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Ruby說
《如何預測消費者的行為(3):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效應的核心概念在於: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
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
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
而這個資訊就被稱為錨點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
人們在評估某一件事情時
習慣把未來與過去聯繫起來
同時也容易受到他人的建議所影響
也就是說
人們在進行一項決策的時候
會將某些特定的資訊(錨點)作為基準
而這個基準就會像是錨一樣制約人們的思想
並且不自覺的給予這個錨點過多的重視
因此
心理學家常常用錨定陷阱來說明這種有害的思維現象
錨定效應也很大程度的影響金融與經濟現象
比如股票當前的價格會受到過去價格的影響
因為在沒有更多訊息足以判斷證券的價值時
人們就會習慣以錨定過去的價值來判斷
當前或位來的股票價格
錨定效應也經常在銷售行為或行銷策略中被廣泛應用
比如某些產品為何尋求指定的產品代言人
用意就是希望把人們對商品的評價與代言人錨定在一起
讓代言人成為評定商品的基準值
拉高商品在剛推出市場時的價值
另種常見的方式就是:
商家通常會把新品放在某些同屬性、同價值的產品旁邊
例如我們將一款全新的飲料產品放在可口可樂旁
消費者自然就比較容易接受35或更高的定價
相反的
如果我們把這款飲料放在茶飲料區
那麼消費者很自然就會認定這瓶飲料的價值大約只有25元
近年來也有許多新品
在品牌剛成立之初就搶佔專櫃市場
不斷在機場或百貨公司擴展自己的專櫃體系
並常常與知名品牌比鄰。
這類的產品即使只是短暫進駐百貨專櫃
也會因為常常與其他價格不斐的大品牌一同出現
默默的在消費者心中留下高端品牌的形象
商品價格自然就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較高的錨點
價格錨點是企業在行銷中最常使用的手法
以下幾個知名的跨國企業案例
就是利用對比或暗示來動搖消費者心中對於商品價值的認知
星巴克利用礦泉水來錨定咖啡價格
星巴克銷售百元一瓶的礦泉水
就是對商品價格進行錨定的最好行銷案例
星巴克利用昂貴的礦泉水的價格
來讓消費者下意識地認為一杯要價超過150元的咖啡是超值的
畢竟連水都要這麼貴了
那麼其他商品就絕對有這個價值
而星巴克就是巧妙的利用一瓶礦泉水
就成功製造出產品的高端形象
Uniqlo的折價策略
Uniqlo在商品折扣時
不論這個價格是限時或長期調降
他一定都會在價格標示時
同時附上這個產品剛上市時的原始價格
而這個價格就會讓消費者在心中對該產品產生價值錨定
即使這件衣服因為過季、滯銷或其他原因而調降價格
消費者依然會認為他們是以折扣過的價格買到這件商品
高級餐廳的降序排列價目表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許多高端餐廳的價目表中
不論是餐點或酒水
往往都是按照價格的降序來排列的。
將最貴的餐點放在菜單的最前面
就會讓用餐的消費者對餐廳的價值產生錨定
當顧客從上往下瀏覽價目表時
越來越低的價格會讓他們產生物超所值的滿足感
利用價格錨點來進行消費預測
根據統計調查發現
消費者往往會在價格的錨點周遭
選擇價格最近的第二項或第三項商品
這個表面上是為了平衡價值與品質的考量
但心理學家已經證實
這其實是被價格錨定所綁架的非理智選擇
因此
我們可以在價格錨點附近安排利潤最好的商品
來獲取最高的利益
#起點娛樂
起點娛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轉錄][轉錄]千萬不要來讀心理學- 看板B88A012XX 的評價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先行智庫- 週三閱讀|《#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 的評價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22: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分享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始終傳遞給人一種良性暗示,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機。
來自他們的讚美和期待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他信任和崇拜的人的讚美和期待,會變得更加自尊和自信,能夠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讓自己脫離原本的負面情緒,使平庸的人也變得優秀起來。
不要吝於讚許你的朋友、伴侶、孩子,因為你的讚許將成為他們生命中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他們的人生,同時也幫助你獲得更多友誼、信任和尊重。
取自《大人的心理學》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有個重要的價值,這些道理都超級平凡,但容易被忽略,缺少實踐。像鼓舞一個人,尤其是我們在乎的人,其實對大家都有好處。可是,大部分人常用否定,而不是肯定,這常常損人不利己。
基於事實肯定孩子,孩子會更有力量。我們內在以正向語言整理過一遍,能量也能相對飽滿,觀照也全面。不管是暗示或明示,衷心盼望,也就是我們在心中不斷重複的內語,可以產生力量,度過難關。
祝願您,願意把簡單可行的道理放在心裡,讓它滋養我們的生命!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955537721129175
pps. 這本書的內容很生活化,我想今天晚上9點半直播討論這本書,這次直播沒送書
... ... ... ... ... ... ... ... ... ... ... ... ... ... ...
畢馬龍效應—想激發潛能,先給自己正確的暗示
【文/ 夏林】
畢馬龍是希臘神話裡賽普勒斯的一位國王,他非常喜愛雕塑,於是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個美女像,並為她取名「蓋拉蒂」。不久,人們發現這位國王愛上了自己傾注全部心血和情感的塑像,並喃喃禱告期望塑像復活。上帝聽到了畢馬龍的讚美和期待,於是使象牙塑像獲得了生命,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伴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根據這一「期望與讚美創造奇蹟」的結論,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在考察某所學校時,隨意從每個班級抽出三名學生,一共十八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並告訴他那些學生是科學鑑定的智商型學生。半年後,他發現這些學生的表現的確超過一般學生,進步幅度很大。他們長大以後果然都在不同領域做出了非凡的成績。
其實這就是暗示的影響,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暗示在本質上使人的情感和觀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因為羅森塔爾的謊言對學校的教師產生了某種心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而老師的心理則透過情緒、語言、行為等方式傳遞給了學生,使他們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期待,於是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這就是暗示的積極作用,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和欽佩的人的暗示和影響。
來自他們的讚美和期待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他信任和崇拜的人的讚美和期待,會變得更加自尊和自信,能夠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讓自己脫離原本的負面情緒,使平庸的人也變得優秀起來。
想要使周圍的人或者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就要給他無限的期待和讚許,給予他「你必將前程遠大」的暗示,這種暗示能夠創造奇蹟,使被期待者向著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戴爾.卡內基很小就失去了母親,變成一個鎮上最討人嫌的「搗蛋鬼」。他九歲時,父親為他娶了一個「繼母」。卡內基一直認為「繼母」這個名詞會為他帶來霉運,心中抗拒她的到來,並打算戲弄她一番。他與繼母見面時,父親指著他的鼻子說:「以後妳可千萬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妳就會被這個倒楣蛋害得頭疼不已。」但繼母的舉動卻出乎卡內基的預料,她微笑著走到小男孩的身邊,摸著卡內基的頭說道:「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你看,他怎麼會是全鎮最壞的男孩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她的話深深打動了卡內基,因為從來沒有人讚許過他。就憑著繼母的一句話,卡內基對她產生了好感,與她建立了友誼。也是因為這句激勵,卡內基長大後成了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幫助無數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吝於讚許你的朋友、伴侶、孩子,因為你的讚許將成為他們生命中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他們的人生,同時也幫助你獲得更多友誼、信任和尊重。
始終傳遞給人一種良性暗示,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機;而如果始終向他傳遞不良暗示,事情往往會變得很糟糕,所以不要說「謹防……變壞」或者「小心……」,而應當多說「我希望會非常順利」、「你會做得很好」,因為肯定的語言傳遞的是一種信心,這種信心會影響做事的人,使事情變得更完美,過程更順利。
「鼓勵與讚美能夠使白痴變成天才,批評與謾罵會使天才變成白痴。」請記住這句話。
【心理應用】
(一) 如果對某個人抱有一個希望,就要按照那個標準去要求他,把他按照那種人來對待,就會激發他的潛能,使他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人。
(二) 多給予別人稱讚會溫暖別人的心,使之變得更加優秀,並為自己帶來友誼。
(三) 管理者對於事情的預先期待,要用肯定性的語言去表述,不要事先將風險誇大或者將過程說成曲折的,否則就可能真的變成「曲折的」。
.
以上文字取自
大人的心理學:看完可以馬上用的心理學定律,人際溝通、職場應變全對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175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任何以愛為名的打壓與踐踏,都是愛的謊言。
PUA的控制也就是Gaslighting(煤氣燈操縱),PUA原意是pick-up artistry把妹攻略或搭訕藝術,但若操縱過度可會成為一種毀人心智,殺人無形的情感操縱,且大多並非出自操縱者本意。
☝️(註:不想被愛情中的養、套、殺的PUA學給框騙的可參考這篇:)
https://www.bella.tw/articles/sexuality/21443
以下是作者石宇宙對現今意義上的PUA所歸納出的重點,與大家分享。1944年,由美國導演喬治·庫克執導的一部驚悚片《煤氣燈下》(Gaslight)中的主角安東。在電影中,鋼琴師安東(CharlesBoyer飾)為了將妻子寶拉(Ingrid Bergman飾)所要繼承的大額財產據為己有,一面將自己偽裝成瀟灑體貼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斷使用各種心理戰術,聯合家中的女傭企圖將妻子逼瘋。
在丈夫縝密的心理操縱下,寶拉逐漸變得神經兮兮,懷疑現實、質疑自己,最後在精神上幾乎完全依附於安東。
這種試圖破壞他人對現實的感知的情感操縱,也因該電影而得名為Gaslighting(煤氣燈操縱)。下面幾個經典的Gaslighting片段讓大家參考:
1)信息封鎖:在一段時間內不斷重復強調某一信息
安東和寶拉新婚滿三個月時,外出去倫敦塔遊玩。出門前安東送給妻子一枚小巧的白色胸針,聲稱是母親去世前留給他的,並囑咐寶拉把它收好。此時安東略顯刻意地強調了一句:「你可能會弄丟,你知道的,你經常丟三落四」。這是電影中安東第一次對寶拉實施Gaslighting,也是寶拉初步對自己產生懷疑。
但是在二人離去之後,兩位女傭之間的對話又再次佐證了,寶拉從未體現出任何異常。但是男主人安東,卻不斷向他們傳輸「女主人生病了」這一信息。如果說此時,僕人們還對女主人生病一事尚有所懷疑。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令他們對於這一言論深信不疑了。
當天的遊玩結束後,安東便以飾物常年未佩戴、需要修理為由,向寶拉索要胸針。由於安東從一開始就並未將胸針放入寶拉的手包,而是偷偷將其藏在手心轉移至別處,寶拉自然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胸針的蹤影,還以為是自己不慎遺失,十分懊惱。
安東借此機會再次強調寶拉「記憶力不好」一事。「你真的有將它放進去嗎」,寶拉不甘心地又問了一遍安東。安東並沒有立刻反駁,而是反問寶拉,「你連這也不記得了?」。
此時,因丟失胸針而產生的內疚、自責,外加安東使用虛假信息進行的旁敲側擊,使得寶拉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徹底動搖。家中女傭在親眼見證了此事後,也開始相信寶拉確實「有病」了。
2)激起寶拉嫉妒心,再批判這種情緒不正常
安東在與寶拉二人獨處時,慫恿她喚女傭上樓點燃煤氣燈。而當年輕貌美的女傭點燈之余,安東便湊過去言語輕佻地與其大肆調情。此時寶拉已極為不悅,表面上故作鎮靜地看書,實則是在旁聽著二人的對話。
待女傭走後,寶拉便質問安東為何要這樣同女傭說話。安東解釋稱,自己只是「想將她當成平常人,而不是下人」。如果說到這裡也還算解釋得通,接下來安東進行的就是騷操作了。
當寶拉委屈地表示,安東與女傭這種過分親密的相處模式會讓她們瞧不起自己時,安東卻將矛頭轉向寶拉,直接坐實她「精神出了問題」這一說法。「你又在胡思亂想了……你生病又妄想,我會很難過。」
安東的反應真的是「是你想多了」的無敵高階進化版,渣男中的語言操縱大師。
3)關係封鎖:限制寶拉社交,將其禁錮在自己身邊
當鄰居老太太要來拜訪二人(尤其是舊交寶拉)時,安東顯得十分暴躁,生氣地說,「別讓他們總來煩我們了」。並且由於擔心日後無法全面控制寶拉,命令女傭以「夫人身體微恙」的理由,拒絕這位不速之客的來訪。
而當寶拉委屈地詢問丈夫,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安東換上一副關切的面孔,將其歸咎於寶拉的表述不清,「我以為你只是禮貌回答而已,你想見她為什麼不告訴我呢」。
在之後的一次宴會上也是如此。安東不願意讓寶拉出現在眾人面前,在未告知寶拉的情況下就拒絕了主人的邀約。寶拉得知後十分生氣,堅持要出席。安東嚇唬她說,那你只能一個人去了。可是這句話並沒有阻礙寶拉,她表示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
見妻子如此堅定,安東只好立馬轉變態度,表示自己只是開了一個玩笑。說完憂心忡忡地上樓,一邊穿衣一邊思考對策。安東前後反差極大的態度,被這黑白影片中搖曳的煤氣燈影襯得更顯可怖。
這種把事實刻意扭曲、選擇性刪減,持續使用否認、矛盾、誤導和謊言等方式,使被操控者懷疑自己的記憶力、理智和精神狀態,乃至自我存在價值的操縱方式,不就是傳說中的PUA教程的核心嗎。
而當這種情感操縱的對象不再僅局限於陌生異性,而是進一步延伸到朝夕相處的朋友、同事、伴侶、甚至是家人身上時,PUA一詞就顯得過於局限而不再適用了,將其定義為「煤氣燈人」則更加準確。
✍️ Gaslighting比你想象的更常見
「對某人進行情感操縱」並非大多數煤氣燈人的本意,畢竟,極少有人會處心積慮地想要折磨自己愛的人。
然而,陷於各種複雜關係中的人們,多從相處初期的「我愛你,所以我甘願為你付出」,逐漸發展到打著關心的旗號不斷進行要求和索取,認為自己做的都是為了對方好,從而演變成「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而這一看似被正當化的出發點,讓自己的愛在不經意之間就慢慢變了味,成為令人窒息的Gaslighting。
一些煤氣燈人可能從未注意到其所作所為產生了負面效應,但他們能明確感知到,自己想要控制他人行為的強烈衝動。
這類人在親子和夫妻關係之中較為常見。例如,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時,習慣性地對其進行打壓,否認孩子自己的感受、認知和判斷,使得這樣的孩子自幼年起便從內心對父母造成非正常的心理依附,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從而全盤接受父母的安排。
想想你是否也聽過、或曾說過這樣的話:
「你很馬虎,數學也不行。」
「你可不可以不要疑神疑鬼的了?你想多了,我和她什麼都沒有。」
「你的腿好粗啊,真是個小胖子。」
「你要是愛我的話當然就該做出這些改變啊,不然你就是不愛我……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可是我是你的男/女朋友啊,你難道不應該xxx/xx嗎?」
「你脾氣太差了,除了我沒人受得了你。」
一旦這些話從身邊人的口中聽得多了,人們便會在潛意識中開始相信——我永遠也學不會數學;我的疑心病太重了,這是在主動破壞我們良好的關係;我又胖又醜,要把腿上的肉肉遮起來才能見人;我在感情中做得不夠好,我是一個差勁/失敗的人;沒有人會喜歡我……
雖然說以上現象並不一定出自主動的Gaslighting。但是,隱藏在這些話背後的,就存在著操控者想要改變你,使你順從的意圖。你的負面情緒便來自於這些,外界只因一時的判斷就為你貼上的標籤。它們有失偏頗,但又影響深遠。
建設性的批評是有益於自身發展的,而持續的、負面的批判會嚴重打擊人的自信心。當一個人本身就不夠自信時,他/她就更容易被這些標籤所影響、被打擊,一蹶不振,甚至開始不斷心理暗示自己——我放棄改變了,這就是真正的我。
正如Patricia Evans在《Controlling People》一書中寫道,「如果我們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加真實」。
✍️ 「煤氣燈人」的主要表現
Gaslight中的操控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去控制他人。因此,他們往往將自己置於感情中的主導地位,並且希望自己是影響被操縱者的唯一來源。以下是操縱者們會在關係中可能表現出來的9點跡象:
1. 較為自戀、以自我為中心
2. 利用你的弱點進行嘲諷、攻擊,批評你的一舉一動,貶低你的自身價值。
3. 樹立權威,假裝自己無所不知地瞭解你,甚至試著說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錯的,是在進行自我欺騙。
4. 試圖讓你相信,除了他們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騙你,會做對你有害的事情。
5. 讓你覺得你的想法和感受並不重要。
6. 使你懷疑自己的理智。
7. 他們並不一直對你很差勁,時不時地會給你一些甜頭,不斷使用正強化和負強化去操縱你迎合他們的要求做事。這種情緒、態度上的不穩定使你感到困惑,並開始質疑一切。
8. 傾向於選擇性記憶,他們有時會否認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承諾。由於認為自身的形象應是「高大的」,一旦出現問題便推卸責任,並通過撒謊、掩飾等方式將錯誤歸咎於你或者他人。
9. 善於扭曲事實,並給出一個既長、又非常複雜的論證過程使其更有利於證明自己的觀點。
那麼,如果遇到了煤氣燈人,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免遭其控制?以及,如何避免我們自己成為一個煤氣燈人?
✍️ 如何避免被Gaslight
首先,認清自己,相信第一直覺
在評價自我時,應堅定立場,相信自己的直覺。他人對於我們的評價往往只是基於部分現象所做出的,能起到輔助和借鑒作用,但並非嚴格的定論。若完全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只能使得對自我的認知更加模糊。
第二,不斷豐富社交圈。一旦封閉自己,就等於削減了自己的信息獲取來源,繼而更容易相信「一家之言」。孤立自己相當於給予別人更多的專斷控制權。因此,我們應讓自己不斷接觸到新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來自多渠道的思想。一旦遇到心理上的疑惑,也可將問題拋給一些我們信任的人,以免在獨自解決問題時鑽牛角尖。
第三,擁有犯錯的勇氣。大多數被Gaslight的人,都是極度自卑、害怕缺點被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的人。不願自己做決定,也不敢直面事情的結果,因此過於依賴他人的判斷和評價。那麼,首要事項應是認識到人人都是會犯錯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從小事開始,為自己做決定。
第四,學會承擔責任,掌管自己的生活。記錄下生活瑣事、工作任務、行程安排等,從而做到對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數。這是一個好習慣。保持生活和工作的井井有條,可避免自己過於依賴他人,輕易使自己陷入混亂危機。
第五,永遠愛自己。主動發現和記錄自己的優點,哪怕它很小,很容易被忽視。比如,時常告訴自己,「我彈鋼琴彈得很棒」、「我抓娃娃技術一流」、「雖然這件事我沒做好,但是我在積極尋找補救辦法了」。對於敏感且容易自卑的人來說,學會阿Q式精神勝利法未必不是件好事。
第六,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一旦確認自己已經被Gaslight了,我們應盡快、主動地做出一些行動,以打破對方的操縱。操控者之所以能夠持續操控,正是因為我們被引導著做出了他們預想的反應,這使他們發現操控是有效的、能夠達到目的。若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不給予他們所要的反饋,則有助於改變這一模式。而當自己沒有辦法完全逃離操縱者的掌控時,積極尋求外界力量。
最後,如果意識到自己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類似的情況,並感到內疚。那麼,請記住我們首先應原諒自己——我們並非聖人,也並非主動去施暴——然後立刻、馬上與你的親人朋友等受害者去溝通,請求他們的原諒、向他們尋求幫助。
永遠不要試圖以愛為名義,去合理化情感操縱這一行為。愛應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尊重與平等之上,任何以愛為名的打壓與踐踏都是愛的謊言。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提出兩個問題,邀請你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就是,你覺得是一個人的行為,決定這一個人的個性;還是這一個人的個性,決定這一個人的行為?
簡單來說就是喔,到底我們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然後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還是啊,你先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所以對於某些事情,你才會選擇做它,或者是不做它?
我想多數時候,我們直覺都會覺得,應該是「個性決定行為」才對吧!但事實上喔,所有的心理學研究都指向一個證據。
這個證據就是,其實是我們先做了某些事、我們先說了某些話,然後我們再透過事後合理化的過程,去形塑出我們對於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也就是自己個性這方面的認識。
可能你聽到這邊會覺得有點繞哦,其實我今天談的,就是在心理學裡面,叫做「自我知覺理論」。
「自我知覺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不管對自己還是他人,它其實是源自於,我們對於自己行為的觀察。
通常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很明確的,去指出我們對某件事情的行為、態度,它的歸因是什麼?
但是呢,我們會運用「看圖說故事」,也就是連結的方式,讓這件事情聽起來是合理的。
在1993年,有三位心理學家,分別是約翰.卡西歐波,跟喬瑟夫.普利斯特,還有格雷.伯恩特森,他們做了一個聯合的實驗。
他們的實驗方法很有趣哦,他們拿「中文」給那些不懂中文的受試者看。然後要他們回答,他們看到這個中文字的感覺,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然而實驗的操弄,就是在這些人看這個中文字的時候,有些受試者,他們是邊回答這個字給他們的感覺。
而這個字一邊由桌子下面往上提,也就是說這個「字」,會呈現出越來越往上抬,然後靠近這個受試者的方向。
然而有些受試者,則是相反的。就是他們邊感受、邊說這個中文字給他們的感覺,而一邊回答的同時,這個桌面是被他們撐住、而且往下壓,也就是「字」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結果這個實驗發現喔,那些受試者,他們只要是面對這個「字是往上提」的,他們多數會感覺到,這個中文字是正面的感覺。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懂中文,搞不好上面是寫個「死亡」的「死」字也不一定。
但另外一組人,當他們看到這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他們大多都得到負面的評價,他們都覺得這個字是不OK的,感覺是不舒服的。但也可能那個向下壓的字,上面是寫個「好」也不一定啊。
那這到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哦,是因為我們不自覺的,會把肌肉的收縮,跟「正面的經驗」綁在一起。
也就是說這個「字是往上提」的時候,彷彿是我們的手,往上收縮這樣的感覺,它跟擁抱、它跟接受的這個肌肉的運動方向是一樣的。
而相對的我們會把肌肉的延伸,連接到負面的感受,也就是當那個「字是往下壓」的時候,就好像是我們的肌肉在延伸的過程,彷彿是我們排斥一件事,或者是把這個字推開。
所以只光「推」跟「拉」這個動作,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感受。而如果進一步來看的話,事實上我們還在襁褓裡面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意識的,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往自己的身邊拉,而把我們不要的東西往外推。
所以在「自我知覺」裡面,進一步的把我們這種,屬於身體的感官上面的記憶跟歸因,把它分成是「宣告式的顯性記憶」,跟「非宣告式的隱性」這兩種。
而「宣告式的顯性記憶」,就像我們的隨意記憶一樣,可以透過你自己的自主意識,而決定它的運動方向。
而「非宣告式的隱性記憶」,會不自覺的被儲存在我們的大腦潛意識裡面。這個部分跟我們的直覺是很類似的。
然而在「自我知覺理論」裡面的實驗,都發現了一件事,不管是「宣告式的記憶」還是「非宣告式的記憶」,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我們除了是被動的,因為我們身體的行為跟動作被刺激、被引發,而決定我們的內在心情之外呢。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去主動的去創造出,很多對自己的情緒跟主觀認知,有「正面效果」的動作。
當然了在這個部分,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可能聽過,過去我分享了很多內容。
比如說,你希望自己面對某個挑戰的時候,更勇敢、更堅定;你所需要做的,並不是給自己打雞血、不斷的自我催眠,說「我要強壯起來!」。
反而啊,這個時候你先忽略你怎麼告訴自己的話,你先讓自己的身體,去做出那個領域擴張啊、抬頭挺胸啊、下巴微微的抬起這些動作;反而你會很快的感受到,自己的信心跟勇氣。
那麼談到這裡,或許你也會好奇,除了動作的自我暗示以外,有沒有可能你可以透過「自我知覺理論」,去引導別人、去創造出別人內在的主觀認知?
有些朋友聽到這邊,可能直接的就會想到,那我老叫別人去做運動、去做伸展,然後呢跳帶動唱…。
這似乎的確啦!別人在做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振奮;可是這種招數玩久了,其實所有人也會覺得很無聊,而且那個套路、那個刻意的痕跡,實在是太明顯了!
所以,所有曾經參與過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從來不會在我的課程跟教室裡面,去做那些讓所有人,會得到尷尬癌末期的所有相關的事情。
可是呢,如果我不去引導別人的行為,那我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去創造出別人的「自我知覺理論」,而透過這樣的歸因的方式,把它引導到我想要帶他去的地方?
其實啊,除了口語跟自我呈現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文字」。你會發現社群網路、IG、Facebook…這麼風行的年代,其實文字表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能夠善用文字的結構,跟善用文字的引導,那麼你會發現一件事。關鍵往往不在於,你是否能夠去寫出很厲害的句子;而是你整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到底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
就像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她推出了很多在市場上非常暢銷的書籍。很多讀者讀完之後,都會感覺到非常的有幫助,而且充滿療癒性。
可是如果你細細的去分析她的字詞,她所使用的詞彙跟句子,沒有那些很複雜的、很困難的,或咬文嚼字的。但是她字裡行間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卻是這麼的引人入勝。
這裡面就說明了一件事,其實「自我知覺」除了我們的行為、動作的自我引導之外;如果你要更積極的,去引導他人的自我知覺,那麼「文字」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就像今天開頭所說的,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是因為他的個性決定他的行為,那麼很多事情是無解的。
可是如果你很清楚,其實所有人的個性,都是先由某些行為,或者是你先引導出他某些行為跟認知,而決定了他自己的內在認知;那麼「文字」就是這個時代,最有力的武器。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上有所精進,你想要透過文字鋪成的氛圍,不是去學那些很匠氣的套路,而是回到文字的根本、回到訊息傳遞的根本。
透過「文字」去創造出你想要有的影響力的話,那我在這裡就會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嘉玲老師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可以說是集其她畢生的功力,把所謂的「文字表達」怎麼樣寫出自己的風格,透過課程的學習跟實做的引導,讓你找到屬於自己文字的影響力。
所以很期待,能夠在「寫作小學堂」裡,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寫作小學堂」,下一期我們在7月21號開課。
相關的課程連結,在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先行智庫- 週三閱讀|《#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週三閱讀|《#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頂尖心理學家證實,99%人能看透的50招讀心術! 透過#瞬間表情、#視線角度、#不經意動作及#聲音語調, 讓你與同事、 ... ... <看更多>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22: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律師娘講悄悄話』播出時間:每週二中午12:00,敬請訂閱影響力【觀察對方的微表情,看出他的內心想法】本集簡介:老公晚歸回家,質問他去哪時不旦支 ... ... <看更多>
行為暗示心理學評價 在 [轉錄][轉錄]千萬不要來讀心理學- 看板B88A012XX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Philo-02 看板]
作者: prc (天線寶寶如是說) 看板: Philo-02
標題: [轉錄]千萬不要來讀心理學
時間: Sat Apr 12 08:17:46 2003
※ [本文轉錄自 Philharmonic 看板]
作者: Griselda (啾啾) 站內: Philharmonic
標題: [轉錄]千萬不要來讀心理學
時間: Fri Apr 11 23:15:59 2003
※ [本文轉錄自 qSORRYp 看板]
作者: qSORRYp (無條件‧誠心滿愛正解) 看板: qSORRYp
標題: 《千萬別來讀心理》
時間: Thu Apr 10 17:01:44 2003
《千萬別來讀心理》v1.02
--動機------------------------------------------------------
先來寫個緣起之類的東西。會想寫這一篇,早在有人寫《千萬別來讀
法律》就想要寫了,因為普羅大眾通常對於一些科系都有一些刻板印
象,所以需要一些文章來澄清。但得更先說明的是,別來讀法律是一
篇批判性的文章,而此篇呢,不會批判,而是要澄清許多大眾對於心
理學系的迷思,甚至,我希望能夠讓想要來讀心理學系的他系同學,
讓他們瞭解什麼是心理學的訓練,讓他們想清楚,再來申請輔系轉系
....。當然,這篇,我會盡量寫的很中肯,以我讀了三年多來的心得
而寫,以及我對於心理學的認識而寫,如果覺得可能哪裡有誤,或者
觀念不同,或者無法領悟,那麼,請用力地舉手講出來。
--開始------------------------------------------------------
1.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所以,不要因為講:心理學很有趣,就咕嚕咕
嚕地跑來唸了。
每次我要講關於心理學的課,我一定會在開頭強調,心理學是一門
科學,擁有三大根源:哲學、生理、心理。前面第一句,我要強調的
是心理學因為是一門科學,所以他必定要有所要求,以符合科學的原
則,因此,請注意其中的意涵,首先,他擁有實驗,而且是嚴謹的實
驗,擁有著科學統計、心理測驗,所以,他考試卷裡面不能亂寫,概
念就是那個概念,誰講什麼就是誰講什麼,絕對不會可以胡謅!
另外,因為他是科學的,所以,我要強調,他就像化學物理一般,
他並不有趣,或者該這麼說,不能用有趣來形容他,你只能說,我有
興趣。對我而言,心理學並不是有趣的科學,他是具有嚴密邏輯思維
的科學,跟化學物理一般,沒法讓你亂想,他有著他的訓練,因此,
不能像一些系所,翹掉很多課還感覺很強,絕對不會,心理學的訓練
是很紮實的。
所以,
1. 心理學系在理學院裡。
2. 心理學系要學習統計、實驗、測驗法。
3. 他不能讓你亂想,他有著嚴謹的思維推理方式。
學習絕對是一腳步一腳步地,可以混過去,但是混過去的,
沒有學到就是沒有學到。
4. 他並不有趣,他是一門科學。
5. 寫報告時,要注意引用格式。
還有,我後面那句話,他的根源:哲學、生理、心理。
所以心理學感覺很像是科學,但是由於混雜了哲學,讓人感覺好像
可以胡亂想像一樣,不是一門很典型的科學。我在之前所講,心理學
是一門科學,但是請這麼想,心理學擁有許多面向,哲學只是其中一
個面向,並非全部。況而,心理學以哲學為基礎之強大,也不是一言
兩語可盡,必須要瞭解哲學史才能發現心理學史與其之間的關係。特
別指出這點用意是:我相信哲學有其訓練,而縱然心理學中有哲學這
面向,我並不覺得,隨便地亂想,是可以行得通的。
所以,
1.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愛亂想就可以來心理系讀!
2. 心理學擁有的面向很多,你瞭解的是哪一個面向?
在台大心理學系的訓練裡,特別著重:生理、心理這兩個方
面,經常忽略了,哲學這部分;而普羅大眾認識心理學的方
式,通常只認識心理這領域,例如:心理測驗,但是不要忘
記,你只認識了其中幾個面向而已。
3. 這也是如此,心理系學生需要多方接觸各系的知識,也因此
,心理系學生經常能知道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跟我們談基
因,我們可以,跟我們談行為主義,我們也能。(但這並不
表示,我們瞭解很多。)
4. 心理系學生需要瞭解哲學史,至少也該瞭解基本的心理學史
。(雖然我也搞不太清楚。)
2.心理學是一門瞭解人的科學,但是不是瞭解人的絕對途徑。所以,
請不要說,我想要瞭解人,就跑來念心理系。
心理學是瞭解人的一門科學,這麼說應該沒錯,但請注意,他並非
是瞭解人的絕對途徑,因此對我而言,要瞭解人,絕對不構成非得來
念心理系的原因,你可以參加社團,你可以去讀生命科學,你可以去
讀社會學,你可以去跟媽媽說話,這些都可以瞭解人,所以,我要聲
明,請不要再說,我要瞭解人,因此咕嚕咕嚕地跑來念心理學。
心理學,他是一門研究人類思考歷程的一門科學,請注意,他主要
是研究「人類思考歷程」,雖然他可以研究其他許多別的,但是「人
類思考」才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所以,例如為什麼人類會唱歌?我們
不研究,為什麼他不愛我?這勉強可研究,但絕對不是主流。而且請
注意,他比較喜歡研究「個人的思考歷程」,所以他不愛去討論,整
個世界的問題,為什麼美國要去打伊拉克,他不會去討論,那個是政
治學,或社會學去討論的。
所以,
1. 不要因為想瞭解人就跑來念,瞭解人有許多途徑。
2. 心理學的研究焦點與方向在於「個人」與「思考歷程」上。
3.心理學是一門很可以應用或者實用的科學,但是,要來讀,比較不
建議帶著心中的疑惑來讀。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不斷追尋的問題,我相信,心理學通常是被認為
可以用來解決的途徑,但是,我不建議因此而來讀。因為,心理學可
能可以用來解決,但請相信我,你在心理學是常常找不到答案的,這
有很多原因,除了心理學是科學,所以回答的問題有所侷限之外,還
有通常心中帶著的疑惑,是全世界的人都沒人可以解決的,例如:為
什麼我會變成這樣啦,或者是為什麼我會生在這種家庭之類的,心理
學完全無法回答!
至於實用部分,我放在下一段來談。
所以,
1. 請不要帶著什麼哲學性問題來心理學系探索,那麼你失望的
機率很高,而且你會讀得很痛苦,因為找不到。
2. 心理學的知識,是很少能回答到深刻的。
心理系讀了許多年,我們獲得最多的答案是:
「不知道」或者是「不一定」。
或許講得不清楚,我講個小故事好了,
有一次去聽憂鬱症的講座,有一位爸爸想要藉由這次講座知道自殺
的兒子,是不是因為憂鬱症而自殺,基本上這種問題是很難由一個講
座而而獲得答案,況且這自殺原因的背後,我相信這位爸爸是有著更
深的疑惑,例如,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忽略了什麼?但是,心
理學知識並不提供這些答案的。
4.心理學是一門很可以應用或者實用的科學,所以,我想要拿他來幫
助人!因此我要學。
老實說,這個理由很偉大,但是我得說,想幫助人....,我秉持著
懷疑的態度。
首先,如果你有念心理學的話,你絕對能夠發現,幫助人不是一件
那麼簡單的事情,理論紛雜,如何實踐,自己有沒有辦法等等等,這
些都是需要嚴密的訓練才行,不是那種讀個一兩年就會出師了。
另外,你自己是適合幫助人的人嗎?這也是很嚴肅的問題,但我想
要在這邊提到的是,心理學是一門很容易在生活中應用的科學,你可
以在跟別人對話中印證溝通原則,你可以跟父母親之間印證親子關係
理論,但是,我要強調的是,第一,正是因為實用,所以更不能亂用
!不能亂用的原因有很多,原因可能就像藥物一樣,雖然有用,但你
不知道他的副作用或後遺症,另一個原因是,理論的本身絕對有他的
侷限性,並非是隨便使用就成,你這次成功了,只是運氣與天和,並
不代表成功率是一百,(理論本身,我放在後面談。)還有其他很多
因素,你確定你用的是對的?不會曲解嗎?人家願意讓你用嗎?
第二,正是因為實用,更是不能亂套用,不能看到某些情況就說可
能是某些原因,不能發生什麼事情就說是什麼什麼,因為理論是有化
約過的,生活事件的複雜絕非一個理論可以涵蓋,因此,不能隨便亂
套用。
心理學家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把很多抽象的東西化成很簡單的工具
來讓人們使用,要瞭解性格有性格測驗,人人都可做、大家都可以施
測,要控制情緒,那麼我們有ABC 理論,要瞭解團體,我們有團體動
力,要知道他,我們可用PAC ,反正要幹嘛我們都能拿出一些工具能
幹嘛。但是,每次當要講到這些能幹嘛的工具時,我都變得格外謹慎
,因為工具的背後操控的主體,是否真的有瞭解這套工具?為什麼這
樣的理論會跑出這樣的工具來?
大家都參加過心理學式的「團體」,大家知道,團體背後是因為什
麼樣的原則而運轉嗎?他是為了什麼而被創造出來?這些預設的背後
隱含著什麼問題?
所以,
1. 如果真的要藉助心理學來幫助人,那麼你要有心理準備可能
需要花許多年的時間來,訓練自己,才有可能上場。
2. 在台灣沒有心理醫生,只有臨床心理師和精神科醫生,心理
師法通過,關於心理學的臨床訓練,完全被放在研究所中,
大學部裡,完全學不到喔。(不要要求心理系大學部的學生
做心理治療,可能連簡單的溝通都有問題。)
3. 心理學的實用面,是需要謹慎的,而這些實用面是需要回到
理論面的思考才能明白。(也因此,需要讀很多書!)
4. 心理學中的臨床,有許多限制,也有其倫理,到最後真的能
不能幫上忙,還有很多考慮。
5. 千萬不要抱著讀了心理學就能夠更幫助人的心態而讀。因為
你會發現,你讀的心理學可能越來越偏頗。
5.念心理學要注意的事情。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且擁有三大根源,底下有各式各樣的流派與
領域。
>>> 所以他可能經常幫不上忙,幫不上自己也幫不上別人。
(前面的第三第四點,就在講這個。)
>>> 沒有正確答案,卻有著嚴密的邏輯思維,因此考試也不能
亂寫,說話不能亂說。
(1) 電視上面,那些隨便亂說的人,我們是摒棄的。
(2) 考試還是要唸書,不會寫還是不會寫。
>>> 有各式各樣的流派,因此在讀到概念時,請要先問,他屬
於什麼。
(1) 有人在跟我說他讀self-image,但是談這個東西的
人很多,倒底你讀了誰的什麼?
(2) 聽教授在講的時候,要瞭解背景。有些人修普通心
理學,讀了很多大腦,因為他修到徐教授的而他主
要是生理心理,有人讀了很多人際關係,沒辦法,
他修到林教授的,因為他是社會心理。
(3) 每一位教授都有他的領域在,因此請注意!不要統
稱為心理學家,要很精確地講:某某心理學家!電
視上面,都註解全都是有問題的!
(4) 要注意流派的原因還有一點,有些感覺很像是心理
學的東西,其實主流一點也不屑一顧!超心理學,
算不算心理學!答案是:不算,色彩心理學、運動
心理學、文學心理學,這些都只能算是旁支。
(5) 心理學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裡面有太多人
講太多的事情了,並且,在市面上,有很多心理學
叢書,要注意以下:
1. 請確保,你讀的書是正確的!
請至少不要讀太舊的書籍。那有可能根本已
經被主流拋棄了(被拋棄,是有原因的,不
是隨我們高興而拋棄)。佛洛伊德可能很紅
,但是心理系四年,我用佛洛伊德的時間不
到一學期!容格可能讀起來很有趣,但是實
際上,可能有更好的解釋在課本上。
2. 請隨時保持在update知識的狀態。
佛洛伊德,容格,皮亞傑,等等大師,我們
都很敬佩他們,但是,他們的理論仍然有錯
誤,請不要就這麼讀下去,然後就以為心理
學就這樣。(總而言之,別讀太舊的玩意!)
3. 也請不要讀太新的玩意。
有些科學新知說,發明了某某藥劑,可以增
加人類記憶力,也有些人說解開了某某人類
基因圖碼,什麼東西更進一步了,請注意!
不要太相信這種玩意兒,因為,很多理論等
著批評他們說。(拿記憶藥物來說,他們是
拿小白老鼠來跑迷宮來測的,我就很懷疑放
在人類算數學怎麼類比?)
4. 請注意,你讀的書是什麼立場的!
有些人讀了某些書,就很高興覺得找到了答
案,其實市面上有著另一本書正批評著他呢
?最明顯的例子是性別天生或後天,同時市
面上,有兩本書,一本支持天生,一本支持
後天!甚至,更好的,你能夠知道這作者受
了什麼訓練,通常人本的會寫出人本味道的
,認知的會寫出認知的!
(6) 閱讀心理學,請要放在一個「架構」下閱讀,除了
哲學、生理、心理,這籠統架構外,還可以區分七
大領域(台大是這麼分),或者你可以直接拿出性
格心理學課本,每個流派各有一章,基本上每個流
派有都是一種看法,要把每個人安置到對的流派去
。並且適時瞭解每個流派的預設演變以及侷限。
>>> 要明白,自己學習的心理學,可能在別的系所不是這麼教
的,因此,在學習時,要時常保持寬廣的心去閱讀,佛洛
伊德,外文系也蠻愛教的,但是,可能談的跟心理系不太
一樣,畢竟他們是拿來做文學解釋。
>>> 進入某一個領域去學習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請注意,如果
對於一位學習心理學的學生,太早確定於某項,我個人覺
得並非是好事情,因此有空多去別的領域看看。看看每個
領域怎麼討論事情的,怎麼互相區隔或者連貫的。
>>> 課堂中沒教的事情太多了,畢竟心理學太廣大,例如:家
庭方面,台大心理系就教很少,實驗法的三大法:觀察法
,也不太愛教,反正有很多地方沒有教,這些並不是不重
要。
>>> 台灣中每個大學裡所教的心理學也各有異,因此,需要瞭
解彼此主要在哪個領域中,彼此的訓練背景。
--結語------------------------------------------------------
感覺寫的有點亂,但是我已經盡量把他寫的很清楚了,在此要聲明
,這是台大心理系的觀察,系所方向之類的可能比較不能適用於其他
的地方,但我相信心理學的本質,應該是可以推論過去的。
四年來,常常聽到有人說心理學很有趣,要來念心理學,或者甚至
要輔要轉,但我完全不建議,因為心理學要學到某個結構,至少要花
個三年,才能把基礎的概念打好,有些甚至一年級不懂地方,在兩年
之後才會恍然大悟,不像自然科學一樣,可能就是那樣。對我而言,
我覺得如果要學,就學好,就認真學,不要學個心理學學個半調子,
因此,如果輔系就要有打算,你要真的獲得心理學,就得花很多時間
,畢竟你要比其他心理系同學多讀一個系的東西,如果要轉系,那麼
請先確定好,你對於心理學的認識是正確的,因為轉系是不能再轉的
,而如果你只是想來自修的話,我建議,心理學的書籍,還是先從普
心開始讀起!普通心理學課本請好好的讀!
張欣戊教授曾在上課上說:我現在講的,基本上普通心理學應該都
上過。而那門課是進階課程,認知發展。沒錯,如果你普通心理學好
好的讀,知覺,認知,性格,生心,社心,發展,所有的大概念你都
該讀過了,這也是為什麼普通心理學甲需要一年!以我本身的經驗,
我上每一門課,都還能想起,普通心理學課本哪一頁在談那件事情,
有什麼專有名詞,查普心課本,也都幾乎能找到。所以,我完全建議
讀普通心理學課本(最好還是英文的),至少,你能夠瞭解心理學家
怎麼想事情,以及主要想哪些問題。
最後,我要說,心理學不是有趣拿來讀的,心理學知識,也不是美
好到隨便亂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4.90.17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02.15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1.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