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理智線的三級防護
想用聽的這邊走:https://reurl.cc/KAAp3M
前兩天在clubhouse上的 #今夜雜談一杯,有機會和台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張鎔麒醫師 一起來談談,在疫情停課期間,父母親們面對時時刻刻與孩子相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和張醫師把那天的討論分為三個段落和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如何和孩子告知防疫訊息:
1.花時間向孩子說明現在怎麼了:
對於疫情相關的問題與限制,請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簡單 #誠實 的方式來回應孩子。孩子對於為什麼不能上學、為什麼不能去學校跟同學一起玩,為什麼沒有畢業典禮了、為什麼不可以去公園、遊樂園玩等會有很多疑惑與失落,而這些挫折如果沒有合適的說明與回應,往往會用情緒與行為來表示出來。
這時候建議可以跟孩子說明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病毒的關係所以…,不用擔心他們聽到實情會情緒崩潰,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強壯,反而隱匿不說更容易讓這個不安的情緒擴大。
當孩子問到大人也不知道的問題怎麼辦?他們可能會問到「那要停課多久?什麼時候可以再去樂園玩?」這時候可以坦白地跟孩子說:「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現在有很多人在一起想辦法跟努力,不過你不用擔心,不管現在病毒傳染的狀況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陪在你身邊,跟你一起度過。」
2 處理孩子的不安與失落:
疫情造成學校停課,對孩子來說可能不是只是可以放假了,對許多孩子來說可能更多的是不能去跟同學玩、不能去做喜歡活動的失落。很多孩子期待許久的畢業典禮、運動會也因此取消或延期,這時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討論活動取消帶來的失望或是難過的感覺,一起討論並發揮創意用替代方案取代被取消的活動,像是用線上視訊的方式來舉辦遠距畢業典禮,在家裡的運動挑戰跟同學競賽…等,也可以和同學們約定好,疫情結束後可以補辦活動來彌補活動中止的缺憾,都是很好的方法。
3 用遊戲與繪畫等幫助孩子增加安全感:
按照年齡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遊戲,例如角色扮演醫師把病毒趕走,用畫圖的方式畫出強壯的自己,這些都是家長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互動的遊戲,一來可以排入生活中(有時覺得一天好長),二來也是讓孩子增加控制感,在很多變動的氛圍之下,用遊戲增加安全感。
✅第二部分:在疫情之下的教養心法
1. 維持「過去」的結構化生活:
在動盪的環境中,「不變」可以帶來心安。
當感染人數每日高高低低的起伏、疫情相關規定滾動調整時,與過去生活相同的規律與結構化的生活作息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疫情期間的生活,孩子的焦慮常常來自於無法預測帶來的不穩定和不安心,如果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我們和孩子都可以有更多的掌握感,知道什麼時間該起床、該上床,哪些時段是要上線上課程,什麼時候可以休息。讓作息與過去生活有相同的地方,也在提醒自己,在這個變動的環境中,有些事情是可以不被影響的,可以控制的,是一樣不變的,而這樣的過程就可以讓我們找到過去疫情來襲前的心安。
2. 預告「新的」行程,加入親子時間 :
因為孩子有線上課程與許多家長需要居家辦公,因此每日家中活動安排勢必有所變動,因此可以嘗試每天早上跟孩子們預告今天的行程,預告行程可以同時安定爸爸媽媽自己的心,心裏可以有清楚的計畫,也可以讓孩子更安心,能在一天的開始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活動和安排。另外一個小提醒是,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增加了家人一起待在家中的時間,但一起待在同一個空間,不代表親密的互動時間也隨之增加,因此還是要獨立安排出跟孩子的「親子時間」,在這個時間中,一起做一些孩子想要一起進行的事情,讓彼此的親子關係持續加溫。
3. 設定合理的期待:
不要對自己與孩子太過嚴苛,有時即便我們預先告知孩子行程或規則,像是:等下媽媽要開會到幾點,這段時間你們先自己玩積木,不要來吵媽媽喔”,孩子還是有可能忘記或控制不住自己,而跑到我們居家辦公的地方,甚至因此而入鏡…。
這時候請記得提醒自己
“突槌是正常的”
“突槌是正常的”
“突槌是正常的”
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就代表我們沒有負起爸媽的責任,沒有教好孩子,更不是孩子「刻意」這麼來搗亂,要記得對自己與孩子有合理的期待,面對孩子的突槌,保持一些彈性。
✅第三部分:爸媽的自我照顧
1. 每日的留白時間:
每天在工作和照顧孩子馬不停蹄之下,爸爸媽媽們請留一些時間讓自己好好呼吸,喘口氣一下!也許是孩子自己在玩得很開心時,這時你們可以先不用拿出手機,先讓自己坐定,好好慢慢呼吸幾下,透過呼氣時,讓自己身體放鬆。在每天「媽媽媽媽」的各種呼喚之下,家長們疲於奔命,找一些時間讓自己身體與腦袋都可以不用接受訊息就要立即作反應,是一種很重要的休息。
2.你正是家中的防疫英雄!
爸爸媽媽請別忘記,你們正在做偉大的事情!當你們面對席捲全世界的疫情時,仍努力的工作並且持續不斷的給予孩子好的照顧,甚至在這期間還同時扮演了學校老師、補習班主任、與廚師。這些都是十分了不起的,疫情終究會過去,而這些努力與成就都會留下。因此別吝嗇給自己掌聲,因為你們正是這個家中無比偉大的英雄!
3. 生活中的新發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防疫期間的好事呢?例如我發現我早上不用趕著起床送孩子上學後,整個人也會比較放鬆,晚上也會睡得比較好。此外,防疫期間家家戶戶都有好多點子,可能是家中的新菜色,或是陪孩子玩的各種妙招,那都是生活幫助我們淬煉出的能耐。把這些新的趣味放進心裡,那就會是生活中的能量來源喔!
最後想要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因為有你們的愛,成為一股很重要的蔽護,讓孩子可以不被太多焦慮或是紛擾的訊息干擾。回頭再看,我們將會發現我們度過了一段很神奇的時光,每位爸爸媽媽都充滿著超能力。
✅我的社團『心理師和妳的媽寶心事』https://reurl.cc/gWkARR
一起來談天說地分散煩憂喔!
精神科行為約定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特別畫這張對照圖
打小孩快速又簡單
但是可能造成孩子的無形陰影
可能哭一下摸一下就被打
孩子想嘗試的勇氣漸漸被剝奪
甚至可能是造成發育遲緩的原因
不打小孩的確真的很累人(嘆氣)
尤其是大人要耐心的觀察溝通
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結果
不像打小孩幾秒鐘結束 大人也輕鬆
卻可能造成小孩累積的傷痕
我們大人至少可以自我解決壓力
雖然這樣真的精神耗費太大
導致我會用吃東西或捏自己來紓壓
副作用是肥胖的危機XD
或許會有人覺得我不會教小孩
還浪費時間耗在那邊
覺得不打小孩就不是媽媽(爸爸)
我只能說不一定適用每個家庭
我們堅持到現在四年了(也肥四圈了)
還是想繼續努力
-
推薦轉貼文章
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會被體罰「打壞」!
從腦科學的角度看,當孩子出現哭鬧、情緒無法控制等行為時,是因為他被下層腦掌控了。
如果家長的管教方式是打罵、威脅、恐嚇,孩子的下層腦就會被活化,而進入反射性的攻擊或逃開模式。
家長的管教方式就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美國精神科醫師Daniel Siegel以施工中的房子來解釋孩童的大腦,大腦就像是有上下兩層樓的房子,下層的腦由「腦幹」與「邊緣系統」組成。「腦幹」掌管了呼吸、心跳、血壓等等人類生存的必須機制,「邊緣系統」包括海馬迴與杏仁核,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覺得受到威脅就咬人、生氣就拿東西丟人,便是由「爬蟲類大腦」(下層腦)來掌控的行為。上層的腦由各種大腦皮質組成,掌控決策、思考、調節情緒、發展同理心、道德判斷等功能,這些也都是家長希望孩童能夠發展的技能。
-
打孩子的風險在哪?
一、 透過暴力,無法教會你想教孩子的事
通常長期被暴力對待的孩子,有三種發展:
第一種是,失去自我 – 挫敗的人生
他因為非常地恐懼與害怕,自我變得很小,所以在跟人的關係,變得退縮。 而當大人用更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他只會累積更多的恐懼與挫敗經驗。而讓他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第二種是,認同暴力 –「我夠強,別人就會聽我的。」
我在學校,常常看到孩子有反覆出現的侵犯界線或暴力行為,我除了去問:「在那個時候,你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那麼生氣?」
我還常問:「你從哪裡學來的,在你小時候,誰打過你?」
孩子永遠會講出一個他在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對他造成的傷。
屢試不爽,百發百中。
即便孩子現在還沒有行為問題,他在日後,有非常高的機會,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因為他學到的是:「我不需要尊重別人,只要我夠強壯,我就可以讓別人聽我的話。」
而這與最開始想要教孩子「乖一點」、不要闖禍的目的,往往是背道而馳。
第三種、 自我麻痺痛苦 – 處罰效力的遞減
為什麼暴力的互動,總是越演越烈呢?
孩子若長期在一個被暴力對待的情境,如果擺脫不了,除了退縮、認同暴力,還有個可能性,就是 隔絕、麻痺自己的感受,告訴自己「我不在意、我沒有感覺。」不那麼痛苦,才有可能活下來。
而大人看見一個孩子,好像對於管教或責罵「不痛不癢」,會再次加強管教的強度,而形成「你打得越兇,我越無感」的互動。
但傷害並非因為告訴自己「沒有感覺」,就沒有造成傷害,而是壓到心裡面更深處。
二、 核心:建立在羞愧感與恐懼的教育 – 以親子關係作為代價。
我問過很多身邊的親友:「那時候你被打,你現在想起的會是什麼?」
大多數的回答幾乎都是:
「當時沒有人幫我。」
「我真的不知道我錯在哪。」
「我真的覺得,我的爸媽是不愛的。」
「我到現在都覺得我是個很糟糕的人。」
幾乎所有孩子學到的,都是「我不好、我是很糟糕、沒有價值的。」而這樣的孩子,會對於他真正需要改進的事情,有巨大的無力感, 因為他光要面對挫敗的自己就來不及,更沒有力氣去學他應該學的事情。
『可是會不會孩子,真的學會警惕,或者變得更加優秀?』我猜有爸媽會這樣問。
我的回答會是:「身體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
即便孩子真的因為這樣變得很「優秀」,但他的心中,永遠有一個沒有自信、哭泣的孩子。
「打」小孩前想一想
但我說,退一百步,如果你不打小孩真的痛不欲生,我提供幾個「打」小孩前的思考原則:
一、 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打」小孩的目的、自己的狀態
不在失控的情況下打小孩。
如果自己真的氣到不行,手已經揮起來的時候,請深呼吸一口氣,暫時離開衝突的現場,然後問自己:
「我是在發洩情緒?還是真的要教他?」
「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
「一定要透過「打」的方式才能達到?」
通常問過自己之後,就更有機會能夠說出:
「爸爸現在很生氣,因為你的行為已經造成別人困擾,對你自己也沒好處。」或是
「現在我非常生氣,我很害怕我會說出或做出傷害彼此關係的事情,所以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再來談。」
如果你還是有非得不打的理由,請告訴我。
而我也相信,就算你想過這些問題,真的還是需要手起刀落,關刀也會變成指甲剪。
二、 帶著關愛的處罰
我這裡說的,絕對不是那種:「我是為了你好,才會打你 /罵你。」這種以愛當做糖衣的處罰。
而是當我們氣到想打孩子的當下,往往都有一個「希望孩子更好」的原因。如果可以,能不能直接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例如:
「我對你很生氣,因為你超過約定的時間回家一個小時,讓我感覺你並不重視我們的約定,而且我會非常擔心你的安危。」
我曾經在引導一對親子對話的過程中,聽過一個長期被家暴的孩子說過:「我媽之前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我錯在哪裡。」然後就感動到流下眼淚。
因為過去他從來不知道,原來媽媽的嚴格背後,原來是對自己的期許、不放棄,以及滿滿的愛。
對於長期在權威管教文化底下長大的人,要在身為人父人母時,選擇沿用過去的習慣,用高壓、權威的方式管教,是一條比較「容易的路」。
但簡單的路,往往不是因為他最「正確」,而是因為:「如果不選擇這條熟悉、容易路,我不曉得那個我沒有去過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而我,又該如何面對?」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嘗試今天不打
#或許會明天也不打
#大後天也沒打
#大大後天忘記怎麼打
#打電動打球打哈欠好了
精神科行為約定 在 語聲者王喬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在數位世界遇到的性暴力事件,我想邀請你...改變這個世界。
『這世界有些人事物爛透了。所以我想改變世界,從我自己開始,一點點也好,對他人的傷痛更溫柔一些,希望這份溫暖,能傳遞的很遠很遠。』
寫下妳/你的痛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women.in.digital.initiative/posts/246725590264001
我是個實況主,就是在網路上直播跟不特定的觀眾互動的那種職業;
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雜質,因此在這段工作的期間裡,
時常接收到各種是針對妳的、不是針對妳的的性騷擾,
而很多人會說:「只是玩笑話,妳不要那麼認真。/認真就輸了~ / 妳有因為這樣少一塊肉嗎?」這樣的話,甚至在我因此而表現出不滿、生氣或悲傷的時候,告訴我:「這麼一點事情都承受不住,註定一輩子當小實況主,沒人要看」、「妳這樣誰敢在妳的實況上說話啊?」。
在跟其他人之間談論我的時候稱呼我為「聖光婊」,訕笑說「我看她台都要拔鍵盤」,因為不能說些輕浮跟暴力的言論、而說我的頻道是"文字獄"、"一言堂"等等。
而在2020年初的時候曾發生過連續近半個月,不時有不特定ID以類似的辱罵字句的來我的頻道上,在我的聊天室說出:「O妳是不是愛上我?別再嘴砲唬說八道啊 為啥妳屁股這麼大?奶又垂 啤酒肚 粗手臂 母老虎.沒人要 嘿嘿嘿」、並問說「屁股大的洞是不是都很大」、「OO飛機場 超級玻璃心這麼暴躁是不是處女」、「@OOOOOO你的奶快垂到肚臍了,屁股大的跟神豬一樣..竟然會玩GAME 哈哈哈」、「@OOOOOOO 幹嘛私我叫我當你一日男友…我很貴的」、「邊看邊打槍有種奇妙的快感」、「我又大又粗又直 喜歡嗎」、「妳很缺30cm大雕?我有喔妳吃了就不會中猴」等等的內容。
我那時候求助無門,找很多實況主問(有男有女),大家都叫我當作沒看到;
叫我BAN掉他(封鎖他發言功能);可是根本沒有用...因為他每次BAN掉就開一個新帳號來再次寫出那些發言。
我知道在現實世界被性騷擾也很常受到冷嘲熱諷,就如同最近沸沸揚揚的那些事件、或者是有舉證上的困難(誰隨時錄影?),可是在網路世界即使我能舉證,有影片片段、有截圖畫面。我還是沒辦法讓說出這些話的人為他的行為負責。
我到警察局報案,花了總共近12個小時在寫筆錄,看著警察先生小姐們忙進忙出花這麼多時間,但我內心也知道很有可能找不到人,這讓我覺得很抱歉。
因為我內心響起了我曾在網路上看過的 在數位性騷擾新聞下留言的那些:「浪費國家資源」的言論,而最後經過漫長的等待,妨害名譽一案等到的是「請提供被告訴人更詳細之資料」的公文,而性騷擾一案則是:「依規定召開性騷擾事件審查會議逕付表決,案經與會出席所有委員決議『性騷擾事件成立』,移請社會局續為卓處。」然後到我打字的當下7個月過去了,沒有然後。
那陣子因為這件事情的持續、還有對本來以為能救援自己的人的漠視(或許是無能為力)、以及對我說「網路上的人說這些話妳"真的"有受到傷害嗎?」「妳不會不要理他就好了,不然不要當實況主了」的言論而 感到挫折無力,加上種種因素 我在3月被精神科醫師(身心科醫師)鑑衡後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在2020年底被認為在進行自殺行為而報警強制送醫。經洗胃等醫療處置後昏迷了一天,12/31日在加護病房醒來,愧疚自己拋下了約定好要一起跨年的實況台觀眾。
到現在我依然不明白,有些人不會因此受傷,而我會受傷,是我的問題、是我太脆弱嗎? 負面的情緒無法在實況上隱藏,觀看人數也因為自己無法強顏歡笑而難以再起,這份挫折讓我陷入惡性循環,不到三個月內嘗試過量服藥至少4次吧,最近一次就在農曆年前兩天,這就是傳說中的年關難過嗎?(笑)
其實我身邊有人愛我、有人支持我、也有人關心我、告訴我有這些念頭要打給他們,可是這種情緒襲來的時候我只想消失,只想不要再感受這種心裡的痛。
我還有好多好多事情跟計劃想做,但在低潮來襲的時候,我即使想著那些關愛我的人跟我想做的事,做到一半的...還沒執行的...才剛開始的...我還是振作不起來。
我不斷地這樣懷疑自己。
既想要為了改變這些不公正而努力、又因為這些痛苦想死去。
在我寫這封信的當下(對,我開著直播寫下這封信,這真的是"實況"呢,哈哈),也有觀眾這麼告訴我,告訴我性騷擾的界定是模糊的,告訴我心裡受傷能有數據嗎?說每個人標準都不一樣,只能約束自己 現實就是這樣。(他的意思是指只能約束自己不去傷害別人,但我看起來是能約束自己學習不因此感覺受傷),然後在我憤怒地說出:「就是因為大家都漠視 覺得無法改變 而不去改變所以這個社會才是這樣子」、「沒有人推進、沒有人敢提、沒有人在乎 它就會一直是這樣子」等等言論之後,對方說「...嗯 那我先換個台吧 想法不同 不好意思打擾了」(在線觀看人數-1),我的心裡又是一陣挫折與動盪。
其實我知道改變談何容易,其實我知道受的傷比我重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 到底有誰看得見我們的受傷。
我是個無名小卒,不是個大人物或網紅明星,
今天我就算因此而死去,又能引起誰的注意、
最多有一波小小的討論潮,但社會會因此而改變嗎? 不會。
我能得到的依然是妳太脆弱,如果我還活著只是嘗試自殺而失敗也只會被說想秀想搏版面然後又是無盡的黑話嘲諷,想死的人早就死了 等等的訕笑罷了。
所以,我想跟經歷過傷痛的每一個人說,
活著承受這些的妳/你辛苦了。
在我還有呼吸的日子裡我會努力推進,
努力試著讓這世界對我們受的傷更溫柔一點,
努力讓這個世界把目光放在加害者的身上,
努力讓那些漠視而默許事件一再發生的人,少一個是一個。
我是王喬蕎,我不想用這個來紅但也覺得自己無須匿名。
我想讓這些話題傳得更廣更遠,即使被說閒話也無所謂,
我已經經歷不少了不缺這一個。
謝謝有看完這段的每一個人。
謝謝WIDI還有iWin還有為此推動的每一個人。
願我們 都能好好的。
#你們可以幫我轉發嗎
#不然Tag朋友也可以
#數位女力聯盟
#iWIN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但我一個人解決不了可以一起努力嗎)
#妳不孤單 #你不孤單
#METOO
#TAIWAN
#實況
#性騷擾
#數位性暴力
#38號樹洞
#到此為止
#謝謝波麗士大人
#蕩婦羞辱
#女人迷
#女力
#私密影像外流不是妳的錯
#色情式復仇 #
感謝有你/妳 (私心推)
數位女力聯盟widi
↑為推動防治數位性暴力持續努力著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協助了很多人下架數位性暴力的影音(私密影像外流)
女人迷 womany
↑讓我遇見WIDI,讓我知道私密影像外流不是我的錯,
讓我能用自己的力量為這些事情勇敢發聲。
ps.我的私密影像並沒有外流,但我很怕他外流,關於我基於受騙而同意被拍攝所要負的責任我會扛,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YT或Podcast.
雞排妹ili鄭家純
↑在面對嘲諷言論及事業上的人際影響下依然為事件發聲,
給了很多人勇氣、開啟38號樹洞活動,讓更多人認識蕩婦羞辱。
(未徵得同意所以純感謝不Tag)
老布
↑承受了嘗試阻止我危害自己的生命卻沒能接住我情緒,只能眼睜睜看著聽著這一切發生的罪惡感與沉重,謝謝你,對不起。
#我的支持者 支持著我
↑謝謝我實況生涯中碰見過的每一個你,只要你曾經給我過微笑、給我過力量,不管你/妳現在還是不是在我身邊、在支持著我,是你們讓我到現在還在這裡,你們就像組成我羽翼的絨毛和羽毛們,帶給我溫暖、讓我還能飛行。
這則貼文有下廣告推廣,除了因為我想讓自己跟事件被更多人看見以外,還有四位守護者出資讓文章能傳遞的更遠(非組織、政治人物,單純是觀眾),謝謝你們。
我愛你們,自私的因為你們以我渴望的方式愛著我。
我不偉大,我自私的希望惡者為自己傷了人的行為負責。
「一個人發出聲音,
想紅、不知檢點、胡說八道。
失去工作、眾叛親離、蕩婦羞辱、人格毀滅。
十個人發出聲音,
森林裡有一棵大樹倒下,被聽見了。
一千人發出聲音,
共振鳴響,讓全世界都聽見。」
--------------------------------------引用自 雞排妹ili鄭家純
兩扇因性騷擾而起的活動傳送門:
雞排妹ili鄭家純 發起的 38號樹洞
https://www.facebook.com/ili19930831official/posts/3492395777549947
數位女力聯盟 發起的 寫下妳/你的痛
https://www.facebook.com/women.in.digital.initiative/posts/246725590264001
精神科行為約定 在 行為約定書- 心理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醫生、心理治療師都很喜歡跟我簽訂行為約定。但是每次我也都傻傻的遵照著行為約定不自殺不自傷,這大概是他們跟我簽訂的原因吧。 ... <看更多>
精神科行為約定 在 松德精神科診所- 家有過動兒怎麼辦? 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文:#松德精神科診所黃瑛欒心理治療師圖:網路#注意力缺失/#過動 ... 有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組」相較於「純粹藥物治療組」,在攻擊行為、思考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