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心理學
#今天來分享兩篇心理學小知識
#藝術家的怪怪有原因
#為什麼家事都是我在做
1. #怪咖與藝術家
對於奇裝異服或是行為舉止奇特的人,我們常會認為那是個藝術家,因為「怪咖」與「藝術家」的印象經常是重疊的。
英國南安普教大學的維納德,范‧蒂爾博格教授做了一項實驗,請一群人評價女神卡卡的藝術才華。不過,他將這群人分成兩半,一半看的是女神卡卡穿著奇特的黑色服裝,並戴上閃亮面具的照片,一半看的是女神卡卡穿著普通黑色套裝。
結果,穿著奇特服裝時候的女神卡卡,獲得的藝術才華評價比較高。
這項實驗數據顯示,搞不好是因為女神卡卡喜歡奇裝異服才被高估她有藝術才華。如果女神卡卡多半穿著與一般人差不多的衣服,或許就不會被認為具有藝術才華了。
此外,似乎行為奇特的人,他的藝術才華比較容易獲得認可。
范,蒂爾博格教授還做了一項實驗,讓大家評價梵谷的名畫「向日葵」。結果顯示,聽到「梵谷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這段故事的人,給予「向日葵」的評價比較高。
如果你想以藝術家身分推銷自己,不妨穿著奇裝異服,或是做出奇特的行為舉止,這樣人家就會認為你可能具有藝術才華了。
-------------------------
2. #家事分工不均心理學
我們都會記得自己做了哪些事,畢竟是自己做的嘛,但換成別人,我們就不太記得他到底做了什麼。
有項調查是這樣的,當詢問夫妻:「所有家事中,你認為自己做了多少百分比?」不論先生或太太,都是回答:「我做了很多。」結果兩者加起來超過百分之百。
我們很容易認為別人都不做,害自己做比較多。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邁克爾.羅斯教授,讓數十對夫妻看同一份清單,裡面寫了二十種家事,例如「做早餐」、「洗碗盤」、「打掃家裡」、「買東西」、「照顧小孩」等,然後,讓他們針對清單中的項目推測自己做了多少,以及另一半做了多少。結果,二十項家事中,有十六項雙方都回答:「我做的比較多。」也就是說,有八十%的家事,他們都認為自己做的比較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羅斯教授的解釋是:「自己做的事情會立即浮上腦海。」由於自己做過的事情自立刻想起來,因此容易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又因為不會馬上想起別人做過的事,於是感覺到:「都是我在做事。」
我在家上廁所時,不知為何,經常碰到衛生紙用光的情況,於是,我老是覺得都是我在換裝衛生紙。
之所以說「老覺得」,是因為我太太也有同樣的感覺。有一次,我無意間說出:「怎麼都是我在換衛生紙。」結果太太竟然說:「拜託,肯定是我換的次數比較多!」總之,我們彼此都認為「對方都不做,害自己做的比較多。」
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吃虧,但這種感覺不過是誤會,其實別人也做了一樣的事,只是我們沒察覺到罷了。
──
更多趣味的心理學實驗,歡迎大家參考:《#厲害的人,#都懂這些心理學:讀懂人心,預知別人下一步,不說錯話、做錯決定,有好人緣,幸運總是來敲門》這本書,本書作者內藤誼人為慶應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是社會心理學的權威專家,致力於教導大家如何將社會心理學實際運用於商場的行動主義者。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xz9g7ak
本書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