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作者是高風險群,檢討檢討
文中對於社群網路關係
在真實人際關係上的定位
講的非常清楚且有具體的建設性
非常值得細讀的文章
從心理師的眼光看社群網路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
( 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 呂佳珍 )
一位年輕小姐個案來找我,跟我描述心理上種種的問題,說為什麼在臉書上看到自己的同事、朋友、同學,都過得比她過得好?這位年輕女子,時髦的打扮,年輕又優雅,還擔任公職,年收入豐富又穩定,卻面露憂愁的對我訴說她的苦惱。我靜靜地望著她,心裡想的是在這個年輕一代畢業基本薪只有22K的年代,能夠在公家機關擔任公職,又是鐵飯碗,可以吃一輩子,著實是相當不錯了,她到底在煩惱些什麼? 女子細細道來,我才發現她每天上班,下班後沒有什麼嗜好興趣,下班後長時間流連在上網,觀看臉書,和臉友互動中,因為個性比較被動羞怯,也不善於社交生活,下班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打進同事朋友的社交圈,看到同事圈下班後常常相約出去玩,就心存羨慕。只能在臉書上比較活躍。她從臉書上,從一個個逐漸增加的讚,和朋友留言分享的互動中,得到些許的肯定支持,及快樂,但卻也被設限在這個網路虛擬世界的框架中,頻頻看到不同的朋友、對象出來曬恩愛、或炫耀每天吃了什麼大餐,去了哪邊旅遊,出國了幾次,穿得美美美的,無非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有多好。長久下來給個案帶來極大的壓力,好像自己總是過得平淡,總是怎麼過都沒有別人過得好。原本是帶給她情緒支持及紓壓療癒的社群網路,現在反而成為她比較不完的心頭恨及情緒困擾的源頭。 也造成女子她常常和先生抱怨的導火線。先生及治療師也不止一次的勸導她,他們只是每次都把光鮮亮麗的一面展露出來,現實狀況才不是這個樣,你看到的月領22K的人還能去看電影,吃大餐、出國,買名牌包,用IPHONE 7¸出國血拚,這些有時只是他們敢消費、甚至分期付款或貸款來消費的。但是女子怎麼勸說都聽不進去,完美主義及愛比較的爭勝情緒常常困擾她的生活。
以上事例是網路先進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先進方便性帶來的速度、便利、時尚,潮流,有一項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社群軟體讓人更覺寂寞、被孤立,經常使用社群軟體的「臉書世代」年輕人,亦即所謂的「千禧世代」雖然擁有更多的虛擬社交圈,但其實比上個世代的人更加孤單寂寞。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英國「全國建築商協會」(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執行的調查顯示,「千禧世代」年輕人有89%表示自己為寂寞所苦,但55歲以上族群只有70%有如此感受。
調查指出,年齡介於18至34歲的「千禧世代」,比上一代擁有更多的「網路朋友」。他們「網路朋友」的比例,比「現實生活朋友」多出6倍以上。
同時,另一份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的報告也指出,花費太多時間瀏覽推特、Snapchat、Reddit和Tumblr等社群媒體的年輕人,感覺自己被社會孤立的機率愈高。「可能引發妒忌情緒,曲解他人擁有較幸福且成功的人生」。
研究執筆人米勒博士(Dr Elizabeth Miller)解釋:「我們還不清楚使用社群媒體和感覺社會孤立這兩者出現的先後順序」。米勒說:「有可能是他們在現實社會被孤立,讓年輕人轉而使用社群軟體,或是使用社群軟體的時間增加,使人感覺被真實世界孤立,也可能兩者同時存在。就算是人們先感覺到被社會孤立,花時間上網似乎也無法減少這種被孤立的感覺」。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使用社群軟體超過2小時的受試者,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的機率是每天瀏覽不到半小時者的兩倍。
除了長時間使用社群網站交友之人,更有孤獨感之外,研究還顯示這些人因為寂寞,更容易相信網路上結交的陌生人,也因此更易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有36%自覺寂寞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曾被網路詐騙。
由此可知,年輕人需多培養興趣,並多參與社交活動,如同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所言「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的來源」記得,網路上的朋友都是「虛擬」的,珍惜現實生活的真實關係,才能讓你活得更快樂。
另外,今年3月大家健康雜誌引用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該研究發表於2016年4月《憂鬱和焦慮》期刊,研究對象為1,787名19至32歲的美國人。受試者於2014年填寫一份問卷,詢問其這一年間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包含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Tumblr等美國人常使用之社群媒體),同時以「病患自我報告之結果測量資訊系統憂鬱量表」評估其憂鬱風險及徵兆。結果發現,參與者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身為照顧普羅大眾的心理健康的諮商心理師,自覺應該將正確的訊息,提供給需要的人,以上是擷取可信媒體的部分報導,但是,也是鼓勵社會大眾,慎思明辨您在網路、推特、Line、臉書所看到的訊息,並盡量別讓它誤導了您的人生,及重要的選擇。尤其是有家庭的夫妻,更是別讓長期沉迷於網路虛擬世界,中斷了您與摯愛的家人、孩子、青少年/青少女,了解、溝通的機會,否則,關係及影響力一旦失去了,就為時已晚。建議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此外,不善交際者因對現實人際互動較為敏感,隱身於網路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僅注意到他人過度美化的生活表象,及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與按讚數,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親友需提高警覺。
~圖片取材於網路~
自覺健康狀況問卷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飲食、睡眠,和體重的相互關係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海倫‧威爾斯神經科學研究所(Helen Wills Neuroscience Institute)的馬修‧沃克博士(Matthew P. Walker),於2013年8月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將會影響大腦的活動,使人們傾向於選擇高熱量的食物,進而造成體重增加。
這項研究中,沃克博士一共召募了23名健康男性與女性,在間隔一星期的時間裡,分別進行各一次的睡眠充足(大約8小時)以及整夜不睡(提供食物)的飲食問卷調查,同時利用儀器記錄腦部的活動。結果顯示,睡眠不足時,覺得肚子餓的程度與睡眠充足時沒有太大差異,但睡眠不足的情況下,人們反而會偏好高熱量食物,像是甜點、蛋糕、巧克力、洋芋片等,並且在熬夜的過程中,吃下比他們實際需要還高出許多的熱量。
高熱量和好食慾形成肥胖的雙重危機
有些人熬夜吃東西,是想補充無法睡眠時所需要的能量,但沃克博士研究發現,熬夜的人吃東西不是因為肚子餓了,而是因為昏昏欲睡的大腦會想要吃高熱量的食物,同時間大腦克制食慾衝動的能力也因睡眠不足而下降,因此熬夜會讓人特別想吃東西,也就容易吃下過多的食物(尤以高熱量為主)。2010年6月份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一篇研究指出,睡眠時間減少一半,隔天就會增加22%的熱量攝取。
熬夜,變胖的速度非常快
根據營養學上增加1公斤體重,需要額外攝取7700大卡的理論,沃克博士的實驗實際計算出熬夜一個晚上的受試者,比平時多攝取了600大卡的熱量,以這兩個數據來估算,大約只需13天就能增加1公斤的體重。假設一整個月都熬夜,在不自覺的狀況之下大約可增重2.3公斤。睡眠不足不僅容易導致肥胖,也會造成大腦反應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意外(例如車禍)發生的機率等等情況,因此想讓大腦能有良好的運作功能首先就要睡眠充足。
要睡多久才算充足?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佛朗切斯可‧卡布奇歐(Francesco P. Cap-puccio)博士研究發現,晚上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出現中風、死於心臟病機率增加48%,中風風險也會增加15%。睡眠時間9小時以上的人比較容易得心臟病,風險增加41%。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兒童晚上應該要睡到10~11小時。10~17歲的兒童、青少年則應該睡足8.5~9.25小時,成年人睡眠時間最好在7~9小時之間。
吃對營養素,幫助3大睡眠問題
1.入睡困難可補充鎂:缺乏鎂容易出現心情低落、食慾不佳、失眠等憂鬱症的現象,有足夠的鎂可以讓人鎮靜不易焦慮,幫助入睡。富含鎂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的食品,尤其是堅果類與豆類,每100公克約含有100毫克以上的鎂,例如松子、花生、葵花子、杏仁果、黃豆、黑豆、芝麻醬等;而深綠色葉菜類、魚貝類每100公克則約含有30~60毫克的鎂。
2.睡睡醒醒的人可補鉀和鈣:鉀和鈣可以幫助神經以及心跳、血壓的穩定,讓人睡得比較沉,不易受打擾而中途醒來。含鉀的食物包括香蕉、馬鈴薯、豆類、綠葉蔬菜、柑橘類水果和酪梨;富含鈣的食物則包括乳製品(奶粉、鮮奶)、海產類(魚鬆、文蛤及牡蠣)、豆製品(黃豆、豆腐、豆乾)、深色蔬菜(地瓜葉、青江菜、菠菜)及芝麻製品。
3.白天經常感覺睏倦要補充維生素D:《臨床睡眠》期刊2012年12月發表研究指出,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的人,白天容易感覺昏昏欲睡,因此最好每天適度溫和日曬5~10分鐘或吃深海魚類(鮪魚、沙丁魚、鮭魚)、蛋、乳製品(牛奶、乳酪)、菇類、肉類和肝臟等食物來補足維生素D。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http://classic-blog.udn.com/apan710/9969020
自覺健康狀況問卷 在 3分鐘測試你的精神健康狀況! 問卷超過5 分要留意抑鬱症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年多的疫情,令很多香港人身心俱疲,不少人都處於情緒低氣壓之中,你了解自己的不快樂或是抑鬱情緒嗎?有懷疑過自己是否患上抑鬱症,但又不知道怎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