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海上天氣如何?」突然間阿特烈以平靜的口吻問。
阿莉思愣了幾秒,用細微如雨滴的聲音說:「很晴朗。」
📣 #複眼人劇場版全球首映_4月25日場次贈票活動募集
吳明益力作,全球售出17種語言版本
以奇想與真實,編織一則逐步成真的寓言
來自神秘海島瓦憂瓦憂島的阿特烈,依照島上習俗,出生後滿180次月圓時必須出海航向未知。獨居東臺灣海岸的教授阿莉思,因兒子托托與丈夫登山後下落不明,一心只想尋死。布農族的達赫與阿美族的哈凡,歷經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練,不斷在選擇中尋找出路。這天,太平洋的垃圾渦流撞擊臺灣,剎那間所有命運緊密交織。現實與想像交錯的生命故事,描繪著在困境裡抉擇,在脆弱中掙扎的生存樣貌。而「複眼人」安靜旁觀,默默見證人類記憶深處的絕望、堅毅與思念。
劇場版由臺法文化獎得主、德籍導演盧卡斯.漢柏改編執導,結合戲劇、偶戲、交響樂與多媒體,及對臺灣豐富人文環境、文明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現象的觀察,透過「複眼人」的視角喚醒對土地與自然的關懷。
導演盧卡斯談劇場版《複眼人》:https://bit.ly/3urqhtH
【小說選摘】
🖌當 #阿莉思 從厚厚的睡眠一樣的海水上岸,重新站上陸地時,覺得自己像一頭寂寞、偷偷上岸的鯨,她的心破碎如岸石,封閉如死去的貝。
🖌 #阿特烈 因為知道瓦憂瓦憂的次子白天會化為鯨,因此每每看到鯨的身影,就朝大海呼喊,那聲音連北返的鷹都感到悲傷。
🖌 #哈凡 有時候會想,如果要她寫論文的話,她認為說不定寂寞才是文化的根源。
🖌突然之間, #達赫 覺得有一個細細的影子從遠方慢慢接近,他抬起頭想要看清楚,然後發現,下雨了。每條雨線都發著光,像是月亮化成了雨,落到達赫的身邊一樣。
【活動募集】
即日起至4/20(二)24:00前:
1)tag一位想一起看《複眼人》的朋友
2)留言告訴我們:「我最喜歡的書中角色是: 」
【得獎公布】
4/21(三) 13:00將抽出並公布幸運得主,各獲得1組4/25(日)劇場版《複眼人》的票券(1組2張)。並私訊獎者提供姓名、電話、email,取票方式為演出當天至寄票桌報上姓名領取。
合辦單位: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2021 NTT-TIFA《複眼人》
4/24(六) & 4/25(日)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https://wenk.in/ntt07CB7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
臺法文化獎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台中遇見歐洲
NTT TIFA 歌劇院2021台灣國際藝術節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
上個周末趁著在台中國資圖的講座活動,另外也去了台中國家歌劇院逛逛感受藝文氣息(順便自拍)
特別看了今年春夏,將由歌劇院推出的台灣國際藝術節活動介紹,有幾檔節目是跟歐洲藝術家有關係,來跟大家介紹分享台中的藝文資訊
.
#比利時
📍
2021 NTT-TIFA 吻與淚創作群《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和電影導演賈柯.凡.多梅爾,結合舞蹈、電影、劇場、黑色喜劇和視覺手法,將這場源於「餐桌上的攝影實驗」搬上舞台。
本劇還獲得 #英國 藝術評論媒體還有先驅報的五星評價
.
#德國
📍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 《穿越真實的邊界》
.
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歷經三年的跨國創作,從東西方神怪著作《山海經》、《妖怪臺灣誌》及《想像的動物》出發,將偶、物與現場影像,匯聚成充滿未來感的劇場語彙,形塑當代人正在面對的各式怪物。
📍
2021 NTT-TIFA 《複眼人》
.
劇場版由臺法文化獎得主、德籍導演盧卡斯.漢柏改編執導,結合戲劇、偶戲、交響樂與多媒體,及對臺灣豐富人文環境、文明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現象的觀察
.
#奧地利
📍
2021 NTT-TIFA 瑞克・米勒《爆發年代》
.
米勒沿著三位主要角色的故事線出發:在父權主義下長大的梅迪(Maddie)、被列強占領的奧地利青年魯迪(Rudi)與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勞倫斯(Laurence),三位主角交會,也改變了各自的人生。
.
推薦給喜愛藝術文化的朋友們,今年春夏,可以到臺中國家歌劇院欣賞台灣與世界不同國家藝術家的合作演出
.
對了
臺中國家歌劇院建築真的好美,非常特別的曲牆建築,內部真的很好拍,推薦大家可以來拍照
#走到哪自拍到哪
#臺中國家歌劇院
#Nordgreen
Nordgreen
臺法文化獎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賀!
🎉#無境文化出版_人文批判系列叢書總策劃 #吳坤墉
#獲第25屆臺法文化獎
由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創設的🇹🇼#臺法文化獎🇫🇷,3月1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召開第25屆評審會議,由文化部委請駐法國代表處大使吳志中擔任臺方主席,與法方主席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皮特(Jean-Robert Pitte)及評審團共同選出2名獲獎者,分別為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Univerza v Ljubljani)亞非學系教授羅亞娜(Jana S. ROŠKER)及 無境文化 - 人文批判系列 叢書總策劃吳坤墉。
吳坤墉曾擔任過記者,既是出版人也是譯者,於2010年與友人共同創立無境文化公司,翻譯出版人文社會領域書籍,尤其以廢除死刑的議題相關書籍,為社會公共辯論帶來新的思考材料,透過出版推動社會運動實踐,長期致力將法國人文社會科學作品翻譯至台灣,同時也將臺灣推介至法國。
吳坤墉同時也是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 Association taiwanaise des traducteurs de français - ATTF 創辦人之一,協會於2014年正式成立,次年起每年舉辦翻譯獎,並推行多項法語譯者工作坊,為台灣的法語翻譯工作者建立更多交流的平台。
2018年,吳坤墉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為臺法兩國人文思想與文學出版、交流等領域擔任重要推手與橋樑。
【閱讀・更多一點】
⭐️吳坤墉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https://bit.ly/3eQ4wiO
⭐️這個譯者好偷懶?!吳坤墉談「無可譯」之翻譯👉🏻https://bit.ly/3vzUCaP
____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臺法文化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選點側重私人(民間)經營老屋,並有清晰理念與創新策略者,對一般大眾具啟發性
25種營運老屋的方法
25帖不藏私老屋創生學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然而,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老屋的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本書蒐集了台灣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每個老房子的年資至少五十年至上百年;建築形式從傳統三合院、老街屋,到日式宿舍、老廠房、老穀倉、近代產業建築……多元多樣;空間營運的型態則分成多功能書店、文化場館、民宿旅店、餐飲空間、藝術空間、工作空間及創意複合空間等七大類來探討。
25位老屋的新主人皆無私分享了他們對於老屋的熱愛、修復的工法以及各種創新再利用的營運學問,每篇並有「老屋創生帖」要點整理,對於老屋有興趣的個人與團體,是深具啟發性的故事書,更是第一手活化利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總策劃/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二○一七年創辦迪化二○七博物館。
臺法文化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記憶遊走彩墨展 #康嘉倫專訪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貓咪代替發言,探討社會中的隱蔽人性
前言: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自身的經歷來陳述對人事物隱蔽現象的一些觀點,以貓的形象代替自身發言,期望在層層隱蔽的面向之下,找出最初的本心!
貓咪,生活的心靈支柱
從小就與貓咪相伴,藝術家康嘉倫一直以來都在外地求學及工作,貓對康嘉倫來說就像親人般的存在,以類似中途之家的方式照顧貓的過程,讓她對於每隻貓的經歷感興趣,牠們的成長背景不盡相同,有的貓一出生就有人疼愛,有些流浪街頭,還有些慘遭喪盡天良的人虐待或是宰殺等等,每個生命都經歷了許多故事,康嘉倫認為:「有時所見之事如冰山一角,必須深入瞭解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及感觸。」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所繪製的貓咪都是她相處或曾經接觸過的貓,每一隻貓的背後都有許多故事。
第一隻貓咪與最思念的貓咪
第一次接觸貓咪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是一隻非常親近人的流浪貓,康嘉倫把牠帶回家細心照顧,但是兩三天後牠就消失無蹤,但從此康嘉倫就愛上了貓咪,不斷的將流浪貓撿回家照顧,後來到臺南念書時領養了第一隻黑白貓,這隻貓咪從年幼到病老都一直陪伴在康嘉倫身旁,而對這隻貓的思念及情感,也在後來將牠放入自己的彩墨作品中。
從生活中建構「隱蔽」的創作想法
以水墨來作為創作媒材主要是因為喜歡毛筆與紙張的摩擦感,以及墨韻的流動感,學生時期一開始是以純墨色創作,之後到了臺中教育大學念書時,才漸漸加入色彩,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就讀則以彩墨創作為主。在這段轉變期間,教書其實才是康嘉倫主要的工作,目前已經在雲林的國小任教滿九年了,期間,康嘉倫長時間照顧身體都有些缺陷或是病痛的貓,讓她體會到要照顧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件不容易的事,背後得付出許多的時間與心力,也為了癱瘓的愛貓喵喵能安穩度日,特地將家裡的床直接放在地上,並且在床的四周撲滿軟墊,而喵喵最喜歡將頭枕在床邊望著主人,這個可愛無比的撒嬌動作總是讓康嘉倫融化,雖然在床底下的身軀並不是那麼的健全,但把頭露出床面的喵喵因為床的遮蔽,其實看起完全與其他貓咪無異,許多的人事物也是同樣的,在表面下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或是隱蔽的實情,所以康嘉倫漸漸地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經驗中建構了「隱蔽」這樣的創作想法。
以嫁接和圖層的創作手法重新詮釋作品
近年來除了以彩墨作為創作媒材外,也以拼貼、拼裝和嫁接開始新的嘗試,嫁接是指園藝中,將一部分的植物體剪裁並接到另外的植物體上,使其自然癒合成為新的植株,康嘉倫的創作部分模式便是採用這樣的手法,剪裁所需要的圖層嫁接到另一個主要圖層上,使其變成一個全新的詮釋,作品中用了許多異質性的材料以及「拼」的手法,便是想打破平面與立體的空間並利用拼的方式重組新的意義,呈現過往的經歷以及經過時間沉澱後的解讀。
躲貓貓及記憶萬花筒系列作品
這次的展覽採用「隱蔽」的概念,以貓喜愛躲藏的習性做為出發點,採用對隱蔽這概念的深度思考,用來表現隱蔽的多層次的概念,而當主要圖像被隱蔽時,可能會產生誤解與聯想。作品〈躲藏〉便是以這樣的構想來完成,背景以大色塊的紙材以拼貼的形式出現,用失去脈絡性的紙材來拼貼,並使墨色大塊面積放置上方,在平面拼貼的紙材中製造空間,而藝術家的貓咪喵喵圖像以描繪細緻的手法呈現,與平面化的背景產生衝突感,讓人思考圖象所要隱蔽的是什麼?這幅作品由於貓的下半身並非一般正常的體態,所以藝術家想傳達的是隱藏殘缺的意念。
以貓入畫,以創作表達想法
彩墨作品藉由隱蔽的多面向,來探討社會與人互動的一種現象,隱避有躲藏、遮閉的意思,目的可能是害怕、 害羞,也可能是不願人知或者其他因素。許多的人事物就像洋蔥一樣,有多層的包覆性,不一定如表象所見,因此康嘉倫創作了一系列以圖層為概念的作品,來象徵一層又一層的面向,並在畫面上製造空間感,而以貓為圖象是採用了貓喜歡躲藏的性格,也表示藝術家自身在這種社會現象中的感觸。(文:金車文藝中心)
康嘉倫簡歷: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國畫組(在學),
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畢業)
臺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工作經歷:
2005.08~2016.07 雲林縣馬光國小
2016.08~ 台北市萬芳國小
得獎經歷:
2013 雲林縣文化獎-水墨組-首獎
參展經歷:
2011 臺中教育大學 貓意象創作展
2015 書寫藝術研究發表展
2016 沉默高揚創作聯展
臺法文化獎 在 第24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於周一3日晚在法蘭西學院舉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24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於周一3日晚在法蘭西學院舉行,本屆得主有兩位分別是: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Robin Ruizendaal)及法語台灣研究學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