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耶穌,最後結果是下地獄,你還會相信嗎?」
以前在教會經常被人「照肺」,這是我其中一次。
我記得自己年少時,在教會喜歡問人這個問題,因為當時香港有不少其他教會(當然現在也有),喜歡用一句宣傳句子:「信耶穌,得永生」
那時經過旺角,偶然也會遇見他們派米袋,上面正是印着這標語。不是說信耶穌,得永生是錯,而是口號式的傳福音方式,讓人領悟到的,就是信基督教,其實就是為了上天堂,得到永遠的生命。
不是嗎?很直接,我相信神的兒子,然後祢就給我永生賞賜,這樣我就免受永火,不用死後下地獄。
我當時我看了一本書叫《循規踰矩》,當中有一個故事叫人反思如果信耶穌,最終結局是下地獄,那還有多少人會信?我想想也是有趣,便去問我身邊的人,最後一傳十,傳到教會導師的耳中,當然我被人「照肺」,教育一頓,因為這不合乎聖經的教導嘛,屬「政治不正確」。信耶穌又哪有可能會下地獄呢?神是掌權且全能的王,啟示錄早已列明魔鬼的結局,神的一方會勝利,因此怎可能信耶穌下地獄?
教外人未必知道要知道,但在好些信徒心目中,信仰是越保守越代表純潔,保守難以在神學上出錯,換來是沒有生氣的空間。
我當然明白他們所說的,但我認為故事的重心不是討論神學觀,而是詢問到底人是為了什麼才選擇跟隨耶穌?
對當時的我來說,可能這想法是天真,但我認為宗教跟信仰不同之處,就是宗教是人去求什麼,神明去回應人的訴求,如上天堂享福、得到財富、得到治療、健康,所以我們經常問:「靈不靈?靈我才去信。」沒有給予好處、沒有靈驗的神,人是不會跟隨。同時人是還願,在得到好處後要好好供奉神明。
而信仰就是,你跟隨只因相信這是真理,僅此如此,其實祂沒有應許過以上所講,甚至自已也被地上的政權殺害,祂會說,跟隨祂的人可能會遭受苦難,被逼害殺死。甚至在世界遭患大變時,祂都是仿如沉默,沒有回應。祂沒有應許我們的人生能避過苦難,大富大貴,祂只是說,請放心祂已勝過世界。
所以,如果信耶穌不是上天堂,祂沒有黃大仙般「靈」去解決生活需要,還會信嗎?到底是為上天堂去信?還是為其他東西呢?
#hk #hkig #基督教 #基督 #信仰 #反思 #文字 #散文 #故事 #文學 #words #西樓月如鈎 #人生意義
聖經中的應許有多少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為何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網友的一則留言觸動了我想寫這個題目。一個網友在我分享漫畫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請問你是否曾經因爲做了漫畫事工太久而感到厭倦或乏悶嗎?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職宣教二十多年,筆者見過各種參與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一些參加過幾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場幾年之後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盡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不同的表現?筆者反思後發現,動機是關鍵。
本文嘗試分析基督徒參與宣教的不同動機,並從中去探討哪些才是健康及經得起考驗的動機,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檢討,也可以讓教會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推動信徒參與宣教。
一、出於待遇
在社會上找工作,人通常會先考慮:「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如何?工作時間長短?有何福利?……」一旦轉移到服事的領域,這動機就顯得很「不屬靈」。要是一個基督徒真的以此作為是否全職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路,因為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韓國這一類基督徒很多、教會規模很大、傳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但這也引起了別的問題——教會出現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傳道人。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投入全職的因素,也不應該成為那些有感動投身全職到最後決定退縮的因素。教會若期待更多全職宣教同工興起,至少應該讓他們對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能專心服事。
二、出於興趣
「興趣」聽起來好像也不太屬靈,不過筆者認為是極重要的。一般人很難長久持續地做一件自己沒有興趣的事(雖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過程培養了興趣。有一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採訪了两百位從藝術學院畢業出來超過十八年的藝術家。他發現,成爲專業畫家的都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能享受繪畫之樂的人。那些因爲想要賺錢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讀的人,大多數漂浮不定地去從事其它行業。他說:「畫家必須想『畫』——勝於一切。如果畫家坐在畫布前面,開始盤算這幅話可以賣多少錢,或是揣測評論家會怎麽說,他就無法追求原創之路。創意的成就乃在於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裏面。」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宣教工場從事教育、醫療、輔導、傳道……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些事,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單單這個動機顯然是不夠的。
三、出於成就感
這個動機聽起來也不屬靈,不過有時候在現實中是一種需要,畢竟每個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果。若你問我,是什麼因素讓我每天毫不厭倦地畫信仰反思漫畫,並且在網路上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興趣」,坦白說,我完全不否認臉書上的「讚」、「分享」,還有網友們的留言肯定和鼓勵是我持續到今天的一大動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樣。一點點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變、成長、獻身做傳道人,或者只是別人對我們的鼓勵和讚賞,往往都能帶給工人莫大的動力。但是,宣教動機若是為此,不可能撐太久。
四、出於順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當順服。大家最熟悉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寫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門徒」是命令式語氣,被視為該段經文一系列動詞中的主要動詞。一個基督徒會承認耶穌對祂的子民有絕對的主權,進而順服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顯示該基督徒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然而,如果參與宣教的人純粹是因為順從指示,卻不知道發令者為什麼要吩咐他去做這事(即做這事的本意),那麼就算他可以堅持一生不離崗位,也可能不會喜樂。
為了從小建立孩子們的信仰基礎,我們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讀經,每一天至少十節經文。這個對我們這些傳道人而言是極其輕鬆有享受的事,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苦差!儘管我們費盡口舌去向他解釋讀經的重要性和好處,孩子們還是常常讀到唉聲嘆氣。為什麼?因為按他們的年齡,他們尚未能真正體會和了解讀經的可貴,而只是順從父母的吩咐罷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穌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後的珍貴意涵,結果也是一樣。
五、出於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質的聚會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宣教相關的數據以及當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場的情況,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區、哪些國家還有多少人還沒有聽到福音,或還有多少族群還沒有自己的聖經等等。這種做法是希望讓會眾因看見需要而做出當有的回應去參與宣教。這個角度也沒有錯,耶穌就曾因看見許多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看見需要),而呼籲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筆者在大專畢業之後不久就踏上全職宣教事奉。那時,教會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為各類事項禱告,我是負責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禱部分。當筆者越了解世界各國的宣教近況時,心中宣教的感動就越發強烈。雖然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職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見需要而回應呼召是好的,不過如果參與宣教單單因著看見需要,整個心態就變得很消極。
六、出於榜樣
很多獻身當宣教士的人都曾經深深的被歷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勵。在許多宣教信息中我們也聽到講員指出,教會必須做普世宣教,因為初代教會一開始便是一個宣教的教會。無論是個人或教會,神都放置了許多很好的榜樣供我們效法。希伯來書作者寫信給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時,也向他們提起歷史歷代信心為人的榜樣:「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耶穌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們的榜樣(如約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儘管這些經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聖經要我們在各方面向歷代美好的見證看齊,當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過,榜樣的效法叫人把兩個生命作比較,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敢跟屬靈偉人相比,更不用說耶穌,何況比較的結果可能會如以利亞一樣絕望:「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於世界觀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動機。所謂「出於世界觀」,就是指基督徒藉著聖經的啟示,接受並深信其中所論關於神、人和世界現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該扮演的角色,進而願意擔起責任、做出回應。以這種方式回應的人,深深地知道從事宣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去面對服事上的一切挑戰和艱難。
聖經一開始便清楚地表達,宇宙萬有都出自於一位創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稱為神,並配得萬物和人類來敬拜。創造的敘事也啟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將管理大地的職責託付於人。到了創世記第三章,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導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徹底破壞。後來,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來開始一個救贖計劃,要從他建立一個歸屬於神、順服神的群體——以色列——來向不認識獨一真神的世界作見證,使世人歸向神並順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領受的律法,實際上是人作為人本來應該有的職責和樣式(只是這些都因罪被破壞了)。舊約歷史顯示,以色列人在神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上是失敗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接受管教。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約,耶穌道成肉身,將神的國帶到人間,並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完成了偉大的救贖。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他做多國的父(創十七4),因為凡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不分種族、地位和性別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6~29),而這基督裡的新群體也繼承了舊約以色列人的使命,為獨一真神向世人作見證(彼前二9)。耶穌升天之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身上,新群體(教會)誕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傳開。直到耶穌再來那一天,神的目標和計劃將分毫無誤地完成,萬國萬民都要來到寶座前,敬拜獨一真神,萬有因此就恢復了受造時的美好,謂之新創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認清神這個偉大的計劃,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業的永恆意義和價值。
筆者期盼,教會在竭力推動會友參與宣教的當兒,不要輕忽神學基礎的建造,而神學的教導也不應該不以宣教為其導向。神學根基的建立是極其費時費力的,其果效卻是最持久的。
聖經中的應許有多少 在 勇家,勇敢愛臺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開工大吉!!!!想給你們一個祝福在2021年的開工祝福。
早安!!!
從今天開始要禁食禱告早餐一個禮拜為我一位非常好的朋友病況代求,求神介入她疾病、介入她生命、介入她康復後的人生⋯⋯。
這幾年對神有更深的理解,尤其這兩年重新整本讀聖經,對神的愛、神的良善,祂看待我們的眼光和方式,祂賜福的想法和脈絡⋯⋯站在真理角度上、和祂相處過程中,每每覺得有上帝真好,我的家庭有上帝真好、我的婚姻有上帝真好、我的工作有上帝真好、我的生命有上帝真好。
很多人跟上帝求一個想要的東西,把上帝當財神爺或土地公、月老那樣求⋯⋯覺得祂不靈驗,怎麼沒有使所求成就?
我們很有限,我們以為「多」才是好、「快」是好,求財的時候,最好突然戶頭多一億;求婚姻,明天最好就在巷口遇見一個異性他剛好也喜歡你,閃婚最好;總是照自己的想法求闔家平安、萬事如意、趨吉避凶⋯⋯⋯
但為什麼常常我們求,上帝卻不是照著所求給呢?
這幾天晨禱,神用申命記跟我談到祂的祝福、祂認為的美或好,申命記這幾節祝福看起來是祝福卻有點怪怪:「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要謹守遵行,好叫你們存活,人數增多,且進去得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的那地。
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
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這四十年,你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 你當心裏思想,耶和華-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
你要謹守耶和華-你上帝的誡命,遵行他的道,敬畏他。
因為耶和華-你上帝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
那地有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和蜜。 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
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上帝,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 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 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就是將你從 埃及 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 引你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 那裏 有火蛇、蠍子、乾旱無水之地。
他曾為你使水從堅硬的磐石中流出來, 又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 恐怕 你心裏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 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 耶和華在你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你們也必照樣滅亡,因為你們不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話。」」申命記 8:1-20
我們常常希望得到的祝福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是貨財是事業,但祂告訴我,有些東西比「貨財」「金銀」、「牛羊」更好,那就是「力量」。
祂看為美的祝福,怎麼說是力量呢?「因為耶和華-你上帝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 那地有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和蜜。 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 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上帝,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
✏️美,行動
為了灌溉、解渴往源源不絕行動,往真正的活水、不是一杯水,而是山谷中的泉、源、河⋯⋯⋯沒有休止隨你取用,但你得去,去取,行動的能力。
✏️美,時間&耐性
神給你這些,但你得耐心播種、栽種,要享受以先,要付出勞力,要和你的作物相處,要和你的工作相處,會和你的豐盛、勞力後結出的果實、經歷一點危險得到的蜜相處,你會因為時間和耐心等候,你一無所缺是因為擁有這些能力。
✏️美,眼光
神怎麼不是直接給有切工的寶石?為什麼給石頭?銅、鐵的石頭?因為⋯⋯⋯要賞賜眼光給你,要有能分辨可用資源的眼光。
這些賞賜有個重點,就是.....它們都是"原料",都!充滿無限可能,適用各種你希望蒙福的所在,人際關係、家庭、事業、工作⋯⋯⋯
這些「原物料」擁有了、「能力」擁有了,一無所缺是應該的結果,貨財、金銀、牛羊、桃花、人緣好、人脈⋯⋯是這些原料和能力好好應用的結局而已,我一開始也希望祂可以給我貨財或金銀,管他結局不結局,幹嘛不給?要力量幹嘛咧?神很有趣的是,祂跟我談到這個賜福的方式,我一開始不想接受,可以輕鬆誰會想要累?可以不出力就有誰想要出力咧?
尤其這幾節多次提到「苦練」「試驗」誰想要這種東西?祂說祂給了以色列人曠野四十年食物⋯⋯只有嗎哪,而不是今天排骨飯、明天大滷麵、偶爾牛排或鮑魚⋯⋯⋯為何?給以色列人衣服穿不破、腳不走腫,這些供應,為何?
祂給我的回應是⋯⋯
「妳怎麼判斷妳給孩子多少紅包?多少零用錢?怎麼判斷的?」
「什麼是起頭?什麼是終局?什麼是釣竿?什麼是魚?」
神真是舉例王,秒懂。
祂認為的一無所缺是「無限」,能力上的無限、眼光、創造力⋯⋯而不是有限、會用盡的物件,所以祂說「「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祂用話語創造萬有,當我們真實擁有神話語,就是擁有無限可能。
至於為什麼要謹守律例典章?為什麼沒有守律例典章或不聽話就要滅亡呢?
我們聽見爸爸媽媽或有智慧的長輩講「不要」(律例典章)父母希望你聽話不是為了轄管或控制你,而是愛,爸爸媽媽總希望你有一個比起「事事都可以做」、「好壞都做」沒有眼光、沒有選擇、多多益善沒有邊界的人生⋯⋯⋯⋯
有完整的律例典章可以依據,有神可以靠,給的福不是多多益善,祂要把真正的能力給你,神賜福的方式和脈絡就是父母的脈絡,只是是更大、更多的。
感謝讚美神,那個無限的秘訣我看見了,讓資源槓桿的原理我看見了,一無所缺的秘密我看見了,謝謝祢在我開始收心一直到投入工作時給充滿期許和信任的祝福。
提醒自己,神領我們到美地時,要有意識看得出祂的福,不要忘記祂的恩,志得意滿以為天生神力擁有得貨財的力量遠離了神,因此遠離豐富賞賜的泉源、遠離了山谷、遠離供應者⋯⋯⋯⋯
要「謹守遵行」祂的律例典章,就像我們總會細讀股神巴菲特、特斯拉創辦人、每個成功人士的談話和他成功的法則,會想依照成功者提到自身成功秘密或方程式照著行希望自己也可能成功,上帝早已給了成功方程式,若我們沒有遵行,失敗是非常正常的。「滅亡」就是真正的失敗,不是因為違逆神而是背離一開始朝向成功的法則。
「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 5:10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 主 就必賜給他。 只要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雅各書 1:2-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 4:16-18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
哥林多後書 4:7-9
「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傳道書 3:10
「他給次子起名叫 以法蓮 ,因為 他說 :「上帝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創世記 41:52
昨晚家庭禮拜分享這篇道給家人,也把這份祝福分享給你們。
聖經中的應許有多少 在 天註:民數記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些祝福可以上溯到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十二1∼3)。那裡,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 ... 他雖然是一個外邦先見,卻為以色列人祝福;這是聖經中罕有的現象。 ... <看更多>
聖經中的應許有多少 在 別以為聖經上的應許,基督徒就一定得到,除非這2字在你身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基督徒大多以為, 聖經 上所提到的許多 應許 ,例如:生命樹、上帝的樂園、做上帝殿中的柱子、新耶路撒冷…等等,是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夠得到的,但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