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後總是有意外的驚喜😏
昨晚陪睡時跟瑪奇朵聊到我彈(我的防彈少年團之簡稱)厲害到在聯合國總部、那個各國官員開會的殿堂開唱。
我問瑪奇朵:「妳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喜歡防彈嗎?」
「因為他們很有錢?」
「噗!不是啦!如果想要錢我就不會跟妳爸在一起,直接去找了有錢人嫁了好嗎?
我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不是一開始就很紅,他們也有遇到想解散的低潮時期,但是他們很努力,也一直相信自己和隊友。
即使砲轟他們的人很多,就算現在還是很多喔!不過他們依然很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信念。
就像戴資穎一樣,在跟泰國選手依瑟濃比賽的時候,就算她快輸了,但是她還是不絕望,會問自己『我都來到這邊了,就要這樣回家嗎?』.......
這種有自信的人就會很有魅力,所以我喜歡他們真的不是因為他們很帥,是因為他們很有自信.......(#再三強調必須)」
剛好最近接觸到很多關於自我概念的人事物,所以我又接著問瑪奇朵:「妳知道要怎麼有自信嗎?」
「嗯.....我不知道......」
「就是妳要一直跟自己對話,要去認識自己,不要別人說妳什麼,妳就以為自己真的是那樣。媽媽以前就是這樣,所以一直覺得很痛苦......
舉個例子跟妳說好了,像是如果媽媽罵妳作業怎麼都亂寫,妳就要問自己『我真的有亂寫嗎?』
如果妳心裡想的是『沒有啊!我每題都是很認真的在寫啊!』,那妳就要知道『自己其實不是媽媽說的那樣,現在媽媽會生氣,可能是因為她沒看到我寫的過程,或是她累了』。
那如果心裡想的是『哎呀!被媽媽抓到了!』這時要怎麼辦?」
「就是改正就好......」瑪奇朵這樣回。
「對對對對對對!有一句話叫『錯誤,才有辦法讓自己更進步』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如果以後有人說妳不好時,妳要難過也可以,但記得難過一下下就好,但是一定要花時間想想對方說的是真的嗎?
不是,就笑笑不用多說什麼;有,就是修正就好,這樣妳就會越來進步,越來越有自信!
妳不需要過度自卑,但是也要小心不要過度自信,我的老師說:『過度自信,其實也是自卑的表現喔!』」
「就像我們班很多男生都用打架的方式假裝自己很厲害!」
「對!自卑有兩種,一種就是一直覺得自己很差,只要有人說我什麼,我就會很擔心,覺得自己怎麼又做錯了,別人會不會討厭我?
另一種就是過度自信,用強勢的方式武裝自己的弱點,讓別人以為自己好像很厲害。
這兩種都不好。
真正有自信的人,是可以聽別人說,但是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時,會知道思考,也可以用說的方式去溝通,而不是用武力或不好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那爸爸是有自信的人嗎?」
「爸爸喔?我覺得爸爸是啊!」
「所以有很多人喜歡爸爸嗎?」
「以前好像真的是蠻多人喜歡爸爸的,我還有看過別的女生寫給他的情書欸!」
「那爸爸以前的女朋友漂亮嗎?跟妳比起來?」
「這問題妳就要自己去問爸爸了⋯⋯」
然後睡覺前我轉述瑪奇朵的問題給孩子的生父。
「妳可以跟她說『妳媽媽是’‘最’‘醜的!』」孩子的生父如此這般的說。
「等等等等等等!‘’最‘’醜的?所以你是用比較級裡的最高級,不是兩個人比,而是跟三個或者很多人比??????阿你不是說你就只交過兩個女朋友嗎?????」
「就……就……曖昧對象啊!妳要相信所有人裡面我是最愛妳的!」
「所有人裡面你是‘’最‘’愛我的????所以還有分第二愛第三愛就是了?」
#不是應該說我現在只愛妳嗎?
#越描越黑
#給我拖出去斬了👉👉👉🔪
#還是防彈好我們防彈單純多了🥰
圖片來源進擊的防彈 진격의방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
自我概念 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曾經看過抗憂鬱的藥物上面的副作用解著「可能會增加自殺意念」、「失眠」而感到很困惑嗎?(欸,不是,我來求助就是為了要減少這些東西呀,這麼不減反增呢?)
人類的大腦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於藥物的作用跟了解也正在進展當中。根據我的了解(如果有錯也請不吝指正我),只要研究過程當中,人體試驗曾經有發生過的副作用,基本上都要寫在仿單上面,就算發生的機率超級低也是要寫。換句話說,可能10000000個憂鬱症的病人裡面只有一個用藥後(相較於雙盲對照組),自殺、失眠的風險增加,就必須寫上去。可是,身為病人的我們看到了,還是會有困惑、害怕的感覺——我一向運氣那麼「好」,命運多舛,會不會我就是那一個衰鬼?甚至有些人會「期待」自己就是那一個人,這樣就可以一了百了了⋯⋯一次吞很多顆會怎麼樣呢?可是吃了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承認」自己是憂鬱症患者了?
關於憂鬱症的書籍很多,憂鬱症患者自傳的書籍也很多,但這一本是少數我看到,從阻抗(resistance)到接納(acceptance)每一個歷程都寫得很清楚的作品。
大多數的人在得知自己獲得憂鬱症的時候,都會面臨下面一些過程:
● 否認:我這樣算憂鬱症嗎?應該不算吧?
● 困惑:為什麼是我?
● 關於治療的種種疑問:要去諮商嗎?要看醫生嗎?要吃藥嗎?吃藥會有副作用嗎?一開始吃藥之後會不會就停不下來?需要一輩子吃藥?會不會有藥物上癮的狀況?
● 污名化與標籤:走進精神科/身心科診所,別人會不會認為我是神經病?家人、伴侶、朋友、小孩、公司同事會怎麼看待我?
● 無奈放棄:無奈地接受治療,或者是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還是求助,但一開始看不到狀況好轉,很容易氣餒。
● 擔憂恐懼:日子比較晴朗的時候,心情好一點,但有些時候又會心情不好,從此之後變得不安,過得還不錯的時候就會害怕自己什麼時候會掉下去⋯⋯
● 對於未來的無望感:會不會自己一輩子就要這樣子下去了?會不會永遠都不會好了?
其中,我覺得作者在描寫「關於治療的種種疑問」特別深刻,例如有一些藥物在副作用的地方會寫出非常驚人的內容「可能會引起自殺意念」、「可能造成憂鬱/焦慮」、「性慾增加或減少」等等,會讓服用的人很困惑,怎麼感覺好像不吃比較好?事實上,據我所知,副作用的規定其實是只要在研究上面出現過的症狀都依照規定必須列到裡面;換句話說,仿單上面寫的副作用是「可能發生但是不一定會發生」,對於某些人來說會有這些症狀,對某些人來說不會有,而且許多副作用出現的機率非常低。儘管如此,你依然可以想像,當你的狀況已經很糟糕的時候,還看到自己吃的藥上面的副作用寫「可能導致焦慮」,這樣的感覺有多不舒服。
#生病以後的自我概念
上面談到的種種過程,其實在這本書裡面都有詳盡的描述,跟許多正面勸導的書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裡面也寫了很多作者的OS,包含一開始對於治療的不信任,對於其他人眼光的在意、還有對於自己是憂鬱症患者身分的厭惡等等。如果你本身也是憂鬱症患者就會知道,這些本身和憂鬱症的症狀並沒有直接關聯,但卻都是在你被確診憂鬱症之後,會接二連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坊間許多的書籍會談憂鬱症相關的症狀、以及這些症狀要如何面對和因應,但很少談到「與憂鬱症相關的自我概念」會如何隨著時間變化,例如:
● 生病之後,我還是我嗎?
● 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接受憂鬱症的我嗎?
● 我的人生難道就只能夠這樣了嗎?
● 我的工作、生活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可是隨著病程的推進,治療的介入,這些自我概念相關的事件,也會隨著時間有所改變,就像這本書的作者金正源,一開始非常抗拒憂鬱症患者的身分,但後來慢慢可以跟「憂鬱症」當朋友,透過正念、身邊朋友伴侶的支持、還有穩定的服藥,慢慢找回生活的正軌。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對我來說,憂鬱症患者最辛苦的部分並不在於症狀本身,而在於 #失去對於未來的盼望 。當你無法想像往後的日子是否每一天都會過得如此悲慘,這種很無力的感覺,會讓你每一天都覺得舉步維艱。就好像外面下著滂沱大雨,而且這輩子雨都不會停一樣。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些方法,來安頓自己的身心,例如書裡面的作者常嘗試使用寫作、記錄自己的情緒分數,甚至因為用藥沒有辦法喝葡萄酒,所以用葡萄汁取代,倒倒高腳玻璃杯裡面,搖晃葡萄汁來想像自己正在啜飲葡萄酒,這些一個又一個過度的、替代的、甚至輾過憂鬱的方法,我相信都是許多在病情當中掙扎的大家,勉強涉水求生的方式。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有一種不孤單、有人和你一樣、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辛苦的同感。
我相當喜歡這本書,它把生病的人對於標籤、用藥、還有整個歷程的改變,從抗拒接受治療,但慢慢接受和憂鬱症一起相處,人際關係的轉變、對身邊的人猜疑等等,描寫得非常淋漓盡致,刻劃得很好。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或者是你自己就是憂鬱症患者,也正在面臨和它「打仗」當中,那麼這本書雖然不能夠讓你很快地接受自己的「身分」和「標籤」,但或許是陪伴你走過這條路的好朋友。
#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憂鬱症 #憂鬱 #憂鬱症日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214
自我概念 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下有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寄生上流 ?
我第一次在看這部片的時候,覺得很荒謬,很好笑,又有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整個人蜷縮在沙發上,不知道主角一家什麼時候臥底會被發現,每分每秒好像都在被發現的邊緣。
後來我才發現,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被發現」本身,而是「把自己貼標籤」這件事情。在前幾次的節目當中有提過貼標籤*,但比起「在意識層次幫自己貼標籤」,更可怕的其實是 #潛意識裡面的標籤。比方說,你可能有過這種感覺:
—站在某一個人旁邊,覺得他好像比你耀眼
—在人群裡面,覺得自己很孤獨,好像跟他人都格格不入
—常常有一種「我不屬於你們這一群人」的感覺
—心裡面會有「我配不上」的聲音出現
—覺得自己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臭臭的味道
這些潛意識裡面的標籤,不知不覺會讓你和「不同階級」的人形成一種隔閡,你會很清楚的知道:「那些人的生活不是我可以過的」。
「標籤的存在是為了分類。我屬於這一類,你屬於那一類,我和你不同類,你不懂我的痛苦,我也無法進入你的人生」#金融 心理師在今天我參加的工作坊當中提出這個觀點(印象筆記的可能不完全正確,還請大家多多包涵)。這樣的感覺非常的幽微,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所以我舉一些例子:
—我是沒有父母的人,你不是
—我是低收入戶,你不是
—你不懂我們這種念「後段大學」的人的痛苦
—我曾經被虐待、性侵,而你沒有過那種經驗
—我長期被家人情緒勒索,你沒有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其實都隱藏在生活當中,我們表面上叫它為「社會階級」,或者是「童年經歷」,實際上每一個都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自我概念,尤其是「階級比較低」的那一方,在人群裡面,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那個快樂、美滿的世界,不是我可以擁有的」。
雖然是這麼說,還是很想要力爭上游,渴望被愛、進入和自己不同階級的世界裡面;但同時又對自己懷抱著負面的自我概念。於是就會進入一種辛苦的糾結:我好想要變好、我好想要過和你們一樣快樂的生活,但我覺得我不值得這樣活。在我身上的是無法被撕掉的,這是一張又一張,用罪惡感和羞恥感堆疊的標籤。(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感覺)——還沒結束,而比這個更痛苦的是,為了「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你會戴上「看起來像正常人」的面具,用某種方式支撐著生活,假裝過去沒有發生某些事情、假裝自己擁有很美滿的家庭、假裝自己經濟沒有匱乏、假裝對自己很有自信⋯⋯好像透過這一個又一個的假裝,你就可以寄生在上流的世界。
只是好累、好累。
每次回到家,把這些面具拿下來,你都覺得有很深很深的疲累。甚至有些時候,你會不想要再偽裝了、不想要再努力了,想要乾脆放棄一切,告別這個世界。
在這次的節目當中,我試著透過《寄生上流》這部影片裡面主角的故事和種種隱喻,來跟大家分享這部故事裡面的潛意識標籤。例如在階梯上面被洪水淹沒的白色球鞋,象徵永遠也洗刷不掉的「貧窮」;例如象徵富貴的「石頭」,代表某一種壓在心頭上面的沉重。這些一個一個用金錢所堆疊的「標籤」,一再地坐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如果你經常感覺到金錢焦慮,或者你總是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矮對方一截,或許透過今天的節目,你可以對自己的自卑更清楚一點。聽起來好像很悲哀,可是這個清楚,反而是卸下自己否認的起點。
金錢在社會階級當中扮演著很多權力和不公平的角色,突破這個階級和翻轉權力是一種可能,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是,當你終於願意接受自己與人不同,並且認為這個不同並沒有什麼地方可恥,就是自由的開始。
*上次的節目這裡聽
https://reurl.cc/O0K5ay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reurl.cc/eEKG1R
#海苔熊心理話
——
本文圖片取自《寄生上流》劇照
自我概念 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溝通與人際關係裡面,你會不會遇到有些人,就是很喜歡用預設立場,說得更白話文,就是用「偏見」來對待你。
比如說吧,假設你是一位年輕的女生,他們就會覺得你一定不會開車,方向感一定不好,你稍微表現出,你對於一些事情的感受跟情緒的時候,他們甚至會說你情緒化。
這真的是一個很冤枉,而且很令人挫折,甚至於是很生氣的事情吧,那你會不會好奇,所謂的預設立場,所謂的偏見,到底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就跟你分享有三個因素,它組合成所謂的預設立場,第一個因素是什麼呢?第一個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個心理學的詞彙,他指的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比如說,我們會用一些形容詞,覺得自己是聰明的,或者是愚蠢的、美麗的,或者是醜陋的、勇敢的,或者是懦弱的,這些對於自我的形容詞,都叫做自我概念。
而自我概念它有兩個特色,第一個特色就是,它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而且通常都不準確,也就是說我們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跟我們真的是這樣的人,往往是有差距的。
就像是你可能長得還不錯,但是因為小時候的一些經驗,你一直覺得自己很醜,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子。
而自我概念的第二個特色,叫做「自我概念很抗拒改變」,也就是說當你對於自己的某些印象,一旦形成,我們就會傾向不斷的維護這個概念,不管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個在心理學裡面,也有一種說法叫做「自我確證偏誤」,你會選擇性的看,選擇性的聽,選擇性的思考,也就是不斷的強化,你原本就相信跟認為的事情。
所以你看哦,因為有自我概念,還有自我概念的這兩個特色,今天它不僅是別人對你預設立場,來自於他的自我概念,而你有沒有發現,你對於自己的自我概念,是不是你也預設了自己的立場?
就像我常常講的一句話,叫做「你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啊,所以當我們在面對溝通跟人際的時候,你忽略了自我概念的存在,那幾乎要成功的溝通,那是不可能的。
而第二個組成預設立場的要素叫做「知覺」,這裡的知覺並不是我們身體的感覺,視、聽、嗅、味、觸,而是一種我們對於「外界」人、事、物的感受跟認知。
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產物,我們常常會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事情去預測未來,如果你過去曾經遇過師長是友善的,你可能對於權威者的相處,就會比較自然跟自在。
然而如果不是如此的話,你可能終其一生,都對於權威者有一種很奇怪的投射,叫做他們稍微講話用力一點點,你就覺得自己做錯了!
而不會去歸因到他們單純的只是在用力說話,或者是他本來就那麼用力,他不管對誰都是這樣子。
其實這些部分,就是我們的刻板印象,而且一旦我們陷入了某種刻板印象,我們為了支持自己的判斷,我們還會收集一些孤立的、單一的事件作為自己的證據,儘管它真的很孤立,儘管它真的很單一。
所以你可能會發現,我們常會在語言上說類似這樣的句型,比如說你「總是」粗心大意,你「每次」都不聽話,你「老是」遲到,這些總是啊、每次啊、老是啊,它就是一種所謂的「刻板印象」。
然而你仔細想想,當你被別人這麼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會滿肚子的火?因為你覺得你被別人貼標籤,被別人用預設立場看待你了!
而最後一個構成預設立場的要素,那就是「情緒」,如果我們在溝通當中,能夠合理而且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通常是良好溝通的重要特徵。
而且不止如此,如果你能夠回應對方的情緒,你能夠讓對方的情緒感覺到被你承接,那麼有很多所謂的預設立場,很多所謂的衝突,它都能夠得到化解。
其實呢,我們回頭想想,這三個構成預設立場的要素,第一個自我概念,第二個我們對外界人事物的知覺,第三個「情緒」。
你有沒有發現,第一個自我概念的部分,不管是你的自我概念,還是別人的自我概念,它其實是幾乎無法動搖的。
而第二個,我們對於外界人事物的知覺,這也很難在短時間裡面得到調整,所以呢,我常說在溝通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要別人拿掉他的預設立場,要別人拿掉他的預設立場,那就好像是要他不要呼吸一樣,這是不現實的。
而是你必須承認預設立場的存在,而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專注在處理情緒,因為當情緒處理好了,自我概念的影響會降低,而且他才有機會一步步的去影響對方,對於眼前的人事物的知覺啊!
那如果進一步來看,要怎麼樣承接別人的情緒,要怎麼樣讓別人感受上,覺得他的情緒有被你懂,這裡的關鍵,就是你如何辨識他的情緒,並且給予適當的回應。
其實熟悉我課程的朋友就會知道,我有一門實體課程,開了很多年,受到很大的歡迎,有很多人在這裡得到很大的前進,那就是【人際回應力】這門課。
【人際回應力】就是讓你用有系統的方法,學會怎麼樣辨識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讓你無論遇到任何人,他都可以感覺到被你承接住了,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前進嗎?
又或者是你在人際關係裡面,常常困擾於別人對你的預設立場,或者是更困擾自己常常預設了別人?
如果你有這些困擾的話,那麼我在8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實體課程,請你一定不要錯過,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啊,這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個位數倒數了。
所以如果你聽到了這段錄音,看看我們的課程裡面還有名額的話,就請你一定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有更美好的人際關係,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同時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人際回應力這門課,相關的課程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期待你把握這很難得的機會哦,希望我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sC582vmXSo/hqdefault.jpg)
自我概念 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僅剩“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了為你朗讀的時間,今天嘉玲要繼續跟大家介紹「安眠書店」。
上一集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介紹危險情人,他們為何容易讓人卸下心防,他們在關係中的追求,以及可能的成長背景。
這一集,我們把焦點轉到女主角貝可身上,了解什麼樣的信念或特質容易吸引危險情人,或是進入到危險關係中,很困難脫身。
之所以要討論貝可,並不是要指責受害者,把責任都怪在他們身上,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就像在影集中,貝可和喬是曾經分手的,貝可其實有發現喬不太對勁,認識他之後,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消失,而且喬絕口不提自己過去的感情、女朋友,這些都不太合理。
而且喬和貝可分手後,也交了新女朋友,新女朋友帶給喬很大的安定感,他們的感情是很穩定的,可是喬卻覺得有一些些失落。
原因就在於新女朋友無法帶給他,如同貝可一樣的刺激感。
怎麼說呢?剛認識貝可時,你會覺得他是個甜姐兒,長得很甜美,個性也很好,很在乎朋友,雖然家境不好,可是努力打工、教瑜珈賺自己的生活費,就算遇到教授威脅上床,以維持助教的工作,她也沒有屈服。
可是慢慢看下去,你會發現貝可一直在說謊,她騙大家父親過世了,可是他的爸爸其實好好的活著,貝可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可憐、脆弱的角色,來博得大家的同情。
同時,她也常常在社交軟體上刻意把自己裝做很文藝、認真、積極、上進,好像很有熱情、夢想,但其實她根本沒在寫作,只是一直嚷嚷著自己很想寫,可是沒時間、太忙、要賺錢等等等。
但沒錢沒時間的她,只要朋友有約,她又會立馬出現,覺得不去就不夠潮、Fashion。
或是她本來的男朋友,其實只是把她當成洩慾的對象,但她還是無法拒絕對方的求歡,為什麼呢?
因為她的前男友很有錢、家世好,攀附在這些關係中,會讓她感覺自己還不錯,不是那個鄉下來的poor girl。
貝可的自我概念一直是很不穩定的,所以她經常有意無意對異性傳送電波,很容易讓人誤會她,這也是喬為何那麼沒安全感,總想要控制貝可,知道他的一舉一動,可是離開後,遇到一個很穩定的女友,卻又覺得無聊。
因為貝可很能激起喬的征服慾,讓喬覺得刺激、有趣。
他們兩個心裡的洞,創造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靈魂的部分,他們彼此是需要彼此的,可是在意識層面,他們沒有學會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溝通能力,才會不斷的相互折磨。
此外,貝可的低自尊還展現在創作上,當她遇到才華洋溢的同學時,她其實是選擇逃避的,她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不可能贏得別人的認同。
可是渴望被接納、保護,卻又一直是她心底很大的需要,於是她最後選擇杜撰一篇自己跟死去爸爸的互動經驗,來討拍,博取大家的同情。
她可以繼續是那個手足無措、害怕、可憐的女孩,需要大家關愛。貝可性格裡許多的陰暗面,讓她不斷在危險邊緣衝浪。
衝得過,就是一段刺激的戀情,衝不過,就是掉落冰冷的大海,溺斃。
貝可心裡的空虛,讓喬得已介入。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有許多身處危險關係的女性,他們對自己的存在也是不自信的,懷疑自己的價值,以至於他們習慣用照顧、付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這個部分雖然跟貝可喜歡討拍、裝可憐的形象不一樣,可是深入底層,你會發現那種對生命深深的無力感、懷疑,其實是相同的。
所以才會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找一段戀情來讓自己有事情忙,逃避心裡的痛苦與焦慮。
假使你有認識這樣的朋友,或是你發現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況,非常鼓勵你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空間,去找專業的人士談談,或是找相關的書籍和課程,讓自己對這個現象有多一點了解。
你不是生病,你只是心受傷了,需要一點時間療傷、撫慰那個一直被遺忘的自己。
如此,才有可能停止輪迴,讓真正的幸福進入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假使你想學會好好愛自己?進而在關係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而不是一直剝削你的人,我在啟點線上學苑開設了一門新課程,叫「人際斷捨離~讓你的生活只留下對的人」,將會透過許多小活動,讓你更了解自己。相關的課程連結都在YT下方,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直接線上報名喔!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就不會錯過我們製作的內容喔!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poZ0ZeRes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vf3Q1DfqpKpx9EbW_alVxyHy2Yw)
自我概念 低 在 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概念文】「人生卡住」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導致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和膽戰心驚的人我對立,並間接影響自我概念(低自我認同)。依賴與獨立是相輔相成的,過去的親密依附未成形,加上對莫名的 ... ... <看更多>
自我概念 低 在 心測的田納西測驗解釋- 看板NCCU03_PSY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次由於作業疏忽,有好些部份沒有放在ppt上
現在把完整版整理好放上來給大家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測驗更加了解,也可以方便寫報告
有點長喔~~
特色
簡單、廣泛、可描述多向度自我概念
適用對象
具國中以上教育程度18~49歲成人
所得分數
四個效度分數:不一致反應、自我批評、故意表現好、極端分數
兩個摘要分數:自我總分、衝突分數
六個自我概念量尺:生理、道德倫理、心理、家庭、社會、學業/工作自我概念
三個補充分數: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
常模
成人版以大學及在職人員為對象,選取1077人為樣本
信度
田納西採用的信度考驗
內部一致性
重測信度:中文版未做此考驗
效度
內容效度-以兩方面資料進行考驗:量表題目取自大批患者及常人所作的自我描述,
發展出自我概念的兩個向度
專家效度-由七名臨床心理學家判斷各題的歸屬。專家均同意各題所屬之分量表
測量標準誤
原版測量標準誤以重測信度係數為計算基礎,中文版學生的部份也依重測信度計算,成人
部份由於未能進行重測,依內部一致性係數計算。結果如下:
INC: 1.99 RD: 5.13 PHY: 3.28 FAM: 2.97 IDN: 3.43
SC: 2.52 TOT: 8.17 MOR: 2.77 SOC: 2.82 SAT: 4.20
FG: 2.39 CON: 7.94 PER: 2.70 ACA: 2.98 BHV: 3.61
分數解釋
T分數高於60~70為高分,小於40為低分,分數若落在側面圖上灰色的區塊表示其反應和一
般人差不多。
1.效度分數
-->找出具防衛性,刻意符合社會要求,不常見或被扭曲的反應模式
也用來檢查受試者作答是否有效
(1)不一致反應(INC):反應受試者在作答時是否亂答或粗心。高分通常表示
在內容相似的一組題目上反應有很大出入
(2)自我批評(SC):檢視受試防衛性及對自我批評的態度。低分代表防衛性高
且特意呈現令人喜愛的樣子,可能使測驗結果無效。高分可能反映實際上
的不適應行為。
(3)故意表現好(FG):量尺代表的是個人傾向於傳達不真實的正向自我形象。
若此量尺得分高,而自我批評也低,則測驗可能無效。
(4)極度分數(RD)-->測量受試者對自己看法的確定性。
分數高代表受試描述自己非常肯定,反之則表示不肯定。值得注意的是,
此量表得分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整份測驗的可信度。
2.摘要分數
(1)自我總分(TOT):最重要的分數。反應個人自我整體概念及自尊高低。
高分-認為自己有能力,喜歡自己,感覺自己有價值,對自己有信心,
認為自己有很多正向特質。
低分-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不誇耀自己的長處,感覺焦慮,缺乏自信,
不願意冒險,避免承擔責任,對自我有關的負面訊息很敏感,
(2)衝突分數(CON):反應受試者在同意即否認正、負向自我描述上的比例。
高分-對自我觀點的平衡,或矛盾和衝突
低分-較具防衛性
3.自我概念量尺
(1)生理自我概念(PHY):代表受試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
的看法
(2)道德倫理自我概念(MOR):從道德-倫理的觀點來描述自己,檢查道德觀,
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或是「壞人」。
(3)心理自我概念(PER):反映出自我價值感,個人的勝任感,及對自己的性格
或與他人關係所進行的自我評估。
(4)家庭自我概念(FAM):反映身為家中的一份子所感受到的勝任感及價值感代
表受試目前對自己與週遭家人間關係的看法。
(5)社會自我概念(SOC):評量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家的關係,反映一般情形下,
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自我的勝任感及價值感。
(6)學業/工作自我概念(ACA):評量受試對自己在學校和工作場合的表現抱持
何種看法,及認為在這些場合中,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表現。
4.補充分數
主要傳達三種訊息
(1)自我認同(IDN)-這就是我
(2)自我滿意(SAT)- 我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接納程度
(3)自我行動(BHV)- 這是我所做的事、我的行為方式,反映對自我行為、自己讓
日常生活方式的看法
錯了...應該是非常長... :p
大家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43.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