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揚州堪比「紐約」,為什麼現在會衰落為三線城市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紐約位於美國東海岸,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2018年11月,紐約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與紐約相似,自唐朝始,「揚州雄富冠天下」。《資治通鑑》曾評價:「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如今揚州淪落為三線城市,究其原因,令人唏噓。
關公戰秦瓊
紐約和揚州頗有相似之處。紐約的繁榮,與哈德遜河密不可分。哈德遜河全長507公里,流域面積近3.5萬平方公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哈德遜河突顯了其重要的戰略價值。19世紀,三條運河的開鑿,使得哈德遜河與中西部聯成一體,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航道之一。紐約在坐擁航運便利的同時,迅速發展成為貿易重鎮。
揚州的地理位置同樣得天獨厚。它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是南上北下、西進東出的航運重鎮。大運河是唐朝唯一南北水道,當時的驛路往往與水道並線而行,揚州的地理位置,儼然成為了唐朝的水陸物流集散中心。
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坦言:「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鹽鐵,歷來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揚州作為鹽鐵的中轉港口,積累了豐富的航運紅利,把它稱作唐朝版紐約,並非言過其實。
受益於發達的航運,揚州與紐約的發展軌跡十分類似。揚州瀕江近海的優勢,在對外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唐朝,揚州與大食、波斯、東南亞等國家,進行外交通使和海外貿易。
公元9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柯達貝在其著作《道程及郡國志》中,將揚州和龍編(今越南河內東)、廣州、泉州並稱「東方四大港」。沈括在《夢溪補筆談》中,認為「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十三步。」揚州成為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經歷了五代十國,宋朝的揚州在航運和造船的帶動下,不僅迅速恢復了生機,還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以商業稅為例,在全國35個城市中,揚州以年均八萬貫排名第三。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用「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來形容揚州的繁榮。
八仙過海 各顯神勇
儘管揚州和紐約交集很多,不過兩者的差別還是很明顯的。紐約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控制著全球40%的財政資金。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超15萬億美元。當地的服裝、印刷、化妝品等行業,位列全美首位,機器製造、軍火生產、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也在全美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紐約的經濟結構是多位一體全方位的。
反觀揚州,經歷了唐宋時期的高速發展,揚州進入了經濟轉型期。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朱翊鈞在兩淮推行食鹽綱法。朝廷以「根窩」的名義,向鹽商出售食鹽專賣權,為國家賺取了大筆的鹽稅。而販鹽致富的商人,聚焦在揚州下關,成為揚州的特殊群體。
至清中葉,朝廷每引食鹽的批發價為12兩銀子,鹽商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販運食鹽,轉手之間就能賺取至少25%的利潤。此時,正值人口大爆炸,食鹽出現了供需兩旺的態勢。鹽業的崛起,使其與航運並駕齊驅,成為揚州最重要的兩大經濟支柱。
五十年內,鹽商在朝廷指定的市場中,售出了700萬引食鹽。鹽商手握根窩,剝削勞力,鹽利超過了五成。有官員感嘆:「淮商資本充實者以千萬計,次者以數百萬計。」鹽商的實力可見一斑。從經濟結構上看,揚州和紐約不盡相同,航鹽並舉是揚州的主要發展模式。
落其實者思其樹
持續興盛一千多年之後,揚州的危機開始顯現。最直觀的表現來自於長江。唐朝時,長江在江蘇靖江和江陰一線奔騰入海,比如今的入海口西移了近三百公里,而且江面也比現在寬闊很多。中唐詩人李紳有文為證:「潮水舊通揚州郭內」。足以證明當時海船是可以開到揚州城下的。隨著入海口的不斷延伸,揚州喪失了在長江上原有的區位優勢。
接著補刀的是大運河。作為溝通南北交通大動脈,大運河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決口,衝決運河堤岸,南北河運受阻,朝廷只得改走海運,以此形成定製。河運的癱瘓,造成揚州交通重鎮的地位一落千丈。
航運崩盤在即,鹽業頹勢已現。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轟動一時的「兩淮鹽引案」告破,原鹽政高恆、普福、鹽運使盧見曾絞監候,就連翰林學士紀曉嵐也涉案發配了。經此打擊,兩淮鹽業一蹶不振。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兩淮鹽場由二十家減至十二家。
道光年間,官鹽矛盾更為突出。鹽商拖欠鹽稅、以次充好、夾帶走私,導致府庫空虛、腐敗嚴重。道光皇帝任命陶澍為兩淮鹽政,力圖改革鹽政弊端。陶澍實施「官督商運」和「加斤減價」的方法,革除鹽商夾帶逃稅的陋習,同時在淮北推出「票鹽制」,鹽業由鹽商專賣轉變為自行販賣。兩淮鹽政改革八年後,陶澍不僅追回了當年大筆欠稅和公款,還使鹽價下跌,稅收緩增。
票鹽制直接打擊了鹽商的現實利益,陶澍稱:「查淮商向有數百家,近因消乏,僅存數十家,且多借資營運,不皆自己資本。」作為官鹽貿易的中心,揚州同樣受到了牽連。航運和鹽業的相繼撲街,揚州衰落已成必然趨勢。
另外,長期不通鐵路,制約了揚州的發展。1905年,滬寧鐵路開通,沿線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順勢崛起。1912年,津浦鐵路的開通,帶動了徐州、濟南、蚌埠等地的發展,尤其是蚌埠,津浦鐵路和淮河在此交匯,籍此一躍成為皖北重鎮。交通的瓶頸,導致揚州在近代經濟大變局中,錯失了發展良機。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說明一個城市機遇和危機是並存的。揚州也不例外,因航運而發跡,也因航運而衰弱。清末的鹽政改革,加速了地位的下滑。
2018年,揚州的GDP達5466.17億元,比上年增長6.7%,位列全省第8。目前,揚州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穩中求進,力求從三線城市中脫穎而出,躋身二線城市行列。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夢溪筆談 #揚州 #鹽商 #航運 #發展良機 #大運河
皇帝 龍之崛起 繁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是「三姓家奴」卻因勸蒙古放下屠刀,保留中華文明成了英雄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自古名相,秦之李斯,漢之張良、蕭何、曹參,蜀漢之諸葛亮,前秦之王猛,唐朝之房、杜,宋之趙普、寇准,元朝則非耶律楚材莫屬。耶律楚材乃遼人,先侍金,又奉元,典型的「三姓家奴」,然而他的思維超越了種族與國界,憑一張儒生之嘴與佛家之心,不知從蒙古人的屠刀下救下多少生靈,其胸懷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到的。
國破家亡,雖「三姓家奴」而不恥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皇家血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東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孫。不過,耶律楚材生活的年代,遼國早已滅亡了,被金取代。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做了金朝的尚書右丞。耶律履老年得子,花甲之年才生了耶律楚材,老人家非常高興,對人們說:「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前兩句沒問題,最後一句在那個時代就有點「大逆不道」了。預言孩子將來必定成材可以,但為異國用,就有了不效忠金朝的嫌疑。只不過,耶律履懂風水學,他的預測被時間證實是對的。而且,楚材這個名字,也有個典故:「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楚國的人才被晉國使用。金國的人才最終被蒙古帝國使用。
耶律履預言了孩子的前程後不久就去世了,死時小楚材才兩歲。耶律楚材的幸運之處在於,他有一個好母親。楚材的母親楊氏是個有文化的人,對楚材進行了良好的教育。後來,楊氏又將楚材送到了顯州書院,經過系統的學習,耶律楚材「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金章宗徵召授予掾職,接著擔任了開州同知的職務,後因為留守中都,被金朝丞相完顏承暉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成年後的耶律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成為顯赫一時的人才,乃至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注意。
沒有成吉思汗的崛起,可能耶律楚材在金國會不斷得到陞遷
如果沒有成吉思汗的崛起,可能耶律楚材在金國會不斷得到陞遷,大有可能成為金國名將良相的可能。可惜,他遭遇到了亡國之恥。遼國在金國與南宋的夾擊下滅亡,這次不幸落到了金國的頭上,南宋又與蒙古人合作夾擊金國,成吉思汗的大軍攻破中都,金國滅亡了。才華橫溢的耶律楚材成了亡國奴,成吉思汗點名要見他,這讓耶律楚材很糾結。去見成吉思汗,他並不怕被處死,而是要擔「貳臣」之名;不見吧,惟死而已。南宋的文天祥不就是誓死不降,最終被殺的結局嗎?經過反覆考慮,耶律楚材決定投降成吉國汗,因為他認為,當今世界亂世,唯有成吉思汗的拳頭才是最硬的,唯有他才有能力實現統一。
耶律楚材背著「三姓家奴」的罵名,走馬上任了。
刀下留人,蒙人屠刀下誓救生靈
耶律楚材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卻不得不跟著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在遠征花剌子模的諸次戰役中,耶律楚材親眼看到大量城市被屠滅,無辜的百姓遭受兵火的洗禮。他在詩中寫道:「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葡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飽啖雞舌肉,分餐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礙過流沙」。於是,他決定採用自己的辦法,勸說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人「好生止殺」。
第一次成功的止殺是在東印度,征伐途中遇到一隻不知名的瑞獸,成吉思汗問其名,耶律楚材藉機發揮:「此瑞獸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最後的結果,成吉思汗班師回國,戰爭在碰到一隻野獸後突然結束了。
耶律楚材死時,不管是蒙古人,還是金國人,還是宋朝人,都「哭之如喪其親戚」。
第二次成功的止戰止殺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大汗窩闊台繼位,速不台攻滅了金國的開封,為了報復金人的抵抗,速不台打算按慣屠城。耶律楚台得知情況後,心急如焚,緊急向窩闊台諫言不要屠殺,如果不屠城,按他的辦法實行,每年可拿「銀五十萬兩、絹八萬匹、粟四十萬石。」作為交換條件。最終窩鍋台下令放了開封府的百姓,147萬人得以倖免蒙古人的鐵蹄踐踏。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曾有近臣向窩鍋台進言,將中原之地化為牧場,漢人沒什麼用,應全部斬盡殺絕。耶律楚材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如果按照這個辦法,那整個中國將變成人間地獄。耶律楚材緊急上書:「夫以天下之廣,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為耳,何名無用哉?」、「將士暴露凡數十年,所爭者地土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耶律楚材的主張最終得到了窩闊台的認可,禁止屠城成為慣例。
耶律楚材死時,不管是蒙古人,還是金國人,還是宋朝人,都「哭之如喪其親戚」,為何?因為耶律楚材經常為百姓而哭求,請蒙古人放下手中的屠刀。楚材雖沒有完全禁止住大屠殺,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他的諫言倖免於難。《新元史》記載說: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踐刈於戎狄,皆夫人之力也。
勸蒙漢化,為中華留下文明火種
元滅金、宋,對於漢人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蒙古人的鐵蹄所過之處,死傷無數,數千萬人死於戰火,如果沒有耶律楚材,農耕文明或被遊牧文明所取代,造成歷史的大退步。也很有可能,中華文明到元朝時滅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一樣。還好,中國出了個耶律楚材,而成吉思汗也非常認可耶律楚材,他對窩鍋台說:「此人是天賜我家,以後軍國庶政,都可以委託於他。」,窩鍋台大汗也確實聽了他父親的話,曾說過「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窩鍋台非常重視耶律楚材的諫言,雖然未做到言聽計從,但依靠耶律楚的努力,對遊牧習俗的蒙古人進行了漢化改革,保留下了寶貴的中華文明火種。
耶律楚材自小受漢文化影響,「吾君堯舜之君,吾民堯舜之民,此其志也!」,他曾經做詩述志:「干戈未斂我傷神,自恨虛名誤此身。否德詎能師百辟,微才安可步三辰。箕裘謾嘆青氈舊,勳業空驚白髮新。安的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其中「安得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正是傳統漢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寫照。
受到窩鍋台重用後,耶律楚材「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完全照搬了漢人的社會管理方法,使蒙古貴族由適應遊牧文化逐漸向適應農耕文化過度。這套管理辦法到了忽必烈時代,達到頂峰。當然,蒙古人漢化很淺,但如果沒有耶律楚材,中原文明很有可能就此滅絕。正是因為有了他的漢化改革,元朝皇帝「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宋朝雖然亡了國,但卻未亡天下,只是一個正常的改朝換代罷了。到了明朝時,漢人得以復國,開啟了另一個漢人輝煌的時代。
耶律楚材生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我們不應以今人狹隘的眼光去看他。甚至,他的眼光超過了今天的我們。耶律楚材對世界的認同,對天下的理解,眼光更深更廣,並不拘泥於中國。他幻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蒙元變成歷史上最輝煌的堯舜盛世時代。雖然他最終沒有實現他的理想,但正是因為他的努力,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王朝。中華文明的火種通過馬可·波羅,傳到了歐洲大地。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三姓家奴 #耶律楚材 #蒙古人 #遊牧民族 #成吉思汗 #元朝
皇帝 龍之崛起 繁體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到清朝,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惜的朝代。
說他可惜,是因為他已經把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手段都已經成熟的使用,效果雖有遺憾之處,但整體是讓人滿意的。
且不說康雍乾盛世,號稱「嘉道中衰」的嘉慶即道光兩位皇帝,在個人職業操守上其實也比大部分中國皇帝好。比如嘉慶皇帝,每天風雨無阻辦公,甚至生日當天都堅持批閱公文,這比明朝一堆不上班的皇帝舊牆上幾萬倍;又比如道光皇帝,他面臨時代變動無能為力,但他謹守本分,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為了抑制統治集團的奢糜貪風,於是自己過得很節儉,身上穿著打補釘的龍袍,要加菜也就是加個炒雞蛋,雖然最終沒人鳥他,大家是舞照跳、妞照泡,但起碼心意是夠到位了。
後來英法聯軍後,清朝走向改革之路,雖然改革之路屢次不成功,但過程中的成果還是屢有亮點。像是自強運動時,能在十數年間搞出一個世界第八噸位的北洋水師,這個軍事崛起速度可是快得驚人;庚子後新政,清朝開始在各地有計畫性的發展,已經在高發展地區推動穩健的工業化,甚至在政治上都已經建立有次序的改革階段,光就國家整體發展上,比後來的民國可是有成果許多。
另外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那比現在的中共更是高明許多。起碼清朝沒鬧出大規模的藏獨,甚至乾隆皇帝搞出的金瓶掣籤,還成為西藏宗教的準則;至於蒙古,直到清帝退位,那跟滿族都還是一條心的,哪像現在中共把內蒙鬧的爭議不斷。
但以上所說,都是以中國傳統思想及手段看待清朝。而事實是......在清朝中後期,所謂的傳統禮教在世界關係上,那已經是不合時宜了。不是說清朝犯了大錯,只能說是時代的趨勢讓清朝一貫的統治陷入到落後的地步,也因位處於歐美大肆擴張的時代,相對落後的地區也就遭到從未預期的苦難。
所以所謂的大清盛世,那是在眾多妥協及調和下,來之不易的榮光。他並非沒有缺點(別忘了同時間可是文字獄不斷,而清朝對回疆地區的用兵,雖然打下大片江山,可卻也開啟延宕至今依然未獲解決的民族及宗教衝突),但在中國歷史長久的發展裡,卻是進入現代前的最後巔峰,也因為後來的苦難襯托,回顧這段「盛世」於我而言有頗多的感觸。
那如果想了解清朝的盛世生活,我們就進入主題吧......抽獎了!
如果想獲得這次抽獎禮物:《大清盛世忙什麼:來去紫禁城打卡,體驗當皇上的日常!》,請完成以下步驟: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請留言「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然後填上你自己對清朝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就有機會將這次的贈品帶回家,提醒一下,這應該是今年本粉絲團最後一件禮物了,大家不妨試試手氣,為自己贏得一份年末禮品吧。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1位朋友,到時結果如何,還請持續關注喔。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7464
#大清盛世忙什麼
#平安文化出版
#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徐錦江
#人家可是戀有十三太保橫練金鐘罩的鰲拜_後來又轉世成為京城六扇門的高手豹子頭_之後在清末民初又成為馳騁上海灘的袁嘯軍_這人在清朝的存在感還不夠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