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車站成為城市的靈魂】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第三代高雄車站帝冠站房於9/26日舉辦座落儀式,在中軸線上就定位,總統蔡英文、曾任市長的陳菊、葉菊蘭、許立明均親自出席,當初決策保留並遷移老車站的前市長謝長廷因仍忙於駐日公務,則透過影片致意,並強調保存日治時期車站代表對歷史的尊重,相信台日友好會持續下去。
謝市長的決策,可以說是象徵台灣城市在文史保存與建設開發之間,新平衡的誕生。在那以前,如台北車站等舊站房,在改建的過程中,都輕易的被夷平拆除。但在高雄車站之後,台中、台南、新竹、嘉義...等車站再開發時,則都選擇留下了舊站體。是無數熱情的市民,和懂得從善如流的政務官,保留了舊車站、推翻了原本鐵改局單調的設計,讓高雄車站在過去與未來間,開創出新可能。
然而遺憾的是,某名為中國的媒體,立刻生產新聞,以「移來移去不累嗎?」「民脂民膏花的好不心疼」來攻訐這19年間高雄人為了保存城市歷史的努力,這是2018年以來,對高雄鋪天蓋地抹黑謾罵的延續,也是某些人想要消滅我城歷史的嘗試。
許多國際名城,均珍惜的保存著他們的老車站。
★東京車站在二戰中空襲半毀,戰後克難暫時重建,時隔一甲子,就算車站路線已經擴張到原來數倍,但正面站房始終完整保留,東京人在「東京車站城」計畫中,將車站完全造原樣復原,連同精細的藝術裝飾與車站飯店也都一併重現在市民面前,成為東京的重要地標。
★紐約大中央車站,是美國鐵路極盛期的驕傲,1968年鐵路公司曾想拆除部份改建辦公大樓,幸而當時總統遺孀賈桂琳甘迺迪帶頭抗爭才逃過一劫,1980年代中央車站列入國家歷史遺產,並在90年代全面翻修,迄今經典的大廳,仍是紐約客珍愛的城市風景。
★就連極為討厭日本殖民統治的南韓,也完整保留了首爾老車站,並將其改造為現代藝術博物館,結合文創商店與步道橋,新舊車站並存,成為首爾觀光景點。
當然不只這些,還有更多城市,保留了老車站並注入新生命,讓來來去去的一代又一代人,穿越在變動與不變的風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老車站日日迎送旅客,也乘載著城市的靈魂。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百年安老院|二級建築聖若瑟安老院將重建成住宅 曾為革命基地 內部情況曝光:完全免費、宿舍分男左女右 「總之神秘,冇(入過去)。」在牛池灣街市開檔逾50年的老街坊說。他口中神秘的地方,就是位於街市後方的聖若瑟安老院(舊址)。安老院屬二級歷史建築,在成為安老院前,原來還有一段革命事蹟。早於2006年,...
舊樓重建英文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聾人心理誌】幾年前興起Whisper Challenge,大夥兒輪流戴耳機,看別人口型猜句子。音樂遮蓋人語,對方臉孔愈是一頭霧水,答案愈偏離軌道,便愈好笑。但若遊戲變成生活日常,又會好玩嗎?全文:https://bit.ly/2XqGrbn
聾人潘頌詩(Joyce)從幼稚園到中五都在聾校就讀,一直接受口語教學。如今老舊時光都翻過去了,她闖出了一條新路,透過「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在小學教英文和數學。聾童和健聽學校一起上課,而她和一名口語老師同步授課。老師除了言傳,還要身教。過來人成了聾童的樹洞,從前走過未走過的路,都陪他們度過。
---
延伸閱讀:
✧ 手語翻譯員邵日贊:重建精神科醫生 與病人之間的橋
https://bit.ly/3ki4P8h
✧ 「輕觸我心」:為聾人心理輔導 開啟一扇門
https://bit.ly/3AdGHct
✧ 治療室內的三角關係:手語傳譯員 ╳ 臨牀心理學家 ╳ 聾人
https://bit.ly/3EoWzeK
✧ 手語傳譯員兼心理學家朱憫謙:在危樓崩塌前 抱緊聾人的心靈
https://bit.ly/39duY1J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手語 #聾人 #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聾生 #共融學校 #聾人老師 #潘頌詩 #教育 #雙語教學 #共融教育 #手語口語 #小學生 #家庭關係 #語橋社資 #我就是我 語橋社資 SLCO Community Resources 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 Centre for Sign Linguistics and Deaf Studies, CUHK
舊樓重建英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811)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1976年4月7號傍晚,我和麗儀下班回家,剛進門女兒就喊道:「鄧小平落台呀」。她是從電視上剛播出的新聞得知的。那是四五天安門事件後,毛澤東作出的「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定。連小女兒都知道我們是多麼關注中國政局。因為那是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有直接影響的事。
麗儀來香港頭兩年是中共的文革後期,中共黨內要求恢復舊有秩序、挽救頻臨崩潰的經濟的周恩來鄧小平的官僚派,與毛江強調要「繼續革命」和反對「復舊」的極左派,鬥爭趨尖銳化。極左派操控宣傳系統,也影響香港許多只知跟風而不知中國社會內情的左派員工。但麗儀是知道中國真實情況的。她幾乎每天都跟我談大陸政局,幫助我掌握時勢,並沒有隨著中共輿論的「批鄧」風潮起舞。
1976年正值《七十年代》原租用的舊樓要拆,我們找到莊士頓道屬霍英東的物業,決定成立天地圖書公司。麗儀替我奔走集資,協助創設這個具一定規模的書店。1976年四人幫事件後,她投放時間精力助我分析時局,使齊辛在評論中國變局方面建立一定地位。接下來,《七十年代》的分析,漸從黨內鬥爭、反極左的層次進而探討中共整個體制的問題,尤其是批判中共的特權階層,觸怒了直接管港澳工作的北京掌權者。雜誌從受中共回朝派的歡迎轉為受壓制。而我也在海外知識人的影響下,從對中國認同,轉為「重新認識中國」的歷程。與中共反向互動的結果,就促使我帶同《七十年代》,脫離左派陣營,即離開天地獨立經營。這段過程以後再細說。
這裡要談的是,在這段與中共分離的認知過程中,麗儀每一步都與我同行。為此,她放棄了安穩的中資機構的工作,中資提供的廉價居處也被收回了。這不是容易的事。我原以為麗儀會猶豫,畢竟她的家庭出身和事業基礎都源自中共黨,但實際上她很堅決。
在艱難的經濟壓力下,麗儀想依靠過去在大陸的人脈關係做生意,賺點錢協助我重建一個獨立的輿論陣地。但她的誠實使生意無成效。有一次她到北京接洽事情,還險些因我的關係被扣查。她的挫折感不比我少。
脫離中資陣營後,一向認真工作的麗儀變得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有點落寞。1983年,日本亞細亞研究所同我聯繫後,邀請麗儀到日本任客座研究員三個月,其後她又在三菱總合研究所的刊物上撰寫關於中國市場的專欄。
《七十年代》1970年創刊,1981年起獨立經營,84年改名《九十年代》,1998年停刊。辦了28年多的政論雜誌,不用說常有些文章或採訪引起爭議。雜誌結束後我未停止過在報章上寫政論,也受過不少攻擊。在香港仍然有言論自由的保障下,不畏權勢或許不是太難,真正困難的是不畏群情:當群情洶湧地說你錯了,而你相信自己是對的,你能夠堅持嗎?
我常想到一個故事:
在發生木馬屠城的特洛伊城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後面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許多考古學家去看,卻怎麼都看不懂。古鏡就放在博物館中。二十年後,一個年輕考古學者來看銅鏡,他拿出一面普通的鏡子,照着銅鏡背後的銘文,原來只是左右倒轉寫的希臘文。鏡子一照銘文就清楚了,上面寫着:「致我最親愛的人: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向左時,我知道你一直向右。」這段文字,正道出銘文何以左右倒轉的原委。
許多民族都有左卑右尊的觀念,英文的right,既是右的意思,也是對的意思。這面銅鏡大概是美麗的海倫留給她苦命情人的,她要告訴他:儘管所有人認為他是愚蠢的,錯誤的,但她絕對相信他是對的。
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卻令我想了又想。
人生的道路並非筆直順暢,挫折彎路難免。有時候是因為選擇錯,有時候是因為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是非價值而碰壁。人總要忠於自己,但忠於自己絕不等於會成功,事實上堅執己見的失敗機會更大。當輸了,失敗了,會有許多人認為你是愚蠢的,錯誤的,但若始終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說:我絕對相信你是對的。這種情感,這種信任,這種堅持,足可使人度過困乏和難關。
回顧一生的編寫生涯,受到種種批評甚至鋪天蓋地的圍剿是常有的事,但過去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身邊說,你也許不合時宜,但你是對的,也是應該這樣做的。
通常開始時這只是一個人的聲音,但這聲音太重要了。她離去後,我在困難時刻,仍然會在冥冥中聽到這聲音,於是挺起身繼續走自己的路。(48)
圖1,1962年,麗儀帶一歲女兒來港,孫女餵食爺爺。
圖2,1983年在日本研究所當了三個月研究員,與我同遊京都。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舊樓重建英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百年安老院|二級建築聖若瑟安老院將重建成住宅 曾為革命基地 內部情況曝光:完全免費、宿舍分男左女右
「總之神秘,冇(入過去)。」在牛池灣街市開檔逾50年的老街坊說。他口中神秘的地方,就是位於街市後方的聖若瑟安老院(舊址)。安老院屬二級歷史建築,在成為安老院前,原來還有一段革命事蹟。早於2006年,發展商已向政府申請,在這塊土地上興建約60層高的豪宅,推土機已經進駐安老院,百年建築最終能剩下多少?
以前聖若瑟安老院門樓有一道密閉的黑色鐵閘,拱門下方有六個圓形鐵牌分別寫着「聖若瑟安老院」,上方則刻有灰色的英文字母「J.M.J」(指Jesus、Mary、Joseph)。今年48歲的房先生表示,小時候和家人要在黑色鐵門外按門鐘,說出太婆的名字才可以入內。進了大門,中間有一條石屎車路,兩旁鋪滿松果般大的石頭,沿着安老院圍牆側種着芒果樹及木棉樹。房先生記得每逢農曆新年,木棉樹盛放着一朵朵火紅的木棉花,很是喜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19/4E7YHYOEZJBR3PSHTXNWWWEDH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安老院 #聖若瑟 #孫中山 #木棉樹 #牛池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舊樓重建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
舊樓重建英文 在 Ean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網誌:http://ean1976.pixnet.net/blog/post/34839076
【Gaya Hotel 資訊】
地址:臺東市新生路169號
電話:(08)9611888
Gaya Hotel,從外觀就有故事。這裡原本是被台東當地人暱稱為洞洞館,是建築師呂阿玉的作品,為舊台東稅捐處,超過50年歷史。拆除後,Gaya 飯店重建並保留原有的洞洞元素向建築師致敬,也成了該飯店的重要元素,每晚開床服務放在客人床上的餅乾就是洞洞造型。若在台東搭計程車,儘管跟司機大哥說英文的 "Gaya" 飯店,說潮飯店他們反而聽不懂,只能說台東的運將大哥們超潮的!
一走進飯店大廳,我馬上心一沉,是沉靜。黝黑色調的大廳裡,先注意到沙發上的抱枕,我認得那漸層的藍,是山區日落後但還沒完全黑的顏色,那層疊的藍是一座座有先後層次的山,讓我著迷。隔天游完泳的早晨,我躺在池畔躺椅吹著風面向山,1、2、3...在心裡數著,一共有 7重山,多好啊,在台東市區可以看到 7 重山耶!頓時像領悟了什麼,這景色,不就是大廳沙發上抱枕所呈現的意象嗎?像發現了什麼重大秘密,兀自得意了起來。說到頂樓泳池,是我目前游過最美泳池的前幾名!11樓高的無邊際泳池,相連的是小鎮風光、是層疊的山,在這游泳,宛如悠游在山谷小鎮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