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接連發生大學生自殺意外事故,「安南醫院精神科-張俊鴻 主任」表示,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高學歷帶來高壓力,研究生得到焦慮症或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六倍,親友的陪伴與傾聽,及本人的自我察覺都相當重要。
張俊鴻說,一般人認為高學歷者是人生勝利組,應該一切順心,但根據美國Kentucky大學作的研究調查(發表在2018 年NATURE BIOTECHNOLOGY)顯示,2279位研究生中(9成是博士生),41%有焦慮症,39%有憂鬱症,竟然比一般人得到憂鬱症或焦慮達6倍以上之風險。
此外,歐洲另一篇研究結果報告顯示3659個博士生中,有32%博士生有一般的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最多,平均三個博士生就有一位有身心疾病,實在是很大的警訊。
而有身心疾病的朋友本身就比較會有較高自殺風險,張俊鴻表示,大數據統計發現憂鬱症患者大概有15%左右的人會選擇自殺結束生命,而思覺失調症約10%也是死於自殺。【註1】
■為什麼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加油?
憂鬱症患者通常是很努力的,就是因為太努力,努力到無力,於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面的路。他需要休息,不要再努力,才會再度看到,啊,路在那裡,才會有力氣往前走一點點。【註2】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三不守則」、「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其實在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參考以下「三不守則」:
▶「三不守則: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三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六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關心、傾聽、不要不理他、說出來、一起出去玩、鼓勵就醫」
1.多多關心患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不要不理他
患者的孤獨感很大,有時會大到拒絕任何人的接觸,在他們身邊的人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被拒絕就不理他。
4.說出來
患者如果提起自殺的想法,和他們一起討論,不要迴避話題,坦率地與他們討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如果他不願意,也不要強迫。
6. 鼓勵就醫
在患者身邊的人要積極鼓勵他們就醫,讓患者了解接受治療能有效對付症狀,且讓患者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註3、4】
■憂鬱症
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
這些自殺者當中,據研究資料顯示,在生前95%患有精神疾病,70%患有憂鬱症。雖然每位自殺者各有其獨特的起因、發展過程,但在走到自殺那一刻之前,精神疾病似乎是自殺者的一種共通路徑。因此清楚認識、發現、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似乎是在鬼門關前搶救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註5】
■關於憂鬱症,大家最常誤會4件事
據健保署統計,107年全台共有40萬人因憂鬱症就醫,你我身邊可能都有憂鬱症患者,以下整理4個常見的迷思,由「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袁瑋醫師逐一解答:
1.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
(錯!)憂鬱症患者並非「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憂鬱症會影響思考能力,患者看待外界事物會變得易怒、煩躁,也因此在旁人看來就像是「不知足」的表現,其實是因為生病了,無法控制自己想法的關係。
2.抗壓性差才會得憂鬱症?
(錯!)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因為「走不出負面情緒」「抗壓性太差」而造成,袁瑋醫師認為,其實負面思考和憂鬱是互為因果的關係。她以車子和汽油來比喻,車子開久了會沒有油,但沒有了油,車子也無法行駛。如果長時間處在負面思考之下,可能使得大腦逐漸失去對壓力的處理能力;如果大腦已經有憂鬱情形,也會加重負面思考的情形。
3 憂鬱症不需要治療?一輩子不會好?
(錯!)正規專業治療對憂鬱症是相當必要的,袁瑋醫師說明,正規治療包括藥物、經顱磁刺激、心理諮商等;藥物治療須持續6至8個月、經顱磁刺激需進行10至20次,經過完整療程後,再由醫師評估停藥、減藥,或是持續心理諮商等後續治療方式。
除了正規治療之外,輔助治療也不可或缺,像是運動、培養興趣、和親友相處、靈性滋養(例如宗教信仰),也都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
袁瑋醫師強調,大多數人的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但是不能只靠藥物;藥物可以改變大腦,但如果自己沒有持續調整心理狀態,憂鬱症也容易復發。
4 避免和患者討論憂鬱症?
(不一定!)該不該和憂鬱症患者討論病況或憂鬱症,袁瑋醫師認為答案因人而異、因當下狀況而異。如果身旁有憂鬱症患者,她建議先詢問「我可以怎麼協助你?」有時候對方只需要你靜靜傾聽,也有時候需要你適度提供意見,可以視狀況提供協助。
袁瑋醫師強調,請務必確保自己在穩定的狀況下和他適度討論,不要太急著想要「跳下去救他」;即便是好意相助,或是單純鼓勵他「加油!」,卻可能帶給患者更大的壓力,認為「我已經很努力了,你卻沒有看到。」操之過急反而造成反效果。【註6】
■延伸閱讀「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貼文【憂鬱症源於「不知足」? 醫嘆:汙名化】: http://bit.ly/3qw1PW7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udn.com 聯合新聞網)「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http://bit.ly/3qyKqfC
∎註2
(遠見雜誌)為什麼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加油?:http://bit.ly/3oYe5OR
∎註3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bit.ly/3nVkYz1
∎註4
親子天下 「3不6要,陪伴身邊憂鬱者走過人生低谷」:http://bit.ly/38Whxnp
∎註5
( 天主教靈醫會醫療財團法人 羅東聖母醫院)「認識憂鬱症」:https://bit.ly/2XUQXVm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郭峯志主任)
∎註6
健康2.0-抗壓性差、不知足才會得憂鬱症?醫師點出大家「最常誤會4件事」:http://bit.ly/2NleY6h
➤➤照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資訊圖表】陪伴深陷憂鬱的朋友時,不要再說加油了⋯好嗎?:http://bit.ly/38UyDC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精神疾病 #憂鬱 #焦慮
羅東聖母醫院-把愛傳下去 /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安南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精神科藥物月經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精神分裂、躁鬱、發狂大叫
今天討論一個奇特的病例,本來認爲會非常棘手,沒想到病人進步快速,兩次看診下來,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病人,女,華人,27歲。兩歲半開始有自閉症表現,不易與人互動,但學習還不錯,念到大專,很會畫畫及彈鋼琴。兩年前開始出現無法控制的發狂大叫症狀,每天會不定時很激動的大叫好多次,怎麽安撫都沒有用。有時候病人會半夜大叫很久,聲音非常尖銳,長期下來家人擔心會被公寓鄰居厭惡排擠,只好用被子硬把病人蓋住。病人大叫很急的時候,也會把頭用力撞在牆上,根本不管自己會不會痛及受傷。西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强迫症,只能使用鎮靜劑及其它精神科藥物來强壓病人症狀,無法真的治療。病人看過許多中醫,針灸及服用甘麥大棗湯、龍膽瀉肝湯、元胡止痛片等等,效果不彰。
病人還有其它的表現。長期月經不正常,往往延後半個月到四五個月,月經來前發狂大叫更加嚴重,節氣交換時發狂大叫也比較嚴重。肚子很容易漲氣,吃東西很容易上火,不用說牛羊肉,吃到鷄肉都會上火,平時家人只敢給病人吃鴨肉、魚肉及一點點豬肉。嘴唇長期乾裂,手脚常常冰冷。病人每天排便,都躲在厠所裡一個小時才出來,家人不知道是心理問題,還是排便不順,只知道病人排便很臭。另外,病人每天都睡到中午才願意起床,起來後心情很差,往往會開始發狂大叫。
怎麽治療?許多對中醫有些研究的讀者大概不難猜出和肝血虛、肝陽上亢有關。然而,真的臨床治療時,「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細節決定成敗)」,並不是直接套用甘麥大棗湯、龍膽瀉肝湯等就可以治愈,而某個方劑的加減,「加減」兩個字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才是決定能不能治好病的關鍵。這也是目前中醫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中醫教授及所謂「大師」講得很好聼,這個病就哪個方劑、那個病就哪個穴位,實際臨床療效卻亂七八糟。這就好像一個人讀了拳王阿里寫的拳擊書,覺得念得很有心得,認爲理解了怎麽防守這樣的對手、怎麽進攻那樣的對手,自己沒打贏過什麽擂臺賽,卻到處收學生教導如何打拳擊。更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很多學生跟著學習,還以爲哪天被人搶劫了,可以用來打倒搶匪!
這位病人是遠程治療,在望聞問切資訊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會在剛開始治療時刻意多加幾味中藥材,用來試探病人的服藥反應,以證實看診時的一些想法,因而藥方會冗長一些。這位病人的藥方為浮小麥、炙甘草、紅棗、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百合、生地、麥門冬、大黃、厚朴、枳實、木香、陳皮、吳茱萸、炮附子、石膏。病人媽媽看到藥方有炮附子,十分擔心病人會嚴重上火,我解釋病人之所以會上火,是因爲中下焦寒濕重,胃火、肝火、心火反逆的結果,病人媽媽常常給病人清熱解毒的中藥及寒涼的食物,只會讓上火越來越嚴重,使用炮附子治本時,適當搭配石膏,並不會導致上火。
兩次看診下來,病人進步很多。根據病人家屬的反饋,病人發狂大叫的次數大幅減少,發作程度也輕許多,已經可以用言語讓她平復情緒。病人沒發作的時候,清醒許多,比以前懂事及安靜很多,不像以前那樣不斷囉嗦及焦慮不安,也重新開始畫畫及彈鋼琴了。早上八九點會自己起床了,起床後精神好、心情好,不像以前中午起床後脾氣很大。病人也不再躲在厠所很久,現在幾分鐘内排便好就離開厠所。食欲變好,也開始吃雞牛羊肉,並沒有上火。
病人家屬非常高興看到病人的進步,兩年來家裡每個人神經都是緊綳的,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不知道病人什麽時候會發狂大叫,現在總算可以放鬆許多。這位病人還在接受治療當中,西醫所謂的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强迫症的現象再減少及穩定後,會改偏重於月經及其它問題。中醫臨床很重要的一點,不要想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古代大醫强調十個問題只抓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來治療,就像打仗一樣,必須有戰略,按部就班的進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説明,盲目地把病人症狀列出來,直接對應古書方劑的看診方法,或許可以治療一些輕微的小病,對稍微複雜一些病症是不行的,反而很可能會讓病情更加複雜。看診最重要的部分,是從生理病理上透視病人疾病的癥結,知道病人爲什麽有那麽多複雜的症狀,全盤考慮下決定該如何按部就班來治療,順著思路及病人反應,一步一步開立不同的藥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http://andylee.pro/wp/?p=9377)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精神科藥物月經 在 潘俊亨醫師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常月經的經血排放應該是少量、緩慢的流出
🔸當血量太大,月經排放速度太快,血塊組織來不及完全溶解,就會以血塊的形式排出。
🔸顏色通常是鮮紅色
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月經伴隨血塊。
🔹以下是常見因素:
1. 子宮肌瘤引起
2. 身材肥胖,引起雌激素分泌異常。
3. 內分泌病變,包含甲狀腺功能低下、高泌乳激素症等。
4. 服用精神科藥物,例如憂鬱症用藥。
5. 外傷或異物造成,例如裝有子宮內避孕器。
6. 懷孕、子宮外孕或流產。
7. 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包含排卵性出血和無排卵性出血,以後者較常見。
8. 刺激性飲食過量,比如冬天愛吃麻油雞、燒酒雞等含有老薑、米酒、中藥的補品,這些食物容易抑制凝血因子,促進血管擴張與加速心跳。
9. 不當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包含蜂王乳、蜂王膠、月見草油、花粉等。
10. 肝功能異常,導致凝血機能異常。
🌟若月經來潮時經常伴隨血塊,應盡早就醫檢查。
#愛麗生婦產科 #潘俊亨醫師 #月經 #經期 #血塊 #經痛
精神科藥物月經 在 精神科的藥會導致月經亂掉嗎- 藥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不正常月經出血,導致需要吃止血藥,婦科的醫生也說再觀察。這次回診後醫生才開始詢問我是不是有在吃精神科的藥,我回答有(我是吃自律神經的藥),他- 精神科,月經. ... <看更多>
精神科藥物月經 在 安安婦幼中心- 為什麼月經不會來呢? 月經過期對準備懷孕的人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8) 藥物: 最常見的為避孕藥,貼片或含藥物的避孕器。若是服用事後避孕丸,可能會造成月經過期或不正常出血。另外會影響月經的藥物為抗憂鬱藥、精神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