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運動電影院】-《喜馬拉雅:返家之路》
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韓國傳奇登山家嚴弘吉。他是亞洲第一位完成8000公尺以上十四頂峰第一人。
從1985年首度挑戰,之後的22年內總共攀爬38次喜馬拉雅山脈。
也和登山後輩朴武澤成為莫逆之交,兩人一同成功登頂K2峰、希夏邦馬峰、以及聖母峰。
某次朴武澤攀登聖母峰途中發生意外,不幸罹難。嚴弘吉為了尋回他的遺體,率領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攀越海拔8,750公尺,前往聖母峰的死亡地帶。
(照片:電影劇照)
「聖母峰電影死亡」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I運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好雷文長]聖母峰-夢想與死亡的交叉-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聖母峰真人真事!1996年山難奪9命|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聖母峰羅伯特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聖母峰羅伯特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雜智社_比世界最高峰聖母峰還難爬的山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聖母峰登頂人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聖母峰登頂人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夢想就在前方,儘管知道回頭才是唯一方法,你仍會拿命來堵上一切嗎?
.
這一兩個月走入山林之勤,除了是一直以來的習慣,也大概是因為不能出國後,唯一讓我得到慰藉的戶外消遣。而每次走進山裡,都有一種彷彿把自己交給山了這樣的感受,思考自我與自然的關係中,想到了這本《聖母峰之死》。
.
強.克拉庫爾繼《阿拉斯加之死》後,再度交出一篇更為亮眼的報導文學,而他本人更是在這場史上最大的聖母峰山難中的倖存者之一。(2014年才再度發生打破此死亡紀錄的聖母峰山難)
在海拔八千公尺以上的山上被稱為死亡區,人無法不靠氧氣瓶在這狀況下存活,也因此在強烈高山症下引發的各種不適與幻覺,讓人體在山上待一秒都是折磨。強克拉庫爾以分秒為單位,彷彿看到專業的電影運鏡切換,人物的細心刻畫,詳細敘述了即便是登山好手與專業領隊,如何太過真實的被困在雪暴中痛苦掙扎最後死亡,在他的腳邊失去生命,而他卻連回頭看一眼的力氣都沒有,又是懷著多少歉疚的倖存下山。
「我們為了活下去而說故事...我們從自殺中找尋啟示,我們詮釋我們所見的一切,在多種選擇中取最可行的一種。」
登山有沒有如此價值,不斷追求登頂的意義又在哪裡?
.
儘管這本書出版後造成極大爭議,包含對當年台灣隊的批判,本書比較貼近他個人的登山回憶錄。「西方人惋惜昆布地區昔日的美好時光不再,這種心態未免有些自以為是。大多數住在這片崎嶇山區的人,雪巴人可不希望被保存在人類學博物館當標本。」這段話顯現了當地人與登山者還有政府的三方矛盾,一切事故的起因也並不完全是氣候,而是人禍。為什麼攻頂如此危險還超收入山者?感嘆昔日純樸美好的村落變成盈利為目的的觀光客為何還是一再造訪?看似每個人微小的決定慢慢演變成山難主因的「塞車」人潮。從這本書中,看到不只是山難的過程,更是生死論辯、自我價值與自然的哲理之景,以及人性在面對攻頂與回頭兩難間的自我掙扎。
.
「到了七九二五公尺以上的海拔,恰當的熱誠和魯莽的登頂熱只有一線之隔。因此聖母峰的斜坡布滿屍體...山上彷彿有個默契,大家都假裝這些枯乾的屍體不是真的,也就是,沒人有勇氣承認自己是以什麼為籌碼換來置身此處的機會。」
「登上頂峰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具體明確的。登山憑的是孤注一擲的決心,這讓這項活動具有我生命其他部分所缺乏的嚴肅性。」
-
《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 》-Jon Krakauer / USA
#bookshare #bookscover #drawing #reading #說書人 #書封 #手繪 #intothinair #聖母峰之死 #心得 #大家出版 #好書推薦 #jonkrakauer
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基尼G哥可不可以爬黑山,該不該冒險?這些其實並非只是今日的新問題,而是一直存在文明的矛盾——人類應該沒有極限的冒險未知,還是應該保重自己珍惜現有?如果太過保守,將無法進步;太過冒險,又會犧牲自己,到底該如何拿捏呢?
生活在安定中我,對於那些願意犧牲自己向極端挑戰人,只能心存感激,畢竟許多勇於冒險的人,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靈魂。不然怎會發現新大陸、如何向外墾荒、如何發明飛機、又如何飛向月球、航向宇宙呢?還有,社會改革也是種生死冒險,都需要敢於挑戰界線的狂人打前鋒。下面這幾部電影都是關於「掙扎在挑戰極限與保守主義之間的冒險故事」:
1. 127小時;127 Hours (2010)
《127小時》是自傳《在岩石與險境間》的改編電影,由詹姆斯·法蘭柯幾乎是獨腳戲的精彩演出。故事是關於一位善於獨自登山又自毫無山不馭的登山專家艾倫,竟然在一次冒險的過程中,意外受困岩石間,掙扎許久,最後不得不自斷一手,才總算成功自救。原本喜好冒險於極端又沒有恐懼的艾倫,在受困的127小時,因為受到死亡威脅,終究還是得面對人類的卑微與脆弱。
.
2. 聖母峰;Everest (2015)
《聖母峰》也是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96年的聖母峰登山意外。人類要攀登聖母峰是種瘋狂,瞬息萬變的嚴寒氣候,崎嶇難料的多變地形,每分每秒都是極限的挑戰與生死的威脅。故事中沒有人是主角,因為聖母峰才是真正的主角,象徵著地球上的現實:卑微的人類在自然界,根本從來都不是主角,大自然才是。
.
3. 攀越冰峰;Touching the Void (2003)
這又是個真實故事,1985年5月在安地斯山的斯拉格蘭峰,安和賽門兩人決定挑戰尚無參考路線的西側山峰(也是爬黑山),結果下山時,不幸遇到一連串的意外,喬跌斷了腿,不能繼續攀爬,於是賽門只好以一繩綑綁彼此,繼續在生死交加的極限邊緣,拯救兩人慢慢下山。只是,意外連連,最後讓賽門不得不面對更難的人性問題。在極限與災難的邊緣,不只是生命的冒險,也人性的挑戰。
.
4. 走鋼索的人;The Walk (2015)
菲利浦佩帝的故事也是真實事件。佩帝原本是個在街頭賣藝的走鋼索人,有天決定要成為第一位在美國雙子星大廈之間走鋼索的人。歷經八個月的訓練準備,總算在1974年的8月6日,順利達陣。整個過程佩帝謹慎堅定,觀眾倒是屏氣凝神七上八下。如今,雙子星早已不在,但佩帝走鋼索卻已是歷史。
.
5. 少女車神;Italian Race (2017)
《少女車神》也是真實改編的電影。車神與少女是對兄妹,都是義大利的賽車手。車神哥哥是位勇於挑戰極端的冒險者,少女妹妹傳承父親保守安穩的性格,卻也因此難以突破比賽困境。愛猛衝的哥哥常常製造麻煩,但也是因為哥哥的瘋狂,才能讓妹妹的車藝進步,救回一棟被抵押的房子,也救回冰封的兄妹情。我好喜歡這部真情流露的電影。
.
6. 決戰終點線;Rush (2013)
這也是個真實故事,關於1970年代的兩位F1車手,詹姆士·亨特和尼基·勞達。亨特(雷神飾演)年輕瘋狂、精力充沛,又有不怕死的極限挑戰精神,對手勞達則是沈穩多慮的保守車手。即使性格相異,兩位都有堅強的意志與得勝的決心。然而,就在比賽最艱鉅的時刻,性格決定了比賽的結果,這是人性的考驗:面對心愛的人,真的可以不在乎生死,可以沒有極限的冒險嗎?
.
7. 登月先鋒;First Man (2018)
如果在冷戰期間,美俄之間沒有瘋狂的太空競賽,今日的我們會不會非常不一樣?會有許多人造衛星,會有太空梭、會有機會太空旅行嗎?看過《登月先鋒》才知道,在70年代時,研發火箭與太空梭並不受美國民眾認同,因為極昂貴,會擠壓掉民生預算。經濟對民眾來說最重要,太空冒險太昂貴、太奢侈了,一點都沒意義。此外,對於太空人來說,登上太空梭也是種賣命遊戲,絕對是超越肉體極限的生死冒險。然而,如果不是這些無視死亡逼視的英雄,今日的世界肯定不是現在這樣。
.
8. 赴湯蹈火;Hell or Hight Water (2016)
如果貧窮會遺傳,窮爸爸該怎麼救兒子。一對受到社會壓迫的兄弟於是鋌而走險搶銀行。瘋狂的哥哥Tanner與想要一筆錢贖回媽媽土地的弟弟Toby,連續搶銀行,跨越法律界線,單純只為存活。從一般的社會正義看來,這對兄弟真是無惡不作,但是故事真正想說的卻是,那些代表社會道德的保守主義,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頭的豺狼虎豹。如此,不冒險(不革命),怎有機會再重生呢?
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聖母峰真人真事!1996年山難奪9命|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電影 「 聖母峰 」劇情驚悚,但它其實是改編自真實事件!1996年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遭遇強烈雪暴,最後造成9人 死亡 ,曾是 聖母峰 百年來最嚴重山難, ... ... <看更多>
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雜智社_比世界最高峰聖母峰還難爬的山 - 閒聊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否則,兩點過後的天氣多變非常危險⚠️ 根據統計多數在聖母峰死亡的 ... 了極大的興趣,除了翻登山題材的電影(聖母峰everest和八千米死亡線K2)狂 ... ... <看更多>
聖母峰電影死亡 在 [好雷文長]聖母峰-夢想與死亡的交叉- 看板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文長慎入
這部電影非常難以文字恰當地表達出來,
就如同這場山難幾乎不可能透過螢幕真實呈現一樣。
那為什麼寫?
因為昨晚電影院裡那種觸不到的極寒深入骨髓,
被世界遺棄的足跡旋即淹沒在暴風雪中,
無聲無息,卻如火燒般深深烙下了。
根據1996年史上最大規模的聖母峰山難改編而成(8人死亡),卻沒想到在電影開拍的
2014年,聖母峰大雪崩、尼泊爾大地震,罹難人數(16/18)都駭人地超越了1996。1996
年,歷史上聖母峰最擠的那一年,同時有紐西蘭嚮導RH的隊伍"冒險顧問"、美國嚮導SF
的隊伍"山癡"、印度隊、南非隊和高銘和領軍的台灣隊預備攻頂。在攻頂前的預備訓練
中發生了冰瀑塞車的驚險狀況,在眾人冒著低溫排隊橫越鋁梯之際,"冒險顧問"一名成
員差點摔落山溝。紐西蘭嚮導RH於是召開會議,希望能協調出各隊分批攻頂的理想時機,
而不是大家都擠在5月10日那天,搞得聖母峰上大塞車,徒增眾登山好手的生命危險。不
料所有人各執己見,協調破裂。
"冒險顧問"和"山癡"都是所謂的商業登山隊,意即繳交高達六萬五千美元的團費,嚮
導就能帶客戶攻頂。RH本身是眾所皆知的好手,但他的隊伍中有三人從未攀登過八千公尺
以上的高山;SF則曾創下無氧攻頂的紀錄,(八千公尺以上區
域稱為死亡區域,幾乎沒有人能不靠氧氣筒行動)。即便如此,商業登山隊仍是極具爭議
的。"冒險顧問"隊員能力參差不齊,且每一人就需要兩名雪巴幫手,那天的聖母峰比想
像中還要擠上很多。但當日同樣攻頂成功的高銘和這樣說:「天氣好的時候,聖母峰擠上
百人也不一定出事;但天氣差的時候,就算山上人很少,仍可能發生很大的意外。」是的
,天氣。
部分登山隊員在下午兩點鐘前就完成攻頂,(不可思議!他們全是午夜就出發的!)而不
成文的規定則是:「無論下午兩點是否攻頂成功,都必須即刻下山。」根據"聖母峰之死
"作者(同為當年"冒險顧問"隊中一員)的說法,他下午一點五十七分攻頂成功,在世
界最高峰頂停留不到五分鐘便立刻下山,卻在只容得下一人側身通過的希拉瑞階梯遇上了
大塞車,十數名登山客正在浪費時間和氧氣、排隊等待通過希拉瑞階梯。下午三時下攀到
南峰,這時標高8510的洛子峰湧上縷縷迷霧,一步步向聖母峰頂逼近。天氣不像一兩個小
時前這麼晴朗了。這時,早已完成攻頂的紐西蘭嚮導RH正在協助第二次攀登聖母峰的美國
人Doug舉步維艱地再次往頂峰走去。事實上,D當時的身體狀況相當勉強,而RH違背了自
己的原則和理性。他原先堅持所有人必須在兩點前下山,這妥協讓他們都付上了生命的代
價。
關於這場山難,前後共有四批人馬相繼出書重提舊事。但無論如何,就像歷史是得勝者寫
下的一樣,山難也是由倖存者定調的。說到這,我們不得不提人體在海拔八千公尺以上受
到低壓缺氧極度壓迫的生理反應,失去意識、判斷力和行動能力正是其一。活下來的人各
執一詞,至於亡者,他們的故事又是甚麼呢?他們真正經歷過的,除了極地氣候帶來的極
度殘酷,還有人性的最低底線。當隊友說我下去拿氧氣瓶給你,除了只能信任,心裡是否
也為著心知肚明的去而不返預備著自己的死亡?寒冷是一定的,但是那種孤獨、無援、毫
無盼望,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無論擁有多少資訊,都不可能還原現
場,只能做為參考。因為死者無法為自己發言,即便是倖存者也力有未逮,而其他人當時
不在那裏。」
繼續閱讀:https://liebechunyu.pixnet.net/blog/post/3728865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34.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43410037.A.46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