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他人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若要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將社會納入自己意識之中成長,我們無法在不和旁人交流之下而生存下來。我們一生下來,一開始交流的人,而慢慢形成自我意識的,就是自己父母與兄弟姐妹。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所說的:「重要他人」或者是「具意義的他者」。
故事的主人翁卻是孤兒,從一出生就沒有可以參照的「重要他人」。讓他的追尋自我認同的旅程更加艱辛,難以琢磨。總是不斷地懷疑自己、總需要「重要他人」來指引、來確認。這樣的角色也許就是收留他的佩特魯神父、帶領他踏上旅程的朝聖者賽昆杜斯,透過言教或是身教指引著「男孩」尋找自己在茫茫人生之中,屬於自己的定位,而這個定位卻是他安身立命的磐石。
二、鏡中自我
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鏡中自我」,其含意是,人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通過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獲得的。人們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人們從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面「鏡子」中發展出自我意識。
儘管有了「重要他人」,但在主角的意識上並非如此就可以烙印清晰的自我模樣。他總是觀看周圍旁人的目光,看著他們怎麼看待他,就也就是社會學理論中「社會乃鏡中自我」,讓自我得以慢慢形成的根基。壞就壞在,故事的小小主人翁,竟然連一個「名字」都沒有,他自稱是「男孩」,別人都叫他「怪物」。他常常注意著,別人是不是叫他「怪物」,如果不是,就有偌大的喜悅。他最大的願望竟是「如果我的駝背能消失,不被叫做怪物,該有多好啊!」他竟連他真正的名字、他的身世來歷,都沒那麼渴望知道。正因為如此,我們知道「這位男孩」的自我認同與自我追尋必然是一條異常艱辛之旅。
三、自我覺察
相較於「重要他人」與「鏡中自我」是外在的材料,自我覺察則是需要個體內在自主形塑。透過自我覺察,人們可以了解更深一層的行為動機、感受意涵,與自身所重視的經驗或價值觀,提升對自我的了解和認同感。
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再怎麼重要的「重要他人」之啟蒙,最終還是需要個人的開竅與啟蒙。開竅了,啟蒙了,看懂了整件事情的脈絡,主角就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從「重要他人」接收到的訊息是「我還有工作要做」,而他透過自我覺察的能力,確認了這份工作的必要性,進而轉化成「我得找到一個家園」、「我花了點時間找到自己」。他覺察到了自己的潛能,並將其完整展現出來。
四、注定不平凡的經歷
大部分青少年故事的主角,一開始都是平凡人,但卻注定有著不平凡經歷。這些不平凡的經歷正是作者苦心營造的脈絡,好讓讀者順著這樣的劇情安排,與主人翁一同經歷與感受這些不平凡的,甚至是奇蹟的過程與境遇。平凡人中有著不平凡的追尋與探索。事實上,在旅程開啟的第一個晚上,山羊神奇地跑來陪男孩過夜,我們就應該知道,這位平凡的男孩肯定有著不平凡的使命。
很多自我追尋的故事,大多是如此開啟他的追尋旅程,首先是「在家」,然後「離家」展開旅程,最後「返家」──他又回到原本的家。在本書中,主角被重要他人帶著離開家園,但是過程中迷路了,完全失去方向。正當需要依賴重要他人時,這位他人卻不再或不能指引了,主角只好靠自己摸索尋找方向,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
這也隱喻著主人翁「自我追尋」意識的歷程:先是「啟程」,然後是「啟蒙」,然後「回歸」。只是經歷千辛萬苦經歷「返家」的男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懵懂無知「離家」的男孩了。
米德自我發展理論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問,怎麼才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或許可以參考人文的作法:
人文強調的是天賦開展,不以考試來評量。在畢業時頒的獎項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架構,其中包含了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人際、自然、肢體運動、内省、音樂等八大智能。另外也補充了額外獎項,以呈現每一位孩子的天賦天性。
這些獎項內容是:
*李白獎:在口頭語言、運用及文字書寫方面占有優勢,能把句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並運用自如,學習時善用語言及文字來思考,喜歡文字遊戲、閱讀、討論和寫作。
*愛因斯坦獎: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智能,學習時喜歡提出問題並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喜好能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
*劉其偉獎: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其關係的敏感性很高,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學習時善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
*蕭邦獎:音樂智能強的人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較具敏感性,學習時善於透過節奏旋律來思考。
*法布爾獎:具備能認識及探索植物、動物和其他自然環境(如雲和石頭)的能力,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
*阿基米德獎: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智能,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
*包威爾獎:對人的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較具敏感性,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喜歡參與團體性質的活動,願意找別人幫忙或教人如何做事,在人群中感到舒服自在,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多藉由他人的回饋來進行思考。
*卓別林獎:擅於以技巧控制自身的動作,如舞蹈、戲劇等。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其雙手靈巧具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善用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常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學習。
*林義傑獎:擅於以技巧控制自身的動作,如運動等。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其雙手靈巧具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善用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常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學習。
*有你真好獎:感謝有你的存在能讓同學學會人際相處與互動,學會包容與同理他人。
*貝登堡獎:由於你的認真與努力,合群奉獻、熱心助人。
*德雷莎獎:能自我瞭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從各種回饋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優劣,常靜思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
*艾森豪獎:各方面能力均衡發展,知人善任。擅於統合各方面的各式資源,勇於負責迎接挑戰。
青青拿了李白、法布爾和艾森豪獎。
米德自我發展理論 在 B1L1自我形成的理論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B1L1 自我 的成長— 自我 形成的 理論 】 先跟各位說聲抱歉,這次錄影忘記 ... 三、 自我 形成的 理論 : 米德 (George Mead)—主我與客我的對話 米德 認為人終其 ... ... <看更多>
米德自我發展理論 在 公民教師周維毅- [複習] 米德的「主我」和「客我」vs. 佛洛伊德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佛洛伊德的三個我一、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社會學家米德(G.H.Mead)對自我的形成,建構了豐富的理論。影響較為深遠的包括「概括化他人」、「主我」和「客 ... ... <看更多>
米德自我發展理論 在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中公民與社會 - 台東高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B ) 依照佛洛伊德性心理發展理論,共分為5個階段:(甲)口腔期(乙)性器期(丙)潛伏期(丁)肛門 ... ( D ) 關於米德的自我發展三階段論,下列何者正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