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中的一封明信片 ◎韓祺疇
收到了,你從別處寄來的明信片
單憑紙質的風景
記認城市
國與國都是相連的
你說。
是以大陸或島嶼
便無所謂自由、平等、博愛
或許尚有句子未及顯現
便逐一在投遞的過程中失落
它們有沒有翻越山嶺、與江河逆流?
又有沒有一些雜音的海潮因言入罪?
我轉述這裡連日的大雨
Be Water——他們說
有些來自東江,一再往復循環
進入城市鏽漬斑駁的水渠
或明或暗
疏通我們整個夏季的疑滯
我仔細閱讀明信片起皺的邊角:
「城市維持明媚,偶爾有煙霧
從密匝的林間升起
直至在過境巴士途中,大雨降臨
一個哨站被雷鳴照亮
我才懷疑有秘密警察藏匿其中。」
你或者尚未知道
這裡的天氣也變得惡劣了
水滴就這樣纍纍墮下
後來成為更宏大的漣漪
但我們是不是就這樣消化哀傷
把他變成一行意象、一個數字
一些繼續前行的理由?
——我不原諒。
這是唯一的悼念
而你引用我的詩句
作為結尾:「你曾在明信片中
提到國家間的邊界
我回望大堂閘門虛掩
置信兩者無異」
--
◎作者簡介
韓祺疇,香港酒齡後詩人,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研究所創作組,曾任人物採訪記者,寫詩和小說。作品散見《字花》、《聲韻詩刊》、《城市文藝》等,曾獲大學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金車現代詩網路徵文獎。
--
◎小編 R Shu/Poem4Life 賞析
「因言入罪」、「Be Water」、「秘密警察」、「悼念」,對香港情勢稍有了解的人,看到這些詞彙,都知道這首詩跟政治脫不了關係。
但今天特別想跟大家聊聊,這首詩中一個特別的意象——水。在這首詩中,水的樣態千變萬化,所隱喻的政治事件,也隨著詩的進行,各有不同
詩的第一段,詩中的我(也就是「敘事者」)收到友人寄來的明信片。此時,我們雖然不知道友人是誰、從哪裡寄信來,但他提到「國與國都是相連的/是以大陸或島嶼/便無所謂自由、平等、博愛」,我們因此可以確定,友人隱約指出兩個國,一個以大陸為主,另一個島嶼為主,而這兩個國中,至少有一個非常特別,自由平等博愛等美好的理想,都很難在那裡實現。
第二段,作者開始運用大量水的意象,指涉不同的政治狀況。敘事者想像,友人想說的,其實超越這張明信片上所寫的,就好像在翻山越嶺的運送途中,明信片上的字,從紙上自行剝落。而掉落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話違逆主流言論,甚至可能使人「因言入罪」。
這段文字剝落的敘述,乍看像是哈利波特才會出現的奇幻場景,但如果將這裡的明信片,想像成網路上的訊息,或許就不難理解。在高壓專制的國家,網路上許多言論被禁止、因為政治考量被消失,這樣的情況確實在發生,奇幻正是某些人的日常。
第二段最後一行,詩人直接使用「Be Water」這個口號。2019 年香港反送中抗爭時,抗爭者之間彼此提醒,要像水一樣「無處不在」,又「化為無形」,以游擊的形式,讓抗爭行動在所有地點、載體遍地開花,正如水四處溢流、卻無法被擊垮。此時,作者也用「連日的大雨」來形容香港煙硝四起的政治情勢。
第三段,作者說有些雨「來自東江」。「東江」在香港語境中有著特殊意涵。東江是中國珠江的主要幹流之一,流經廣東和深圳,經過供水工程的接引,成為香港供水的主要來源。因此這裡,作者將抗爭者隱喻為流經城市管線的水,在當權者的鎮壓後,遁入地底,持續隱微的行動
接著,敘事者從詩到發皺的明信片中,理解所處的地方:多數時候,陽光明媚,安穩太平,偶有煙霧,提醒人暴力依然存在。但更令人恐懼的是,那是個有秘密警察的國度,這些警察隱身在人群中,只有閃電那麼偶然、轉瞬的機會,才可能稍微察覺他們的存在。
讀到這邊,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敘事者在第二段,會說友人書寫時避開了某些句子、又說「海潮因言入罪」,加上第一段大陸與島嶼的線索。我們可以推測,敘事者的友人可能身處中國——一個有現代文字獄的極權體制。
然而,敘事者所在的香港,現在也不那麼自由了。第六段,敘事者說「這裡的天氣也變得惡劣了」,接著描述雨水墜下。對照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新聞,此處墜下的雨水,可能形容抗爭期間,莫名墜樓、疑似「被自殺」的年輕人,而他們的死,更激發香港人的情緒,就像不斷擴大的漣漪。
看著抗爭的青年墜樓、墜海,屍首不明,敘事者知道自己無力阻止。作為書寫者,只能將個人的情緒,轉化成文字意象;作為新聞的閱聽眾,這些死亡的人,也可能只會被化約為「幾人喪命」這樣冰冷的數字。
在第六段,敘事者直白道出自己的選擇,像是要推翻自己原有的優柔寡斷,用簡潔有力的兩行短句說出:我不原諒。
最後,他提起自己曾寫過的詩句。大堂閘門,指的是香港住宅大樓一樓的玻璃門,作者用這樣最為家常、隨時可被打破、甚至常常沒關緊的一種界線,形容國界,或許代表,中國的勢力已經無孔不入的進入香港,呼應第一段「國與國都是相連的」,仍以有點悲觀的角度,看待政治與抗爭。
綜觀整首詩,作者以雨季形容政治情勢;用江河海潮比擬抗爭的言論;地下管線的水是隱微的抗爭行動;墜地的水滴形容死者;漣漪則是大眾的情緒,水的意象幾乎貫穿整首詩、卻又流動、多元,不失為一首好作品。
--
美術設計:宣頤
部落格網址: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html
#誤認晨曦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韓祺疇 #雨季中的一張明信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地球的背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張純甄 內容簡介: 透過不同的雙眼,來到了地球的背面, 看見生命各自的陰暗,原來我們的心中蓄積了整座湖泊的淚水。 透過他者之眼看見九段黑暗潮濕的故事,如同接觸每個人心靈上陽光無法照射到的那一面,直視這些暗面,...
「華文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華文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文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華文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文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華文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華文系 在 [情報] 關於東華大學華文系-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華文系 在 華文系?中文系? - 東華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華文系 在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華文系 在 小英論文紅到國外?澳洲最大的中文報頭版驚見「假博士下台」 的評價
華文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 ◎ 鄭琬融
⠀
一隻死老鼠的靈魂在街上嗅
影子腐爛
爛醉的夜晚,一片藍色
角落裡有人跳舞
空氣裡滿是酒味,令人暈眩的音樂
為什麼一首歌會如一把箭
在思考裡射穿我?
我們說話時有時像雲
將雨,有時
如雷
過曝彼此的靈魂。
發酸的風,攀升著
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
無法忽視。
我從那自己爬上來
來到這個夜晚
在一片灰與閃電之間
遇見你。
舞步漸融、語言鬼魅
哪怕我找到了一丁點這場會面的意義
你就成為了未來
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
都將匯聚成河
流進森林裡
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
願望茁長的地方
影子腐爛的地方
⠀
⠀
-
⠀
◎作者簡介
鄭琬融。像風一樣的活著,四季就是血肉。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x19詩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台北詩歌節「15秒影像詩」入選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詩作收錄於《貳零貳零 台灣詩選》。
(簡介取自《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詩出自於鄭琬融獲得第七屆楊牧詩獎的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詩集名字其實就正正昭顯了整本詩集的主題:圍繞在生命的諸般幽靈。這些幽靈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以驚嚇、凌厲的形象存在,反而更像是那些隱藏在生命之下的種種腐爛、扭曲,這些意志的暗裂伏在每個人看似平靜無事的日子裡。而只有當人身處在這些生命的暗面時,才得以看見那些祟動的幽靈。
以這首〈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談起,開句:
「一隻死老鼠的靈魂在街上嗅
影子腐爛」
這兩句作為開句定調了整首詩的氛圍。當一隻死老鼠的靈魂能被看見時,其實便代表了詩人與死亡的距離之近,而「嗅」這樣一個動詞也形構了一個悖論——已經死亡的事物還有什麼要嗅,或說是尋找的呢?如果死亡代表的是終結,那顯然這樣的尋找行動並不符合我們對於死亡的想像。因此,死亡並非詩人所指向的終結。既然如此,那死亡又是什麼呢?先讓我們往下看,慢慢尋找線索。
「爛醉的夜晚,一片藍色/角落裡有人跳舞/空氣裡滿是酒味,令人暈眩的音樂」,原先夜店的場景,酒、舞蹈、音樂,本看似是狂歡之一切,卻在前兩句的「死亡」、「腐爛」之下,成了一種被傾斜之後的糜爛。或許你會問,夜店狂歡的場景不是本來就會被形容為糜爛的嗎?我同意這點,但夜店此類的場景的糜爛,其實更指涉的是因為放棄生活,任由自己淪陷,萬劫不復之後的結果。但琬融寫的糜爛姿態,卻反而更像是因為被生活放棄,僅僅只能讓自己沉陷於死亡之中,變成一隻如同死老鼠靈魂的存在——這也開始觸碰到了這本詩集的主題:幽靈,還能喝醉、跳舞、聽音樂,甚至是寫詩,敘事者當然未死,但未死並不代表日子就能過得好,不代表就能不帶一切負向的情緒活著,因此那些負向的情緒便成了幽靈。這些幽靈並不想害你(或許最想害死你的人是你自己),但他們的存在,卻往往使得人提醒自己:或許他人並非地獄,而是尚且苟活著的你自己才是地獄。
接下來,「為什麼一首歌會如一把箭/在思考裡射穿我?」在這首詩中,琬融所遇見的幽靈姿態第一次具體地被描述出來:一把箭在思考裡射穿自己,我特別注意到了琬融所使用的量詞「把」,歌作為聲音固然是抽象的,但聽過一次之後的感覺卻理當是連續的,每一個音節和符拍都能刺激到思考一次,因此「把」這樣一個量詞,便正好呈現出了這樣子的多點式刺激——然而,我們必須思考的事情是,這樣的「射穿」是否是指使人恍然大悟的音樂,還是某些提醒著敘事者一切傷心的歌?在這裡我們不得而知,但或許究竟是什麼姿態的歌其實也並沒那麼重要,那些歌只是在詩中夜晚的配樂,為了見證一個人走向死亡所演奏。
接著,琬融突然開始描述起了一個會面的場景:
「我們說話時有時像雲
將雨,有時
如雷過曝彼此的靈魂。
發酸的風,攀升著
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
無法忽視。
我從那自己爬上來
來到這個夜晚
在一片灰與閃電之間
遇見你。」
初讀時我曾有些許疑惑:那個在先前的詩句中從未出現過的「你」是誰?若說是在夜晚裡遇見的某個路人或物或許能找到敘事上的合理性,但若僅僅只是追求敘事的合理,那便不符合詩歌的精神了。因此,我開始檢視起這次會面裡的一切細節,如雲將雨、如雷過曝靈魂,這兩者譬喻不可否認所指涉的喻依並不精準,詞彙也欠缺錘鍊。只有到下一句「發酸的風,攀升著/你的耳語像谷裡的低迴」時,才更明確地指出了「你」之於詩人的存在,耳語的「低迴」其使用並不新鮮,重點卻更應該是裡面的「谷」,以及「發酸的風」,這兩個詞暗示了「你」在未與詩人見面時所存在之處——幽深、陰暗、因腐爛而帶動了所有發酸氣息的山谷。我們得以以此找到了「你」與詩人的共通點:來自一切都已爛去的地方,這樣的腐爛使得詩中的「你」與詩人會面產生了其必要性——我們都需要另一對羽毛受損的翅膀,來提醒自己並不是唯一孤單的渡鳥。而下面的詩句也應證了我的想法。
接下來,琬融寫下了這次會面之於他的意義:
「舞步漸融、語言鬼魅
哪怕我找到了一丁點這場會面的意義
你就成為了未來
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
都將匯聚成河
流進森林裡
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
願望茁長的地方
影子腐爛的地方」
兩個境地相似的人,在舞步與語言的消融裡,漸漸合為一體,在某些視野上,我們便可將此兩個人稱視為是同一個人的兩面,這種兩面並非只是存於性格,更存於時間——畢竟人過了七年,所有的身體細胞都將換新,下一秒的自己便更可能已不再是自己。因此,「你」在時間軸的拓遠時,便成了一種宿命。題目中所謂的「遇見」此一行動,便反而失去了於時於空的距離,而是一種纏繞式的存在。
或許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種纏繞式的存在,不正正就是在描述幽靈作祟的姿態嗎?正如琬融的詩集名《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在這首詩最後所描寫的情境「我們所能、所不及與所有/都將匯聚成河/流進森林裡/那所有星光降落的地方/願望茁長的地方/影子腐爛的地方」便傳達出了琬融與這些幽靈共處的決心,也開始明瞭到所謂的幽靈,並非假手外界,而是生於自心。因此,只有當學會與那些幽靈一同走進內心的森林裡,去檢視萬物,不管是願望的發芽,還是影子的腐爛,都是人活著之餘,不可或缺的。
--
⠀
美術編輯:林宇軒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鄭琬融 #在腐爛的夜晚遇見你
華文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新書分享:《#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
鄭琬融〈黑夜的骨〉
躺在岸上讓浪去磨蹭出一些貓的午後我遇見了讓我冷卻的風/風是那樣乾淨以至於當回到都市後我的肺脹成一整間黑色暗室/一個男人在那裡洗出他的身體他的禮拜一及追逐敏銳的我的眼睛/視線被放進冰箱/面對冷霧的門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啟/我便在那裡等著足足一百一十個禮拜一的早晨我終於自由了/不料陽光融化我的眼睛/我甚麼都不能卻理解了黑夜的骨/以及後來的兩萬八千個聲音/冷冷澆進我的喉嚨深處一無可及滿是慾望的飛行地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鄭琬融 創作、製作,粉專 一些流浪的魚
※本篇收錄於《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木馬文化,2021年7月28日),詩集曾獲第七屆「#楊牧詩獎」(2020年)。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書介
鄭琬融的首部詩集,收錄六十四首詩作,分為四輯。詩作來自生命中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在花蓮生活的日子,一個是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歐洲半年交換的時日。
她的詩作想像充沛,她的詞語沒有禁忌,也沒有規則。
「詩於我而言就像在泥淖般裡的生活抬頭偶能見之的閃電。有些閃電很亮很響,照穿了部分生命的雲層;有些閃電僅僅只是希望,無可改變什麼,卻點亮了某些瞬間。」——鄭琬融
※鄭琬融(1996-)
像風一樣的活著,四季就是血肉。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x19詩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台北詩歌節「15秒影像詩」入選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詩作收錄於《貳零貳零 台灣詩選》。
※感謝木馬文化,及其聯絡人佳穎提供影片。
華文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地球的背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張純甄
內容簡介:
透過不同的雙眼,來到了地球的背面,
看見生命各自的陰暗,原來我們的心中蓄積了整座湖泊的淚水。
透過他者之眼看見九段黑暗潮濕的故事,如同接觸每個人心靈上陽光無法照射到的那一面,直視這些暗面,領略生命的潮濕與不適,同時也讓我們有尋光的慾望。
「純甄關心『人』的本質,而不是『自己』的命運,她的故事裡有很大的旁觀性質,並且以勤勉的個性做了功課,這讓她的作品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第一屆「後山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地球的背面,太陽不及之處,充滿潮溼與傷痛。
.地球的背面.
自他離開那天起,失聰的我開始聽見漏水聲。聲音真實地勾勒出畫面,我幾乎能看見水滴持續落下,在堅硬的地面開出裙帶的水花,隨著時間的積累,它會蓄積或侵蝕,最終形成或者毀壞什麼?
.好天.
表妹身上爬滿深淺不一的瘀傷,新生與枯萎的牽牛花放肆在她身上牽藤,表妹邊洗邊哭,那疼痛和著流動的水意欲將她撕裂,我彷彿看見一隻斑馬站在雨中哭泣。沒人能從她口中的呢喃問出原因,只知道她一直期待著好天,等著媽媽來接她回家。
.刺青.
我在等一個人,一個到死前都遺忘我的人。她在離開前一天打電話給我弟弟,說下次去看她時記得帶百合花去,但她沒有打給我。媽媽總是忘了我的存在,就像我童年裡的每個記憶一樣。為她穿壽衣時,我將眼淚滴在她身上,他們說這樣她就走不開了,我希望她回來,說她忘了說的話。
.學習羽毛.
因為幕妮的失誤,馬拉葛手臂留下火噬的疤痕,因而被同學恥笑,經常哭得滿臉鼻涕的回家,幕妮告訴他兩隻手臂上的疤痕,是熊鷹的翅膀,有一天馬拉葛能學會飛翔。但馬拉葛看見幕妮的眼裡沒有翅膀、沒有飛,只有不斷往前流動的溪水,然後他看見那溪水從幕妮的眼眶流出,滴在他的臉上。
作者介紹: 張純甄
花蓮人,畢業於東華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曾獲得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教育部文藝獎、奇萊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青年文學獎。
一、文學獎
2019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
短篇小說〈好天〉獲107年教育部文藝獎 優選
散文〈不曾到遠方〉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學習羽毛〉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地球的背面〉獲第35屆中興湖文學獎 佳作
兒童文學〈聖誕老人問卷調查〉獲第45屆青年文學獎 優異獎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華文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失恋愛」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何貞儀
內容簡介:
★聯合文學新人專欄,華航機上誌Dynasty推薦,十九歲少女詩人何貞儀第一本小說。
★作品深入描繪當代少年少女的生活實境,從病痛,自殘,衝突的惡地中,挑長出愛情的各種形式與可能。
★近年大受矚目的新銳插畫家MOMOKO為本書精心繪製跨頁插畫。
★伊格言、吳倬安、陳柏言、馮勃棣、楚然、熊一蘋 跨界推薦
「搞不好擱淺的鯨魚,也只是想再回到陸上一次而已,很努力哦。」
電話那頭,傳來安穩的呼吸聲,藥效發作了,她沉入深深的眠。──<擱淺>
他迷戀球碰撞地面的聲音,清脆又殘酷,
第一聲「碰」讓人繃緊神經,第二聲「碰」讓人絕望。──<5>
抽菸的人和沒抽菸的人接吻的話,抽菸的人會感到對方嘴裡甜甜的,
反之則是苦的。──<逃花源>
時間會沖淡一切,只是太慢了。──<永恆的墜落>
人和電子儀器不同,電子儀器少了零件就動不了,
但人少了很多東西之後,還是能夠活下去。──<失戀烏托邦>
她像沒事一樣說謝謝,甜滋滋的像糖一樣。──<黑色的伊卡洛斯>
她回頭一看,又哭了出來,但那雙好看的眼睛又笑得像太陽一樣燦爛。──<Embrace>
七篇小說,七種脫序的日常與愛憎。
從奇幻,靈異,校園的種種變異,我們得以窺視2000年世代面對的生存戰略,以及悲傷但依舊溫暖的愛情。
作者簡介:何貞儀
寫詩也寫小說,在島內遷徙太多次,連自己都說不清是哪裡人。
曾就讀板橋高中、東華大學華文系,現為考生。曾獲同屆高中校內文學獎新詩、散文、小說首獎。喜歡老電影老音樂老笑話,夢想是把自己放逐到離島流浪。十八歲尾聲出版詩集《少女化》(2017)。

華文系 在 華文系?中文系? - 東華大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題,請問兩者差在哪裡,以前本宅一直以為一樣,可是華文系的朋友一直強調差很多,但是又講不出所以然,像我生命科學系,有些人以為是生物科技系或 ... ... <看更多>
華文系 在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歡迎本系師生加入『東華華文集結站』臉書社團,系上相關事務及在社團內公告。 See All. Related Pages. 《人社東華》電子季刊. Society & Culture Website. ... <看更多>
華文系 在 [情報] 關於東華大學華文系-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好,我今天PO文只是為了要澄清一件事情,
因為東華最近的榜單也出來了,所以要趁大家做決定之前,
先跟大家釐清一件事情。
我常在版上看到大家的討論,問及東華華文系,
很多人都直接以為我們系是以「教外國人說中文、寫中文」的系所。
但是我們並不是,我們並不是「應用華語文學系」、「華語文教學系」
所以請諸位大德,在回應東華華文系的問題時,可以不要再不懂裝懂了嗎?
誤人子弟也就算,讓許多大一新生考進我們系時,才發現不是他想要的,
最後又要準備重考轉學考什麼考,不如一開始就跟大家交代清楚。
至於我們系到底在學什麼,跟中文系哪裡不一樣,
我們系所學的比較偏現當代的華文文學,
也涵蓋世界性的華文文學。也就是說,不論世界各地,
只要是華文、華人創作的作品,都在我們的研究範圍之內。
簡單而言如此,但是這個說法也跟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我們系還涉及研究領域跟研究框架的不同,這裡我很難詳述,
但基本的想像你可以依照上面的說法,這四年中
你們會學習到古典中文、現當代華文,馬來西亞、港、澳,乃至於中國,
美國、歐洲的華文文學到翻譯文學。面相非常的廣。
至於我們系上的課程,也跟中文系差別最大的在於,我們系上的老師非常多元
有影視劇本、有舞台研究;小說、新詩創作;民間文學、原住民文學、
現當代文學研究,台灣、中國、大馬、港澳、美歐乃至於全世界的華文文學研究,
甚至對於自然生態、家族書寫、女性到同性等等。
我之所以講那麼多,是因為我在想到底要怎麼介紹我們的系,
不可否認的是我是本系的學生,也將在今年畢業,
但是我每次只要看到人家說我們華文系是教外國人說中文,這句話就覺得很火
到底是哪一個眼睛讓你們看到的?
所以此文,打人臉,也希望如有將來學弟妹,在選擇的時候請留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14.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398591269.A.7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