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星期一 絕對音樂】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質。
你走得再遠,站得再高,得到的再多,都脫離不了苦與累的糾纏。
人生就是一種承受,一種壓力,讓我們在負重中前行,在逼迫中奮進。
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要學會支撐自己,
失敗時給自己多一些激勵,孤獨時給自己多一些溫暖,
努力讓自己的心靈輕快些,讓自己的精神輕盈些。」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你和長者無話可說嗎?試著做顆「好球」給他打,他渴望被你們需要》
也許我們都聽過,或是也遇到過類似的經驗:有時候跟外人溝通,反而比跟家人溝通容易。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跟外人可能是萍水相逢,彼此沒有太多期望,也沒有什麼責任或道義的約束,無論溝通的品質好壞,都不至於產生太嚴重的後果。
但是跟家人,尤其是跟長輩溝通,就未必是那麼簡單的事了。長輩跟晚輩之間牽涉到養育之恩、彼此的期待、倫理、良知等等。如果你身邊的長輩,因為年老患病造成語言或有智力方面的損傷,溝通的難度就更高了。
在歷經各種磨合之後,其實我們會發現,溝通的內容似乎都變得不太重要了,幾乎只剩下一個目的還存在:就是讓對方覺得他們還被愛,還有人照顧,活著,還有一點點價值。
我跟我母親的溝通在最近的兩年當種產生很多變化,我們彼此都在學習適應對方。
大約在十年前,母親已被診斷出患了巴金森症,她很配合治療,病情控制得還不錯,但在大約一年多前,我開始注意到她溝通方式和內容的改變。
巴金森氏症的母親 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我跟她住在不同城市,每週會打一次電話,以前在電話中我們都是有問有答,但最近一年多,她在講電話時似乎忘記我的存在,滔滔不絕的獨白一個多小時,內容是千篇一律的複誦電視上的天災人禍,或是抱怨身邊的人讓她不開心等等。
久而久之,聽她打電話對我來說變成一種負擔,不是我吝惜花電話費或時間,而是我對「怎樣可以讓她快樂一點」感到十分挫敗。
2018年初放寒假,我回到父母的家,我被發派的任務是:每天早上6:30起床為母親準備早餐,因為她7:00必須吃好幾種藥。」
通常她一醒來意識都有些朦朧,觀察數日後,我發現如果我不主動找話題跟她說話,她就會表情呆滯、默不作聲,或是開始抱怨訴苦;例如睡不好啦、皮膚過敏啦、哪個人又做錯什麼事啦……那些抱怨我已經聽過無數次,覺得既不健康,也不是適合開啟一天的好話題。
如果我不主動開啟話題,她也會默默地,機械化似的吃完早餐,但那會讓我很難過。我在臺北就算餵我的狗,我都會摸摸牠,跟牠說說話,難道我的母親得到的關心還不如一隻狗嗎?那真是讓人傷心的事。
我決定想想辦法,幫她展開一個比較開心一點的話題,找她擅長的事來讓她講,那就是做菜。
▍ 她的人生不是荒涼與蒼白 她的成就等著你去發掘
母親年輕時是個教師,但她的廚藝相當高明,她會做一種牛肉乾,非常好吃,我們這一代的子女,在這道菜上還沒人能超越她,提到這事,她立刻思路清晰、精神百倍。我很高興我發了一記好球,而她接住了。
我在跟她聊天時順便錄了一段,我無法想像這是連白天黑夜都搞不清楚的老人家說出來的話。
除了驚訝於她清晰的條理和表達力之外,更讓我感動的是其他人的反應,當我把這段短片放到臉書之後,引起了許多原先沒料到的迴響。
一位女作家的女兒,現在旅居英國,寫到:
「家母83歲,體弱,現在連電話也講不久,唯有孫兒電話上跟她談中國哲學歷史時,才會興致勃勃。這其中有個故事:我兒子離台時才一歲半,中文能力較差,直到2006年我帶子女移居紐約與我媽同住, 兒子跟姥姥只能說中文,才把中文對話能力給帶出來。從那時起, 我媽媽就以「跟孫兒講中文,幫他加強中文能力」為己任。我的淺見: 讓長者有「仍被需要」的感覺,這對他們來極為重要。
像是您這樣請伯母解說獨家美味牛肉乾的烹製,像是我媽媽跟外孫的中文對話,都讓他們覺得自己仍被需要。你這段「牛肉乾好好吃」,我反覆看了好幾回,愈看愈覺得有種年長者的可愛與逗趣,那種極為自然的認真與戲感絲絲入扣!」
一位經常巡遊世界各地的傳教士,她母親已過世,她寫到:
「當年我媽失智,記憶力退化時,我堅持讓媽媽參加洗衣服的工作,我倆拿著臉盆和小板凳,面對面的搓洗衣服,洗衣的時候媽媽會回憶我小時候的事,然後她會指揮我該怎樣晾衣服,我故意裝笨,讓她笑我。這種感覺很奇妙,好像她在教我洗衣服時,她失去的能力又回來一些……」
一個位國中老師寫到:
「我反覆看了大家的留言,覺得『做球給老人家打,讓老人家能夠發揮,覺得自己有被需要』,這真是我需要學習的功課。」
另一位媒體工作者問:「牛肉裹粉是用麵粉嗎?我想學這道菜!」
引導對話 讓長者感受「被需要」
在這些往返的文字當中,人們被喚起了回憶、產生共鳴,在分享中彼此陪伴,也增進了原來就有的友誼。更令我驚訝的是,那篇簡單的發文和短片,產生了具體的後續效應。
耕莘文教院的甘國棟神父,他是我的老友,對靈修和社會關懷都著力很深,在2月17日寫了這樣的回應:「今天這段王媽媽談如何做牛肉乾的影片是『談溝通』很好的示範,請問可以讓我使用在我的培育課程中嗎?」我說:『當然歡迎分享』。」
人們可以看到您所用的『引導式的對話』能夠帶出怎様的面貌,這可以造福許多家庭。你現在能知道令堂在天主整個計劃的意義嗎?」甘國棟神父的話讓我很感動,我從未想到過在神的計畫中,我母親能扮演什麼角色。
2月22日,神父寫給我另一個簡訊,內容是:
「我邀請幾位對於生命教育有經驗的朋友,參加3/26日在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的個案研討,希望你可以把一些寶貴的經驗收集後,成為幫助他人的案例。」
當然,我會接受神父的邀請去參加個案研討,說我母親的故事。
至此,我對上天的奇妙安排感到不可思議,我那身體孱弱智力退的母親,竟然會因為講了一段「怎樣炒牛肉乾」…...開始了她的影響力!而且我也很難估計,她的故事將會觸動多少人。
回顧這整個過程,我可以將現階段的結論分享給你:
「溝通的起點,是為對方開啟個好話題。所謂的『好』是他們能發揮且導向正向思考的,當話題開啟後,用少少的話去幫襯和維繫談話,讓對方感受到喜樂和成就感。」
如果你在能用某些方式,把這些好的經驗分享出去,即使一個人身體逐漸失能,他們發自心靈的力量還是能造福很多人。
(文章來源:https://www.ilong-termcare.com/m/Article/Detail/2081)
***************************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語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納片庫(Warner Archive),博大精深,要談經典重映,華納就是躺著瞇眼從片庫挑片,都可以每週連映 10 年不是問題。但是,誰想得到在這非常時期,他們要重映《慾望街車》!!
【慾望街車】6月25日(週四) 端午連假重返大銀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dVKQuHNrw
這波重映票房能收多少?像《黑暗騎士》收個500萬?還是《末代皇帝》破千萬?我覺得可能百萬都很勉強,況且,它還是黑白片,明星還一個都不認識。費雯麗是誰?神樂坂雯麗可能還比較熟、馬龍白蘭度?那不是阿祖輩的老摳摳嗎?!啊!《教父》我知道啦!
這種電影,吸引不了年輕人,卻不代表年輕人不需要它,事實恰恰相反,年輕人最需要《慾望街車》。老一輩觀眾來看《慾望街車》,多得是感慨,而且是無情刺中自身人生遭遇的感慨,好像這部 1951 年電影穿越 70 年光陰來打你的臉,沒辦法,編劇田納西威廉斯就是這樣,他寫的所有東西都在打人臉,沒禮貌,卻打得精準、響亮、而且讓你乖乖閉嘴。
年輕人要看《慾望街車》,因為馬龍白蘭度就在演你們,充滿精力、帥氣、貪婪、對慾望毫不掩飾、而且不負責任。這不是年輕人天性惡劣,威廉斯說這是人性天生如此,而且到老都不會改變,只不過是更懂得掩飾、取捨與忍耐,而當你沒有足夠的資源與社會地位,就只能「晚節不保」、「總是依賴陌生人的好意」。《慾望街車》當然是道德電影,只是它不從溫良恭儉讓那一面頌揚人性,它偏偏要從羞恥、乞求、瘋魔的黑暗這一面入場,然後用力打你的臉,告訴你人類 70 年來都是這付死德性。
名言很多,我記得的不多:
「男人與女人單獨在黑暗裡共處一室會發生什麼事?會發生那些讓任何事看起來都無關緊要的事。」
這是談白蘭琪扮綿羊吃老虎的處世之道:「……溫和的人必須『發光』才行,他們身上必須覆蓋著溫柔的色彩,就像蝴蝶翅膀上的那些色彩,就像透過紙燈籠看到的光線一樣柔和……而且不能只是溫和,妳還得既溫柔又有魅力。而我——我已經光芒不再了!」
這是白蘭琪的心底話:「我不想腳踏實地!我要魔法!」
這是年華老去的白蘭琪刻意誘惑年輕妹夫時說的:「喔!我年輕時可是聽多了阿腴奉承呢,但是看看我(特地露出燦爛的微笑)!你覺得我年輕時……是不是很漂亮呢?」
這部電影獻給所有不願老去的老人們,他們的慾望仍然炙熱,但他們已經沒有實現慾望的能力,只能悽慘地懇求、悽慘地強作笑顏、悽慘地沉溺在意淫之中。
《慾望街車》意外地適合當今的台灣,如同那些開口閉口都是成語或唐詩古詞,動不動就要引述過往武俠小說詞彙,把穿雲箭與萬民傘與青天好官披在身上,心心念念十大建設、孫運璿、春安演習、與沒人敢批評政府年代的人們。
我幻想著,他們拿著政府發放的免費藝FUN券或三倍券,口中喊著「能撈就撈」,然後進戲院觀看這部當年他們被長輩禁止入場的「低俗電影」,然後在座位上被狠狠地打臉,但他們卻渾然不知。
如果這夢想能實現,坐在他們後面的我,也許會在戲院裡高潮而死。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語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致性表達:與愛同行】
薩提爾女士將人的應對溝通模式,歸納出五種方式,而最利於「溝通」的模式便是一致性的應對。
一致性的表達,表面寓意並不難理解,但想要做到一致性的表達,需要具備內外雙修,理解自己,也願意傾聽他人,這是非常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經常有記者採訪時,單槍直入的問我,要怎麼樣才做到一致性的表達。
一致性的表達,很簡單,表面作法是:把內在所感受,所想,幻化成語言,如實的說出來,外與內都一致了,表達出來的語言,自然就一致了。
但,困難的,並不是表達,最困難的是,大部分的人,壓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比如,一個在家苦苦守候的太太,面對一個遲遲不歸去應酬的丈夫,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丈夫回來了,太太說出口的第一句話,卻是:「你還知道要回來阿!」
這樣的一句話,是太太最想要表達的話嗎?
這句話包含了憤怒的情緒在裡頭,因此心裡最底層的訊息,被情緒薰陶過後,太太就會忘了她最初的想法,進而以情緒化的字眼表達。
因此,一致性的表達,最困難的,不在於表達,而在於我們壓根搞不清楚不知道內心底層的「我訊息」究竟是什麼。
能否澄澈的理解自己的「我訊息」,成了人與人、親與子、夫與妻、上司與下屬,有助於任何關係中的應對與表達,不管遭遇到的事情是什麼,都能透徹的看清對方的訊息,看見對方渴望,對應者也就更能如實的表達「我訊息」。
在生活中,一致性的表達該是如何進行與運用?
記得二女兒五歲時,我歷經一段故事。
當時,我帶著二女兒和大女兒準備開車出門。
在車庫,我慣例打開車門,讓坐深處的二女兒先上車,一旁的大女兒這時不小心被東西絆倒了一下,摔疼了膝蓋。
我趕緊給予關懷與安慰,仔細的檢查了一下傷口。
這時,本來已經上車的川川,突然下車了,大叫:「車子好熱。」
我應了聲:「好,等等就開冷氣。」
二女兒見我仍舊低著頭,幫姊姊檢查傷勢,直覺我不重視她,她的情緒立刻湧上來了,語氣憤怒的對我嚷嚷:
「我已經說好熱了,你都沒理我,你一直理姊姊,你比較愛姊姊,你不愛我,都不愛我!」
面對這個指控,我自然覺得委屈,怎麼就幫姊姊看一下傷口,對她就是不公平,不愛她了呢?
我手腳俐落的上了車,也開了冷氣,卻澆不息川川的憤怒。車裡涼爽了,但她卻直說太慢了,來不及了,還以跳針式的方式,一直抗議我對待不公,指責我只愛姐姐不愛她。
於我而言,川川自然是蠻橫無理的,在她無情的指責下,我感覺到自己的煩躁,而煩躁底下,牽動著過往我對我自己父親的抗議情緒。
過往,我也這樣指責過父親。在我的認知裡,父親是個重男輕女,諸多偏心的爸爸,對於這樣的爸爸,我從很小的時刻就下定決心,長大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絕對公平的大人,然而沒想到物換星移,我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公平,這天卻依然淪為被女兒指控「不公平」的大人。
面對孩子指責,我要面對的不只是孩子的憤怒,還有我過去懸而未決的情緒堆壘。這就是一致性困難的地方了。
過去的陰影,因為川川的指責,全部被召喚了,但那跟川川無關,川川只是表達的方式喚醒了我過去的痛楚與努力。瞬間,我內在當然湧起許多關於父親的記憶與情緒。
這時想要一致性的表達,更是艱難,因為我是有情緒的,說出口的話自然也會是情緒上的氣話。因此想要一致性的表達,得先與自己同在,可以做的事有二:一、欣賞自己是個努力的媽媽。二、肯定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安頓好內在,才能看清川川情緒底下的訊息。
平穩內在後,她的批評與指責,於我而言,不再是傷害,因為我的價值不因她的批評而降低,情緒也不再起波瀾。
穩定之後,面對川川的指責,我能看見川川的憤怒不過就是渴望母親的愛的呼喚罷了。
川川想要媽媽的重視、媽媽的愛,卻因無法表達,只好用錯誤的方式來表達,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孩子的本能。
面對川川跳針式的不理性抗議,我要如何回應川川底層的渴望?
1. 去跟她辯解我也有愛她?我的愛表現在買衣服、陪遊玩、買玩具的行為上?
2. 去用權威壓迫她承認媽媽是有愛她的?
不,當然不,我無須為我的愛辯解和壓迫,我為我的愛負責,如果我送出去的愛,川川沒有收到,誰最該負起責任?是的,那是我責任。
當下,我只想知道,川川是何時開始沒收到愛,是現在,還是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我卻沒察覺?
我核對川川:「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媽媽不愛你。」
川川:「從我出生開始就覺得你不愛我。」
我再次核對:「媽媽做了什麼,讓你覺得你不被愛?」
川川:「每次我叫你抱我,你都說我長大了,抱不動了,但是上次姐姐生病時叫你抱抱,你就抱姐姐了,不公平!」
核對,讓我更明瞭孩子的內在與困境,我心疼孩子的處境,川川是老二,自有她的困境。
我不用跟孩子解釋我是否愛她,因為答案是肯定的,我很愛她,所以我只需要向她表達愛,讓愛與孩子同行,而不是以愛勒索孩子。
因此,我對川川說:
「川川,也許媽媽做得不夠好,讓你感覺不到媽媽是愛你的,媽媽很抱歉。但是,請你相信媽媽,媽媽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愛你,以後媽媽也會繼續愛你,我愛你,孩子。」
說完這些話,川川不再鬧跳針,不再情緒勒索了,因為她的情緒,被我的愛輕輕撫慰了,也溫暖了,她卸下防備,沈浸在愛裡。
我很愛我的孩子,因此如何澄澈自己的內在,既不被孩子以及我的情緒綁架,又能平穩的把我的愛傳遞出去,讓孩子如實的接收,這便是一致性的表達最困難的地方,一旦越過這個困難,一致性的表達才能順暢如實展開在我和孩子之間,親子才有可能與愛同行。
#讓問題跑一會兒系列結局還在等大家破關
#一致性的表達想學的朋友真心建議前來上課
#一致性的表達要跨越的困難是各種面向的功課
✔李儀婷「親子教養工作坊」全省巡迴中https://reurl.cc/7r5DD
好的「對話」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
學會「對話」一輩子終身受用
孩子也將因此成為一個高自我價值的人
親子關係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值得父母費心投資
🔥台北兩日工作坊:2019/10/19、20(六日)https://reurl.cc/o88Gj
🔥課程推薦「對話沙龍─打開接納之門」:想快速升級親子溝通實用能力,絕對不能錯過大師課程:10/17~12/19(每週四)https://reurl.cc/ONmkg
🔥高雄一日工作坊:2019/11/30(六)https://reurl.cc/Wbx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