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心理學
#今天來分享兩篇心理學小知識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為什麼家事都是我在做
1. #怪咖與藝術家
對於奇裝異服或是行為舉止奇特的人,我們常會認為那是個藝術家,因為「怪咖」與「藝術家」的印象經常是重疊的。
英國南安普教大學的維納德,范‧蒂爾博格教授做了一項實驗,請一群人評價女神卡卡的藝術才華。不過,他將這群人分成兩半,一半看的是女神卡卡穿著奇特的黑色服裝,並戴上閃亮面具的照片,一半看的是女神卡卡穿著普通黑色套裝。
結果,穿著奇特服裝時候的女神卡卡,獲得的藝術才華評價比較高。
這項實驗數據顯示,搞不好是因為女神卡卡喜歡奇裝異服才被高估她有藝術才華。如果女神卡卡多半穿著與一般人差不多的衣服,或許就不會被認為具有藝術才華了。
此外,似乎行為奇特的人,他的藝術才華比較容易獲得認可。
范,蒂爾博格教授還做了一項實驗,讓大家評價梵谷的名畫「向日葵」。結果顯示,聽到「梵谷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這段故事的人,給予「向日葵」的評價比較高。
如果你想以藝術家身分推銷自己,不妨穿著奇裝異服,或是做出奇特的行為舉止,這樣人家就會認為你可能具有藝術才華了。
-------------------------
2. #家事分工不均心理學
我們都會記得自己做了哪些事,畢竟是自己做的嘛,但換成別人,我們就不太記得他到底做了什麼。
有項調查是這樣的,當詢問夫妻:「所有家事中,你認為自己做了多少百分比?」不論先生或太太,都是回答:「我做了很多。」結果兩者加起來超過百分之百。
我們很容易認為別人都不做,害自己做比較多。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邁克爾.羅斯教授,讓數十對夫妻看同一份清單,裡面寫了二十種家事,例如「做早餐」、「洗碗盤」、「打掃家裡」、「買東西」、「照顧小孩」等,然後,讓他們針對清單中的項目推測自己做了多少,以及另一半做了多少。結果,二十項家事中,有十六項雙方都回答:「我做的比較多。」也就是說,有八十%的家事,他們都認為自己做的比較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羅斯教授的解釋是:「自己做的事情會立即浮上腦海。」由於自己做過的事情自立刻想起來,因此容易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又因為不會馬上想起別人做過的事,於是感覺到:「都是我在做事。」
我在家上廁所時,不知為何,經常碰到衛生紙用光的情況,於是,我老是覺得都是我在換裝衛生紙。
之所以說「老覺得」,是因為我太太也有同樣的感覺。有一次,我無意間說出:「怎麼都是我在換衛生紙。」結果太太竟然說:「拜託,肯定是我換的次數比較多!」總之,我們彼此都認為「對方都不做,害自己做的比較多。」
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吃虧,但這種感覺不過是誤會,其實別人也做了一樣的事,只是我們沒察覺到罷了。
──
更多趣味的心理學實驗,歡迎大家參考:《#厲害的人,#都懂這些心理學:讀懂人心,預知別人下一步,不說錯話、做錯決定,有好人緣,幸運總是來敲門》這本書,本書作者內藤誼人為慶應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是社會心理學的權威專家,致力於教導大家如何將社會心理學實際運用於商場的行動主義者。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xz9g7ak
本書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nMqaDd7jdU/hqdefault.jpg)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在 小筑藝術工作室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一樣的的素描課|從心打造自己的繪畫風格】募資開跑! 線上課程早鳥65 折➛ https://ps.yottau.net/4f9s5w · 在繪畫的路上,你有很多學習技法的機會,卻很難在這 ... <看更多>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在 為什麼藝術家的人怪怪的(第2頁)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切都是因為生活壓力大的惹的禍 沒有痛苦就沒有藝術 幸福的人是沒有創作力的 藝術是宣洩人生悲憤的一種行為藝術 表現的越徹底就代表的壓力有多大. ... <看更多>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在 蔡依林「大藝術家」怪美演唱會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蔡依林「大 藝術家 」 怪 美演唱會. 2.8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 贏盡老中青三代尊重 有原因 !張敬軒、林家謙現身致敬! 艾力Eric New 48K vi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