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花蓮哪裡趣 #週末活動報你知】
週末來臨,想知道花蓮哪裡可以「趣」嗎?(還不手刀發漏密!
👉《2021花蓮兒童藝術節》
9/25(六)19:00 📍美崙田徑場
身聲劇場《在大水之中》
聲子樂集《超擊巨星》
9/26(日)16:00 📍美崙田徑場
蘋果劇團《巨岩島大冒險》
👉《藝術下鄉_玩藝列車-停看聽》
9/25(六)10:00📍玉里鎮中正堂
八斗喜說演班《鄉親鄉愛樂開懷
9/25(六)14:00📍吉安好客藝術村
台灣其雄木偶劇團《台語戲曲偏鄉推廣》
9/25(六)14:30📍新城鄉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後山劇坊《後山歌仔藝傳唱》
9/26(日)14:00📍鳯林國小活動中心
台灣其雄木偶劇團《台語戲曲偏鄉推廣》
#以上活動皆為免費入場
👉《2021年織流聲林—山谷音樂節》
9/26(日)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
18:00 開放入場
18:00-21:00 產業市集
17:00-21:20 音樂會
👉《走讀劇場》Tama-和我聽說的不同
演出日期|9/25、9/26
演出時間|18:50~21:00
觀眾人數|每場次30人
演出地點|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2鄰26號
購票網址|https://reurl.cc/eEKOlQ
(謝謝大家的支持,早鳥票已完售,僅剩部分一般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蓮縣今天開放83歲以上、原住民78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不過人數有減少,有部分老人家不願意施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70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
「花蓮原住民人數」的推薦目錄: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周駿宥Kilang’Ado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蓮縣政新聞報導》
「完善原住民族語教學數位化智庫,保留珍貴語言資產」
花蓮縣原住民人數位居全國之冠,原住民文化資產相較於其他縣市更豐富、優渥,但因為少子化、人口外移、都市化…等大環濟影響,這些豐富的資源正慢慢消失,很多部落青年、耆老想保存原住民傳統生活文化、語言、舞蹈…等,單靠口語傳承是不夠的‧縣府應多原規劃如何保存各原住民族群、部落文化特特色。
現代社會受到數位化和多媒體的翻轉,在原住民豐富的文化資產保存上更需要與時俱進,縣府在於保存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舞蹈、歌謠、生活文化的傳承是值得肯定,在教育部份也陸續將族語教學置入校園並推動族語測驗,但在於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保存的部份仍須積極以對,唯有系統化的建置數位化智庫才能將珍貴的語言資產更完整的留給我們的下一代。
目前將原住民族與數位化的工作一直是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一點一滴在耕耘,但擁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縣,更該善用如此可貴的優勢來串連中央與學術研究資源共同耕耘,讓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成為完善、系統化的龐大智庫,而並非片段性的媒體素材,或單一單向有限制性的數位資源,擁有豐富原住民族資產的花蓮縣更該串起其他同有原住民資源的縣市,作為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數位化智庫建置與保存的領頭羊。
#相關網站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902595986440158/posts/4783026335063751/?d=n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解封、微旅行,別忘了來微上課✨
#達到完美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光說不練的機率可能小於50
#我是後山來的一樣可以站在高峰
-
▶活動時間
🏃🏽8月2日至10月1日 每週一、五,晚上6時至8時
▶活動地點:視訊授課 (Google Meet)
▶報名截止日期:開放報名至額滿20人(若人數太多會在篩選)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3amXgV
-
Special Thanks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花蓮縣原住民部落大學
▶指導單位: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花蓮縣今天開放83歲以上、原住民78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不過人數有減少,有部分老人家不願意施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70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peIqXJUHQ/hqdefault.jpg)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口頭質詢─
▶退輔會早年為了安置許多在台灣的榮民,實施了一些政策及土地運用方式,例如安置措施及農場就業機會。現在時空環境很不一樣,未來我們要善加利用國家資產,一方面確實照顧榮民,另方面在資產運用上又對國家最有效益,這是我們在整體改革和規劃上應該思考的問題。
▶花蓮縣有兩個比較大的案例,一個是壽豐自費安養中心,早期有很多榮民以自費在那裡居住,直到近年才移出。主要是人數減少,花錢改善舊設施,已不符經濟效益。你們是主張繼續放在退輔會底下去活化?還是要交回國產署去進行整體國家資產的活化運用?
趙處長秋瀛:我們希望無償釋出給國家國產署使用。退輔會長年的政策就是如果國家需要,我們願意把這塊地交給國產署,透過國產署召集會議進行三方或四方現況點交,不過此案花蓮縣政府的意願和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他們認為東華大學城有幾塊特定地有活用,所以目前暫時沒有進度。我們甚至主動把台東太平分部釋出給台東縣政府的案子轉給花蓮縣政府參考。
▶這塊地閒置在那裡也不是辦法,在資源的配置上應該開放,讓非榮民的民眾也可以自費或是透過社會處安置,來妥善運用這個空間。同時台灣還有許多弱勢團體在尋求完整的社福用地,例如門諾醫院就計畫成立自閉症兒童照顧中心,東部地區也的確適合作為特殊需求的安置或療養的環境。要如何妥善運用應該不是退輔會一個單位的問題,也不是地方政府意願的問題,還涉及到衛福部及國家資產活化的政策問題。本席希望能交由跨部會作些專案,必要時引進民間資源作BOT、ROT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案,儘快有一些進度。再者,我希望這塊地維持社福或弱勢照顧的用途,不要輕易轉換成商業或旅遊用途,維持它的原始用途及土地的完整性,希望退輔會在處理過程能特別注意。
▶關於農場的土地運用,退輔會和台糖在花蓮是除了國防部以外的最大地主,你們身為大地主,對於土地運用應該配合國家整體政策。目前花蓮是全台有機耕作面積最大的縣市,占全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們還有空間和機會讓它做得更大更好,因為花蓮擁有獨特的天然條件環境,包括獨立的水源、相對不受污染的灌溉空間及土地運用模式。退輔會的土地面積夠大,所以更適合作有機耕作,因為比起小面積農地切割處理,任何一塊農地都有可能被隔壁農地所污染。長良有機專區對外放租,就做得很成功,但本席更期待的是我推動多年的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它可以推動有機施肥、有機天然災害的防治、東部地區原生種植物尤其是原住民傳統植物的研究和推廣。前任主委董主委也承諾要配合國家政策,往這個方向做努力,但是在他卸任前,這個案子就中斷了。原來已經跟農委會談妥由花蓮農改場設置有機農業研究中心,預算也編列了,要如何延續這樣具有多重價值、對地方農業有助益,甚至還可輔導原住民就業的案子,尤其花蓮職業軍人中原住民的比例特別高,如果他們能有在地就業的機會,收入有適度的保障,我相信這應該是讓更多原住民願意進入軍隊體系的極佳誘因,不只保障他們日後的生活,而且能夠回到原鄉,所從事的農業也符合傳統及文化的傳承,因此政府應盡力來協助與配合。
楊處長駕人:基於公務需求和地方需求,我們是非常贊成這個案子。農改場和我們有兩次會勘,我們也希望將來4到9年的退伍軍人能優先去受訓,取得有機認證和技術,對當地農產品經濟作物或是將來就業環境的提升都有助益。因此我們是很積極和農改場合作,這個案子我們希望很快就撥用,已經確定要給他們完完整整的一塊9.28公頃,且農改場會設一個隔離帶,以保障有機示範園區的空氣和水的品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LVIF6VJBlU/hqdefault.jpg)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口頭質詢─
▶最近陸客人數減少,剛好可重新檢視我國整體觀光產業的結構,一方面檢討過去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客源,以及低價旅遊對觀
光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影響,就此機會更努力開拓新客源。以泰國為例,觀光對他們整體國家的產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
國的旅客因身上的現金帶得不夠,被原機遣返中國。泰國政府認定要到泰國旅遊就一定要消費,沒有帶錢可能就是沒有準備要
消費,如果只是刷卡,可能會進入「一條龍」的特定商店裡面,所以就不讓他們入境。本席並不是主張要比照辦理,但是這凸
顯泰國政府想吸引更高端、願意消費的旅客魄力,而且這個消費一定要到基層各個產業。
▶臺灣目前的旅遊型態,有幾個檢討重點,第一是分流,需針對其他國家的旅客加強外語行銷,並由中央資源挹注,運用網路科技作外文網站的規劃和維持,以落實景點分流,讓國際遊客能充分掌握一些知名度小的城鎮的旅遊資訊。第二,提高公共運輸可及性。雖然許多小鄉鎮沒有國際級景點,但是現在國際上很流行農業旅遊和環保旅遊型態,許多不為人知或者人煙稀少的城鎮其實非常有潛力來開發新的觀光資源。像花蓮縣瑞穗鄉很適合agritourism,但是該地一度連續8小時都沒有火車停靠,所以它需要相關公共交通運輸的配合。我們也一直期待臺鐵增軌計畫,尤其是花東雙軌建置的過程當中,快車、慢車都能有更多班次停靠,這樣也可以造福過去比較少人能抵達的小鄉鎮。我期待未來我們整個建設的方向還是要以觀光資源能夠分流到各個衛星景點為主,觀光資源得以全民共享。
▶秘魯有一個很重要的景點Machu Picchu(馬丘比丘),這個地方沒有公路可以抵達,要去那裡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搭火車,另外一個就是走路。用四天的時間走古印加帝國的路線,用馬幫旅客運貨,由地方原住民擔任嚮導,行程中有時是露營。四天的旅程想參加都不一定排得上,因為他們要保護環境,所以有名額限制,但它是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的路線。像這樣一個沒有公路可到的地方,它的國際觀光產值居然遠勝於我們臺灣很多交通四通八達的地方,由此可見,交通固然是配套,可是景點本身的吸引力和它的品質才是我們要去加強的地方。
▶前幾個禮拜本席也從花蓮搭船到日本的石垣島。石垣島的人口不到花蓮吉安鄉的一半,大概只有5萬多人,但是它的年度觀
光產值高達130幾億,是全花蓮縣的好幾倍,所以並不是人少的地方或沒有公路的地方就不能創造觀光產值。它的公共運輸、
外文資訊都非常充裕,讓我們覺得到了那裡以後要去什麼地方觀光都很方便。其實臺灣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我們沒有去整合出
這些潛力。我也相信其實臺灣東部還有很多沒有發揮潛能的地方,我們要在偏鄉地區創造更高的生活品質絕對是有機會的。
賀陳部長旦:是的,我百分之百同意。目前這個時代網路發達,這些事情都比以前更容易做到。
▶除了整體方向和資源配置的結構性調整外,我也希望能有一些政策上的鬆綁。臺灣是個海洋國家,但是觀光碼頭設施不足,
觀光用的船隻和觀光活動的設備常在跟漁民搶有限的碼頭設施,讓我們沒有辦法兼顧漁民的生計和觀光的需求。以一個海洋國
家來講,我們的海上運動和各種海上休閒活動不該是這樣有限的狀況,所以也希望你們能結合漁業署和海巡署等其他相關單
位,重新檢視如何善用做為一個海島國家該有的海上資源。
▶為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和多元的旅遊型態,東部地區有很多小型、微型的部落導覽,但是若要農村社區或原住民部落的人去考導遊證照,採取和其他導遊合乎同樣的標準,其實會造成一些阻礙,所以除了現在法定的導遊工作類別之外,觀光局是否可再研議另外一個屬地方型、部落型的導覽相關工作人員的證照?它可以上山下海,去秘密景點,但仍被納入整體的配套或套裝行程的相關規範當中,不要因為門檻過高因素,而造成許多人合法就業、創造新的在地就業機會的障礙。
謝局長謂君:我們會來多元輔導。採取類似解說達人或解說志工或地陪的工作。
▶開放性水域的救生其需求和一般游泳池是不一樣的,因此不管是水上活動,或者是野溪等等河川中的溯溪或泛舟活動的救生
需求,皆需要很多配套,而且需要超越過去相關法規的限制。希望你們能夠針對這些一併進行總檢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BTysSnFvzY/hqdefault.jpg)
花蓮原住民人數 在 花蓮縣是全國原住民人口最多的縣市,全縣有多達207個原鄉部落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花蓮 擁有人口比例最高,不只有207個原民部落,每年近200場傳統祭典,展現龐大的民族融合,千年歷史以上的部落文化,許多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文化的豐富與傳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