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旅遊][新疆]
不能進入的邊界:白哈巴
在喀吶斯的園區內,有條小村莊叫白哈巴。要去這條小村莊,來回得花差不多兩小時的車程,最初是做資料搜集時,剛好讀到網上不少遊記,都提到白哈巴,而更耐人尋味的是,港澳台及外國人能不能入村,眾說紛云。第一次跟包車師傅提及想去白哈巴,他就打消我們念頭,說外國人不能去,後來我再三堅持,師傅再打聽,終於聽到一絲機會。當我們到達喀吶斯園區時,還未放下行李,就直奔警局登記,但公安說,原來是要到訪該天才登記。翌日我們早早再次到警局報到,碰碰運氣。
年輕公安拿著我們薄薄的回鄉證,前後左右的研究一番,再問問身旁貌似較高級的同事,得到許可後,終於施施然填下我們資料。這時師傅提到,他也要陪同我們進入。公交瞟了瞟問:「你是維吾爾族人?拿身分證來看看,不確定你能不能進。」平日火氣十足的師傅,乖乖的遞上身分證,公交單手接過,看了看號碼,不夠半秒就還給師傅:「確實是不能。」
「是一直都不讓維吾爾族人進入?」我們拿著通行證,離開警局,穿過永遠擠迫的車站時問師傅。「二三年前還可以,現在不行了。」「為甚麼?」我問。「因為小鎮是邊境。」「那你有去過嗎?」「有,以前有去過。前面那輛巴士就是,坐到總站下車,記得最遲兩點要回來喀吶斯,不然趕不上下個目地了。」師傅匆匆提醒我們,就消失人潮裡了。這些情況,就如巴勒斯坦人在往昔屬於自己的土地寸步難行,或是在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等等,雖然屢見不鮮,但每次目睹或聽到,總是叫人我們心碎。當地人因為政治原因而受壓,不能自由往來屬於自己的地方,反倒是我們這個不相干的遊客,可以來往自如,這是多麼諷刺和吊詭的現實。
小巴前往白哈巴的沿途風光,是連綿不絕的翠綠草原和山巒,在萬綠中,偶爾會見到一個個蒙古包。原來在這區域住的是流著蒙古血統的圖瓦人,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帶兵經過此地,知道這是個好地方,就有批軍隊留在這裡,並安頓下來。的確,當我們在村落裡看到當地人的樣子,他們都是單眼皮,眼角往上翹,眼睛細長得幾乎看不見瞳孔的丹鳳眼,就是典型蒙古人的模樣。
說回小巴進入村落時,公安會上車檢查通行證及證件。也許還未到秋天不算旺季,遊人不多,是個寧靜的小村落。最初有點不知方向,但人煙稀少得,連問路的對象也沒有,後來在路口看見有兩個老伯伯蹲著,當我上前打探方向時,老伯伯茫然的看著我,說著我聽不懂的話,看來他們不會中文,難道他們說的是快要失傳的突厥語?
後來我們往小丘向上來,途中有對坐著電單車的父子經過,我趕緊問,往這個方向走對嗎?坐在後座的小朋友,手指往上比,用老練得像中年大叔的口吻回說,沿這條路直直的走就是了。他說話的語氣引我注目,但如何注目,都及不上他頭罩,上面「防暴」二字。
這是個安詳的小村莊,木屋與白樺樹相間,住戶裊裊坎煙緩緩上升,乍眼看是個令人平靜的畫面。可是近距離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有不少小屋門口,都會有個防暴大盾牌,無力的躺在一旁,似是被荒廢很久的雜物;如果那是旅舍的話,通常還有一部沒有安裝的安檢機和門框,跟其他雜物混在一起。至於小鎮的主要街道,兩旁插著五星紅旗,當然旗海這個境況,有其他本來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如喀吶斯和禾木,也不能倖免。到底白哈巴值不值得來?論風景的話,這個給譽為是與世隔絕,中國最美村莊之一,最可貴的,是那份安寧和恬靜,尤其秋天來訪的話,更有黃燦燦的的白樺樹群依附小山巒,來映襯群山裡的小木屋;可是另一方面,白哈巴為中國、哈薩克、俄羅斯及蒙古四國邊境,這地理位置,注定叫這寧靜小村莊難以平靜。
時間所限,未來得及細看村落就得返回喀吶斯。回程小巴不幸有一大群中年中國旅客同坐,其中一個大叔似是開演唱會兼演說會,聲音響徹整段本來寧靜的山路,一會大唱女兒出嫁的民歌,一會大肆唱頌其祖國的繁榮昌盛:「這裡白哈巴就是咱們地圖公雞尾的位置!唉呀不來真的不知道祖國有多大!白哈巴住的是圖瓦族,他們自己沒有文字,但完全已經漢化用漢字了,但還穿著哈薩克的衣服!這裡裡頭有個草原,以前還可以去看看的,形狀就跟中國地圖一樣!我們呀,要好好維護祖國的偉大!」大約一小時的車程,他沒有半秒鐘停下來,可憐我的耳朵和白哈巴,就毫無選擇餘地的,接受他橫蠻的叫聲。
維吾爾族人現在不能來白哈巴,到底是不幸,還是另一種自欺欺人的幸運?既然這個村落已經失守,不能再與隔絕,至少,他們不用在這本應恬靜的村莊,目睹防暴裝備、五星紅旗旗海和難聽的叫喊聲了。
爾巒小巴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筆][旅遊][新疆]
不能進入的邊界:白哈巴
在喀吶斯的園區內,有條小村莊叫白哈巴。要去這條小村莊,來回得花差不多兩小時的車程,最初是做資料搜集時,剛好讀到網上不少遊記,都提到白哈巴,而更耐人尋味的是,港澳台及外國人能不能入村,眾說紛云。第一次跟包車師傅提及想去白哈巴,他就打消我們念頭,說外國人不能去,後來我再三堅持,師傅再打聽,終於聽到一絲機會。當我們到達喀吶斯園區時,還未放下行李,就直奔警局登記,但公安說,原來是要到訪該天才登記。翌日我們早早再次到警局報到,碰碰運氣。
年輕公安拿著我們薄薄的回鄉證,前後左右的研究一番,再問問身旁貌似較高級的同事,得到許可後,終於施施然填下我們資料。這時師傅提到,他也要陪同我們進入。公交瞟了瞟問:「你是維吾爾族人?拿身分證來看看,不確定你能不能進。」平日火氣十足的師傅,乖乖的遞上身分證,公交單手接過,看了看號碼,不夠半秒就還給師傅:「確實是不能。」
「是一直都不讓維吾爾族人進入?」我們拿著通行證,離開警局,穿過永遠擠迫的車站時問師傅。「二三年前還可以,現在不行了。」「為甚麼?」我問。「因為小鎮是邊境。」「那你有去過嗎?」「有,以前有去過。前面那輛巴士就是,坐到總站下車,記得最遲兩點要回來喀吶斯,不然趕不上下個目地了。」師傅匆匆提醒我們,就消失人潮裡了。這些情況,就如巴勒斯坦人在往昔屬於自己的土地寸步難行,或是在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等等,雖然屢見不鮮,但每次目睹或聽到,總是叫人我們心碎。當地人因為政治原因而受壓,不能自由往來屬於自己的地方,反倒是我們這個不相干的遊客,可以來往自如,這是多麼諷刺和吊詭的現實。
小巴前往白哈巴的沿途風光,是連綿不絕的翠綠草原和山巒,在萬綠中,偶爾會見到一個個蒙古包。原來在這區域住的是流著蒙古血統的圖瓦人,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帶兵經過此地,知道這是個好地方,就有批軍隊留在這裡,並安頓下來。的確,當我們在村落裡看到當地人的樣子,他們都是單眼皮,眼角往上翹,眼睛細長得幾乎看不見瞳孔的丹鳳眼,就是典型蒙古人的模樣。
說回小巴進入村落時,公安會上車檢查通行證及證件。也許還未到秋天不算旺季,遊人不多,是個寧靜的小村落。最初有點不知方向,但人煙稀少得,連問路的對象也沒有,後來在路口看見有兩個老伯伯蹲著,當我上前打探方向時,老伯伯茫然的看著我,說著我聽不懂的話,看來他們不會中文,難道他們說的是快要失傳的突厥語?
後來我們往小丘向上來,途中有對坐著電單車的父子經過,我趕緊問,往這個方向走對嗎?坐在後座的小朋友,手指往上比,用老練得像中年大叔的口吻回說,沿這條路直直的走就是了。他說話的語氣引我注目,但如何注目,都及不上他頭罩,上面「防暴」二字。
這是個安詳的小村莊,木屋與白樺樹相間,住戶裊裊坎煙緩緩上升,乍眼看是個令人平靜的畫面。可是近距離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有不少小屋門口,都會有個防暴大盾牌,無力的躺在一旁,似是被荒廢很久的雜物;如果那是旅舍的話,通常還有一部沒有安裝的安檢機和門框,跟其他雜物混在一起。至於小鎮的主要街道,兩旁插著五星紅旗,當然旗海這個境況,有其他本來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如喀吶斯和禾木,也不能倖免。到底白哈巴值不值得來?論風景的話,這個給譽為是與世隔絕,中國最美村莊之一,最可貴的,是那份安寧和恬靜,尤其秋天來訪的話,更有黃燦燦的的白樺樹群依附小山巒,來映襯群山裡的小木屋;可是另一方面,白哈巴為中國、哈薩克、俄羅斯及蒙古四國邊境,這地理位置,注定叫這寧靜小村莊難以平靜。
時間所限,未來得及細看村落就得返回喀吶斯。回程小巴不幸有一大群中年中國旅客同坐,其中一個大叔似是開演唱會兼演說會,聲音響徹整段本來寧靜的山路,一會大唱女兒出嫁的民歌,一會大肆唱頌其祖國的繁榮昌盛:「這裡白哈巴就是咱們地圖公雞尾的位置!唉呀不來真的不知道祖國有多大!白哈巴住的是圖瓦族,他們自己沒有文字,但完全已經漢化用漢字了,但還穿著哈薩克的衣服!這裡裡頭有個草原,以前還可以去看看的,形狀就跟中國地圖一樣!我們呀,要好好維護祖國的偉大!」大約一小時的車程,他沒有半秒鐘停下來,可憐我的耳朵和白哈巴,就毫無選擇餘地的,接受他橫蠻的叫聲。
維吾爾族人現在不能來白哈巴,到底是不幸,還是另一種自欺欺人的幸運?既然這個村落已經失守,不能再與隔絕,至少,他們不用在這本應恬靜的村莊,目睹防暴裝備、五星紅旗旗海和難聽的叫喊聲了。
爾巒小巴 在 [爾巒] #爾巒#RIVA 獨家盤1157呎4房2套+工人套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公共 小巴 及專線 小巴 出元朗及錦上路鐵路站。 ⛰ ⛰ ⛰ ⛰ ⛰ ⛰ 歡迎查詢預約睇樓☎️ 55425152 何生http://wa.me/85255425152?text=我想查詢 爾巒 ... ... <看更多>
爾巒小巴 在 其中兩部常見於來往爾巒和錦上路站的602C 線。雖然金旅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VE7145 @ 602C 元朗瑞明現時擁有三部金旅小巴,其中兩部常見於來往爾巒和錦上路站的602C 線。雖然金旅小巴可載達19 人,但大部份時間都未有如此高需求,顯得浪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