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ournals.lww.com/spinejournal/Abstract/2020/12150/Risk_of_Postoperative_Complications_and_Revision.20.aspx
新,不一定比較好
和傳統手術方式比較起來,使用機器人輔助來施行脊椎融合手術,反而有比較高的再住院率、感染率、植入物併發症。
所謂的機器人輔助手術,大家更耳熟能詳的是「達文西手術」,由醫師在遠端操作機器手臂來進行手術。達文西手術要價不菲,號稱能更精確的執行手術,術後能更快的復原,而且能有更好的預後。
所以在各個領域的各種術式,都相競開發達文西手術的應用。尤其是在台灣,號稱有全亞洲密度最高的達文西機器,一台要價上億元,致力推廣自然不在話下。
但是近期的研究發現,不少術式改採用達文西手術後,預後不見得比傳統手術好多少,甚至有時反而更差。有的推論是因為新機器新術式,所以醫生也會有學習曲線來熟練新的技術。但以病人的角度來說,誰也不願花大錢還成為練習的對象。
除了達文西手術,還有不少藥品、儀器、醫材、治療、術式,在初上市時將功效宣傳得天花亂墜,但在後續追蹤時卻不如預期,尤其是其中還包含著商業利益。
醫學雖然不停的在進步,但是新的不一定就比較好,有時反而是經過反覆驗證的老方法較為可靠。
全文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41913
#免費註冊 https://www.medscape.com/
脊椎植入物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藥生技資訊>引進EVA微創手術 造福骨質疏鬆脊椎骨折患者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 #EVA微創手術 #技轉 #國家新創獎 #醫療級鈦金屬器材 #專利工具 #醫療器材許可
台灣近年已邁入高齡社會,骨質疏鬆症患者也日益增多,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文哲教授指出,有鑒於臨床治療方式的不足之處,中山醫院引進由國內醫療團隊研發的「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微創手術,提供治療新選擇,至今已累積逾40件臨床成功案例。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xpandable Vertebral Augment),簡稱EVA,是由高雄長庚醫院前任院長李炫昇教授、台北中山醫院陳文哲教授(前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長庚大學機械系戴金龍教授、吳俊仲教授與李德美教授等重量級權威醫師及學者所率領的醫療團隊於2010年研發,在2012年初技轉予昌固生物科技公司,並於2013年榮獲生策會第10屆國家新創獎。
依據調查50歲以上民眾,女性有1/2、男性有1/8機率因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骨折最為常見。以往醫師會建議採取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或穿背架等治療方式,倘若無效才會進一步採取外科手術,灌入骨水泥做治療。雖能協助強化脊椎,但對恢復椎體高度、矯正駝背效果有限,且可能會產生骨水泥滲漏、椎體塌陷的風險。
引進的新技術EVA採用可擴張且具支撐骨骼結構強度的醫療級鈦金屬器材,搭配專利工具,將植入物於椎體內呈現360度擴張球狀,使骨水泥能順利注入椎體,均勻填滿避免不當的外溢,讓壓迫性骨折恢復原本高度,能矯正駝背。除了能改善患者疼痛外,塌陷的椎體高度恢復率也高達80%,且傷口小,約只有0.5公分、患者平均術後2小時便能下床活動,隔日即可出院,相較以往治療方式,整體術後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提升。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於2017年取得國內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且於2018年1月於台北中山醫院進行首例臨床治療,目前已在國內各大教學醫院使用,也順利取得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歐盟與美國等發明專利,並已申請歐盟及中國使用許可證明,未來可望造福更多台灣骨鬆脊椎骨折患者。
2019-08-01 工商時報 / 陳又嘉報導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consumption/126400.html
脊椎植入物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筆記·斜側前脊椎微創融合手術,OLIF】
這不是我在做的啦,而是我在回台同班機巧遇大我一屆的極優秀學長,好久沒機會接受TEACHING 西醫的新知識了。學長投身神經外科,在這個時代願意接下這把刀實是肉身菩薩,讓我們這些民眾特別有安全感。
我們抓緊出關時間猛聊,因為神經外科也常做脊椎、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相關傷病,阿銘師趕緊跟學長請教關於脊椎融合手術,也交換彼此的看法。
學長說,傳統脊椎融合手術(打釘子固定或是在脊椎放植入物,讓上下脊椎融合,沒有椎間盤就不會突出啦!)有個問題,就是從背後開刀進去時,容易破壞到脊柱旁邊的筋膜、肌肉、肌腱。因為外科目的就是穩定脊椎結構。
脊椎被此法固定後,有些患者即使不太會有神經症狀了,但腰會容易一直痠、超級痠、而且腰部肌肉容易萎縮被脂肪填充。即使患者很多動作評估都能通過,但就是不舒服。
所以現在術式改良成從「側腹」開一個小洞進去脊柱,避開脊柱上層層疊疊的複雜肌肉。可以大幅減少上述的副作用。
學長問我的看法,我認為往往 #痛處不在傷處 ,脊椎常常不是壓迫神經的元凶,而脊椎本身也是「被壓迫」的被害者。被什麼害呢?往往張力是從腳踝扭上來,或是從雙手扭下去。如只處理被害的脊柱椎間盤,也是有一定的意義,但源頭還在,有可能會再復發。
但在中西醫互相交流數據之下,彼此都有突破性
的改變,外科手術在進步,針灸與徒手治療可也不能原地踏步。
https://youtu.be/ZuNRI6xN9QM
脊椎植入物 在 【華人健康網】頸椎病變手術植入物該選誰?融合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華人健康網】頸椎病變手術 植入物 該選誰?融合、非融合最大差別:鄰近關節退化比例. 9,925 views9.9K views. Jul 1, 20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