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錯重點—初級保健如何克服Covid-19疫苗的“猶豫”】:本文是針對美國民眾對接種疫苗的猶豫態度所做的分析和建議。雖然實際狀況與台灣不完全相同,但是某些做法仍值得參考。
到2021年4月底,美國已有約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種了 Covid-19 疫苗。最初的聯邦和州疫苗接種策略側重於醫院、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和零售藥店,迅速為衛生保健工作者和Covid-19高風險的長照機構住民接種疫苗。由於冷藏條件嚴苛、供應量少又緊迫,所以通常負責大多數疫苗接種的門診單位反而無法提供接種服務。
然而當疫苗供應日趨充裕,近期每天的疫苗接種速度趨於平穩甚至下降,“疫苗猶豫”和公平性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由於許多疫苗接種安排在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只有相對較少的美國人能在他們平常就醫的地方接種疫苗。所以,疫苗如果必須再追加接種(booster shot),在數百萬美國人重返常規門診護理的時代,一定要採取必要措施,讓民眾在熟悉的環境中施打疫苗,否則將可能錯失良機。
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87歲的女士,依約到附近熟悉的社區健康中心回診,並準備接種疫苗。但是卻被告知當日必須由工作人員將她載到另一個大約車程15分鐘的地方施打疫苗。最後,這位女士拒絕了。
這位女士對接種疫苗是否猶豫?她似乎願意接種疫苗。她的猶豫不是出於對疫苗的任何懷疑,而是因為對提供給她接種疫苗地方的不信任。給像這位女士這樣的人貼上“猶豫不決”的標籤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許多人更喜歡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接種疫苗,而不是去陌生的地方讓陌生人接種疫苗。媒體鼓勵疫苗接種應結合以往將疫苗放在人們平常就醫的地方的策略,同時有當地護士和醫生的指導。大多數人在調查中將這些熟悉的醫護人員稱為是最值得信賴的健康信息來源。
為了更了解一般性醫療單位作為Covid-19疫苗接種點的潛力,一家統整全國門診患者數字登記的公司Phreesia(其中一位作者在該公司擔任首席臨床負責人)對138,604人在2021年3月4日至3月31日期間預約定期就診時進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儘管有資格接種疫苗,但許多患者並未接種。
在未接種疫苗的患者中,存在一系列疫苗“猶豫”現象,從“準備好接受疫苗”到“疫苗中性態度”再到“抗拒疫苗”。準備好接種疫苗的人可以進一步分類為“熱切地尋求疫苗接種”,以及“還算願意接受”—只要付出最少的努力,才準備接受疫苗接種。
Prochaska的“變化階段”模型(註)將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視為一種新行為,它告訴我們,人們在權衡疫苗接種的風險、收益和便利性時會在各個階段之間移動。臨床醫生要熟悉應用該模型來提供幫助追求健康行為的人。對接種疫苗採中性態度或抗拒疫苗而未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是在“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而還算願意接受疫苗的人是在思考期。在此過程中確定一個人的階段有助於調整說服工作。
沒有保險的人、在沒有證件的情況下居住在美國、英語能力有限,或有複雜的健康和社會需求的人可能不願使用藥房或大規模疫苗接種點。在醫療補助承保 (Medicaid-covered)或未投保患者尋求緊急醫療服務時提供疫苗接種,可能是觸及疫苗接種人群的一種方式。
與“還算願意接受疫苗”的群體一樣,處於“無意圖”的疫苗中性態度群體,可能會在尋求其他問題的護理時接受疫苗接種—如果有疫苗並且有可信賴的臨床醫生的“推動”。這個群體包括年輕的對接種疫苗持開放態度但不關心 Covid-19的成年人(45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調查受訪者中有64%同意接種疫苗很重要,但只有一半的人擔心他們感染Covid-19的風險)。想要改變這個族群,應該藉由強調Covid-19生病的威脅,提高對疫苗重要性的認知,而不是強調接種疫苗對公眾的群體目標。
即使是真正抗拒接種疫苗的人,一旦他們到了有疫苗的醫師辦公室,他們也可能會重新考慮。對於這個群體,定期就診可能是解決疫苗問題和激勵疫苗接受的最佳選擇。在未接種疫苗的調查受訪者中,六分之一(15%)表示如果他們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推薦,他們會更傾向於接種疫苗。
政策制定者和規劃者在全國民意調查中將重點放在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群體上。但它低估了準備階段的可變性、人們觀點的流動性,以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所接觸到的社區衛生專業人員的說服力。初級保健臨床醫生和值得信賴的醫療保健組織通常與社區領導建立工作關係,可以製定適合當地需求和偏好的解決方案。
前述那位女士最後沒有接種疫苗,儘管她有很高的併發症風險而且其實對接種疫苗沒有疑慮。所以,如果有正確的支持基礎設施,初級保健醫療單位可以在疫苗接種工作上發揮關鍵作用。透過與社區衛生工作者的聯盟、社區中心和教堂,以及提供以家庭為基礎的護理來支持人口健康計劃,這些做法可以惠及原本可能被排除在外的人,並加速可能最難接觸到的人群中的疫苗接種公平性。
作者最後強調,隨著疫苗接種範圍擴大到兒童以及成人可能需要追加注射,這種貼近當地機構的轉變一定是不可少的。只強調猶豫卻沒有抓住重點。規劃者應該對Covid-19疫苗接種的地點、時間和方法建立靈活性來擴大施打的範圍,讓許多社區中最值得信賴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參與進來:醫師、護理師和社區領導者知道如何傳達有說服力的信息並提供關懷。
註:Prochaska的“變化階段”模型:是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Carlo C. DiClemente和James O. Prochaska在1983年提出的跨理論模式。認為人的行為轉變是一個複雜、漸進、連續的過程,可分為5個不同的階段:無意圖(precontemplation)、思考期(contemplation)、準備期(preparation)、行動期(action)和維持期(maintenance)。了解當事人身處於改變過程中的哪一階段,可以讓更好地理解其行為模式,並更準確地...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77/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1-06-24
Missing the Point — How Primary Care Can Overcome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 Author:Scott Ratzan, Eric C. Schneider, Hilary Hatch,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2106137?fbclid=IwAR3WjCgRkSqAeN97YIO6IIdzWpoZs3XQ9jkVWJoub1k9skdpnuDwPEagMys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27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This is 塞尚」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我想要畫到死為止。」——保羅.塞尚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說:「大師離世之後,我到處追隨他的蹤跡。」 塞尚是世界公認的偉...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元照新書賞閱📚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
【作 者】王文宇/臺大法律學院教授兼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簡介】
🔹梳理現行法律(包括公司、證交法)規定並說明之,同時釐清法規與實務扞格之處(如「經營階層」意涵),並針對相關的法規命令及「軟法」(如實務守則),一併闡明。
🔹第一部分「總論」扼要說明管制策略與發展趨勢;第二部分「公司治理」與第三部分「法令遵循」,依序介紹相關法規與實務。
🔹收錄28則案例或專題研究,結合理論與實務,除了分析本土的重要案例與事件外,也評論國際性議題,以拓展讀者視野。
🔹參與公司治理的企業家(董事與經理人)、專業人士(律師與會計師)、以及有志學習的法商學院學生,皆可藉由此書一窺「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的重要性。
詳細介紹: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2914
⭐聯合推薦⭐
⭐賴英照(前司法院院長)
王文宇教授是權威的公司法學者,兼有深厚的法學素養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是他結合學術與實務的結晶,有精采的法學論述,更有實用的專業知識。不論在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或在實務界處理企業法律問題,這都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好書,特為推薦。
⭐陳 冲(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院長)
荀子嘗謂:「主其心而慎治之」。文宇教授新著,以法學為經,以人性為緯,多面相剖析公司治理,多層次解讀法令遵循,貫穿其間者,洋溢荀子之道。法遵治理典籍,汗牛充棟,我獨愛2018 Commonsense Principles 2.0,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而Commonsense意謂源自人性,與本書立論,恰相輝映。厥為文宇兄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最佳註腳。
⭐曾繁城(創意電子董事長/台積電董事)
金管會於2020年8月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可以觀察到過去公司治理較聚焦在董事會職能的強化、資訊透明的揭露,現在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各國開始重視ESG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這個趨勢已經是普世價值,沒有任何企業能夠置身於這股永續發展的潮流之外。
王文宇教授是學術與實務兼具的法律專業人士,多年來致力推動公司治理不餘遺力,並且已擔任創意電子獨立董事13年,對於公司能夠連續七屆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前5%的殊榮,貢獻卓著。現今 王文宇教授整理並結合其學術的研究和擔任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的實務經驗,彙編成冊,推出《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一書,除闡述公司治理架構、董事當責義務及法令遵循外,對於時下熱門話題如資訊安全及ESG相關議題也有所著墨,內容豐富但言簡意賅,個人深受啟發。
相信這本《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對莘莘學子、上市、櫃公司董事和經營團隊及公司治理專業人士會有醍醐灌頂之效,更企盼所有的讀者對於公司治理能夠本於初心,方得始終。
⭐胡星陽(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
公司治理的議題越來越重要,相關的報導也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要達到兩個目標:消極面要避免公司經營不善,不讓投資人蒙受像大同或康友-KY這樣的慘劇。積極面要促進公司設定正確的方向和有效率的執行。
《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對公司治理做全面性的介紹,兼顧消極和積極兩個目標,充分反映了作者多年來在學術界、實務界和政府單位的經驗,這樣的結合恰恰是公司治理這個領域所需要的。
書中處處可見作者的洞見,值得細讀深思。例如近來有很多討論國內是否應引進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制度,作者就指出SPAC的核心是發起人與經營團隊,而國內的根本問題在於法規上的不足,缺乏這類型的專業投資人。
⭐陳清祥(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
強化法令遵循 落實公司治理
法令遵循制度在金融機構已經行之多年,直到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因違反洗錢防制相關法令被重罰1.8億美金,才再次被強調。近年來,廣明案(反托拉斯法)、聯電案(營業秘密法)、駭客入侵案(資通安全管理法)、臉書個資外洩案(個人資料保護法)等,都是提醒各行業應更重視風險管理及法令遵循制度。
欣見文宇兄以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闡述公司治理及法令遵循各相關層面的議題,輔以經典的國內外實際案例剖析,是一本兼具學術理論與實務探討的好書,研習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制度的參考指引。相信本書定能給產、官、學界帶來啟發和借鏡,協助規劃及落實法令遵循制度,釐清及規範董事監督義務,齊心落實公司治理。
⭐何麗梅(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
王教授擔任台積電轉投資創意電子獨立董事多年,熟諳公司法理論與實務,如今完成公司治理大作,可喜可賀。本書深入淺出,闡明相關法規、剖析治理機制;視角寬廣,既探討國際趨勢,也檢視知名案例,可讀性高,適合所有董事與經理人閱讀。
本人身為實務工作者,在台積電擔任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多年,深知追求「永續」是提升企業價值,促進企業成長的不二法門。企業永續之推動,首在於領導人對於永續文化之建立,並將ESG之精神及各項規範融入於企業日常營運及決策中,上行下效,成為企業的DNA的一部分。
本書以淺顯文字介紹ESG、公司治理之法律與法遵面向,深具參考價值;尤其收錄敝公司融合ESG之限制型股票案例,足見理念相同!
⭐林靖揚(Sullivan & Cromwell LLP合夥人)
二十年前在台大法研所師從王文宇教授學習公司法制時,對於老師諸多先進的公司法理念,包括將法人視為不同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間的法律關係的核心重新解構「公司」的概念,深感敬佩,這些理念也成為伴隨我執業十餘載的暮鼓晨鐘。
《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一書,延續老師一貫風格,跳脫許多比較法著作羅列各國法規和台灣法規進行比較的傳統套路,以台灣本身的法制為骨架,以國內外近年的公司治理和法令遵循熱點議題和案例為發想,將外國法制、實務和學者見解穿插於文中,刺激讀者思考。由於讀者對於相關議題和案例或已於新聞中耳熟能詳,在閱讀過程中極易產生共鳴,隨著內容跌宕猶如和老師隔空時而探討、時而論辯,時而被深深說服,趣味盎然。
本人過去十五年在紐約、香港等金融中心從事證券發行和公司併購等業務,對於本書探討的許多觀點深有所感。尤其,各市場的法制文化不同,絕非「參考先進法制」就能憑空產生適當的法制規範或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例如,一般而言,美國法制長期依賴訴訟和法院形成規範、而香港更借重專業的證券監管機關來防弊。
本書探討了諸多重要的實務案例。如樂陞案引出的買方資金證明問題,在美國並無法規強制要求上市公司併購的買方提供資金證明,但實務上併購案賣方的董事會均會有此要求,以滿足董事誠信義務降低訴訟風險,而香港則更偏向監管機構介入,由證監會要求買方的財務顧問出具資金確認函。又如上市公司併購時的賣方董事會下設特別委員會,在美國和香港均非法律強行要求,實務上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處理有利益衝突的情形,並非所有併購均有必要。再如榮化併購案,如果李氏家族在買方實體的上層結構中有持股,在美國和香港將有不同的披露要求,且在香港更可能導致李氏家族不能在股東會投票等等,均有整體的法制思維支撐。
這兩年朝野倡議將台灣建設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跨國企業考慮上市、融資的市場時,除了經濟因素外,法制基礎建設也極為關鍵。同樣的,國際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公司治理和法令遵循也是重要的考量。如本書所強調,良好的公司治理法制必須同時能「興利」和「防弊」。同樣的,當一家公司在考慮其公司治理,例如董事會和委員會的組成、股權激勵制度的設計時,也離不開決策對於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可能帶來正面、負面的行為動機。當然,無論何種制度設計,都無法自外於台灣的法制、文化、主管機關和法院的專業性等,否則徒法不足以自行。
閱讀至此,忽聞鳥鳴。轉頭一看不覺天邊已微明。幾個小時的深夜閱讀收穫滿滿,不啻是疫情下在家工作時的最佳精神食糧。
📚居家安心學,全站折扣滿799免運:http://qr.angle.tw/x2m
📚#元照新書賞閱:http://qr.angle.tw/pp8
📢訂閱 #月旦雜誌,贈〈充電包〉&《月旦簡明六法》一本: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
http://qr.angle.tw/dzl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正在學校體制中的人|
這學期在政大修課前幾週讀的進度,是一本研究美國國小,中產階級為何能持續保有成績優勢的專書。因為期中報告得引用論文和該書理論對話,其中一篇我引了台大社會系藍佩嘉教授的論文。
這篇精采的研究後來發展成一本專書《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我自己也買了,因為寫的是台灣教育體制與家庭養育策略的關係,筆觸平易近人但內容深入淺出,適合正在升學與家裡有就學中孩子的父母。
如果擔心不習慣閱讀此類學術專書的人,可以先 鏡好聽 ,藍佩嘉教授有錄製幾集「拚教養」的節目,我昨天聽了一集,訪談很幽默又實用,但仍有學者要傳達的學術語彙及專業。(記得要先看過網頁上的內容摘要)
🎧鏡好聽:https://reurl.cc/L0qYl7
我摘要藍佩嘉教授期刊論文的部分重點,有興趣的家長與學生,可以去書局翻閱或買回家。我剛閱讀教育社會學相關的研究時,會倒抽一口氣,那樣的感覺就像進到實驗室發現原來自己只是複製人一樣。
2014,藍佩嘉<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
作者與Lareau及Bourdieu大量對話,並點出後兩者研究與理論的不足之處,並透過自己的田野調查補足理論缺口。與上一篇論文將「成為國小老師」定義成中產階級與向上流動,該篇定義中產階級為「在高教體系擴張前,父母其中一人擁有大學學歷」。她同時認為勞工階級與中產階級的慣習並非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階級背後除了不同的場域與資本形式,還有更多層次中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社會實在(Giddens 1984),人的實踐企圖往往導致非預期的後果。因此,作者將階級分成四種光譜,以補捉其中的異質性表現。
(一)中產階級靠右:如Giddens (1984)所說的「反思性監控」(reflexive monitoring),可以用來描述中產階級親職的特色 。換言之,中產階級的父母不願意以他們上一代的教養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這類父母普遍相信說道理和協商的方式跟小孩溝通的西方教養方式 ,但又擔憂此種方式與台灣強調服從及階層關係的職場文化不相容。 父母會安排孩子學習才藝與週末休閒活動,將經濟資本轉換成文化資本,但此舉可能導致非預期後果,如(Lareau 2003)所言,他們雖然重視孩子的自主與自治,但過多的規劃與介入,往往造成孩子依賴父母規劃。反而,強化了孩子順從及對權威的尊敬(Shih 2010: 201) 。父母也透過人際網絡及資訊管道,協助與督促孩子學習。
(二)中產階級靠左:這類父母的「規劃自然長大」的教養策略,因對教育體制抱持懷疑態度 ,所以將孩子送到森林小學。孩童因此學習爬樹、木工、種田等非體制內認可,對未來升學看似沒有幫助的技能。
相對於中產階級的「世代斷裂」敘事,勞工階級使用「世代延續」形容自身的教養方式。他們認為權威管教與情感關係並不斥,而是相輔相成的教養做法。既有研究認為勞工階級的父母拙於言辭,下意識地延續了過去身受的管教經驗(張建成、 陳珊華 2006)。但藍佩嘉則認為,在於階級位置導致的資源不足, 使他們難以使用以中產階級為原型的新興教養方式。雖然諸多研究發現勞工階級的文化資本,不適於中產階級的學校體制,但其研究中看見有不少勞工階級父母積極參與學校事務。勞工階級的職場較少強調口才,而是接近腳踏實地、刻苦耐勞及守規矩為道德基礎。家長同樣會跟孩子透露家裡的經濟問題與工作困境,這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將兒童與成人的生活狀態視為連續的生命階段,藉此激勵孩子努力來超越現實困境。
(一)勞工階級靠右:家長希望透過升學讓孩子達成階級向上流動 ,因此常對孩子耳提面命,以藍領工作,低於白領工作的價值框架,否定自身階級來鼓勵孩子讀書。 這樣的父母即便經濟資本有限,但與中產階級無異透過外包教育,以追求下一代階級流動的夢想。但非關課業的才藝班方面,則認為是昂貴且不必要的支出。勞工階級或許沒有受到學校體制肯認的文化資本,難以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但他們能透過跨階級的社會資本,尋求受過高等教育的親戚或朋友提供教育相關資訊,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與教育機會。 Lareau (2000)所描述的美國勞工階級,與學校老師的關係疏離而對立;但台灣勞工階級的父母卻是透過和老師建立私人關係,希望藉此確保孩子受到老師足夠的關注、意見與協助。
(二)勞工階級向左:期待小孩可以完成基本學歷,將繼續升學視為個人資質的自然發展。(陳如涵 ,2010) 提及勞工階級的家長雖然關切成績,但並不期待孩子出類拔萃,只要求成績及格或不墊底達到「基本學習」的目標即可。家長將課外活動視為奢侈、非必要,孩子的才能是先天的資質,而非後天培養的成果。 如果他們還住在都會區公寓內,作者能明顯地感受到 Lareau 所說的「侷限感」,包括金錢、空間、身體的侷限感。 他們遇到陌生人時會避開眼神接觸與主動攀談,與中產階級不同。
此研究與《Negotiating Opportunities :How the Middle Class Secures Advantages in School 》(Calarco,2018)研究相異觀點:(一)中產階級希望孩子採取協商與尋求協助的策略,但又擔心過度強調主體性,未來孩子無法適應職場必須服從權威的文化。(二)中產階級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過多的介入與規劃,導致孩子養成依賴個性,順從權威。(三)勞工階級外包教育,花錢替孩子補習加強課業表現。(四)勞工階級積極與老師建立親密關係,以確保孩子在學校得到足夠的協助與關注。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This is 塞尚」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我想要畫到死為止。」——保羅.塞尚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說:「大師離世之後,我到處追隨他的蹤跡。」
塞尚是世界公認的偉大畫家,他的藝術成就在於挑戰繪畫傳統,並開創了繪畫藝術的新世界。他筆下的日常景觀,跳脫常人所感,獨具洞見。我們可以在塞尚成熟期的作品中看見他以驚人的手法結合色彩與線條,畫出具有動態張力又寧靜祥和的世界。
塞尚的作品驅使人去創作,去追尋「自己最渴望的目標」。塞尚的人生——決意以自己的方式創作,不論自身或外在環境如何困難——必然也激勵了許多人。
塞尚不只影響了藝術圈,也影響了當時的詩人、思想家,他的藝術帶來宏觀視野,且開拓特定的視覺、技巧的可能性,不同取向的畫家皆能從中汲取養分。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看了塞尚的作品,並不會讓人渴望模仿他,而是會點燃心中的火。
作者簡介:喬蕊拉.安德魯斯(Jorella Andrews)
喬蕊拉.安德魯斯是倫敦金匠大學視覺文化系資深講師。她曾修習純藝術,並攻讀藝術理論。她喜歡研究哲學、觀點與藝術實踐的關係。著有《就是愛炫耀!圖像之道》(Showing Off! A Philosophy of Image,Bloomsbury出版, 2014),《This is 林布蘭》;擔任叢書編輯《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e As),此系列前三冊由Sternberg Press出版(2013)。
繪者簡介:派翠克.沃爾(Patrick Vale)
派翠克.沃爾為國際知名插畫家,擅長繪畫城市與建築。他的最新作品為縮時影片《筆下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of Pen)。現居倫敦。
出版社: 天培文化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今天跟你分享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位社會心理學家叫做~哈里賴斯;他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想我對於很多朋友來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無論是跟自己親近的人,還是跟自己的朋友,都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然而這裡面的兩個元素,「開放」加「響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開放」哦,就是互相不設防。
這個部分呢,也可以理解成彼此相互的自我揭露,把那些比較隱私的事情,跟彼此之間多去透露一點,像這種不設防的感覺,能夠快速的拉近兩個人的親密程度。
然而如果有這樣的親密的起始點之後,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樣長期維持親近的關係呢?它的關鍵就是,下一個元素叫做「響應」。
「響應」是什麼?響應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解」。你瞭解我,而且你還瞭解我自己是怎麼看待我自己?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是「接受」。你想要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這些表示你的尊重;而第三個是「關心」,就是在各種場合裡面,一旦我需要什麼幫助,你會幫我。
可是當你聽到這裡,不知道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就是有時候心理學家蠻無聊的,就是把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還煞有其事的弄一個理論、弄一個公式出來。
其實它就是說一個,平常大家都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嘛!可是如果放到真實的關係裡面,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開放加響應嗎?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哦,在美國有些地方的公立學校,教學品質是非常差的,而最差的學校會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比如說,在華盛頓有一個公立小學,他們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的出席率只有12%。
這就等於每一次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班只來了兩三個家長;在這種情況底下,老師跟家長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老師的觀點,就會覺得我開家長會你不來,說明你這個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在於老師不重視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關心,所以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家長會?
你聽出來了吧?老師跟家長之間,沒有最起碼的信任,而學校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他們把大部分的老師辭退了,去找新的老師,結果還是一樣哦!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必須跟家長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於是想了一個方法!
他們要求老師在暑假的期間,挨家挨戶到學生家裡去做家庭訪問,而且還設計了四個家庭訪問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的體驗是怎樣?你對於這樣的感受,你覺得如何?
而第二個問題,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跟夢想?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四個問題,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聽下來好像這四個問題,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可是呢,這四個問題你仔細體會一下,它正好呼應了前面所說的,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去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體驗如何?你對於他的體驗你覺得如何?這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跟第三個問題,是去接受孩子跟家長,他們的主觀世界的狀態;分別是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
而第三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我邀請你特別感受一下這個問題,是「你希望我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希望你做些什麼」?
只光這樣的一個調整跟改變,經過了一個暑假的家庭訪問,在接下來開學時候的家長會的出席率,就從12%提高到了73%。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家長願意跟老師溝通,才能夠有進一步合作跟進步的可能啊?
當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創造親密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有足夠的開放,接下來你是不是要去響應對方呢?
尤其是響應的部分,理解、接受、關心,如果你不是理解而是去批判;如果你不是接受,而是去下指導棋;如果你不是關心,而是一種控制;那麼你想要的親密良好的關係,怎麼可能存在呢?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跟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我們在7月6號,即將上線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講。
你會透過這門課裡,學會怎麼創造出親密良好的關係,用最溫暖、溫柔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別人。
哈克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所認識的,最懂得怎樣溫柔的靠近一個人,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樊登讀書會】留意你身邊的每時刻,它們充滿無限可能!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什麼是行為設計?斯坦福大學教授B. J. 福格提出的前沿心理學 理論 ,創業圈、投資圈人士紛紛推崇,福格的多位學生更是用這套理念自主創業, ... ... <看更多>
激勵理論三大觀點 在 當員工低層次的需求已滿足,更高層次激勵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3. 弗羅姆《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簡單來說,人受到激勵的過程為以下 ... 研究對象,在此篇文章中將以「激勵」為主題,提供人資工作者不同的觀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