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今天要來分享1.腹內壓的訓練以及2.肌力訓練能夠訓練到腹內壓嗎?
🤔什麼是腹內壓?
幫助減少運動中脊椎承受的壓力負荷,讓受傷風險低、維持以及穩定軀幹。
‼️一般來說,開始入門訓練腹內壓的時候我們會在dead bug(死蟲)這個動作下去做誘發,而之後會開始挑戰在不同動作下都能夠輕鬆自如的維持腹內壓來訓練。
訓練腹內壓的方法也很多,建議可以嘗試不同的誘發方法找出適合自己的~
*關於腹內壓訓練建議找物理治療師或教練諮詢唷。
🏅️因為我們最終目的就是希望不管在任何姿勢、動作、負荷重量下,核心都能保持穩定!
🤔那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直接在功能性或者肌力訓練來練習腹內壓呢?
📚根據2010年的研究,針對有下背疼痛以及來看兩種情況:
👉🏻運動共進行六週、每週兩次、每次30分鐘 ; 每種運動會重複15次、共三組。
1.『分段、單節穩定運動』核心腹內壓以及多裂肌誘發
2.肌力訓練: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豎脊肌
👉🏻來分析:
-疼痛(VAS)
-腹內壓調控能力
-Oswestry 障礙問卷(調查日常生活下背痛的影響)
👉🏻發現:
在疼痛分數以及Oswestry 障礙問卷,兩組都是有顯著的改善!
針對『腹內壓調控能力』只有『分段、單節穩定運動』有達到顯著明顯的改善!
📚討論?
1.為什麼『腹內壓調控能力』建議『分段、單節穩定運動』?
-做單節穩定運動時,能夠單純的誘發到腹橫肌以及多裂肌,不受干擾的去訓練到深層的肌群。所以低負荷強度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2.那為什麼肌力訓練不行?
-肌力訓練中,會一次喚醒很多肌肉去做動作,這個時候,淺層的核心最容易被誘發且主導,腹橫肌以及多裂肌這些深層肌群很容易失去主導權。而且肌力訓練主要也是訓練肌肉力量,這些淺層肌群會用力的比例也比較多。
👩🏻Amber要說的是:
-回歸到核心的訓練,再次強調核心三大元素,腹內壓越穩定,越可以幫助減少運動中脊椎承受的壓力負荷,受傷風險低。
-在訓練核心跟動作控制時,我們會強調低強度的訓練,確保核心能夠先好好啟動,接著在各種不同姿勢、負荷去訓練核心的穩定發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1的網紅白白p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氣越來越冷你的腹肌寶寶是不是也冬眠去了?雖然依偎在脂肪兄底下非常的保暖,但也不能永遠不見天日呀! 📖那它們哪裡? 我們的腹部肌群簡單來說有四層,由外到內分別為:直直的腹直肌、插口袋方向的腹外斜肌、反方向的腹內斜肌及最深層如同腰帶的腹橫肌。 📝有什麼功能? 這些肌群包覆著我們的腹部,使我們身體能...
腹外斜肌 功能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肩膀卡卡,胸前緊繃嗎?
帶你認識胸大肌
_
如果你有在健身一定對這個肌肉名稱不陌生,
胸大肌如其名體積很大,像扇子一樣,
從手臂延伸到胸前💪🏼
_
胸大肌分別從鎖骨端、胸肋端(胸骨柄、
一到六肋骨、腹外斜肌腱膜)連接
到肱骨大轉子(手臂)🔗
胸大肌負責肩關節內收、內轉,協助肩關節
彎曲(鎖骨端)以及伸直(胸肋端)
同時會把肩胛骨往前往下拉⛏
除此之外當你在正常的呼吸情況下,吸氣後,
再額外吸一口氣,胸大肌會協助抬起胸廓,
所有也是吸氣輔助肌的一員🫁
_
當穩定肩胛骨的肌群失去功能時,會讓胸大肌
分身乏術,過度使用的情況下會讓肌肉
過度緊繃,而在胸前產生激痛點,
同時轉移到肩膀、手以及前臂💥
當你的胸大肌出問題時,可能會
1️⃣手往外開、外轉會不順
2️⃣胸前有緊繃感
3️⃣手後抓背、扣內衣時,
身體會往前傾,肩膀過多往前移
_
你有符合哪一項呢?
底下留言告訴我👇🏻
我會在後續的貼文分享
給你改善的方法💡
怕錯過的話就追蹤我、點擊
主頁面右上角的小鈴鐺🔔
_
#胸 #胸肌 #胸部按摩 #胸肉 #雞胸肉 #胸椎 #肌肉 #肌肉訓練 #肌肉酸痛 #按摩 #按摩舒壓 #運動按摩 #伸展 #伸展運動 #胸部 #肩 #姿勢 #姿勢改善 #姿勢矯正 #姿勢分析 #駝背 #動作 #動作改善 #健身 #健身女孩 #健身教練 #訓練 #徒手訓練 #重量訓練 #核心訓練
腹外斜肌 功能 在 跟著Annie 一起來運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很多人問我:「人魚線要怎麼練?」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側棒式.
做側棒式除了可以鍛鍊我們的核心肌群,還可以有效的鍛鍊我們的腹斜肌,強化我們的側腰肌群與鍛鍊出緊實的腰部線條。
☝🏻來幫大家做一下總複習.
核心肌群主要是包含哪些肌群?
解答:
核心肌群是位於我們人體軀幹,負責保護我們脊椎的肌肉群。
核心肌群的位置大約是從橫膈膜以下,環繞著腰、腹、軀幹中心到到骨盆底之間的一段肌群,由深層與淺層不同部位的肌肉組成,包括腹直肌、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肌、大腿肌群等,所有核心肌群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脊椎,維持身體穩定度,避免運動傷害和痠痛。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到哈佛醫學院表示,做 棒式運動比起仰臥起坐更能達到強化我們核心肌群的效果,因為仰臥起坐鍛鍊的肌肉範圍較窄,而且可能會對髖屈肌造成過度的訓練,而引起下背部的運動傷害和疼痛,而棒式訓練則可以同時鍛鍊身體前、後、兩側和背部與骨盆,以及肩關節、大腿、小腿等肌群,讓我們身體的整體核心肌群做到完全的鍛鍊,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做棒式與側棒式的練習,還可以改善我們的彎腰駝背。
所以請大家從今天開始,沒事就做棒式或側棒式的練習吧!
建議大家一天至少做3次,每次至少2分鐘,側棒式記得要兩邊換邊做。
今天晚上立馬跟上一起練的來舉手+1 💪🏻
#人魚線 #側腰肌群 #馬甲線 #側棒式 #coretraining #核心訓練 #請分享
腹外斜肌 功能 在 白白p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天氣越來越冷你的腹肌寶寶是不是也冬眠去了?雖然依偎在脂肪兄底下非常的保暖,但也不能永遠不見天日呀!
📖那它們哪裡?
我們的腹部肌群簡單來說有四層,由外到內分別為:直直的腹直肌、插口袋方向的腹外斜肌、反方向的腹內斜肌及最深層如同腰帶的腹橫肌。
📝有什麼功能?
這些肌群包覆著我們的腹部,使我們身體能保持穩定,在日常生活能預防腰背痠痛情況,在訓練時穩住身體更能增加訓練效益。
⭕️重點在這裡
除了這些重要的功能性之外,冬天養腹、夏天炫腹才是重點呀☀️
冬天養肌夏日秀腹肌菜單:
1. 腹部捲曲20下*3組
2. 捲腹旋轉20下*3組
3. 直膝抬腿20下*3組
4. 上腹捲曲20下*3組
#訓練日常 #運動 #健身房 #瑜珈 #瑜珈訓練 #瑜珈服飾 #核心訓練 #腹肌 #腹肌控 #冬天 #肥

腹外斜肌 功能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腹肌廣義涵蓋範圍相當闊,可包括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是功能廣泛、強大耐操的肌群。 跑步會聽過腿抽筋,但腹肌卻很少在訓練抽筋,笑到有腹肌就更是不可能了
這意味著,如果想收緊腹部線條,除了膳食管理外,腹肌鍛煉應該更頻密的進行
影片提供的練習,入門者可以每周三次,熟習後可以每周六次進行。 好處是所需時間不多,每日 10+1 分鐘就足夠讓你的腹肌相當激動
腹肌在動作控制方面的功能,包括旋轉/反旋轉、穩定身體、屈曲脊柱(捲腹向下/提腿向上)等。 所以,要練好腹部力量,必需要從腹肌的功能上著手,沒有捷徑
這次我們邀請到袁嘉蔚議員 Tiffany ,一同示範全套共 10+1 組動作 (10組動態+1組靜態),規則是每組做 50 秒,然後休息 10 秒,之後做下一組,全程十一分鐘內即可完成
(入門者,可以放慢速度,或者改成「做40秒、休20秒」模式。 訓練設計的目標之一係累積肌肉疲勞,所以如果頂不住被逼停下,請嘗試盡快恢復鍛煉,保持腹肌持續運作)
動作列表:
1. ∞ Swings ∞ 擺腳
2. Wind Shield Wiper 地板大風車
3. Knee to Elbow 地板提膝向肘
4. Starfish Crunch 海星捲腹
5. Leg Raise 地板舉腳
6. Jumping Tiger 跳跳虎
7. Chainsaws 橫掃鉸剪腳
8. V-Up Russian Twists V型仰臥起坐俄式扭腰
9. Triple Crunch 三重捲腹
10. X-Up X開合
Bonus: Tuck Hold 屈膝空心支撐 (初階) / Hollow Hold (進階)
十一組動作分為仰臥與俯伏形態,要令腹肌在期間處於用力狀態。 仰臥動作宜保持雙腿不觸地,俯伏類型的動作則不要讓臀部下墜
每日十一分鐘,每周六次,一周僅需付出略多於一小時,而且無需器材,任何地方皆可執行,絕大部分的動作皆屬於低衝擊且能安全進行
特別自武漢肺炎後,忙碌的香港人待在家的機會增加。 只要我們願意放棄少許游乾水上網打機打牌的時間,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練就出強健的腹部

腹外斜肌 功能 在 Bodylearning - No.1 brand of the Spine Care in T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脊椎調衡運動說明:
無論是駝背、骨盆前傾導致腰彎過大,或是骨盆後傾、脊椎側彎等,都會導致關節受壓、肌肉張力失衡、循環不良而引起腰酸背痛症狀。所以脊椎調衡運動的目的在於,促使關節活動及肌肉強度的平衡。讓脊椎有正常的生理曲線,以及強有力又有柔軟度的肌肉,自然遠離腰酸背痛
系列E:針對脊椎側彎(高低肩、 長短腳)族群之姿勢異常。會有脊椎退化性關節炎、疲勞無力、心肺功能不良、肩頸酸痛(頸肩僵硬)、上背部筋膜炎、膏肓痛、胸悶(呼吸短淺)、腸胃功能不良等症狀。
動作說明:
一. 雙腳分開站立,雙手手指交叉放在頭頂,手心朝下,深吸一口氣。
二. 盡力將氣呼出,當吐氣將盡時,將身體側向彎曲且稍微前傾,保持臀部骨骼方正,臀部骨骼不可有側向移動情況。直到覺得腹外斜肌有點拉緊,保持這個姿勢。
三. 重覆側向伸展運動3~5 。
PS1。動作要緩慢,不可急拉或反彈。
PS2。呼吸要輕輕的、緩慢的進行。
影響身體姿勢及各種症狀尚有更多原因,此運動方式僅供參考,建議藉由醫師/治療師/體適能專家等之評估與指導為佳。
如想進一步詳細了解你的脊椎病痛成因、嚴重程度與如何改善、學習如何覺察壞姿勢、正確的運動姿勢等脊椎保健術,讓自己更快速改善腰酸背痛,且大大降低因獨自練習而造成運動傷害的可能性,歡迎報名鄭老師所規劃、開設的「脊椎強背術」研習課程︰http://goo.gl/joz8fj
不過課程集中在北部,其他地區的朋友可以退而求其次,線上前往購買鄭老師的著作《健康,自脊來》︰http://goo.gl/pG40Fq
內容即脊椎強背術教學,雖然仍無法取代實體課程親身體驗與專業教練動作指導的價值,但透過結合最新QR code技術,讓你隨時能上網觀賞對應動作教學影片,就像是買了小型課程一樣,絕對超值。
--
更多脊椎保健教學課程、輔助用品歡迎至身體智慧官網報名與訂購:http://www.bodylearning.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