播逐字稿跟我說,有時候我也滿懷疑人怎麼可以沒人緣到這樣的地步。
但基層的醫護同仁是無辜的,都是我的戰友,來填單我當然還是都會第一時間寄出去。
為什麼Taiwanbox自始至終我們都堅持砸鍋賣鐵也不肯收任何捐款。
因為我不想被抹黑,不想被剽竊,
更不想被潑髒水。
我爸爸上天堂很久了,我沒有大副院長爸爸,我也沒有去波蘭讀醫科的財力,但還好我有考的上台灣的醫學院的智力,也還好我從小可以靠自己白手起家,被打倒我也會自己咬牙自己爬起來。
最近到處都在拆籃框,雖然防疫不能群聚,但我真的很想問問你,想不想打球?來約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661620051219228/?d=n
許大副院長,我們小小醫師是鬥不過位高權重和財大氣粗,但公道自在人心。
你一下說你和你兒子的小發明,現在又說是在別人的發明上所改進?
沒有要營利?#卻又說要有意生產的廠商跟安南醫院聯絡。
現在國內疫情早就平息,N95口罩也一點不缺,生產來要賣給誰?
我和賴醫師和黃醫師,我們在109年一月疫情最烈的時候,提出了這個設計,那是因為我們天天要上第一線冒著生命安全去幫病人插管。
一直試用改良,還捐贈了全台灣每間醫院的開刀房、急診室。
包含每個設計都是我們天天第一線在幾百個病人身上累積下來的改良。
操作面的斜面要幾度,才不會被開刀房還有急診室的燈光反光。
正面操作孔要開多大,左右操作孔要開多大,美國的朋友手粗,試完會卡到雙手,又經過調整。
壓克力材質會裂開,我們早在四月就放棄這個材質,改用PC,但PC無法焚化會有毒,最後才改用PET.
手套的設計,在二月就被我們放棄。因為加了手套是個乍看似乎保護了自己,卻要增加回收箱子的護理師的風險,還有消毒不完全,下一個病人被感染的風險。
做成組合式拋棄式,是為了不要讓護理師去清洗消毒裡面有高濃度病毒的箱子,要保護我們的護理師夥伴。
插管完,會去洗那個箱子的人是醫師,還是護理師?如果我們都不想去碰那個充滿病毒飛沫的插管箱,護理師也是人生父母養的,為什麼要叫護理師去洗。
留言區應該有很多護理人員,其實大家可以公評,怎樣才對護理師夥伴比較有保護。
箱子的寬度要配合手術床/病床。手術床一般在50~55cm. 太窄的箱子男性體型的病人罩不進去,太寬會超過手術床寬度。
拆開必須可以平放,#因為要能讓救護車上好存放,#以免有一天疫情嚴重到失控,#可以保護EMT同仁。
要降低成本,讓拋棄式變為可行,調整箱子尺寸,因為每塊PC或PET大板要裁成什麼尺寸才是最佳裁切利用率,這是我天天去跑工廠,做壞了一堆樣品,燒了十幾萬的結果。
皮料要用5mm還是3mm還是2.5mm,要雷射還是CNC還是要用泡殼,一分鐘最大產量還有生產成本的考慮。
裡面每一個小細節,都是我們幾人每天第一線照顧病人,一人一年插了數千支endo,累積下來的VOC。
哪來的我們的設計只有兩個洞?實際上很難用?
不然不要叫手下出來代打,一個你的箱子,一個我的箱子,#你或令公子隨便找一個人出來,#我們每人插20個病人,#看看成功率和時間?
#說得一口好插管,#難怪可以當教授。
賴醫師本來和我不申請專利,當時覺得應該沒人這麼壞吧?災難財誰敢發?
但熱心的粉絲強烈建議,怕出現專利蟑螂,到最後我們反而被告侵權,所以我們才早早在去年初送了專利。
你們在去年七月全台灣疫情都已止息,才去送這個專利,十月出來炒這個冷飯,說是你的小孩的發明。
是貴公子波蘭學成回來,要申請住院醫師需要增添資歷嗎?這個我無從證實。
但我不會默不作聲。
以下是粉絲熱心查詢:
邱醫師,以下是許秉毅的查詢結果,請參考:
(1)2014-2016年(7件)申請TW專利
專利權人及發明人均為許秉毅、施長碧
專利內容為:餵食器
代理人:陳豐裕(南一專利事務所, 臺南市安平區建平五街122號)
(2)2017年沒有申請專利
(3)2018-2020年(3件)申請TW專利
專利權人:許瑞哲
發明人均為許秉毅、施長碧、許瑞哲、許瑞廷(猜測應為他提到的兒子兩個?)
專利內容為:餵食器、鼻胃管
代理人:黃耀霆(五洲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84號12樓)
--
我是沒有權勢地位財富和爸爸,但我有一口正氣吞不下去,可以拜託幫忙轉發分享嗎?
蔡長海董事長,中國醫是我的母校,不管是哪個分院包含北港院區我都寄了很多箱過去給同袍,難道您執意要護短這樣的下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