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同時也有1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
「自 閉 症確診」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療心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寶寶] 自閉症誰說了算?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第1 部分- 了解自闭症新确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剛被確診自閉症3件排期做治療時必做的事 的評價
- 關於自 閉 症確診 在 【關注自閉】兒2歲確診自閉症媽媽心痛難受... - 共融教室Link ... 的評價
自 閉 症確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今新增302例本土、331例校正回歸、11例死亡再創新高;雙北醫療能量飽和,重症將調度中南部病床支援;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15萬劑給醫護與第一線人員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新增302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校正回歸331例,2例境外移入個案,以及11例死亡,是疫情以來,單日死亡數新高。
另外上週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已完成生物藥品檢驗的封緘程序,明天將配發給各縣市,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優先配發15萬劑到各縣市,讓醫護人員與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施打,不只局限於雙北,但會依據疫情狀況以及人口比例調配,現階段不開放自費,過去自費也施打超過一成,只能請自費先等等,讓可能接觸到病毒高風險的人員先施打,先守住這條線。
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發出聲明,指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指揮中心今也宣稱將準備將中部醫院清出病床準備收治北部確診病患,舒緩北部緊繃的醫療壓力。
■ 新增302例本土,連江離島首見確診案例
陳時中公布今日新增302例本土確診個案,158例男性,14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8日至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87例,桃園市21例,基隆市13例,台中市9例,新竹縣4例,屏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宜蘭縣、高雄市及彰化縣各2例,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及連江縣各1例。
今日出現第一例離島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連江縣確診者平時居住在屏東,5月13日至21日在連江,21日後到台中再到屏東,在屏東時出現嗅味覺異常。(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後仍舊塞車,正簡化流程消化中
今天校正回歸331例中,160例男性、17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5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221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02例,桃園市3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2例,苗栗縣1例。綜合今日確診以及校正回歸總計633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09例、茶藝館相關35例、某社團相關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70例、關聯不明122例、疫調中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自從開始校正回歸後,每日都有校正回歸數量,但統計發現,尚未處理判讀的通報數量依舊超過4萬例,系統簡化後仍沒有明顯減少,對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檢體塞車的部分,針對比較嚴重的檢驗單位已經單獨的協助,加入健保系統後,陰性者不需要再逐一上傳到通報系統,而是直接由健保上傳,只需要通報陽性者,減少大量的輸入時間。
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昨天《報導者》〈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一文中提到,當持續發生社區感染時,建議將一段時期內的確診數加以平均、將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也就是說,是採用疫情確診人數的「波動曲線」來預測疫情的走向,而不只看確診病例數字增減。(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疫情擴散後單日11名死亡,皆在雙北地區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自5月11日起疫情在社區擴散後,已造成34名確診者死亡,皆在雙北地區的新北市20例、台北市14例。今天又新增11例死亡個案(案2865、2877、3305、3213、3980、4273、4373、4666、4984、5098、5869),為單日新高,其中9男2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25日,確診日介於5月21日至26日,死亡日介於5月23日至25日。死亡個案中7人有慢性病史,9人有萬華或其他確診個案活動接觸史,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死亡的個案中除了慢性病史外,也有潛伏疾病,例如過去有中風史等,最近看到的通報死亡個案,主要還是高齡族群,過去國外對於變種病毒的研究,主要還是傳播力比較強,而死亡率上升,主要還是跟高齡族群有比較大的關係。
張上淳說明,目前全國使用呼吸器有101位、使用葉克膜維持2位,出現嚴重肺炎症狀的有78位佔6.9%,嚴重或接近呼吸衰竭的則有2.8%,目前有將部分重症疏散到其他區,有些病人則是就近由當地醫院收治。
■雙北醫療量能高度緊繃,北市聯醫工會發出求救聲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日下午發出聲明,指出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因患者持續增加,負壓隔離病房、急診室還有專責病房都已滿床,救護車仍把確診者送到醫院,許多病人只能在走廊等候,沒有床位也沒有呼吸器可使用。
第一線醫護人員極度不足,甚至動用醫事行政人員和門診護理師來支援。但工會表示,急診需要的是已受訓的固定人力,而非每日流動性的支援,不只隔行如隔山,無法提供實際有效的協助,也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且目前院內感染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匡列接觸者的速度也過於緩慢,陷醫護人員和患者於更高的風險之中。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皆在今日記者會中提出境內醫療能量滿載,北市雖然下週應可增加300床專責病床,但院內病人若持續累積,也會拖垮醫護能量。柯文哲直言,醫院能量目前全用於處理COVID-19的患者,但理論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在等候治療,現在全部停擺,短期也許可以應付,但長期仍會造成傷害。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實際到醫學中心視察,負壓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真的非常吃緊,重症病人比以前多。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說明,目前新北市的一般專責病床剩200床,專責加護病床僅剩1床,若把負壓隔離病房也用來收治重症者,也只有7床,已向中央請求傳染病防治網的跨區合作。
陳時中坦言,醫療確實非常緊張,但沒有崩潰,仍積極為備戰做最好的調配,醫療資源統一調度,有困難就互相支援,到中部或南部都有可能,目前由地區的指揮官來調度,先將部分北部輕症確診者收治在中南部的集中檢疫所,若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則就近住院治療,目前這樣的個案共有20位。
■ 三級警戒強化管理,婚喪喜慶宗教活動全暫停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沒有急速的惡化,但也值得觀察是否有改善,因此今啟動三級警戒強化措施,要求民眾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公告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如果查到違法營業,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者全部依法裁罰。陳時中強調,第三級警戒要強化管理,把人流接觸降下來,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另外,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商場超市加強人流管制,呼籲民眾少去但一次購足,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不開放民眾進入。最近發生大學趕住宿生回家的狀況,指揮中心也宣布,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全國各級學校強化宿舍管理,不得強制要求住宿學生返家,最後呼籲民眾勤洗手、戴好口罩,避免外出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
■ 41萬劑AZ疫苗明日先配發15萬劑至各縣市,第一線防疫人員優先施打
日前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至各縣市衛生局,準備開始施打,陳時中表示先配發15萬劑,其中台北市和新北市分別配發2.2萬和1.8萬劑,先把高風險的人守住,8月底前,疫苗陸續分批到貨,1,000萬劑大概可以讓全國四成的人都接種,由於未來將會大規模接種疫苗,目前已經招募到5,000多位醫護人員,都願意等疫苗到貨後協助施打。
至於近日勤務大幅增加、參與第一線防疫的警察與消防人員,能否優先施打疫苗?對此,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全國員警共約78,000名,由於勤務類別有所不同,在年初表列施打對象時,分屬第一、二、五類,其中前兩類為直接執行防疫工作者,大約有39,000名。
然而,現時考量疫情和勤務變化,請縣市政府依實際情況調整列冊。陳宗彥提到,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全體警政人員的接種率不到2%,但現在已上升至5.6%。另外,全台有16,000名消防員,其中13,000人負責外勤工作。陳宗彥表示有11,000名消防員已經在第一、二類名冊裡,可以優先施打,而目前消防人員的接種率也明顯高於警察,達32%。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的2.2萬劑疫苗,半數會優先給專責病房人員,其餘全數控管,依科學數據分析風險列冊施打。其中處在疫情熱區萬華區的警察已全數接種,後續疫苗也會優先供給第一線警員。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目前在熱區執行防疫工作的第一線員警約有3,000人,已有1,076人接種疫苗。
■雙北首長有共識疫苗由中央統籌,南投縣府有意向中國自購BNT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已多次強調「疫苗是最終的解決方法」,今日他再次呼籲疫苗應由中央統一處理,因疫苗有諸多種類,「如果大家分開去買,數量會影響到成本」,且保存溫度和施打時間間隔皆有差異,若種類過多也會造成行政上的困難。此外,柯文哲認為,現在中央的態度似乎想等國產疫苗到位,但可被WHO認證的疫苗都產自大國,「日本、韓國都沒辦法自己生產疫苗,要把國家的命運賭在這上面,要思考一下。」他進一步喊話,若後續仍無法從中央聽到明確答案,北市也不排除「自謀生路」。
另南投縣政府有意自行向上海復星購買輝瑞BNT疫苗一事,陳宗彥回應,指揮中心在會議上皆有向地方政府說明疫苗採購程序,且並未接到南投縣府發來的公文,他重申「疫苗施打是防疫措施非常重要的一環,要由指揮中心做統籌規劃跟辦理。」若疫苗要進口台灣,正式代理廠商必須申請藥證,提出廠商資格、品質證明等資訊,疫苗須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及合法性,經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才能放行,否則有影響國人健康和施打意願之虞。
陳時中說明,疫苗是要打到人身體裡面,查核程序很嚴謹,必須確定利大於弊,品質與效用都是我們關心的,只要通過食藥署審查程序的都可以進來,並由中央統籌分配,至於上海復星的輝瑞BNT疫苗,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在他們國內核發BNT的藥證,中國也沒在打,不知道是有什麼問題。陳時中說:「大概可以這將講,(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
(文/嚴文廷、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馬雨辰、鄭宇辰、林彥廷、陳曉威)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強化三級警戒 #校正回歸 #疫苗
自 閉 症確診 在 療心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日子?
的確低潮時,在房裡哭到換氣過度的時候,會這樣有點生氣。但我其實,已經坦然接受憂鬱症出現在我的人生裡,甚至開始有點感謝它。
.
幾天前和友人見面,他闡述自己因疫情失業許久,前些日子確診憂鬱。於是希望我這個有12年病程的…「前輩級」病患🤭給他一些建議,然後他偷偷紀錄了所有對談,並回傳給我,以下分享給大家:
------
#你的憂鬱症確診起因是什麼
每個人罹患憂鬱症的原因、歷程、病況演變,絕對是不相同的。我的話…根據一直以來不停止的惡夢、夢裡我總是受害,是那一個被惡人追殺、被恐嚇、被打被揍的角色,以及我容易恐懼較權威型、強勢型、面露冷酷易怒或暴躁的人 這樣的情況來評估 ,加上接收諮商、跟內在原型小孩告解後,確定是起因於童年受暴,包含言語暴力辱罵、肢體虐打。
#當初怎麼會想求診精神科呢
和一般人一樣,加上以前哭的時候常會被斥責只是抗壓性差,所以我北上生活後,以為逃離最初的受虐環境,一切就會沒事,也要自己心裡強大一點、不要軟弱,後來的確是…只要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心情好像就可以假裝沒事;可是在大二開始半工半讀後,突然有整整兩個禮拜我沒辦法睡覺,
真的是每一天都沒辦法入睡,眼睛閉上就夢到自己挨揍挨罵,然後被自己的哭聲嚇醒,天亮之後去上課、去打工,都可以假裝沒事,可是一到晚上我回租屋處就會恐慌,眼睛閉上就會害怕,那時候夜不成眠真的太痛苦,我察覺那真的是無法好好過日子,
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想去了解心理學,然後我讀到…他應該算是我現在學習和鑽研的方向,是一位心理學派的領袖,他叫做榮格,他的經典著作《紅書》中就有提到這段: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透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與神秘,你會變得簡單純粹。身體明明累得很,但是卻不敢睡著。
看完這段我真的恍然大悟,所以下定決心要正視內在的陰影和傷痛,就去中正區一間身心科診所。
那第一次,我是哭著走進診所的,櫃檯小姐一看就知道我是「初診」,馬上給我衛生紙,然後跟我說「沒關係,有來就是好的開始,會越來越好的」當下哭的原因是覺得自己好丟臉,竟然真的要變成一個靠吃精神科藥物才能過日子的人…然後那是我第一個接觸的精神科醫師,他那時候跟我講一句話,他說,「現在的人都有情緒控管的問題,但都不承認,有的人早就有精神疾病,但是沒有病識感,沒有病識感、逃避的人,才真的連醫生都治不了了。」
#那現在你對憂鬱症的想法有甚麼改變?為什麼改變?
一方面是真的從精神科醫師跟諮商師(我陸續換過幾個諮商師)身上接收到很多專業的建議,真的可以把一些偏差的觀念改掉;一方面是,我後來接受了,這個病可能真的已經是我的一部分,它完全融入我的…整個身心。我本來以為,好吧,可能吃個幾個月的藥然後有看醫生,就像感冒那樣,有時候可能三天份的藥都還沒吃完,它就會自己好了,但是憂鬱症真的沒辦法這樣,
你可能這一個月真的漸漸有起色,也不再突然大哭崩潰,那些自殘的行為也都忘了、不再有,可是很遺憾的是,可能有一天好端端的走在路上,你瞄到一個媽媽溫柔地牽著國中女兒,或是突然淋了一場雨,大概在…胸口的位置吧!會突然,真的是突然被一隻手掌重壓的感覺,突然心裡就很悶很悶,本來臉上的微笑會垮掉,腳步變得沉重,我有一次突然就這樣,停在斑馬線中央,然後沒辦法往前走,腦袋就是一片空白像電腦當機,只剩慌張、陷入鬱悶,
就是一個……我必須說我完全無法掌握它,即便我有了它這麼多年了。所以我徹底明白它不只是心情、心裡怎麼想的問題,它明確就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生理也是出狀況了,那就像大家講的,你胃痙攣很痛,你可以跟胃說「不要再難受了、想樂觀一點」它就不痛了嗎?不可能的。
#為什麼你現在會想讓更多人了解心理議題或情緒管理這些學問
老實說這出發點,有很大的原因還是出於我自己,畢竟我後來領悟到的是,人家說「抗病抗病」,憂鬱症是你越想抵抗它、擺脫它,越會被它操控的,你真的只能和它「相處得宜」,然後去理解它、剖析它,它既然已經是我的一部分,我去理解,也是一種…對自我更加能掌握、也誠實面對、坦然接受,掌握自己的缺陷,才能知道未來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那你說我為什麼想帶更多人去了解情緒議題、內在陰影和傷痛…因為人都一定有傷痛的!但是傷痛總是被要求要隱藏起來、假裝不在意,大家都非得要假装的很正常,不管是在社群網路、在同儕面前…但越是那樣,其實是越痛苦的,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不敢面對、無法好好去理解、接納自己,談什麼「做自己」呢?
舉例來說,有一次我回台大拿藥,因為天氣很熱,大家都心浮氣躁的,我靠在櫃檯旁邊的柱子大概等了20個號碼等批價拿藥,就有快10個人都對櫃檯小姐鬧脾氣,嫌她們速度太慢,有的人擺臭臉,甚至有的人指著櫃檯小姐的鼻子罵,說叫裡面的藥師出來解釋,說很急,但是我看那個人拿了藥,也沒急著離開呀,就去旁邊的咖啡店喝咖啡了
當下我就很納悶,為什麼大家都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後控制不好,就想找人發洩,那又為什麼,櫃檯小姐每天上班都要無端承受這些?她們也都是人呀!就是說,情緒控管不佳的人,就會影響更多無辜的人,甚至造成他人的驚嚇、造成更大的負面氛圍
其實情緒有問題,是很合理、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人心就是肉做的、人腦本來就是會思考、產生一些神經傳導物質讓我們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可是為什麼,大家都無法好好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呢?
-------
哎呀,本來想把另一大半收到的內容也分享,但前半段就好長一篇🙈
之所以從不避談自己的憂鬱問題,在於粿認為,真的必須誠實面對它,才有可能找到更明確的方向,之於我們的生活、人生、待人處事,才是有益的!
.
接下來,粿想以我歷經憂鬱症12年的治療歷程,還有結合自身對情緒控制、自我心理探索、對相關心理學知識的探研,希望也帶大家一起解析內心的陰影、擁抱受傷的自己。
這幾年在新聞網站上撰寫近5000篇議題新聞,2/3都與憂鬱、人際社會、親情和兩性有關,以及透過這個療心粉專,和各位能一起探討情緒問題和心理憂鬱,
無疑是因為我察覺,在你我之間的情緒互動、情感磨合,深深攸關於職場、校園、家庭和整個人生。
期望在接下來、已經表定好日期的講座中,可以和大家實際見面分享我與憂鬱、人群恐懼和諧共存的心路歷程,也透過心理學的幾個自我探索方法,帶大家一起參與實作、覺察內在、探索自我。
-----
💛【限額療心講座】💛
開放報名倒數I N G
敬請期待。
#粿然有感
#正視心理陰影
#情緒覺察很重要
自 閉 症確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 閉 症確診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市70-71歲長輩,7月9日將打疫苗囉!
今天72歲以上疫苗補打。
在高科大楠梓校區接種站,醫護團隊很有才,主動用大字,和長輩朋友做衛教,細心又貼心。
在高雄,打完疫苗,有醫護做衛教,我們也會提供衛教單,讓長輩朋友、晚輩能帶回家慢慢看。不管在市區或偏鄉,我們都希望讓長輩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
雖然場館內都有冷氣,但醫護、防疫人員穿著防護衣,仍然會全身汗,非常辛苦,市民朋友碰到他們的時候,也記得說聲謝謝。
#高雄市70_71歲長輩週五施打疫苗
今天我們宣布:高雄市4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長輩,施打疫苗有兩種方式,更方便!
1. 7/9起(上午0830-1130,下午1400-1700)可至社區接種站
區公所會發通知單,依照通知時間、地點前往施打即可。
2. 7/6今天起,193家合約醫療院所也開放預約。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請記得攜帶身分證、健保卡、意願書。
另外,我們也提供熱血計程車。
70歲以上重大傷病、行動不便之長輩(包含原住民身份55歲以上長輩)及孕婦,如需要接送施打疫苗,請洽區公所預約。
不在籍的長輩,也可洽區公所。
.
#感謝日本
日本送給我們113萬劑的AZ疫苗,讓我們在疫情控制能有更多助力。再次代表高雄市民向日本的朋友表達最誠摯的謝意,非常謝謝及時雨。
#幼兒園和課照中心教職員疫苗接種
因為幼兒園和課照中心小朋友很多,且通常都是密閉的教室或空間,為了加速恢復幼兒園和課照中心的進度,高雄市也先在明天就以現有疫苗,通知並開打九千多位幼兒園和課照中心教職員。
.
今天高雄+0,全國本土27例。
假如未來微解封要開放,也是要先做好管制措施,一是必須做好配套,二是也要有條件:雙北地區的隱形傳播鏈能夠控制。
所以基於這個理由,我會建議在雙北地區,菜市場、批發市場的群聚感染,最重要就是要把感染源清除。
但是社區的隱形傳播鏈,如何估算?
以新北市而言,總共401萬的人口,有6577的確診個案,所以它的盛行率在這段時間5-6月大概是1.64 ‰。
這個是不是真正的感染的數目?因為有很多是無症狀,通常我們會做血清學的流行病學,測量血液中的IgG濃度,這部分可以反映真實感染狀況。
假如是自然感染,就是要測量血液中的anti-nucleocapsid的IgG濃度,因為會持續一段長的時間,可以了解從5-6月這段流行期間有多少人曾經感染。
對於盛行率很低的地方,像高雄、台南、屏東等,目前為止都是屬於家庭或職場群聚感染,尤其是家庭為主,盛行率很低,並不像雙北有隱形傳播鏈。
.
從國外很多經驗,特定風險、高風險工作場域,以及譬如密閉空間要打開,一定要把管理做好;密度較高、風險較高的地方,要先做PCR才能進去工作。
像我們的長照中心,大概一個月會固定來篩檢工作人員或快篩,精準快篩去鎖定特定風險族群,所以接下來逐步開放場域,但特定場域像是學校、醫院、長照中心,可能開放的時候要搭配快篩或PCR檢查、或公共衛生防疫措施,這地區整體配套想好,我們再開始執行,這樣才不會有風險。
DELTA在很多國家肆虐造成健康的損害,代表全球流行還沒結束。必須打疫苗、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才能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請大家再忍耐一下,在生活上做一些調整,我們會盡量在不影響防疫下,讓社會的功能和經濟復甦,讓社會恢復正常。
自 閉 症確診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跟病毒賽跑!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所以真的要特別感謝所有市民朋友,防疫期間,從禁止餐廳內用、戴口罩等防疫工作,團結合作,還有很多朋友的熱心、善心,大家都是防疫尖兵,很拚很配合。
非常的感謝!謝謝大家,能夠跟大家一起打拚很值得。
鳳山大樓群聚案,我們第一時間採取清零措施,最主要我們懷疑可能在環境、或者是接觸的風險,以及密閉空間通風非常不好。感謝疫調人員抽絲剝繭,讓感控可以快速獲得控制。
所以也請所有市民朋友注意自己的公寓大樓,假如通風不佳,若不是高樓層就走樓梯順便運動,或是最好在公寓大樓裡也要有消毒措施。
假如說你有觸摸按鍵,回到家要立刻洗手,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電梯裡不要交談,密閉空間的風險還是有的。
#一卡皮箱_安心入住防疫旅館
要將可能染疫的朋友居家隔離、犧牲自由是痛苦的決定,所以一開始高市府在防疫旅館的部分,除了中央補助一千元,地方也補助五百元。
我們知道,收到居家隔離通知,要入住防疫旅館,心裡都會很緊張不安。
所以昨天我們將所有程序簡化,入住防疫旅館時不用先付費,由市府先行代墊,補助下來,扣除中央補助的一千元、地方補助的五百元後,若有差額,市府補足。(並回溯至5/1)
check in時只需要留下資料,即可入住標準房型。解隔離時,只需要繳付個人額外消費金額,另針對經濟弱勢者,也可安排免費入住澄清會館。
高市府嚴選獨棟經營、合乎安全消防設施、收費合理的防疫旅館,並派員每週不定時巡察各旅館現況,確保居隔民眾安全無虞。
要給我們所有居家隔離的朋友更多的支持,因為他們的不方便,才讓我們在社區裡面的活動可以更安心、安全。
也再說明:染疫不是患者的錯,在防疫的過程裡面,大家互相關懷、互相扶持,我們共同團結防疫,來造就安全的城市,在這裡還是要再三表達感謝。
.
今天開始75歲以上長輩補打疫苗,可以到網路上查詢補打時間地點,分流施打免群聚。
明天起,則是施打72-74歲。
我們也不打快,一定打好打滿。
所以在排隊的時候,也請所有的長輩朋友跟子女們,大家互相體諒,不用急,只要有通知單,就會讓你打到。
所以注射的時間請大家盡量分散,按照通知單上的里別、時間到再來,慢慢來,我們也會等你。
另外,孕婦、72歲以上重大傷病行動不便的長者(原住民55歲以上長輩),施打疫苗時如果需要接送,也可以和區公所預約。
◎接種疫苗交通優惠:
- 刷高雄敬老卡(原住民55歲以上持接種單或黃卡)#免費搭乘捷運
- 7/1-7/4高雄巨蛋、7/2-7/4科工館、7/1-7/4新光停車場(近高雄展覽館施打站)、7/1-7/3鳳西羽球館停車場(近鳳山體育館施打站)、7/1-7/3忠孝停車場(近七賢國小施打站)持接種單或黃卡 #免費停車四小時。
.
全國的個案數是47案,高雄市有2案(昨已經公布的鳳山大樓群聚案)。
📢 公佈今日(7/1)確診個案在高雄市的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rgEQb1
提醒曾經於附表中時間地點活動的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相關症狀,請撥打1922、或者衛生局防疫專線07-7230250。
自 閉 症確診 在 第1 部分- 了解自闭症新确诊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视频提供了有关如何与您的孩子、家人和社区谈论 自闭 症的信息。 下载我们的“谈论 自闭 症资源” https://bit.ly/3KFsPyX. ... <看更多>
自 閉 症確診 在 剛被確診自閉症3件排期做治療時必做的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剛被確診自閉症3件排期做治療時必做的事| 3 Things to Do with Children with ASD While Waiting for Treatments | Ask Sally. ... <看更多>
自 閉 症確診 在 [寶寶] 自閉症誰說了算?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兒子今年滿四歲
生一胎就怕了根本沒勇氣生第二胎
他一出生小兒科醫生就說她疑似漏斗胸
我就開始煩惱 坐月子每天在谷歌 什麼是漏斗胸 要怎麼治療
漏斗胸有什麼後遺症 到處觀察男生胸部 都快變成漏斗胸專家
滿三個月之後 發現他頭圍大太快 會噴射狀吐奶
醫生照腦部超音波發現他左右腦室都過大 當下我眼淚就掉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每天谷歌水腦症 很快的我又變成水腦症專家
之後我特地帶小孩去掛榮總水腦症權威醫師
追蹤證實是周圍性假性水腦症 腦部發育完全水分就被吸收掉 恢復正常
慢慢長大後才是真正噩夢開始
他動不動哭鬧 語言發展慢 快兩歲才會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
快三歲才會講 媽媽抱抱 爸爸去上班 簡單的句子
平常只愛玩車子 而且玩法就是排列 嚕來嚕去 沒變化
叫他他都不太理人 從外面回來他也不會發現 不會主動過來找你
帶他出去 他常常都自顧自的往前衝 根本不管我們有沒有跟上
開車出去如果不是走平常走的路線 就會一路狂哭
漸漸發現不太對 在他兩歲多的時候開始懷疑他是不是自閉症
但那時又覺得不像 因為他有想像力 會拿積木假裝車子嚕 會拿鉛筆盒當手機喂喂喂
也會跟大人撒嬌 討抱抱 跟人很親 所以不以為意
爸媽也說男生學講話本來就慢
而且又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姊妹學習會慢很正常
滿三歲上小班 讀了一個禮拜 就被幼兒園請去喝茶
園長直接了當的說 他看過無數小孩很有經驗
我的小孩一定有問題 要我帶去醫院評估
後來帶去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鑑定
醫生斬釘截鐵的說 你的兒子確診是自閉症
我老公不敢置信的問 確定是 不是疑似? 有沒有可能是輕微的 像亞斯伯格症那樣?
醫生的回答我永生難忘
他說:確定是 而且不是輕度 我知道妳們想聽到的答案是亞斯伯格症 但是他不是
他是較嚴重的 建議你們帶他去念國小附設的學前特殊教育班 未來他的教育目標
是要能生活自理 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你們有要生第二胎 建議做基因檢測
第二胎如果是男生還是有很高的機率是自閉症
出了診間 小孩又開始哭鬧他的玩具車壞了 於是我老公就當場在醫院痛打小孩
邊打邊喊:你就是表現成這樣 人家才說你是自閉症 你還鬧 你還鬧
當下就覺得我的家庭毀了
我老公無法接受像他這樣的高材生會生出只能生活自理的小孩
接下來就是無止境的責怪我有懷疑幹嘛不早帶他來醫院治療 已經過了三歲前的黃金
治療期
下個月評估報告到齊了 陽明滿了要排到年底
所以我改帶他去聖母醫院複評
結果讓我詫異 聖母是三科聯評
小兒科說:你的小孩很正常啊 沒有自閉症
心智科說:他是有點自閉特質
復健科說:陽明這麼嚴格喔 這麼早就自閉症確診 這麼評也不能說他錯啦
是很像自閉症 我沒那麼嚴格喔 我連手冊都不發給你
評估的治療師說:他是亞斯伯格症阿 很明顯 媽媽沒有研究過嗎
我真覺得大人夠了 每個小孩有他獨特的特質 根本無法定義
要說是早療效果好 我也不信 健保早療效率差到不行
排上課的小孩一堆 都是團體課 一堂課30分鐘 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維持秩序
大了 上學了 學習機會多了 進步也快了
現在溝通沒問題 哭鬧少了 到哪裡都黏踢踢的 每天都親阿抱阿 可愛到不行
一天到晚拿大雞晚啼是錯誤的觀念來嚇人
我真的覺得我兒子是不是大雞我不知道 但他的確是晚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84.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73229653.A.F4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