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有些電影不適合太較真。」(無雷)
-
上映檔期因為全球疫情而更動數次的燒腦碟報電影《天能》在昨天終於上檔了。或許是因為導演克里多福諾蘭再次回歸自己擅長的科幻/神秘燒腦題材,剛上映就在全球吸引了大批影迷粉絲進電影院觀賞,但《天能》真的有符合觀影人的期待嗎?
-
這篇影評在不劇透的情況下,只能粗淺的說《天能》的確是一部關於時間倒轉/前進、過去/未來的科幻大作。
-
➡️「聲音」
音效剪輯這一塊似乎長期以來都是諾蘭電影最弱的一環,像是《黑暗時刻》三部曲、《全面啟動》、《星際效應》、《敦克爾克》都曾因為背景音效蓋過人物對白而引來批評。這次的《天能》依舊出現相同的問題,除了人聲嚴重受到背景音效干擾外,聲音大小的拿捏也出包,導致整部電影的背景音效經常突然變得太大聲。
-
(人聲聽不清楚的部分,對於有字幕的台灣觀眾來說應該是不會構成任何影響,但音效太大聲的部分,如果是對於聲響較為敏感的觀眾可能要留意一下,因為《天能》是真的很吵。)(補充的一點是《天能》的字幕尺寸有點大,大到會干擾觀影品質,但這點我實在不知道應該要跟誰反應。)
-
➡️「劇本」
我想我們需要記得的一點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導演而非編劇。觀眾喜愛的諾蘭電影,劇本經常是出自其弟強納森諾蘭(《黑暗騎士》、《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記憶拼圖》、《星際效應》等)之手。諾蘭備受讚譽的電影中,唯一自己寫的似乎只有《全面啟動》。這次的《天能》完全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人寫成,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天能》在劇情上少了那麼一點重量,與以往諾蘭電影的劇情細緻度稍有落差。
-
諾蘭在劇本方面的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是他(與弟弟)筆下的配角經常不夠真實,導致觀眾無法真的與角色們產生共鳴,有時甚至無法對角色產生興趣。我個人認為這也是《天能》的缺點之一。《天能》從主人翁到反派,似乎沒有一個角色表現得像是一個真正的人類;每一個人物的設定都像是只是來填滿角色的空缺而已,所以觀眾看到的就是「像主人翁的主人翁」、「像反派的反派」、「像陪襯女角的陪襯女角」,在角色方面比較沒有新意。
-
➡️「用心感受」
《天能》其實說到底就是一部有爆破、有英雄拯救世界的諜報動作片,而既然是動作片,就不要計較劇情合不合理、物理悖論可不可行、時間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
諾蘭想要用《天能》探討時空、進化、逆轉,但我認為對於觀眾來說,如果單純把《天能》當作是科幻版的《不可能的任務》或許會輕鬆一點。如果你問我要怎麼樣才能不在戲院裡面被諾蘭的那些物理名詞搞得一頭霧水、出了戲院後還要上網爬文找劇情解析的話,我的建議會是:「單純用心感受電影中華麗的動作特效場面就好,不要太認真。」
-
#影評 #天能 #康妮可電影影評 #康妮可影評 #TENET #克里斯多福諾蘭 #諾蘭 #filmreview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60的網紅官品心Claire Ku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lice》(앨리스)為韓國SBS於2020年8月28日起播出的金土連續劇,本劇描述在2050年的世界上,科學家團隊成功構建一個可以穿越時空的時間旅行系統「愛麗絲 (Alice)」。2020年,刑警朴鎮謙(周元 飾)為了抓住殺害母親的犯人,在調查一樁樁不尋常的神秘案件時,卻意外遇上跟母親樣貌相同的...
物理悖論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類比黑洞」可能解答四十年未解決的重要物理悖論】
臺法兩位科學家提出一個新穎的實驗構想,建議在實驗桌上打造出黑洞,來檢驗黑洞霍京蒸發是否真的會導致信息遺失。這個黑洞信息遺失悖論已經困擾了物理學界四十幾年,因為它撼動了物理學的根基。
自從霍京(Stephen Hawking)教授在1974年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發現黑洞蒸發效應(圖一左)以來,物理學界對於黑洞蒸發是否會導致信息遺失,持續進行了正反兩面的爭論,幾乎所有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都加入了這埸「黑洞戰爭」。信息遺失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觸及了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出發點,那就是在任何一個物理的過程中,它的機率必須守恆。而黑洞霍京蒸發卻似乎破壞了這條基本戒律。它暗示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廿世紀的兩大物理革命以及所有近代物理的基礎,或許不能相容。
雖然這個議題如此重要,可是四十年來它的研究僅止於理論的爭辯而極少實驗進展。這主要是因為黑洞信息遺失問題的關鍵點是在黑洞蒸發的晚期、當它快要燒完的時候,而宇宙中絕大多數的黑洞都比太陽的質量還大。根據理論,這種黑洞要完全蒸發,需要10的67次方年之久,而宇宙從大霹靂到現在,才不過138億(1.38×10的10次方)年。相對於黑洞的壽命,它們都還在嬰兒期。所以即使能觀測到(例如2016年 LIGO 發現釋放重力波的黑洞),也無法對信息遺失問題罝一詞。
今年1月23日,國際重量級物理學術期刊《物理論壇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了臺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與法國綜合理工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教授兼「國際超強雷射科技中心」(IZEST)主任Gerard Mourou 共同撰寫的論文。兩位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一個新穎的實驗構想,利用日新月異的超強雷射及奈米技術打造「類比黑洞」,來模擬黑洞蒸發的晚期。
跟據愛因思坦的「等價原理」,加速的反射鏡和黑洞在某些物理機制上很相似。譬如說,兩者都有「事件視平線」(event horizon)。當真空量子波動撞上黑洞或鏡面時,兩者都會射出霍京粒子、並且把真空波動裡霍京粒子的對偶模式(partner mode)困在視平線上,直到黑洞完全蒸發或加速鏡面突然停止、因此視平線突然消失時,這些真空對偶模式才能終於被大量釋放出來。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信息如何透過真空波動中霍京粒子和他們的對偶模式之間的「量子糾纏」而保存下來。
當超強雷射穿越電漿時,在相互作用下,會使得電漿中的自由電子被推到雷射的後方,堆積成一面極高密度的電漿反射鏡,並且尾隨雷射同步前進。作者們指出,運用奈米技術,可以製造出密度逐漸加大的薄膜靶。超強雷射打進薄膜後,會瞬間把薄膜融成電漿並產生反射鏡。而當雷射及電漿反射鏡逐漸進入薄膜中密度較大的「深水區」時,它們將會逐漸加速。當雷射結束薄膜穿越時,電漿反射鏡也隨之而突然停止,這正像黑洞蒸發到最後完全消失一樣。因此原則上這個系統可以模擬黑洞蒸發的末期,提供關於信息遺失悖論極珍貴的實證基礎。
難得的是,這篇論文:”Accelerating Plasma Mirrors to Investigate Black Hole Information Loss Paradox” (《以加速電漿反射鏡研究黑洞信息遺失悖論》Phys. Rev. Lett. 118, 045001 (2017); http://journals.aps.org/prl/issues/118/4 ) 還被PRL編輯群特別選出,做為”Editors’ Suggestion”(類似「店長推薦」),而且美國物理學會的機關網路雜誌Physics (http://physics.aps.org) 也於同一天(1月23日)特別撰文推薦介紹。只有極少數的PRL文章能獲得這個殊榮。
陳丕燊教授等不及文章的正式發表,已經組織了一個國際團隊,要把這個實驗儘快做出來。它的成員除了臺大梁次震中心,還有法國綜合理工大學的「國際超強雷射科技中心」(IZEST)、日本國立量子科技中心(QST)之「關西光子研究所」(KPRI)、及上海交通大學。
物理悖論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lice》(앨리스)為韓國SBS於2020年8月28日起播出的金土連續劇,本劇描述在2050年的世界上,科學家團隊成功構建一個可以穿越時空的時間旅行系統「愛麗絲 (Alice)」。2020年,刑警朴鎮謙(周元 飾)為了抓住殺害母親的犯人,在調查一樁樁不尋常的神秘案件時,卻意外遇上跟母親樣貌相同的物理天才尹泰伊(金喜善 飾)。命中註定的兩人,齊心協力解開時間旅行的秘密。
編劇:金圭元、姜哲圭、金佳映/導演:白秀燦/主演:周元、金喜善、郭時暘、李多寅
又是一部穿越時空燒腦劇,開播六集,收視率屢屢創新高,超級爆炸好看!!品心大推啊,絕對是今年度我最愛的穿越時空戲劇,除了《永遠的君主》之外啦~ 重點本劇有可能挑戰戲劇史上第一對母子禁忌之戀??? 光是想到爸爸有可能跟兒子搶媽媽就好精采XD 沒有啦~哈哈,這部集結我所有愛的元素,懸疑科幻飛車追逐打鬥穿越時空平行世界等,不推我對不起大家,看起來!!
EP1~EP6劇情討論分享:
00:00 又來穿越時空?
01:02 Alice劇情大綱:愛麗絲系統及預言書
02:08 時空背景設定: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祖父悖論
03:27 尹泰伊有幾個?他們都是同一人嗎?
04:58 愛上母親的禁忌之戀?
06:08 預言書的作者?是鎮謙?還是泰伊?
07:35 石五元所長是反派?穿越的機制是什麼?
09:07 複製人的可能性?
09:58 薛丁格的貓?量子力學?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11:48 媽媽是誰殺的?預留的伏筆?
#韓劇Alice #穿越時空 #金喜善 #周元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按讚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gQrKfrimFk/hqdefault.jpg)
物理悖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pusqNrZbiI/hqdefault.jpg)
物理悖論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有大雷 大家看完《天能》了嗎?
裡面一堆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讓我們跟著專欄作家 Rock Sun 一起從熱力學第二定律開始複習起,搞懂熵、祖父悖論是什麼!
五分鐘聽不夠?完整版在此:https://sndn.link/pansci-9527/6yRyJA
泛科學的 podcast 超好聽!快去訂閱訂起來:https://sndn.link/pansci-9527
完整文章:
《天能》裡那些有點難的物理學:一個「逆熵」的世界為何不合理?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0653
🎙沒錯我們有 podcast 啦!
Apple Podcasts:https://lihi1.com/wUjjC
Spotify:https://lihi1.com/CHZgM
Google Podcasts:https://lihi1.com/D4lyQ
SoundOn:https://sndn.link/pansci-952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6r02E54Jf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