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了 #沈可尚導演 #婚姻紀錄片 #幸福定格 的特映,在觀影心得之前,先來談一下我對 #紀錄片 的看法好了。
在大部分人都不太看紀錄片覺得無聊的年代,我想我應該勉強算是有那麼一點點愛紀錄片的觀眾吧。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會比較下意識地去相信紀錄片更 "REAL",當然其實我們都知道紀錄片也可以拍得很煽情,但通常我遇到這類紀錄片、文字紀實等,會出於骨子裏不自覺地反抗、發自內心排斥那些企圖「#強加於受眾」身上的觀點,即便是我本身就認同的「#事實」,也會因為太過火的渲染,而反過來懷疑或重新檢視整個事件脈絡和自己為何選擇抱持該觀點。當然,「#反覆檢視自身」是我覺得人類想「#活著」就該做的事之一。作為一個只想好好地、安安靜靜地了解「#目前沒能力去看見的真實」,那些帶有「#疏離感視角」的紀錄片更令我喜歡,並藉由它們觸發視野想像、轉動思考齒輪。不刻意去使用背景配樂和旁白粗暴強調,不妄圖讓更多觀眾「#相信這部片裡都是真的」,這樣的聒噪鼓動其實最容易使觀眾對紀錄片感到厭煩疲倦,破壞了紀錄片應有令人著迷的「#原生狀態質地」。所以,貼近「#看不見的真」才是我最想從紀錄片中獲得的樂趣。
現在來說說 幸福定格 。
首先是,也太快結束了吧!!整個意猶未盡啊~~~~~~好想好想看更多的伴侶對話!研究「#人類行為」是我的小癖好,尤其被攝者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肌肉牽動、語調、肢體表達方式等等,都讓身患重症演員職業病的我,不由自主不斷去猜想每句話的真偽%多少,那幾句不經腦脫口而出的話,每一對伴侶的用字遣詞都非常奇妙,而其背後所代表之含義幽微,恐怕會連被攝者自己的想像都還要深,像上了鎖的寶箱,落在深不見底的海洋,再小的魚也游不進去。
當畫面突然有些停頓、支吾,我當下會以為是假,但轉念一想,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根本不了解被攝者們的「#習慣」,與其伴侶對愛人語言、動作、反應等的「#解讀」方式,憑什麼說是真是假?「一種對話,各自表述」,我常懷疑「#旁觀者清」這概念,當老有人問我為什麼相處很久的愛人最後變了?我都直接冷回:「你們交往那麼久,有誰能比你更了解對方?你都不知道了我怎麼會知道。」(當你懶得理會他人私事的時候,這句話極好用,推薦!)(壞)
那麼,一段超過三分鐘的遲疑、緩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吐出,是為了逃避的白色謊言?或只是不擅言詞溝通的特徵而已?因為觀眾完全沒有被攝者平日表現的「#對照組」,光憑片中精心挑選出的「#實驗組」實在很難去下判斷,到頭來這些「#對話」到底有沒有發自肺腑且有效?若發現正在進行的對話「#不真」,你要停止還是繼續?不只是這段對話,包括這段關係,實在非常有趣。(自以為柯南嗎)
我不曉得這算不算鄰家八卦婦人「#窺秘」慾望,津津有味。畢竟本人在現實中超級厭惡侵犯隱私嚼舌根還一副「老娘這樣做怎麼了!」理直氣壯的鄰居,剛巧追完 #鄰家月更圓 這部日劇,內容是四對伴侶鄰居的故事,我想假如自己沒先看過這部日劇,大概會有點難快速理解電影裡每對夫妻的對話,尤其是努力想生孩子那對。
剛好前陣子也參加 世紀當代舞團(Centur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的講座,邀請到 沈可尚 擔任嘉賓,我頗喜歡那次的講座,人少少的,但嘉賓們的討論很精彩。結束後我還衝去問講者存於心中好久的疑問,終於找到適合的人來幫忙解惑,那種開心對我們這種「#無法停止精神凌虐自己」的傢伙來說是種救贖:得到一些拍紀錄片上的實用意見,如何維持創作動能,以及沈導好聽的嗓音。(我媽也超愛導演聲音,說話方式不疾不徐)
沈說了一句話,拯救我這種很容易厭惡自己普通平凡沒價值的傢伙。他說,要讓大家知道,即使是像我們一樣,好普通好普通一點故事也沒有的「#一般人」,但要去相信那些人也有愛裡的困難、憂愁、你我皆有的困境。開頭的鄉村小夫妻是最吸引我的,那一小段竟然是跟拍好幾年,最後十分鐘的紀錄。聽到後非常訝異,我以為是剛開始拍攝的紀錄,沒想到是已經結婚這麼久之後。男生面對著鏡頭,很頭痛地回答對他來說千奇百怪的問題,女生則是害羞地在顧小孩,我想她應該也有點期待,聽到老公直接向她説愛她吧。
QA的時候有位觀眾主動表明反同立場,她説這部片很棒地點出婚姻必須要是一男一女才算婚姻(那只是剛好被攝者們都是一男一女搭配好嗎!有事嗎!),老子當下聽到這番話心都要碎了,我以為光點華山聚集的文青都是同溫層,萬萬沒想過會在舒適的地方聽到會瞬間腦內憤怒值飆升200+的鬼話。當然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但在那時刻我真的超想站起來嗆爆她,幸好我是孬種我猶豫了,也幸好另外一位觀眾馬上很理性的搶麥(?)表示人權本該生而平等,否則依照我當時內心的小爆炸大概會衝去吵架。(喂)(真的很暴躁)
小女子曾於 2016 年很鬧地辦了一個小活動 #心酸文學獎之文學無關分享會,邀請 苗博雅 MiaoPoya (順便恭喜她本次議員當選)來參與、擔任分享主講者之一。苗本人非常友善且有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提到這世界非常需要「#善意聆聽」(似乎有個英文專有名詞但我忘了,我有罪)。大意是「不帶任何立場去傾聽別人到底真正在說什麼」,如此才可能與邏輯思維相去甚遠的人們進行「#有效溝通」。我本來以為沒這麼難,老子應該可以做到,但經過此次 #公投的試煉,才發現善意聆聽應該是專門留給和尚做的事,氣死俺了。(修養真的很差)
#一邊快要睡著又很想把打了快三天的文章完成
#如有語無倫次請見諒可能我剛好正在度估
Search
無法停止精神凌虐自己 在 都是精神病嗎?」「我朋友有精神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正常人(或者自稱正常的人)對於罪犯抱持最大的謬誤是「罪犯都是不正常,有精神病。」,把他們和自己遠遠隔離開去。如果不是,那麼如何解釋為什麼他們犯罪,而我們則不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