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護理,但我不想在血汗醫院工作!
🗣:健保都只給付急性醫療,社區、居家都沒有相關補助可以申請,難怪我們多數護理同仁的就業市場只在醫院診所!
您是否經常在內心 murmur 以上幾句話呢❓ 您的心聲我遠在新加坡都聽到了‼ 別擔心,我回國後會邀請心口司、照護司丶健保署等相關單位召開協調會,#共同研議健保給付急慢性病的比例,並特別配合衛福部的居家護理所倍增政策,讓具有「精神專科」、「精神衛生」認證的護理人員開設 #精神居家護理所。
為何我會特別提到精神居家護理所?大家有所不知,衛福部在2015年統計,#台灣光一年就診精神科的人數就有超過250萬人,且領取精神疾病身心障礙證明和健保重大傷病卡的人數,也都以相當驚人的速度在成長中🆙🆙 精神疾病已經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慢性病之一。
如果政府能投注更多資源到居家和社區做慢性病照護,讓護理人員開辦精神居家護理所,不僅可以活化不在職的四成護理人力,#讓護理人員多一個社居的選項,還可以讓精神疾病患者還有所有需要身心輔導的癌症或身心障礙者,都能夠在社區或家中獲得妥善的照護服務,#進而減少自殺事件,#甚至是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以健全我國的社會安全網💪💪💪
#精神居家護理所
#社會安全網
#護理回歸專業
#512護師節 #分享護理重要政策「居家護理所倍增」行動計畫‼
🤔熱愛護理的我,除了在醫院工作,還有更多元的選擇嗎?
😃來認識「#居家護理所」吧~!
🎀#WHAT🎀#居家護理所丨係蝦密?
☑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護理機構的病床走道變成厝邊頭尾的街坊巷道,那......「居家護理所」就像是護理站,護理師可以走入每一個家庭,關心照料每一個人的健康。
☑透過走動式護理,讓健康照護從「相借問」做起!
🎀#WHY🎀#為什麼推動丨居家護理所?
一直以來,台灣的醫療照護體系是以醫院為主,護理人力的執業分布也高達80%在醫院服務...然而,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下,現今社會對於社區照護的需求已明顯大增!
🎀#HOW🎀#你們怎麼推動丨居家護理所?
☑我們推出「居家護理所倍增」行動計畫!
☑透過輔導設立、實證培訓、科技應用,讓護理人員可以更彈性自主微型創業,走入社區,到家提供家庭護理,建立讓醫院護理師延伸社區執業的居家護理模式,更延長護理專業職涯。
⚠ 看到這...你也好奇了嗎?想進一步了解怎麼開居家護理所?🤥
⚠目前我們已完成輔導居家護理所設立培訓共53位,可以協助輔導有意願的護理人員開設居家護理所,提供更多居家護理所設立相關指引訊息!詳情:http://bit.ly/2VsSTG2
#熱血護理夥伴
#護師節 #一起來認識重要的護理政策 #居家護理所倍增計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精神居家護理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安馨居家護理機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110年第十屆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團體金獎八里療養院居家護理 ... 的評價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來訪,抓緊時間與部長簡單報告了一下我們正在推動的眾多議題,公衛護理師高資低用、護病比、衛生所的定位、護理人員的執業範圍、全責護理、護理人員開業、居家護理、精神居家護理所等等。
台灣有28萬名執照護理人員,實際執業的卻只有17萬名,可見護理專業發展與執業環境仍然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期待部長可以協助我們推動議題,全力支持這群奉獻自己生命在照護他人的護理同仁,並找回護理投入職場的熱情!
#公衛護理核心任務盤點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康是基本人權,是每個人都該享有的權利,包括精神病患者!
今天受邀至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致詞,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表達我對精神居家護理的關心,精神病患者大多屬於社經地位偏低的弱勢族群,沒有病識感,也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因為他們的症狀都是以思維、情緒及行為障礙為主,而非像骨折那樣有明顯的外傷,也因此精神竟患者很容易被社會大眾忽略,只有在發生類似小燈泡的隨機殺人事件時,社會大眾才會在震驚之餘,重新將視線短暫地放回這群「生病的人」身上。
因此對於精神居家護理所的成立,我是相當樂見並支持的,若是能將精神病患者納入健保署的居家照護給付對象,更能降低病患重複入院對醫療機構所造成的負擔,以及精神病患者精神不穩定對社會安寧所帶來的威脅。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即便每天只有短短五分鐘的練習,你也可以得到身體給你的正面回饋💪這是最近推出迷你小影片希望傳遞給大家的觀念。
常常會有人問我「應該多久練一次瑜珈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通用的答案。真的,這取決於你想要從你的練習中得到什麼,無論是更強壯的頭腦、身體還是其他東西。
依據我自己和許多老師與同學的經驗,每天練習瑜珈絕對可以幫助你應對焦慮和抑鬱,擁有好心情。 除了變得更加強大、更靈活,你將開始改變你的人生觀。
通過經常性的瑜珈練習,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增加了能量和活力,更好的情緒管理以及即使面對日常生活壓力也能保持冷靜的能力。
每日瑜珈可以幫助灌輸自我護理的模式或習慣。
每日,聽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你知道嗎?
練習的時間和內容將可以根據你的睡眠、精神狀態,
以及你一整天所做的工作量、體能消耗而改變。
我很愛大汗淋灕的流動瑜珈,也非常喜歡睡前的修復瑜珈,有些日子在好幾個小時有強度的練習中覺得舒暢、電力十足,有些日子只想停留在攤屍式 Shavasana 裡大休息。
你呢?跟我分享你的練習😊
邀請你一起幫 Katie 的影片上字幕: http://bit.ly/38pwL14
請訂閱頻道,加入 Katie 的瑜珈旅程,讓我們一起深度練習:)
For more videos like this,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channel!
想找 Katie 凱蒂
STAY CONNECTED WITH ME!
=========================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lowWithKati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lowwithkatie/
歡迎來信: flowwithkatie@gmail.com
=========================
Song: Ikson - Spring (Vlog Music No Copyright)
https://youtu.be/EVGAjPzWHro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110年第十屆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團體金獎八里療養院居家護理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社區 精神 照護團隊」為因應 精神 病人需求複雜度高,收案範圍又遍及新北市14區,涵蓋人口最稠密以及偏鄉區段,因此乃以「洋蔥模式」為行動概念, ... ... <看更多>
精神居家護理所 在 安馨居家護理機構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安馨居護辦理112年精神病友多元社區生活方案發展計畫 全國第一家精神障礙爲主的居家護理所,居家護理不是只有管路,居家護理不是只有長照,護理專業可以無所不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