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您好:
我想跟您請教愛情的問題。我有一位交往快三年的男友,在我們交往兩年九個月的時候,他偷吃被我抓到了。我們為此大吵,雖然男友向我承諾他跟對方只是玩玩的而已,但我無法得知他們是否還有持續在聯絡。
男友這次的偷吃其實並非第一次,我們才剛開始交往三個月左右,他就跟同單位的女同事同時交往。而我還是因為當事者女同事直接來告訴我,她也跟我的男友在交往,我才知道自己的男友同時腳踏兩條船。
我對他的信任在交往第三個月時就崩塌了,每一天我都會想到男友跟那名女同事之間的事。我經常會疑神疑鬼,脾氣也變得很差且非常強勢,我經常會對男友情緒勒索,期間可說是男友處處在忍受我。他前段時間的偷吃,更是讓我們相處上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每天見面就是不停的吵架,然後我不斷地哭。我們都想和對方分手,但彼此都捨不得和對方分開;我們每天都是吵架後和好,但隔天又為了同樣的事情繼續吵架,不斷循環著。我真的覺得好累,想分手但又分不了;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好,希望能聽聽看花花的建議。
謝謝花花。
沛亭
===(分隔線)===
親愛的沛亭(化名),看完您信件的內容,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上一段感情。
我們的情況是如此地相似,與伴侶交往沒多久便發現了對方與其他女生曖昧;被抓到後也是同樣地解釋、挽留最終沒有分手。但勉強彼此繼續交往的結果,就是無時無刻不懷疑,伴侶是不是又背著自己在亂來了。
我們也同樣是交往了快三年,在最後的九個月我透過個體心理學的相處方式,嘗試著去改善我與伴侶之間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明白我們之間最大的問題,並非是誰為誰改變得比較多、誰又為了誰委屈得更多;我們之間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早已經不愛彼此。
在目的論當中,愛一個人時可以為了愛這個人而找出千百萬個愛他的理由;但是當你不愛這個人的時候,那千百萬個愛他的理由全都會成為分手的原因。
愛時幽默風趣,不愛則是低俗下流;愛時善解人意,不愛則是博愛濫情;愛他的沒心眼,不愛卻是白目又無禮。明明都是同一個人同一種行為,愛與不愛時的解讀卻完全不一樣。曾經因為對方談吐幽默而被吸引,最後分手時卻變成了開口閉口都是低俗笑話,無聊當有趣。
因為愛與不愛,其實都不需要理由。
當我們愛著一個人,且彼此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夠跟對方長久的交往下去,那麼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跟目的是呼應的;我們覺得無法跟對方分手,認為自己還是愛著對方的,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是不斷地在破壞這一層關係,這不是很矛盾嗎?
用目的論來解釋的話就沒那麼複雜了,只有當彼此不想維持這段關係時,才會表現出各種可以解除這段關係的行為。
過去我也明白這段關係並不健康,我無法接受男友的交友觀,在他的認知當中可能是沒有發生關係都不算是出軌,而我則是精神潔癖到即便只是與他人進行曖昧的文字或語言交流,都會使我作嘔。
也因為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才學著去接受將他人視為獨立的個體,他人的想法愛好或他們的價值觀如何,即使與我認知互相衝突,那也不代表他們是錯的,而我也沒有資格用自以為正確的心態去要求對方改變。
他的行為如何那是他的課題,而能不能接受、該怎麼接受,則是我自己的問題。若是我希望繼續跟他在一起,那麼我該想的並不是如何讓他為了我改變行為,或者如何跟我保證絕對不會再跟其他女生曖昧;我該想的是,我要如何能夠在知道他有這些行為的情況下,接受並且繼續跟他在一起?
而當我發現自己實在無法接受時,我就明白自己真的不愛他了;因為我若是愛他,自然會找出方式去接受,而非一直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辦不到。
也因為學習個體心理學的關係,我明白自己的價值並不是建立在是否達成什麼成就。過去我會很積極想要有個伴侶在身邊,因為我認為失婚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倘若身邊沒有伴侶,就更加說明了自己是沒人要的破鞋。於是我無論如何都得讓自己身邊有個伴侶,好證明我就算離了婚有小孩,仍然還是有人愛的。
當我明白了能夠影響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的行為而非他人的眼光時,我就能夠坦然地放下這一段感情了。
當我向對方提出分手時,我的不捨並非是因為我愛他,而是那兩三年來除了難過的經歷之外,也有過許多快樂的回憶;我的不捨,更像是在對這些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回憶道別。
分手後大概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都在重新適應一個人的生活,剛分手的幾天,我每天腦海裡想的都是彼此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回憶,反而那些讓我覺得無法忍受的事情都不怎麼會特別想起。
我知道那是因為我過去的生命風格,正在試圖讓我認為分手這個決定是錯誤的,過去的生命風格還在試著讓我認為,年近三十的失婚女人身邊沒有伴侶是很丟臉的;趁著男友對自己還有一點感情在,快快去挽回這段感情,就像過去每一次吵架鬧分手後又哭著求他別離開我一樣。
於是,每當我又浮現那些試圖讓我去挽回的念頭時,我就會在內心不斷告訴自己,我希望擁有全新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與對方將來的伴侶是能夠讓自己更加成長,並且在感情中不會有任何一方感覺自己受委屈;我希望我們將來不論多久才會遇見下一個伴侶,這期間我們都要過得比過去的每一天還要更好。
當我一直不斷地這樣告訴自己後,我就不會一直拿過去的回憶來折磨自己,而這些試圖挽回的念頭出現的頻率就越來越少,影響我的程度也越來越輕。最終我們都完全放下了彼此,並且確實如我期望的一樣,我們都過得比過去更好了。
不讓自己為曾經做過的決定而後悔,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但做了決定後,就努力地朝原本決定的初衷大步邁進;因為發生過的事情都已經成了過去,你的未來如何只有當下的你能夠決定。所以不要躊躇不前,不要回頭一直去看那些過去,只要看當下的自己,盡當下的自己所能的去努力,創造自己的未來。
最後,花花想對您說,您想分手或者想要繼續交往,這都是只有您才能夠做決定的。不論您最後希望分開還是繼續為這段感情而努力,只要您有為自己的決定而全力以赴地去努力,那就是個好的決定。
想分手,就不要去想什麼捨不得;想繼續,就不要去想過去發生過的任何一次不愉快。至於對方會有什麼變化,那也不是您的課題,您只要做好當下您能夠做好的每一件事,這樣就夠了。
祝 平安
花花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以下工商****
❤️支持花花業配的產品,讓花花可以安心照顧孩子並持續寫作,與大家分享個體心理學❤️
改善腸胃問題👉🏻腹瀉、腹脹、便秘、消化不良)
增加飽足感👉🏻降低暴飲暴食
促進新陳代謝👉🏻提升運動後增肌減脂成效
💋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營養科學專業團隊研發
💋 花花唯一推薦的益生菌(連結有詳細介紹)
👉🏻 https://reurl.cc/8yEb0y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精神 潔癖 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討論] 另一半有極度潔癖有解嗎? -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精神潔癖―強迫症的身心靈整合療法簡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是潔癖還是強迫症?... - 灣ê靜心課(臺灣精神醫學大眾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討論] 另一半有極度潔癖有解嗎? 的評價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怪癖中探索人性與自我 #怪癖心理學
·
心理學是一門探索人類行為與心智的科學。而當中,臨床心理學這個學門,特別專注於探究人類行為當中異常的一面,並試著為這些現象找出背後成因,以及有效的處遇方式,這些工作主要由受過訓練的臨床心理師來完成。
·
在取得執照前,心理師養成路上得接受不少心理學知識與臨床實務的訓練。在受訓的這七年裡,我們其實與「怪癖、怪異」這幾個字,有著分不開的緣分。
·
好比,引領我們踏入這個領域的第一堂基礎課程就稱為「變態(異常)心理學」。我對這堂課有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大二剛開學的第一堂課時,教室擠滿了許多「不是」心理系的學生,不少外系學生希望能加簽這堂課。
·
這種「熱潮」或許透露著,不只有心理學家對變態、異常的人類行為感到好奇,其實許多大眾也對這類人類行為深感興趣。不過,在老師開宗明義解釋了變態的(真正)定義,以及這堂課會討論哪些內容之後,開學第二周的教室就恢復了「常態」,留下的清一色幾乎都是心理系的學生。
·
在討論變態或本書要談的「怪癖」之前,從原文abnormal一字來思考會有些幫助。此字意指:「非」「常態」。但到底要如何界定常態與非常態呢?
·
這個問題正是變態心理學這堂課的第一個重點,而答案是,專家至今仍沒有一個完美答案。目前僅存在一個多數專家都能接受的共識:我們不能用「單一」指標來判斷行為是否正常,而須仰賴多種指標來做綜合評估。這些指標好比:
·
👉偏離常態(Deviance):這個行為是不是「不」符合典型常態分配內多數人的樣貌?
👉喪失功能(Dysfunction):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已讓人失去生活能力,好比無法工作、無法完成課業、自我照顧、人際關係都因此顧不好?
👉個人主觀痛苦(Distress):這種行為本身是否讓當事人自己感覺痛苦不堪?
👉造成危險(Danger):這種行為是否會對當事人自己,或者週遭的他人與社會帶來危險性?
·
每一個用來判斷異常與否的指標都有限制,不能僅仰賴單一指標做出判斷。好比,新聞上出現的反社會人格特質的殺人犯,可能並不至於「失功能」(他還是可以好好上班),自己也不覺得痛苦(不構成個人主觀痛苦),但他違法的行為確實造成了社會危險。讀者可善用這些指標作為輔助,來觀察、思考本書裡的不同案例。
·
此外,我對這堂課還留下另一個印象。當時總覺得不少課本裡的描述,好像就是在講自己。後來發現,這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會出現在不少修習變態心理學或醫學系的學生身上,被稱為「醫學生症候群」。我們時常看著看著,就不小心「對號入座」了。
·
也許,讀者您也會在某段文字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其實,我們也和書裡提到的各個主角一樣,身上多少都有些「非典型」的存在,不管你稱為怪癖、異常,或「怪」都好。這些我們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或許正構成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獨特的樣子。
·
因此,我們不需要急著替自己貼上任何標籤,反倒是要記得,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線真的很模糊。書中不同角色也為我們示範了,他們如何善用了自己身上與他人「不一樣」的特質,將之轉化為力量,成就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這是我想提供讀者,可以輔助您閱讀本書時的第一種觀點。
·
再來我想分享的是,本書以「真實人物」做為書寫主體的這部分。
·
過往閱讀心理相關書籍時,不免會看到許多「模擬個案」。礙於倫理考量,書籍在介紹個案時,往往必須從真實案例來改寫或改編。有時為了要精確地呈現出症狀的特色,示範的案例有時過於「完美」與「單純」。讀起來總有種隔靴搔癢的「間接感」,常感覺某些案例不夠立體。
·
本書以真實人物為主角,透過資料回溯,一步步從史實資料分析他們的性格面貌。這種切入角度讀起來別有另一種滋味。畢竟,這些人物都曾經是真實、活生生的人啊!雖然分析起來複雜,也難以用一套簡單的理論來企圖完整歸納他的一生。但這種複雜性,其實更接近人類心理的本質。
·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心理會理論會如此多元、百花齊放了。在每個行為——不管它是所謂正常或異常——的背後,我們總能找到不同角度與理論去理解與詮釋它。
·
這也提醒了我們,既然人類行為能用各種理論與觀點去詮釋,那本書作者對這些人物的心理學分析,也就只是其中的一種詮釋而已。同樣的人物,交到不同專家手中,很可能會寫出不同版本的《怪癖心理學》。
·
閱讀本書時,偶爾你會覺得作者的分析很有道理;而有些時候,你可能對作者的詮釋不這麼有感覺。這是非常OK的。我們對於作者分析是否認同,背後可能源於每個人自己生命經驗與成長背景的不同。
·
在探索人性時,這種允許「百花齊放」的開放性是格外重要的。我自己的經驗是,當我們願意放下預設立場,開啟「好奇心模式」,我們的重點就不再是「支持或反對」某些觀點,而是想去知道,這種觀點與理論是如何發展出來的?透過這種觀點,能幫助我們更深入探究出人性的哪些面貌?
·
若能採用這種方式來閱讀本書,跟著作者一起練習探索人性,相信這趟閱讀之旅,會變得更加樂趣。祝福您,閱讀愉快!
···································
···································
本文出自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所著之《#怪癖心理學》(あなたの中の異常心理)一書之推薦序,由心理師想跟你說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撰寫。
·
天才如何為異常心理所苦,又如何因怪癖而成就非凡?
歷史上的天才,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怪癖:
·
●榮格童年逃學,自陳有「雙重人格」;
●三島由紀夫有著致命性的「完美主義」,自殺前還交了最後一篇稿;
●甘地節食禁欲,是出於罪惡感、近乎「強迫症」的潔癖;
●尼采、叔本華、海明威、王爾德,皆因母親的掌控欲引發身心問題……
·
完美主義、控制欲、潔癖、強迫症、囤物癖、暴露狂……有些怪癖能讓一個人走上成功的道路,但也可能反成傷害自己的利器。即便是身心健全的人,也會在某一瞬受到「異常心理」的影響,而做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暢銷作家岡田尊司舉出大量名人案例,分析日常裡無所不在的異常行為,帶領讀者認識其背後的心理機制,了解生而為人的基本欲望,藉此自我覺察、釋放執念。
·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1usoclyo
本書由寶瓶文化發行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上市📖|#怪癖心理學
《怪癖心理學》
◎岡田尊司|譯者:顏靜
天才如何為異常心理所苦,
又如何因怪癖而成就非凡?
🎯歷史上的天才,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怪癖:
●#榮格 童年逃學,自陳有「雙重人格」;
●#三島由紀夫 有著致命性的「完美主義」,自殺前還交了最後一篇稿;
●#甘地 節食禁欲,是出於罪惡感、近乎「強迫症」的潔癖;
●#尼采、#叔本華、#海明威、#王爾德,皆因母親的掌控欲引發身心問題……
一切怪癖、潛伏於日常的異常行為,
都是內心欲望的投射,起因於得不到愛的孤獨感。
●完美主義者經常強迫性地追求某個事物,容易陷入嗜癖行為,例如工作狂、酒精成癮、暴食症,無法停止自虐或虐待別人。
●家暴的目的是在給對方帶來痛苦,同時體會支配的快感。
●從小被施以暴力的人反而容易沉溺於破壞性的行為,因為過去只有被傷害的經歷,而沒有被愛護和受人尊重的記憶。
●為什麼有些人,一再因偷窺少女的裙底而被抓?為什麼明星因吸食非法藥物、毒品而被逮捕?為什麼母親會將自己的親生骨肉虐待至死?
#完美主義、#控制欲、#潔癖、#強迫症、#囤物癖、#暴露狂……有些怪癖能讓一個人走上成功的道路,但也可能反成傷害自己的利器。即便是身心健全的人,也會在某一瞬受到「#異常心理」的影響,而做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暢銷作家 #岡田尊司 舉出大量名人案例,分析日常裡無所不在的異常行為,帶領讀者認識其背後的心理機制,了解生而為人的基本欲望,藉此自我覺察、釋放執念。
🔥名人推薦🔥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____專文推薦
王俸鋼醫師(精神科醫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蔡宇哲 (Yu-Che Tsai)( 哇賽心理學 創辦人兼總編輯)____專業好評
#所有怪癖都是內心慾望的投射🧐
#怪癖心理學2月5日帶你看清引發怪癖的異常心理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是潔癖還是強迫症?... - 灣ê靜心課(臺灣精神醫學大眾資訊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是潔癖還是強迫症? ... 因此,對於精神科醫師而言,需要更多謹慎的會談與思辨,才能做出正確的強迫症診斷。 ... 對於精神醫學、心理學、生命哲學, ... <看更多>
精神 潔癖 心理學 在 [討論] 另一半有極度潔癖有解嗎? - 看板Boy-Gir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先大概講一下我們交往的經過
其實我們學生時代就認識了是同個社團的學妹
不過當初並不熟 見面也是事笑笑點頭打招呼
後來出社會後在社團的聚餐上又遇到然後交換line
我先對她有好感然後約出去看過幾次電影跟約會
後來在她生日時告白成功 目前在一起大概半年
大概2個月前我們一起搬出來同居了
其實交往初期前幾個月幾還沒同居時只有覺得這女生好像蠻愛乾淨的
吃飯或是出遊桌子都要用濕紙巾擦一下再用衛生紙擦乾
看電影時都會堅持要把自己外套放在椅子上墊一下
不過當下也沒想太多 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癖好
但最近開始同居後發現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真的是要來點播一下這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ZY9uT0dOM
事件一:
女友平常回家後要求我也要洗手這我可以接受 畢竟外頭病菌多
但他除了一定要用洗手乳外還很強硬的規定必須要洗多久、怎麼洗
然後洗完還要再用酒精噴一下….連手機也要噴….
最後還要給他檢查
事件二:
潔癖到有點瘋狂的境界,而且很浪費東西…
像是如果有用到衛生紙是比較薄的,因為怕擦破弄到手就會一直猛抽
而且他又有過敏的症狀
最高紀錄一天有快用到4~5包,超級浪費…
事件三:
真的讓我有點在意的是這件事
大概發生在前兩天晚上,睡前本來準備要親熱
結果當天晚上因為跟朋友去了一趟熱炒店
回來有點酒意,但也洗了澡 (當然也洗了手了)
結果弄到一半他好像柯南發現犯人一樣=.=
整個人彈起來要我再去洗一次澡
原因是熱炒店超級髒 他覺得只洗一次不乾淨
還要我用酒精消毒,當下整個都硬了(拳頭)
直接轉身就睡了
另外還有一些平常小事碎念
或是因為在衛生上觀念不合而吵架的情況也越來越常發生
最近甚至開始思考兩個人是不是在這些觀念上不適合
是不是該果決一點放生她了?
但說真的女友除了潔癖這點 我們在觀念、興趣上都很合的來啊
想問問版上是不是也有人另一半有潔癖問題…
到底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潔癖的人是不是心裡沒有安全感,有沒有改變她的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37.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555581387.A.2B1.html
通常都會吃店面或館子
回家後直接洗
寧願不吃
而且地板不能黏
在捷運上一定要戴口罩 下車後馬上乾洗手或酒精
他會有股不安全感 外套他回家後馬上就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