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的大腦》
這一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科普書
教練“Coach” 的定義是協助客戶找到內在價值, 賦能激勵, 以及打造新行為, 並協助客戶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由於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深受大腦活躍狀況的影響, 因此本書的前面一半 (也是我讀的最痛苦的一半), 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大腦不同區塊的功能, 因此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他的一些反應, 思路, 與情緒, 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同時也讓教練本身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特定的溝通技巧來協助對方. 例如, 在與客戶討論如何建構一個新習慣時, 如果預先知道大腦哪一些部位會對於新習觀產生影響之後, 就可以基於這些信息來確認制定課程的方向
我們很快地認識一下大腦的區域與其功能:
1. 前額葉皮層:是腦部的命令與控制中心, 負責注意, 處理外部信息, 是大腦最高層級的認知部位. 在進化過程中, 屬於最後發展出來的部分 (靈長腦). 這個部位涉及: 執行, 計畫, 決策, 串連思想與行為的一至性與調節社會行為. 而在壓力之下, 這個區域的運作會大打折扣
2. 基底核: 負責認知與情感, 多巴胺是這個部位最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 正向的行為成功以及健康的生活 (飲食與睡眠) 有利於多巴胺水平的提高, 對於行為改變有正向的效果
3. 紋狀體和伏隔核: 紋狀體可以說是大腦皮質與基底核的中繼站, 將皮質接收到的訊息往內傳導到基底核, 而伏隔核則是與快樂, 獎賞, 衝動與安慰的效果有關. 教練可以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 給予適當的回饋, 激發他的動機, 並且瞭解他的價值觀, 透過正確的目標建立方式 (SMART) 讓他維持鬥志
4. 島葉皮層: 左右腦各有一個島葉, 負責控制內臟與軀幹的感覺. 島葉又與杏仁和緊密連結, 負責影響人類的情感, 知覺, 意識, 管理認知功能與人際關係.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有冥想習慣的人右島葉會較厚, 專注力也更強.
5. 杏仁核: 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與情緒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面對”戰或逃” 的威脅時會特別活躍, 而在極度專注時會穩定的運作. 因此教練對於客戶創建積極體驗, 與克服對某件事的恐懼感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6. 前扣帶皮層: 負責處理衝突與檢測錯誤. 前扣帶皮層會將錯誤與獎勵結合, 並開發出有價值的選項. 在人們極度疲勞時, 前扣帶皮層功能會下降. 因此教練應該要不斷觀察客戶的疲勞程度與壓力控管技巧, 以幫助他們可以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
7. 下丘腦: 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中央控制塔台, 在動物的實驗中, 激活了白老鼠的下丘腦, 令牠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 反過來說, 假如焦慮, 壓力, 不良習慣, 與睡眠障礙都會抑制下丘腦的運作. 因此客戶在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也是教練需要關注的重點
8. 海馬體: 整合信息, 儲存短期記憶. 與杏仁和共同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在憂鬱症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海馬體嫉妒的萎縮, 而近年發現, 學習, 有氧運動與冥想都可以有效地增強海馬體的功能與體積 (反之, 過高的血清皮質醇的濃度則對海馬體有害)
接下來是相關的賀爾蒙:
1. 皮質醇: 又稱可體松, 大家應該對他耳熟能詳了. 皮質醇在面對威脅時會釋放, 其功能在利用血糖, 提升血壓與心率, 降低疼痛感. 一般來說, 皮質醇水平在清晨接進清醒時會逐漸升高, 在晚上睡眠時會降到最低. 但是假如客戶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之下, 則會導致皮質醇高居不下, 近一步產生心理與生理的傷害. 教練應該需要與客戶仔細討論壓力源, 以漸少皮質醇的反應. 有新研究發現, “笑” 是一項降低皮質醇最有效的武器
2. 多巴胺: 主導思維與行為, 情感, 與獎賞. 而一般對於某件事物的成癮, 也與多巴胺有關. 由於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在即刻體驗到愉悅感, 因此在面對某些決定時, 大腦會驅使人們做出短期就可以立即獲得好處的決定. 而打造一項新習慣時, 可以將客戶喜歡的行為放在要建構的新習慣之後, 當作一個獎勵, 那麼這個新習慣的執行就會讓客戶更加的有動力, 這一點在 “原子習慣” 一書裡面也有提到
3. 催產素: 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與信任感. 由腦下垂體分泌, 可以降低血壓與焦慮, 增加積極的社交行為 (與皮質醇是反向效果).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可以提高催產素的水平, 近而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亦然). 所以創造一次令人愉悅的交談, 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合作默契, 我們也可以與客戶思考, 如何實際應用在工作與家庭之中
4. 腎上腺素: “戰鬥與逃跑”反應的主導者, 與皮質醇不同的是, 腎上腺素是速效激素, 強烈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 腎上腺上的釋放會讓人產生鬥志, 燃起動機, 與皮質醇不同. 我們應當與客戶討論, 如何看待一的壓力, 如果把它視為一個挑戰, 那麼腎上腺素水平會提升, 但是假如把它視為一個威脅, 皮質醇水平則會變高
5. 血清素: 由色胺酸組成的神經傳導物質, 是讓人類產生幸福感的最主要賀爾蒙. “感恩”是一個提升血清素最好的方式, 而教練可以帶著客戶來探討未來理想的生活場景, 以增強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
6. 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可以使人平靜, 幫助睡眠; 而谷氨酸則會讓人產生興奮, 並參與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現, 在壓力極大的人們大腦中, 由於高濃度的皮質醇水平, 谷氨酸也會跟著提升, 而γ-氨基丁酸跟著下降, γ-氨基丁酸不足也與物質濫用和憂鬱症的形成有關
我們的大腦細胞神經元具有可塑性, 根據我們的思考, 決策與行為, 會強化或是弱化某一些神經連結. 例如, 有些讓你不順心的事情, 越是放在心裡, 越會揮之不去, 因為反覆回想這一件事會強化跟這一件事相關的神經連結, 連帶讓大腦相關的區域與賀爾蒙開始運作;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可以對一件正面的事物不斷地重複思考, 也會提升我們對於這一件事情的主導. 王導電影 “一代宗師”的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就是最好的說明. 除了思考模式, 舉止, 習慣,以及環境都會影響神經通路與突觸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於客戶的行為改變,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曉以大義, 必須要與他外在面對的整體一起考慮
在1960年, 腦科學家米勒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人類的大哪只能同時控制7個加減2的任務同時執行, 因為海馬體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 因此假如在學習新事物/行為時, 給予太多任務, 不但會讓人記不住, 反而會引發客戶的過度焦慮與分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無法專注, 近一步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急於求成, 一下子跟客戶訂定太多計劃, 或是給予過多的指導, 反而容易導致他們不擔心的沒學到, 舊的也忘光光. 所以計畫的擬定與執行的節奏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 作者提及關於教練技術 “Coaching Skill”方面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部分, 我也覺得很受用:
意志力: 意志力雖然會因為客觀因素所影響, 但是可以被增強的. 我們可以在客戶狀況好的時候給他一個挑戰, 有效提升他的自信心, 有助於強化意志力
習慣: 請客戶分享覺得過去阻礙他們成長的幾個習慣, 以了解困擾他們行為改變的障礙在哪裡?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
樂觀: 鼓勵客戶以積極視角自我的改變, 但是提醒他們有可能因為過度樂觀所忽略的細節
目標:探索價值觀, 建立具體的目標, 透過GROW溝通技巧, 以打造SMART的步驟
正念: 關注當下, 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客觀的分析狀況. 正念引導可以提升專注力, 減輕壓力, 並獲得更好情緒掌控能力 (練習冥想)
心流: 幫助客戶認識 ”心流”, 並探索他們可以觸發心流狀態的事物
動機: 在TTM模型裡面, 一在強調了動機的重要性, 而科學家也發現, 激發客戶的動機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多巴胺的釋放. 因此在建立任何新習慣之前, 花時間探索動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課題
這本書裡其他的章節, 討論了如何將上述一些重要概念串聯運用, 同時也說明了大腦不同的區塊是如何的相互合作會是對抗.. 這本書好的地方是把大腦的功能性解剖與教練工作連結在一起, 讓我可以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缺點是裡面舉例的很多心理學實驗, 要不是只是提到名字, 要不是只有簡單的描述, 讓我沒辦法100%的知道這些實驗的全貌, 比起理論,這些實驗才是最有意思的! 算是我認為這本書美中不足的一點
神經可塑性定義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在 腦中風復健照護交流裡有風友討論到虛擬實境療法,基本上也是一項研究實證很多的療法,不過通常也是自費項目,到底要不要選擇,這邊有幾項原則可以了解一下
甚麼是虛擬實境呢?
先定義一下,這邊說的虛擬實境不一定是要頭戴眼罩全沉浸式(一班來說這才算),不過其實治療訓練用的,只要裝置有感測器能感測動作,並跟電腦作互動,通常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訓練,就可以算是虛擬實境,或其實叫體感訓練比較正確,不過原理是相近的
為什麼要有感測器協助呢?
這就回到中風復健的原則就是大腦要接收透過動作刺激與回饋,促進神經可塑性,關於可塑性在不久即將出版的書也會有更詳盡的說明,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斷的強調訓練時要專心感受肢體動作的感覺,不過大部分患者可能因為感覺異常或是動作較微小,這時候感測器就可以協助放大回饋刺激!
老師哩在工殺虫?
講白話就是初期患者動作較微小,手指只能開一點關一點,在虛擬實境的遊戲訓練中,一樣可以透過這樣的動作來拿杯子,大腦才會知道這樣動沒錯,才會越練越進步啦!
機械訓練跟虛擬實境誰比較好?
其實很難比較機械、虛擬有很多廠牌跟機型,每個人狀況也不同,我很難跟你說誰誰誰絕對比較好,也有不少儀器是有機械並且提供體感回饋的喔!
但原則上機械好不好要看他帶的動作符不符合人體力學跟功能性,虛擬實境好不好要看他感測的動作精準度跟遊戲難易性的調整。
要區分的話誰比較適合的話,大原則確實是還沒有主動動作的人適合使用機械帶動,有主動動作的人適合透過虛擬實境的體感回饋加強訓練
生活訓練跟虛擬訓練誰比較好?
當然是生活直接訓練最好,不過現實面就是常常生活訓練需要治療師精準的調整活動難度,如果自己都做得到就不需要老師教了壓
不過虛擬實境只要簡單調整電腦參數就可以提供適當的挑戰給患者練習,再來就是,遊戲比較好玩啦,不然健身環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快出版了
#中風復健跟著做
#最詳細的復健動作教學
#風友必讀
#協助者必看
神經可塑性定義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導讀「彰化生活美學館」走讀台灣活動有感
趕在小學開學前後的假日參與文化部所屬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的走讀台灣活動。這次是與彰化地區荒野伙伴一起帶領數十個家庭,以親子共同參與為主的方式,走讀彰化的挑水古道,上午導覽古道,下午在古道終點,也是彰化地區的「最高」學府,文德國小,孩子在解說員帶領之下繪製綠色生活地圖,大人在另外一間教室,由我跟他們漫談這二十多年行走在台灣山海河間的一些感想與心得。
多年來文化部都會在四月二十三日世界閱讀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生日)時,舉辦許多有關閱讀的活動,但是從2017年起,從原本只以書為主角,拓展到「走讀」,以邊走邊讀的方式深度認識台灣,除了會推薦閱讀書單之外,也會邀請作者擔任帶隊的導讀人。
因為這次文化部選了我好幾本書,因此已經多年沒有在第一線帶活動的我,重出江湖帶自然解說,而且從北到南,在疫情趨緩的暑假帶了許多場。
這二十五年來,荒野保護協會培訓了上千個解說志工,在台灣各個角落帶領民眾接近自然,而荒野親子團也長期陪伴三千多個家庭,大人帶著孩子在天籟下起舞。
荒野為什麼那麼重視兒童自然教育?
因為生物有銘印現象。
銘印現象是指生物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對不同的事物,學習辨識有關鍵性的影響。當然,人是萬物之靈,人的大腦具有相當大的可塑性,因此我們不講關鍵期,而用敏感期來稱呼,也就是學習某些事物在某些時候比較有效,過了這個特定期間,效果就會比較差。
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研究證實,人類情緒發展(個性)的關鍵期,大概就在小學五、六年級之前,就像許多動物都有的「銘印現象」,比如加拿大野雁,在破殼出生那一段短短的期間,會對牠發出鳴聲有所回應的聲音以及第一個出現在牠面前的影像相聯結,將它銘印為媽媽,不管出現的是狗、是人,但是過了這一段時間,牠真的媽媽出現時,牠也不認得了,這種在特定時間對特定事物有所感應或學習的現象,就稱為銘印現象。
孩子在成長中,會有一段對自然環境特特別敏感的銘印期,這也就是一個人「故鄉」情感的來源,這時期跟土地環境的接觸,就像個人生命的根紮在土地上,形成一生認同的故鄉,一生情感依戀之處,也會是個人生命意義與自然生命相連結的機會。
人的童年期對土地,對萬物生命,對故鄉感的形成,特別敏感。孩子的感動也和大人不太一樣,我們樂觀的相信,孩子的感動會留在夢中,生根發芽,終究會長成大樹。
這次文化部的走讀台灣系列活動,為了吸引民眾參加,定義為「發現台灣新秘徑」,意思就是跳脫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著名觀光景點。
其實從成立荒野保護協會至今,我們總是主張不必帶孩子到什麼著名的風景名勝去人擠人,總是覺得不管什麼地方,只要懂得欣賞,只要心情對了,就會有一個很棒的體驗,反而許多知名的地方,總會加入了太多人工的設施,太多刻意塑造出來供你拍一張「到處一遊」的相片,因此,就算原本是天生麗質,也變成了塗抹太多胭脂的酒國名伶,增添了許多的庸俗。
而且台灣因為多山多溪流,幾乎任何一個住家附近三十分鐘路程之內都可以找到一個富含自然元素的「秘密花園」,甚至最好能常常陪著孩子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園中玩耍、散步。
什麼是「秘密花園」?
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各種義工訓練中,不管大人或小孩,我們長期推動「尋找秘密花園」的作業。
我們要小朋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並且定期去觀察與紀錄,我們認為,即便一個乍看之下平淡無奇的自然環境,只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就會發現豐富而有趣的變化。這個地方,不管是出太陽去,下雨也去;白天去,晚上也去,高興的時候去,悲傷時候也去,因為去的次數多,觀察久了,就會與這裏的萬物生命產生感情,這種與土地親密的感情來源,在孩子的生命歷程裏,將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這種固定地點的自然觀察我們稱為「尋找自己的秘密花園」,我們不但能了解園中的一草一木,體驗各季節的不同景色,進一步更能發現大自然之無窮無盡的新奇與奧妙。
因此,祕密花園絕對不只是一個景點,它是一年四季呈現不同面貌的不同場域,是不同心情不同時空中的不同花園,當你的記憶一個一個疊上去,這裏溶入了你私密的情緒,迴盪著你與伙伴們的音容面貌,許多的笑聲與淚水,都將使得地方不再只是一個普通地方。
這個時候,它就在你心中,當你累了倦了,有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召喚它。甚至,在無形中,我們的內心會因為它而起一些變化。
這種情境,就像美國西南部有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區,當地原住民納瓦荷人稱這片土地為「四角之地」,由他們神話中的四座聖山圍繞而成。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記住你眼前所見,把目光停在一處,記住它的樣子。在下雪時觀察它,在青草初長時觀察它,在下雨時觀察它。你得去感覺它,記住它的氣味,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如此一來,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當你遠走他鄉,你可以呼喚它,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在那兒,在你心中。」
大自然提供了多元而豐富的寶藏,我們在其間自在地探索悠遊,對不同的生命產生好奇與驚異,進而在真實的接觸與體驗中有了領悟,這對於身心靈整體的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過程。
我夢想每一個在台灣長大的孩子都有機會感受到台灣大自然的美好,讓大自然裏的豐富能在往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滋養的來源。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大人的陪伴下悠遊於大自然中,跟這塊土地產生感情,那麼住的地方才會變成魂牽夢縈的故鄉,當一個人內心有了故鄉,就像風箏飛得再高再遠,那種依戀就像是一根線緊繫於故鄉的大地上,心靈才得以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