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檢查,我乖乖的戴了五天的眼鏡👓…
「這篇有點像說故事,有點冗長,但很想跟大家分享,正視眼睛的問題,結局很翻轉😆,請耐心看完」
最近面對接二連三的直播,讓我認真正視自己近視散光很嚴重的這個問題!
平時戴戴隱形眼鏡看個大概,一直是我有近視以來的習慣😆
可能隨著年齡增加、3C產品使用頻率倍增、散光不知不覺更嚴重了!
我想一般人應該無法體會,太陽開始落下、天色開始昏暗,我看出去的世界也開始變得模糊,所有的燈光都變成光暈這件事!
生活上的影響,我是已經習慣
但當我面對工作、購物台、甚至直播Live時,看不到螢幕上的字,看不到大家的留言、做即時的回覆,是挺嚴重的問題!
我每次都要一直往鏡頭前湊,結束後看直播回放,都很想暈倒,相當不喜歡這樣的眼睛
😵💫
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在廣大萬能的臉書上發文求助!一位萬能老大私訊了我,介紹我到「濰視近視雷射中心」。
在這之前,我也在網路上茫然的做了許多功課,聽了大大小小的建議,但!眼睛實在太重要,是靈魂之窗!
無論在網路上做多少功課,都不如面對現實,透過專業術前檢查 所顯示的數據來的重要!
為了這個檢查,我乖乖的戴了五天的眼鏡👓…
今天來到濰視眼科,大開眼界!
原來想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手術
術前需要透過16台儀器做詳細的檢測,包含:
> 淚液測試(外面都是需要在眼睛插淚液試紙,濰視比較特別只需要用儀器按一下就完成)、眼睛細胞是否健康、暗室瞳孔測試、角膜地形圖等等,連驗光 都至少使用了3台驗光機,重複確認我的度數!
只能說濰視眼科的諮詢顧問Peggy真的非常有耐心,專業的解說讓我沒有疑慮,以及給我滿滿的安全感🥰
濰視眼科SMART transPRK手術有別於傳統掀瓣手術:(專業知識提供)
> 雷射全程透過儀器,‘’零接觸‘’眼球就可以完成手術,減少器械及人為的疏失
> 不掀角膜瓣,術後可以避免角膜位移風險,不擔心運動或是生活發生碰撞會造成疑慮
只可惜⋯ 太可惜⋯ 我不符合手術資格🥺🥺🥺
濰視為了術後安全會採用較高的標準來衡量是否適合手術,為每位客戶的眼睛盡可能的把關
檢測數據顯示 角膜厚度雖是足夠,但因為我的近視度數太高,散光太深,瞳孔較大會導致術後剩餘角膜太薄!
諮詢老師說:適合的角膜厚度,在術後至少需維持350以上,但經過精密檢查,推估我術後的角膜會只剩下280⋯,所以我的眼睛⋯ 不符資格😩
但,雖然無法手術,很謝謝諮詢老師還是很貼心的提供我很多眼睛方面要注意的事項,和我真正配戴眼鏡需要使用的度數
我今天戴眼鏡去的,驗光之下,我的視力只有0.4😆
眼睛是靈魂之窗,在做任何雷射手術前,真的必須做非常詳細的術前檢查!我想這一次的經驗讓我足以寫下這篇文章!真心推薦濰視眼科!真的是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
讚❤️
眼球運動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825)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寫了許多個人成長、親屬關係,特別是與中國、與左傾思想有關的事,也許該講講香港了。
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重要角色: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起源,革命的醞釀,對中國歷次革命和抗日戰爭的支援,中國革命者、抗戰和戰後文化人,選擇作為避風港……。香港對中國的影響和作用很大。但是,作為香港普通市民,無論是土生土長,還是大陸移民,都並不關心中國的事。關心中國的,主要是部分知識人:從大陸來的學者,從事新聞出版業的人。一般市民會關心自己在大陸的親屬,但不會關心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狀況。
1945年香港只有50萬人口,那時對大陸來港的移民沒有任何限制,內戰激烈的1948、49年,來港移民激增,1950年香港人口達220萬。那時,香港人把所有不講粵語的外省人,通稱為「上海佬」。上海佬把外省經營工商業的資金、管理、文化,帶來了香港,香港經濟開始了躍動。
1948年我來香港時,住九龍城,許多電影界人士都住那裡。從我家騎樓望出去,常見有人在劈木柴,那時香港還是燒柴時代。與我之前生活的上海比較,香港的硬件落後於上海。我記得1957年,香港萬宜大廈裝自動電樓梯,許多市民還好奇跑去看,但上海戰前的百貨公司就有電樓梯了。
來港的合法非法移民,在1950年後持續增加,大約每十年香港人口增加100萬人。大陸來港的人口,成為香港居民的主流。來港的移民與香港原居民一起,在政治平靜和法治穩定之下,過着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安居樂業日子。港英提供的法律,使這裏的中國人能在基本上機會平等之下,得以各顯神通,從而創造出香港的經濟奇蹟。大陸的政治運動與社會主義均貧化對香港人沒有實在的衝擊,但領教過中共的統治強權,又看到英國對香港的統治沒有長遠計劃,因此使香港人在心理上一直存有過客心態,認為我們在香港的福氣,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非永久的福氣。香港是一個跳板,許多人總想着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自古以來,中國人面對天災,就是逃荒;面對暴政和橫逆,就是逃亡。逃,是中國人主要的求生手段。忍無可忍的時候,中國人也極少會反抗,反抗者也極少有機會獲眾人響應,因為多數人從來就是「走為上著」。
那時的香港人享受著英國法律的保護,千方百計謀生和發展事業,但就遠離政治,既遠離中國的政治,也遠離香港的政治。港英時代市政局民選,但投票率極低。許多人都認為政治由英國人管就好,幾個華人領袖也只是做做樣子,大眾市民無謂枉自操心。五六十年代,香港警察不但貪污嚴重,分贓規則的嚴密程度有過於警察明訂的管理規則,市民也無怨言。英國統治者大概也覺得貪污是中國人的文化,就像採取「大清律例」容許納妾一樣,都聽之由之。在英國洋大人面前,香港華人是否低一等呢?也許是的,比如在公務員升遷上不如洋人。但有什麼關係?比諸在中國人當統治者的地方,許多人還是選擇逃來香港。
報紙是香港民情最真實的反映。在五六十年代,香港中文報紙數量之多,蔚為大觀。五十年代報紙售價一毫,絕大部分報紙的報頭,都以「中華民國」記年,若看到以公元紀年的,就是左報了。暢銷報紙的頭版都是港聞,極少用中國、台灣、國際新聞作頭版。那時有報壇中人概括報紙暢銷三條件:港聞不厭其詳,狗馬「生性」(狗經馬經的貼士準),副刊「滋陰補腎」(各連載小說要有點鹽花,但又不過分)。
港聞最吸引市民眼球,那時沒有電視,一場醫生強姦女病人的官司,各報港聞全版詳細報導,讀者看得津津有味。頭版定大標題的編輯是搶手的人才。最經典的是報壇名人韓中旋,在1961年雅麗珊郡主訪港時為《明報》起的大題:「打炮廿一響,送御妹過海」,帶廣東俗語的「淫詞」,把老板金庸嚇到去華民政務司署請罪,並即時辭退老韓。各報副刊多刊登一個個方塊的連載小說,寫手都是有才識、文筆生動、頭腦靈活又生活多姿多彩的作家,其中高雄、馮鳳三、王季友等都日寫萬字以上。他們寫稿純然為了賺稿費,不留底,不剪報,交稿就算。但實際上大都寫得很好,應有留存價值,真是可惜了。
香港報紙的面貌,正是反映了那個時代香港人的普遍心態,就是在英國法律的保護下謀生,香港話就是「搵食」。但能夠在法律保障下、無需擔憂政治災禍地「搵食」,就是百姓所求的安居樂業。不過香港人和港英政府的這種但求無災無難的心態,在1967年左派暴動後就改變了。(54)
圖1,1948年剛到香港時,與父親和姐姐。
圖2,1959年與麗儀。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眼球運動儀 在 Mamas & Papas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款音樂吊鈴 #彩虹發酵
新生兒的睡眠習慣,是爸媽們最難適應的育兒難題之一,天使寶寶也會突然變臉,不管怎麼哄都哭個不停,有時又像無尾熊一定要賴在身上才肯睡。
#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 很重要,調節嬰兒房內的光源、溫度,使用包巾、睡在固定的床,睡前幫寶寶按按摩、和寶寶互動說話,或是使用床邊音樂鈴播放輕柔的音樂旋律,安撫情緒也幫助寶寶入眠。
#音樂吊鈴 內建一首音樂盒旋律,不需安裝電池,使用發條式手動旋轉,播放輕柔旋律,聽固定的音樂建立睡眠習慣,減少寶寶睡眠時的驚嚇反射。3m+ 寶寶抬頭時尋找聲音方向,也練習眼球運動,開始音感與聽覺發展。
-
睡得甜甜,好夢眠延💤
音樂吊鈴 / 寢具家飾,任選兩件 75 折:https://bit.ly/3wVKhpY
預約門市 Instagram 線上導覽+在線選購
➡ https://bit.ly/33UtMxo
-
🎈\線上婦幼展/疫起過好每一天 🏡
活動期間:單筆消費滿 $2000,結帳金額再 9 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