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層樓的紅磚屋建築、配上半圓型拱門樑柱,泉香茶行少見的建築樣式深深說著過往輝煌,但我們已無法聞到空氣中的茶香。
幾次路過泉香茶行,都是鐵門下拉深鎖,聽街坊鄰居說,泉香茶行在第三代徐慶元老闆過世後,目前由兒子照顧年邁的母親,其實已經結束營業一段時間了。
泉香茶行原店名為「泉馨行」,主要經營茶具、茶業販售,1880年(清光緒6年)由徐際昌開設,在日治時期也販售配給的專賣品鴉片。
根據地方寶藏資料庫記載:日治時期,因1917年(大正6年)市區改正,舊址暗街仔(今東前街36巷)改建成五間店鋪,其長男徐蒼柏另外開設「泉馨松記文具店」,二男徐蒼松則接下雜貨店。
雜貨店是最初級的商業交易行為地點,也是訊息的傳遞中心,生意經營大多來自街坊鄰居,至1970年代左右,雜貨店增加,顧客群被分散,生意也變差。大約到1986年左右,才改為專門經營茶業。
看著泉香茶行歷經百年洗滌的建築風華,望進玻璃門窗裡,早已沒了販售茶葉的茶桶。街坊朋友也告訴我,泉香茶行代代都有配合的茶農,以前到泉香買茶還會用紙包裝、就跟包中藥一樣,非常有古早味。
空氣中雖沒了茶葉清香,但泉香茶行必定寫進新竹市的歷史紋理,也留在不少人的心中。
謝謝 Cutier大學生吃喝玩樂旅遊日記 繪製百年老店插畫
#打開新竹 #風城文史
#泉香茶行 #新竹市百年老店
新竹市東區中央路31號
新竹市中央路的百年老店故事:
#錦興金香行 新竹市中央路32號
#古宜齋裱褙店 新竹市中央路29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龍柱#台灣龍柱#石雕 這影片介紹了12間廟宇所藏共17對清朝乾隆嘉慶龍柱,希望能對您對台灣龍柱的發展有新的看法與認識,也喜歡訂閱我的頻道及分享與點讚呦! 【台灣龍柱造型演變介紹】 台灣龍柱造型有著不斷演變的特質,尤以清朝龍柱最為明顯,好符合台灣民眾的認知與要求。例如龍珠,在早期是大如棒球,但...
清光緒32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門街的百年藥房,杏春德記中藥房
杏春德記中藥房就位在都城隍廟附近的北門街上,翻開新竹古城歷史,美食飄香的北門街,其實也是新竹市最早發展的商業街。
杏春德記藥房的百年歷史從清代創立開始,歷經不同時代更迭,地方寶藏資料庫記載:杏春中藥房於1887年(清光緒13年)由溫昌宗、溫昌成兄弟二人創立。日治時期,成立「合資會社杏春藥行」,約於1933年(昭和8年),溫金湖另外創立「杏春湖記」。1950年(民國39年),第三代負責人溫天來,將杏春湖記改為「杏春德記」,蘊含記取先祖行醫救人施德之意。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在周益記這篇〈北門街的溫柔-杏春德記〉,裡頭有段書寫著溫彭碧蓮阿嬤的故事:「在二二八前一年嫁到新竹,溫彭碧蓮女士對二二八時新竹發生的事猶有印象,連她的先生溫天來也有被抓走過,原本長官來的時候本來要抓溫天來的爸爸溫金湖,說是店內藏有戰車,看到溫金湖駝背佝僂模樣,才轉而帶走溫天來,本來只是說問個話,馬上就會回來,結果隔了兩天才放人。
雖然溫天來並沒有受什麼嚴刑逼供,但他的朋友卻被打斷單腿。溫阿嬤說當時新竹地區也有許多人被帶走就沒有回來了,很多北門街的人被抓走就立馬槍斃,狀況相當恐怖。」
現今北門街上數家排隊美食、把這條商業街裹上濃濃香氣和人潮,不少刻著歷史痕跡的建築紛紛改建,我們還是能從一磚一瓦摸索城市百年紋路,都是這座城市繁華背後的故事。
謝謝Cutier大學生吃喝玩樂旅遊日記繪製老店插畫
#打開新竹 #風城文史
#杏春德記藥房 #新竹市百年老店
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0號
更多百年老店故事
豐發行 https://reurl.cc/6azAyk
新合昌蔘藥行 https://reurl.cc/a9y69G
墨池堂 https://bit.ly/2VUqc6e
竹茂行 https://bit.ly/37Ff3s3
郭家潤餅 https://bit.ly/3z0dbGJ
周益記〈北門街的溫柔-杏春德記〉https://bshu1926.com/2016/08/11/gits7/
清光緒32年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竹市的百年老店,陪伴大家在這個城市一起生活著。今天跟大家分享「新合昌蔘藥行」的故事。你有去過嗎?
新合昌蔘藥行在城隍廟旁的街道上,說起新合昌創立的歷史,早在1881年,也就是清光緒7年,由林皇生創立。這也顯示新竹這座古城很早便開墾的長遠歷史。
林皇生之父林坤早年跟隨一位自中國來臺灣的唐山醫生四處行醫,後來林皇生跟隨其父學醫,又在老合昌藥房學習藥材、藥理,學成後開設「新合昌」。
我跟現在的當家老闆聊起,過去會有中醫師駐診看病、民眾看完醫生馬上就能抓藥,老闆笑著憶起過往,他說,那已經是好久之前的藥行故事了。有多久之前?大概是我爸爸小時候吧,老闆說。
我採購了料理用的五香粉、白胡椒。跟老闆討教後也購買了潤肺茶、養肝茶,價格平實不會有太大負擔。
中藥行在臺灣社會已逐漸從街道上消失,取而代之各大連鎖藥局林立。中藥講求治本與長期調理,仍在這座城市裡、在很多市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陪伴軌跡。
#打開新竹 #風城文史
#新合昌蔘藥行 #新竹市百年老店
新竹市北區中山路126號
資料來源: https://hccg.culture.tw/home/zh-tw/industry_stores/481408
清光緒32年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龍柱#台灣龍柱#石雕
這影片介紹了12間廟宇所藏共17對清朝乾隆嘉慶龍柱,希望能對您對台灣龍柱的發展有新的看法與認識,也喜歡訂閱我的頻道及分享與點讚呦!
【台灣龍柱造型演變介紹】
台灣龍柱造型有著不斷演變的特質,尤以清朝龍柱最為明顯,好符合台灣民眾的認知與要求。例如龍珠,在早期是大如棒球,但後期就逐漸縮小,小如乒乓球。而清朝龍柱口含龍珠比例較高,且不分左右,皆會含有一顆龍珠,以內埔天后宮正殿為例,龍嘴幾乎被龍珠塞滿。日治時期左龍嘴中偶爾會含有龍珠,但柱例數不多。
就現有資料來分析,全台廟宇中擁有乾隆年間共有11對,嘉慶6對,道光18對,咸豐7對,同治15對,光緒6對,總共63對龍柱,而為求說明的方便,筆者將整個清朝龍柱風格區分成乾隆中期(1756〜1775)、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1776〜1820)、道光咸豐時期 (1821〜1861)和同治光緒時期 (1862〜1895)等四大時期。
(1)乾隆中期。為1756至1775年所立龍柱,共出現2對龍柱,中台灣1對,南台灣1對。初期龍柱是龍與柱關係曖昧,造型線條模糊圓鈍,龍頭佈置方法是下巴靠於柱體,龍身時常隱沒於石柱中,而後期則是龍與柱分開,線條清晰,龍爪孔武有力,已經與乾隆晚期作品類似,共同特色則是神龍刻於圓柱上,柱底水波紋處未鼓起。
(2)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6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1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9對,中台灣3對,南台灣3對。此期龍柱共同特色是龍與柱已經分開,輪廓明顯,線條清晰,且結構嚴謹,龍爪孔武有力,多數龍爪未抓住火球,已將神龍刻於八角柱體,並將捐贈紀年款刻於柱體內側,柱後亦開始出現八仙慶壽、琴棋書畫和幼龍等附屬造像,而柱底的水波紋在乾隆晚期多數尚未突起,不過嘉慶時期開始已經逐漸變成慣例。
(3)道光咸豐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1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2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5對,中台灣9對,南台灣9對,東台灣2對。依據龍頭表情,可分溫馴型和兇猛型兩種。溫馴型出現在嘉慶到道光年間。兇猛型則是咸豐年間居多。此時期柱例多出現在台灣中南部,且出現「乾坤交泰」的柱例,以開口閉嘴區分性別柱例增多,仰首角度大,尾鰭佈置以垂降尾居多,柱後喜刻鳳凰麒麟等附屬造像,咸豐年間多為三角額型且柱眼開始向外突出,且刻上紀年款也已逐漸成為慣例,柱後則是開始出現麒、麟、鳳、凰、鶴和蝙蝠等造像。
(4)同治光緒時期。歷史時間共有34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2年,共出現21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18對,中台灣1對,南台灣2對。共同特色是柱例多出現在台灣北部, B字尾與三尾長分鰭的使用,龍鬚往嘴角靠近,前爪與雲紋柱相連,龍柱柱體變大,使用觀音石材的比例增多,左為鰲魚右為幼龍的柱例出現。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清光緒32年 在 好奇婆婆PoPoCuriou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tps://youtu.be/NHxEVUbGMaw Feng鳳
台北內湖區的金面山步道是鳥瞰台北城市風光的好去處,捷運西湖站1號出口往菜市場方向到
金面山地質中含石英,陽光照耀下閃閃動人,因此得名。
半山腰上有清代採石場的古蹟,此處的山石曾作為光緒年間台北城市的建材來源。
山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頂點的剪刀石,命名的原因則是因為從碧山巖方向看來有突出尖銳感
對於平日不運動的好奇婆婆來說,此路線並不輕鬆,從捷運西湖站入口登山,初時是鋪地板的步道,中間轉為需要手腳並用攀爬岩石上山,幸好沿路架設堅固的粗繩,岩石上也有多處刻鑿缺口,方便落腳,讓登山更加輕鬆。
此處是欣賞台北景致和鳥瞰101城市壯闊的好地方
下山之後犒賞淑鳳和佩蓉所以到西門町繞圈圈
清光緒32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榕樹頭可說是一個很有歷史價值的地方,也是油麻地的地標。「榕樹頭」現在是一個休憩公園,有數十棵年齡已超過百歲的參天老榕樹守護著廟街及天后廟。廟街,也是九龍一條無人不識的街道,是因這「榕樹頭天后廟」而得名。長長的鬚,便知榕樹的資歷了。該天后古廟是全九龍市區最大的天后廟。原本在1865年建成的天后廟在官涌街市附近。曾經有碑記展示,油麻地天后廟在同治九年(1870)曾經進行重修,當時記錄了三百多位捐助者名字。後來香港被甲戌風災的一次颱風吹襲,天后廟遭受嚴重破壞。到了1876年(光緒二年),天后廟才搬到榕樹頭重建,當時的捐助者更達九百人,捐助者的名字全部刻在廟外一塊石牆上,早於十多年前,Madam曾見祖父的名字刻在上面,但某次重訪,已找不到石牆了。廟門頂上的牌匾刻有「天后古廟」,並刻了「光緒丙子遷建」,說明了天后廟的背景。當時榕樹頭就在海邊,漁民出海前都會向天后祈求平安,後來經過多次的的填海工程,現在離大海亦頗遠了。廟宇內有多件歷史文物,包括門前的一對在清同治四年(1865)雕造的石獅及廟內的一口在光緒十四年(1888)鑄造的銅鐘。天后廟位於觀音廟、城隍廟、觀音樓社壇,以及昔日書院的中央位置。據說在當年重修福德祠後,因為廟外正是公眾碼頭,居民認為很適合供奉望海觀音以保水陸平安,可是由於缺乏地方再建新廟,因此便請觀音大士到福德祠內供奉,再在廟門上裝了「觀音古廟」牌匾,福德祠便變成觀音廟。以中國傳統來說,觀音的地位比土地公高,所以廟中請來觀音大士,土地公公自然要恭迎上座。現時廟內以觀音為主,旁有關帝、金花娘娘及太歲等。現時榕樹頭公園內便有兩間觀音廟,即觀音古廟和社壇觀音樓,原來當年街坊認為,位於街北面的福德祠請了觀音坐鎮,對廟北街的信眾有利,因此廟南街的信眾,又再請來一位觀音,安奉在南面的社壇之內。既然北面已有觀音古廟,南面的這一間,便用社壇觀音樓作名,以資區別。書院內原設有12個解簽擋,及後已暫停營運,至2016年獲政府環保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約32萬港元,於2016年7月完成改裝為「祭祀習俗演進館」,並免費開放供公眾人士參觀。
清光緒32年 在 光緒皇帝1909年葬禮珍貴照片:高達7920人抬皇棺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華文化:新婚初夜為何叫“入洞房”?具體入的... 清朝滅亡後,香港為何續用《大清律》60年? ... 1:41: 32. Go to channel · 雙漢合璧,細說整個漢朝的歷史 ... ... <看更多>
清光緒32年 在 食在福鍋燒意麵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清光緒32年 老麵廠食在福鍋燒自家ISO、HACCP工廠製麵免費加麵 透過line@點餐方便快速https://lin.ee/2g7ls52 ➕Line好友點餐,享免費加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