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桑田變蒼海
#洄游成龍少年ㄟ
#里海生活環境教育
#與水共生生態復育
風頭水尾的惡地變風光明媚的寶地
▪️成龍溼地 3部曲。
吳同學(大四):從小我就在 #觀樹基金會 的陪伴下長大,雖然在外地念書,只要放假我就會回來當導覽人員⋯
戴同學(大二):我跟吳同學的妹妹是同班同學,我很喜歡自己的家鄉,周末、寒暑假我們都會ㄧ起回到成龍⋯
眼前為我導覽與我一起拍攝影片的大學生們,面對鏡頭時落落大方的侃侃而談,感覺這ㄧ刻對他們而言毫不陌生,不意外,這就是在風頭水尾、與水生共生的困境下成長的 #成龍青少年。
早在2019年造訪成龍溼地時便有耳聞- 口湖鄉成龍村 的小朋友看到老外不僅不會怕生閃躲,完全可以英語對談hold住全場!好奇是什麼樣的成長過程,讓這個雲林遍鄉漁村的孩子可以不畏懼現實,且對自己的家鄉有這麽深厚的情感!?
口湖跟雲林縣西南沿海鄉鎮一樣,位於灌溉渠道最尾端,長期仰賴抽取地下水作為養殖或農業灌溉之用,地層下陷嚴重。民國75年的韋恩颱風嚴重海水倒灌,無奈桑田變成蒼海,居民的農田、魚塭與墓地漸漸成為濕地,魚蝦蟹類與底棲生物生態豐富,卻也吸引候鳥前來棲息。
除了林務局「生態休耕」的補助外,2009年開始 #觀樹教育基金會 longstay 駐點是最大的轉折點,以成龍溼地發展環境教育,推動「里海生活」實踐,進行「成龍濕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 #向濕地學習」、「#成龍濕地三代班」的概念,長達十年的社區陪伴與環境教育,帶領 成龍國小.濕地學堂 師生從事濕地探索教育活動,有計劃的深植下一代生態環境教育的觀念,因此每一位成龍少年都可以開口導覽解說。
另一關鍵是自2010年策畫的「#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活動,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駐村,透過居民與藝術家、志工的參與,共同完成屬於成龍溼地的環境藝術創作。
兩個10年過去了,成龍溼地 也於2019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家地方級重要溼地,持續它的環境生態永續發展外,不同世代居民的延續與參與,去年陸續修復了 成龍集會所 ,且開設了 成龍.捌貳 咖啡,透過在地青年們的努力,開始 #成龍深度微旅行 的文化觀光。
去年後疫情下的 #流動藝術饗宴-我們結合音樂、舞蹈與自然生態進行了一場無牆藝術的行動劇場,以及產地到餐桌的在地風味料理- #微醺餐桌 ,本著「#讓社區生活更好」的共識,促成社區居民的參與與創作,凝聚共識,也讓外地遊客感受到成龍溼地的深刻。
套句觀樹教育基金會王昭湄主任的話:成龍濕地起因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擷取,最後讓老天爺把土地收回去。」推動環境教育最終仍是要修補在地人跟環境的緊張關係,因此來到成龍溼地便不只是一個拍照打卡遊山玩水的觀光景點而已⋯
看到這些 #走出去卻從沒離開自己家鄉的成龍青少年們,定期洄游的魚兒對這塊土地的真摯情感,如同吳同學講的:可以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改變大家對成龍村的印象,尤其是豐富的生態環境,這是他最得意的事情!試想如果每個年青世代都能以自己的家鄉為榮,願意洄游盡一己心力,也許遍鄉不會被遺忘,創生也不會那麼刻意跟辛苦。
最後要謝謝成龍青少年們,帶給我們這麽棒的成龍美時/食,我想有機會再遇到 成龍 Jackie Chan 大哥,鐵處長一定要拗他來ㄧ趟這個充滿故事的小漁村- 喝杯成龍加比配上獨家的烏魚子司康😋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
與水共生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日中南部接連大雨來襲,除了農產受損,地基掏空、山坡滑落、淹水等災情陸續傳出。而前不久,苗栗、台中、北彰化才經歷供5休2的限水措施,還因這樣會引起全台限水的危機,讓國際社會對台灣生產晶片的產能感到擔憂。
台灣,雖然是世界第二多降雨量的國家,受限降雨時間與留不住水的地形,我們也是世界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
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急速降雨量,世界各國都沒辦法說自己已經準備好,都在想方設法讓自己不怕被水淹,與水共生。只有排水能力是不夠的,大家都在增加吸水能力,而鹿特丹是目前最具代表的海綿城市。簡單說,鹿特丹從都市的許多公共設施,比如公園、廣場、球場,用創新方法在細節上著手,累積出儲水與吸水的大效果,並鼓勵建物所有人將屋頂或牆面改成可以吸水的「綠地」。這些成功的方法現在都成為一門好生意,荷蘭的企業出口這些作法到世界各地的城市(註一)。
我們慣於用工程去堵水,而水屢屢突破我們工程的防線。
所幸過去幾年在台灣開始討論並慢慢轉變政策方向,用整體國土規劃角度,自2018年推動「承洪韌性」,培養對淹水的容忍力並改造環境;研究開發耐淹作物;再到水利法納入「逕流分擔」,新舊建物加作雨水回收系統;「出流管制」,開發案達一定規模,建物需提升透水保水防洪能力。這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教育,需要在島上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合作。
惠員除了協助地方進行耐淹作物的試作與後端收購,期盼我們農友面臨極端氣候有新的出路,也會在國會與行政部門協力,讓我們的台灣成為更好的寶島。
#農業民生立委
#治水
與水共生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下大雨就氾濫,雨一停就缺水」隨著日漸嚴峻的氣候變遷,臺灣的極端水情似乎逐漸變成我們必需習慣的日常。或許,正是時候改變心態,順應自然變遷,從讓「城市不淹水」變成「與水共生共榮」?
嘉義東石的掌潭村,就在進行一場與水共生共榮的「耐淹規劃」實驗,就要成為一座淹水也討人喜歡的村莊!
------------------------------------
Boehringer Ingelheim 與故事 StoryStud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與水共生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令人心醉的橋本環奈
#例如令人心碎的八八風災
延伸閱讀: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更要聰明的與水一起生活──《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1060
如何面對「旱澇並存」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區域豪雨和旱災的科學成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0046
#水災 #莫拉克颱風 #重現期距
與水共生 在 English Digest 實用空中美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線上免費英文程度檢測:
https://www.空中家教.com
與水共生 在 English Digest 實用空中美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線上免費英文程度檢測:
https://www.空中家教.com
與水共生 在 與水共生-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與水共生 ; 新北市原住民族狩獵協會 · July 14 at 1:10 AM · May be an image of 7 people, people camping, flashlight, outdoors and text ; 暗坑文化工作室 · July 15 at 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