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風後遺症復健 是一種 思想模組 大部分的中風復健 是一種辛酸 又無效的過程 很努力 但得分有限 對於中風患者而言 身體要動 就像小孩要推動轉動大卡車一樣困難 這一檔案 讓看得懂的患者 有跡可循 整個患者視為 大球體 太極球體 一部分 一部分 去疊加 成為一個 可運作的...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股外側肌訓練、股四頭肌無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股外側肌訓練、股四頭肌無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平衡、肌力- 健心復健科- 預防長輩跌倒視覺 - Facebook 的評價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前年紀小,經常說以後長大要如何如何…
現在步入中年,期許自己以後老了要如何如何…
今天去賞花,其實不是只有今天才發現:隨著3C產品普及,長輩已經學會用智慧型手機隨處拍照,因為退休或家中經濟能力許可,很多配備堪稱高級。工作之餘我也喜歡四處逛逛拍拍,拿著功能普普的手機,有時會有股羨慕長輩的「大手筆」。#學攝影 在我看來不管在任何年齡都是件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因為拿起相機:眼睛要好,體力要好,腿腳要有力,反應要快,思緒要清楚,要與人互動並主動學習。必須外出取景,也增加日曬與活動筋骨的機會,背著相機配備負重訓練,可以增加肌力。實在太多好處可以加分了!不管如何,建議各位也把這件事列入人生計畫之中,任何時候都可以身體力行💪💪。
早上在士林官邸賞花,站在鬱金香與風信子的花圃前,轉頭看見二位阿嬤:一位彎腰微駝背,拿著手機還連著充電線在紀錄美景;另一位滿頭白髮,坐在台階上專注的用單眼相機對焦。
#連阿嬤都可以你還等甚麼呢?連假動起來吧!
(轉貼網路文章)
攝影對老人的8大好處
攝影有助於消除老人的寂寞感。喜歡攝影,就更容易找到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更夠有更多溝通互動。在旅行的途中,還能輕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因為大家都喜歡會拍照的人,每個人都想記錄美好的時光,留下難得的記憶。
攝影有助於老年朋友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因為在攝影的過程中會看到很多新鮮事物,說不定在什麼時候就會發現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事物,從而發展出一個新的愛好,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攝影可以開闊老人的眼界,愉悅和放鬆心情。退休之後,很多老人往往閒不住,但是又不知道幹什麼,而宅在家裡確實悶得慌。帶著攝影的興趣,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不同的風景,能夠派遣無聊情緒,讓心情變得更舒暢。
攝影還可以幫助老人表達自己的情感。溝通是人類普遍的情感需求,老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攝影作為一種新興藝術形式,相對於繪畫、寫作等藝術更簡單,任何人都能用,對於沒有太多基礎功的老人,非常實用。
攝影活動可以讓老年人強身健體。走進大自然是學攝影的不可或缺的實踐活動。外出「採風」活動,以及在操弄相機設備以及電腦等工具的過程中,老人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有助於保持健康。
攝影還有能夠活躍老人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老人為了防止失智,往往會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而攝影需要構圖,需要取景,有時還需要新鮮的創意,這些都能促進老人的思維鍛鍊,而又沒有什麼思想壓力和精神負擔。
攝影提升老人的藝術和審美觀。在攝影的過程,老人會接觸更多藝術作品,了解更多欣賞理論,會增添對藝術文化的興趣,進而陶冶了情操,在藝術修養、審美能力上都會得到提升。
攝影提升老人成就感,減輕兒女擔憂。有的老人還可以將攝影變成一份兼職工作,在網絡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他們有了更多發圖的渠道,也能讓人們看到拍攝的成果,這種分享也會提升老人們的成就感、幸福感。同時,攝影從多個角度滿足了老人的需求,充實了他們的生活,也給子女更加放心。
…………………………………………………………………………
後記:我覺得「長輩問安圖」應該都建議讓長輩用自己的作品,不要貼罐頭圖片,這樣轉送發文才會更有意義。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努力後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寧
大腸癌末的90歲阿公腫瘤移除術後,再次復發,並造成轉移。家屬放棄積極治療,改以居家安寧緩和治療,期待讓阿公可以善終。
初次接觸到阿公的時候,他已經臥床兩個月了。還認得人,也可以簡單交談幾句。特護很用心的在照顧,平常時還會用輪椅帶阿公出門溜達。只是在家以及在床上的時間還是居多。特護和家屬發現阿公的體力有越來越差。阿公希望可以再回去上班,家屬則希望阿公可以在家休養即可。
即使家屬與阿公的目標不一致,但共通點就是希望能夠阿公可以在家走路。其實走路的訓練非常艱辛,初期若是可以做到減少臥床,讓體力不至於退化太快,減少臥床併發症像是:皮膚壓傷、肌力衰退。接下來才有進一步接受站立訓練的可能。
因為特護有四個人在輪班,即使同一個老師指導,每個人的照顧與訓練方式都不太一樣。家屬間的意見也難以整合。有時特護訓練阿公,家屬又覺得太累太辛苦。
又過了兩三個月,家裡輔具一堆,起床任務卻是執行的二二六六。每去一次,我都覺得阿公狀況更差。阿公越來越嗜睡,白天拼命躺著睡、晚上拼命躺在床上吵,結果好不容易移除的鼻胃管結果又裝回去,而且肢體越來越僵硬,站起來變得越來越吃力,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支撐。本來可以簡單地溝通,後來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阿公的肚子跟手腳都腫起來,需要靠利尿劑才能排尿。血氧量低、血壓也常常高到140-160。家屬看到阿公狀況越來越差,也心急了。
也許有照顧過高齡癌末病人經驗的人,對於病患以上的變化,應該都很熟悉,而且認為是必經之途。應該要順其自然,別再讓阿公承受訓練的痛苦。
幾度,我內心也相當掙扎。阿公幾乎都是靠著我的支撐,勉強坐起、站起。站起過程中,也常發出驚恐的聲音。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要維持,臥床的時間,一天不能超過一半:12小時。但坐起對一個虛弱的癌末老人來說,又是何其的辛苦。尤其大腸癌末腫瘤已造成肛門口上方潰爛,目前還需要頻繁的使用止痛藥物才得以舒緩。
經歷了兩三個月長時間的臥床,我每週去指導活動時間相較平日臥床時間,根本杯水車薪,可以說是毫無效果。
就在一次特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她不忍心看著家屬對於阿公承受臥病折磨感到失落無助。她特別安排了連續九天班,希望我們再一次的扭轉退化的頹勢。
「先拉長坐起時間吧!」我說。「開始先一天至少8小時,再慢慢加到12小時」。原來的站立也要確實的執行一天累計三小時。
「阿公有時白天睡得很沉,晚上已經睡不著了,白天再不讓他睡,那他睡眠太少,疼痛也不容易控制,會容易吵鬧」特護說。
「那他半夜睡不著時,躺在床上做什麼?」我問
「⋯⋯⋯⋯吵⋯鬧,有時吵著要下床⋯」特護說
「那就讓他下床坐著啊,累了再上床睡就好了」我建議。
就這樣,慢慢拉長坐起時間的阿公,身體從僵硬又變的柔軟起來,協助穿脫衣服、翻身、轉移位時,比較不容易因為疼痛而大叫。血氧濃度在不依賴氧氣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在98以上,意識狀況比較清楚,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咳嗽也較有力氣。一天特護也很開心的告訴我,阿公不吃利尿劑已經可以順利排尿累計1300cc,手腳水腫狀況改善許多,血壓也能維持在100-120間。
靠著特護與家屬的努力,非常嚴謹的執行起床計畫,阿公各項逐漸失控的指數,算是漸漸穩定下來。
但我卻很困惑。
如果我、我們不那麼積極,也許阿公時日不多,很快就可以解脫。家屬已放棄積極治療腫瘤,我們卻積極的避免他臥床,反而讓他拖延太久,這真的是對阿公來說最好的決定嗎?
密集訓練期過後,阿公總算是穩定下來,輕輕扶著可以自己站個十幾分鐘。我問阿公: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是不是站起來屁股(的腫瘤)不會壓到,比較舒服?」
阿公用力點點頭!
「是不是我陪你這樣站著,你的身體比較有力氣,你也比較不會痠痛?」
阿公微笑點點頭!
「那可以的話,我們站久一點,站不住的時候我扶你,你忍耐一下好不好」
阿公微笑點點頭!
有一次,特護告訴我,阿公迷迷糊糊半夢半醒時問他:「老師是不是今天會來?我要站給老師看!」家屬也希望我多點時間來陪阿公。似乎我代表的「訓練」角色,跟止痛藥物一樣,成了阿公的依賴。
我此時更加確定,坐站的訓練,對阿公來說不是折磨,而是可以減緩疼痛、並且減輕臥床併發症帶來的痛苦。
上一個月,阿公因為感染緊急住院了,家屬透過特護告知先暫停職能治療。三週後我向特護關心阿公狀況,得知阿公再也無力坐起,氧氣依賴,也必須使用更強的止痛藥物「類嗎啡」,這一次,大家做好心理準備,阿公大概是回不了家了⋯⋯
「醫生有特別交代不能坐起嗎?」我問
「醫生沒這樣說,但阿公也無法完全平躺,他會不舒服。現在身體整個硬邦邦,連替他翻身都不容易」特護敘述阿公目前的狀況。
「還是儘量讓阿公坐高坐起吧!」我建議。「還記得我們一開始在床上坐起的方法嗎?」
「記得啊~」特護有信心的回答
「那先坐起,看怎樣我們保持聯絡」我說
「好!」特護答應。
過了幾天,又收到家屬通知,希望我去協助指導一些被動關節活動。我到的時候,阿公已經開始一天坐起3個小時,本來靠氧氣都勉強維持96,現在又漸漸恢復到98-99。
今天去了第四次,阿公已經每天又坐起超過10小時,還嘗試靠床站起。原本住院後整天嗜睡,對外界毫無反應的阿公,站起時我在耳邊問他: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醫生說,我們這星期五可以出院了!」特護開心的告訴我好消息。
「我今天推輪椅帶阿公去逛地下街,買了星巴克上來」
「醫生說,我們真的很厲害!哈!」
可以回家。真好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風後遺症復健 是一種 思想模組
大部分的中風復健 是一種辛酸 又無效的過程 很努力 但得分有限
對於中風患者而言 身體要動 就像小孩要推動轉動大卡車一樣困難
這一檔案
讓看得懂的患者 有跡可循
整個患者視為 大球體 太極球體
一部分 一部分 去疊加 成為一個 可運作的大太極球體
把人體 切成一個一個的點 點的運作加成 組成太極球體 整個人體
中風的人 老人 開刀後的人 神經外科的患者 都是球體運作不良的人
用對方法復健 用2個2個點 為單位 去復健 才有機會
2的點的足底 -- 湧泉
2個點的屁股 -- 尾履 坐骨
2個點的膝蓋 --
2個點的手肘 --
2個點的手腕 --
這樣至少2+2+2+2+2=10 用10個點 去運作身體這個太極球體
自己的未來 都會老
老人 必須符合太極球體運作 就能有效減少 跌倒的風險
盤點找出老人身上10個點 有那些是高風險的點 有效預先訓練改正
有了單點 疊加成球體的概念
還要有 肘與膝的區域概念 肩膀與骻合的概念
甚至是 對角交叉合的概念 一同區域合作
太極球體 概念 與一般 復健主流醫學 概念 很大區別之處
在於放鬆
膝蓋要放鬆
手肘要放鬆
一般的中風復健 手肘不會放鬆 膝蓋不會放鬆
手肘不會放鬆 學不會 輕巧生活自理 拿東西
膝蓋不會放鬆 往後生活走路時 醫生都有跌倒的風險
為何不會放鬆 因為 復健的醫生 沒有放鬆的概念
總是叫中風復健者 練核心肌群 練股四頭肌 練肩膀上提 去出力
這樣就不是鬆了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物理治療:https://goo.gl/FbaELp
物理治療:https://goo.gl/7AP6af
物理治療:https://goo.gl/UKbX5q
物理治療:https://goo.gl/W4wkKp
物理治療:https://goo.gl/2mGNvE
物理治療:https://goo.gl/njmqYQ
物理治療:https://goo.gl/fi8sNN
從小,就常常被長輩要求抬頭挺胸,但是挺胸這件事,真的是對的嗎?身為一名 物理治療 師,其實每天最常做的就是重新教病患正確的站姿和坐姿,其實,身體上下大部分的疼痛都和姿勢息息相關,姿勢到底有多重要?將近80%的肩頸痠痛和姿勢習慣有關,不好的站姿或坐姿,會逐漸影響身體的結構或是肌肉的特性,輕微者肌肉緊繃,嚴重者脊椎病症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
回到挺胸這兩個字身上,病人最常和 物理治療 師說他們都有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否認自己駝背,挺胸顧名思義就是把胸骨往前推,但大部分的人都推錯地方,都把腰往前推,看起來胸部攏起,實際上是利用腰椎的弧度增加,製造出沒有駝背的假象!這種用力方式反而使腰的壓力變大,這種站姿就像懷孕的婦女,為了適應嬰兒的重量,不得不把腰椎往前頂去支撐,這也是為什麼懷孕中後期的婦女常會有腰痛的現象,若在生產過後沒有矯正回理想的姿勢,便會大大增加脊椎滑脫的危險性
站姿除了剛剛說的挺腰的姿勢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常見錯誤的站姿:Sway-back posture
這種站法就是把屁股推到身體的前面,然後用股四頭肌或其他大腿前側的肌群繃住,用髖關節卡死的方法來站,這種豪不費力的站法,也只是犧牲髖關節或是腰椎,提前髖關節退化或是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也是遲早的事
那麼要怎麼用簡單的方法來檢查自己的站姿是否有問題呢?
首先,拿一根長的棍子 可以用掃把獲拖把 ,放在身體的後方並且貼緊,若是理想站姿,棍子可以平貼背部以及臀部,與腰部之間只有些許的空隙;若是挺錯胸的站法 孕婦站姿,棍子一樣可以平貼背部以及臀部,但是和腰椎之間的空隙會過大,可以放入一個拳頭就已經算過大;若是Sway-back posture這種老人站姿,棍子如果平貼背部和臀部,則無法垂直地面
相信10個人檢查,10個人都有問題,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需要物理治療的人了
下面提供兩個簡單的調整方法,來解決常見的錯誤站姿
骨盆後傾運動 pelvic pot tilt :找一面牆壁,距離牆壁一步的距離,背靠牆壁,雙腳微蹲且站穩不推地板,雙手擦腰,先檢查腰椎和牆壁之間的空間,先用力將下腹往內縮緊,再將屁股往前轉,使腰椎服貼牆壁,嘗試將腰椎和牆壁之間的空間填滿,重複20次
將棍子緊貼背後以及屁股,肚子緊縮將空隙縮小,且讓棍子儘量垂直地面,持續這個用力方式練習走路30秒,在行走的過程中,棍子都不能太過前傾或後傾,身體也要緊貼棍子不能離開
兩個運動做完下腹都要有用力或緊繃的感覺,確定有用到核心的力量,若是腰部的肌肉有酸的感覺,表示運動過程中用力錯誤,必須重新詢問專業人士或物理治療師,若連續做100下都用錯誤的方法,反而會使站姿更難調整;改變一個習慣只須連續21天,所以只要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保障長久脊椎健康!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物理治療:https://goo.gl/FbaELp
從小,就常常被長輩要求抬頭挺胸,但是挺胸這件事,真的是對的嗎?身為一名 物理治療 師,其實每天最常做的就是重新教病患正確的站姿和坐姿,其實,身體上下大部分的疼痛都和姿勢息息相關,姿勢到底有多重要?將近80%的肩頸痠痛和姿勢習慣有關,不好的站姿或坐姿,會逐漸影響身體的結構或是肌肉的特性,輕微者肌肉緊繃,嚴重者脊椎病症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
回到挺胸這兩個字身上,病人最常和 物理治療 師說他們都有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否認自己駝背,挺胸顧名思義就是把胸骨往前推,但大部分的人都推錯地方,都把腰往前推,看起來胸部攏起,實際上是利用腰椎的弧度增加,製造出沒有駝背的假象!這種用力方式反而使腰的壓力變大,這種站姿就像懷孕的婦女,為了適應嬰兒的重量,不得不把腰椎往前頂去支撐,這也是為什麼懷孕中後期的婦女常會有腰痛的現象,若在生產過後沒有矯正回理想的姿勢,便會大大增加脊椎滑脫的危險性
站姿除了剛剛說的挺腰的姿勢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常見錯誤的站姿:Sway-back posture
這種站法就是把屁股推到身體的前面,然後用股四頭肌或其他大腿前側的肌群繃住,用髖關節卡死的方法來站,這種豪不費力的站法,也只是犧牲髖關節或是腰椎,提前髖關節退化或是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也是遲早的事
那麼要怎麼用簡單的方法來檢查自己的站姿是否有問題呢?
首先,拿一根長的棍子 可以用掃把獲拖把 ,放在身體的後方並且貼緊,若是理想站姿,棍子可以平貼背部以及臀部,與腰部之間只有些許的空隙;若是挺錯胸的站法 孕婦站姿,棍子一樣可以平貼背部以及臀部,但是和腰椎之間的空隙會過大,可以放入一個拳頭就已經算過大;若是Sway-back posture這種老人站姿,棍子如果平貼背部和臀部,則無法垂直地面
相信10個人檢查,10個人都有問題,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需要物理治療的人了
下面提供兩個簡單的調整方法,來解決常見的錯誤站姿
骨盆後傾運動 pelvic pot tilt :找一面牆壁,距離牆壁一步的距離,背靠牆壁,雙腳微蹲且站穩不推地板,雙手擦腰,先檢查腰椎和牆壁之間的空間,先用力將下腹往內縮緊,再將屁股往前轉,使腰椎服貼牆壁,嘗試將腰椎和牆壁之間的空間填滿,重複20次
將棍子緊貼背後以及屁股,肚子緊縮將空隙縮小,且讓棍子儘量垂直地面,持續這個用力方式練習走路30秒,在行走的過程中,棍子都不能太過前傾或後傾,身體也要緊貼棍子不能離開
兩個運動做完下腹都要有用力或緊繃的感覺,確定有用到核心的力量,若是腰部的肌肉有酸的感覺,表示運動過程中用力錯誤,必須重新詢問專業人士或物理治療師,若連續做100下都用錯誤的方法,反而會使站姿更難調整;改變一個習慣只須連續21天,所以只要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保障長久脊椎健康!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股外側肌訓練、股四頭肌無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老人股四頭肌訓練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essica35354也提到: 北部最近濕冷,加上本周和下周的行程感覺會泡湯, : 也興起了在健身房鍛鍊的念頭,想跟版 ... ... <看更多>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平衡、肌力- 健心復健科- 預防長輩跌倒視覺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預防長輩跌倒視覺、平衡、肌力、反應股四頭肌負責抬腿、膝蓋伸直動作脛前肌負責腳板翹起的動作這些動作對於走路平衡很重要#健心復健科關心 ... ... <看更多>
老人 股四頭肌訓練 在 股外側肌訓練、股四頭肌無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老人股四頭肌訓練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essica35354也提到: 北部最近濕冷,加上本周和下周的行程感覺會泡湯, : 也興起了在健身房鍛鍊的念頭,想跟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