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是否永遠只能「女性止步?」】
剛剛結束的清明連假,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回鄉掃墓呢?
有些人習慣各自掃墓,也有些人會以家族或宗族為單位,在約定的時間到達祖塔祭祀。不過……擔任宗族或家族「主祭」的人,往往是長男或具聲望的男性,畢竟在「傳統」中,家族的女性成員除了不可能負責「主祭」外,有時甚至是不能到場祭祖的。
不過,傳統真的是鐵板一塊嗎?
過往在所謂的「傳統社會」中,擔任主祭者通常是宗族中具聲望或教育程度教高的男性來代表。而受教育與聲望都較低的女性,自然而然也難以獲得這樣的機會。而女性是否就得被排除在「祭祀」活動以外呢?
隨著近年來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許多女性無論在社會中或是宗族裡,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時甚至可說是整個宗族中最具聲望者。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的習俗與規範也不斷地被挑戰與調整。
像是每年都超過百人規模已歷經上百年歷史,彰化縣社頭鄉斗山祠的蕭家祖祭。起初就像大多數臺灣家族一樣,並沒有由女性主祭的先例,但這樣的傳統,在蕭昭君成為蕭氏家族首位博士有了改變的契機。
1990 年,蕭父主動開口向家族主委詢問是否能讓擁有「博士」頭銜的女兒負責主祭。可想而知被以「沒有先例」而遭到拒絕,不過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的 2007 年,蕭昭君成為蕭氏祖祭中首位擔任主祭的女性。
祭祀當日,她邀請附近四所學校的女校長以及相關的學者到場參與。而這場首次由女性主祭的祖祭,除了家族成員外,也吸引了許多人到場觀禮,意外地使該年的蕭家祖祭登上了新聞版面,也成了蕭氏宗族這百年來最為盛大的一次祭祖大典。
畢竟挑戰傳統,並不是要「顛覆傳統」或「破壞傳統」,而是盡可能地讓每一個成員都能夠在家族的歷史中被關照與記憶。
該年的祭典結束後,蕭昭君也依照過往慣例以主祭的身份題了「#女光永續」匾額送給祠堂保存。
不過,像蕭昭君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臺灣女性參與祭祀的比例仍然偏低,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更多關於女性與祭祖的故事:https://bit.ly/3uBrw9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風穴寺,位於中國河南省汝州市市區東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的山巒中,擁有唐塔等歷代古建築和中國第三大塔林,是一處兼具文化與自然特色的古蹟。1988年,風穴寺及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原名香積寺,至隋代改名為千峰寺。唐代進行了擴建,易名為白雲寺。寺...
祖塔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起掃墓】台灣墳墓發展 3 個階段 | #解鎖祖墳設計的功能與意義 // Fainjin Lin 🙏
.
1950年代之前,人們已有風水觀念,但水泥工法技術尚未盛行,只以簡易的磚材堆砌而成,甚至只有設置一個碑牌。為了滿足入土為安和避免先人受到地下水侵蝕的問題,這個時期會將遺體埋葬到一定深度的土層中。
.
■ #墓的技藝
.
從日治中期到1980年代左右是第二階段,因為許多蓋陽宅的匠師投入墳墓建造,這個時期的墳墓出現許多陽宅的特色,像是日式風格的 #四角燈塔、#巴洛克風格 的洋樓立面等等。也開始出現地方性的風格,如:台北地區使用 #觀音山的石片、彰化地區會在屈手貼 #上彩瓷或彩繪、新營以南地區的 #洗石子裝飾。
.
■ #水泥做的墓
.
1970年代左右開始的第三階段,墓地的建造技術已成熟,水泥開始被充分應用在墳墓建築中,此時期的最大特色是 #埋葬遺體的位置逐漸上移,這方便葬禮舉行和墓地建造。
.
個人土墓也漸漸改建成被家族合葬的「#祖塔」,又稱 #墓厝、家塚、硿仔,外型也開始轉變成小屋的樣式,能置放入棺材與骨甕。
|
#長知識啦
#清明節
祖塔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祭祖手繪日記】
⚠️這篇不是教學,只是一篇日記喔!
上週末是我第一次去祖塔祭拜祖先,一共要準備后土、龍神、祖先三份供品,還要額外準備媽媽的一份,媽媽的部分由大姐下廚料理,而我負責比較簡單的「買現成」,雖然我從小有記憶以來就跟著媽媽拿香拜拜,也拜到這把年紀了,我卻沒有學到任何絲毫「供品要準備什麼」這件事,導致我在祭祖前三天就開始緊張,很怕供品買錯、買不夠、買的太多,那幾天裡我的google紀錄全是「客家祭祖供品」、「祭祖要準備什麼」、「祭祖水果」之類的,越是爬文越是緊張,拜這個忌諱、那樣不行拜,光買金銀紙就跑了兩趟,還不確定有沒有買對,可能因為心裏不太踏實,當晚竟然失眠了😂
隔天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以及觀摩學習的精神出發去祭祖,看到供桌上擺滿各家的供品後,我心裡鬆了一口氣,原來大家都是以簡單、方便為主,三牲禮的擺放順序、水果的種類與數量也沒有刻意計算,以祭拜完後能吃光,不浪費食物為原則,太好了!我喜歡!不浪費最重要了,果然是客家人啊~哈哈哈😆
當時偷偷看著供桌,我心裡的小小觀察員很激動:
「水果禮盒裝著6顆蘋果耶!」
「哇~有蓮霧耶!」
「還有香蕉跟葡萄還有草莓!」
「喔~蛋的種類好多!下次我也要準備蛋!」
「魚罐頭跟香腸!」
「不是每家都有準備三牲禮啊~有的是用水果籃代替!」
「下次我也要傳豆干、草仔粿、紅龜粿來拜啦~」
「蛋糕也能買長條狀的,還有手作吐司耶!」
「原來金銀紙拿到指定位置分類,最後會統一焚燒!」
看過一輪供品後,發現現代人環保不浪費,並沒有網路上爬文看到的那麼多忌諱,我就不再緊張了,敬祖追思,虔誠的心最重要🙏
祖塔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風穴寺,位於中國河南省汝州市市區東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的山巒中,擁有唐塔等歷代古建築和中國第三大塔林,是一處兼具文化與自然特色的古蹟。1988年,風穴寺及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原名香積寺,至隋代改名為千峰寺。唐代進行了擴建,易名為白雲寺。寺廟地處嵩山支脈少室山的南麓,寺東南山側有穴,天變而出風,故山又名風穴山,寺也俗稱風穴寺。此後歷代尤其是五代、明代和清代,都對寺廟進行過較大規模的修葺和增建。風穴寺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建築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條件布局,整體具有園林的風格。全寺現存建築140餘間,多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時所建,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中佛殿、毗盧殿、方丈院、地藏殿、觀音閣、鐘樓、藏經閣、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鐘樓、毗盧殿和中佛殿歷史悠久,保存最好,價值較高。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賜名,供奉佛教禪宗七祖貞禪師的舍利。塔高22米,為九層方形密檐式磚塔,外廓呈梭形曲線,每層均懸掛風鐸。塔剎由覆缽、相輪、寶蓋和火焰組成。整個塔造型優美,比例勻稱,是中國現僅存的7座唐塔之一。中佛殿是典型的金代建築,坐落在高1米的磚砌台基上,面闊、進深俱為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和二菩薩、二弟子像,殿前多明清碑刻。鐘樓和毗盧殿建於明代。鐘樓又名懸鐘閣,建在6米高的石台上,為三重檐歇山頂式樓閣,樓內懸掛一口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重約800公斤。毗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是全寺最大的木建築。其殿前有月台,四隅置石獸,殿內中部為神壇,橫占三間,上置明永樂七年(1409年)周藩王所贈白玉石佛一尊,高2米多。院落內還有鐵佛一尊,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所鑄。風穴寺外有奎光塔,和寺內的至高點望州亭遙相呼應。寺院周邊的山坡上還分布著上下兩處大型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磚塔石塔146座,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和山東長清靈岩寺,位居中國第三。全寺周邊山清水秀,林木蔥鬱,風景幽美,現已闢為一處國家森林公園。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里有幾個經典片段,曾在風穴寺內取景拍攝。
祖塔 在 2022年范文質公傳下范姜祖塔圓塔祭祀大典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2年范文質公傳下范姜 祖塔 圓塔祭祀大典. 200 views 1 month ago. 范姜二哥. 范姜二哥. 1.86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祖塔 在 河間堂詹姓祖塔清明節祭塔實錄30150404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6/04/04 - このピンは、招琳詹さんが見つけました。あなたもPinterest で自分だけのピンを見つけて保存しましょう! ... <看更多>
祖塔 在 張六和祠堂(祖塔) - Local Business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張六和祠堂(祖塔), Hsinchu, Hsinchu City, Taiwan. 39 likes · 29 talking about this · 518 were here. Local busines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