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的遮羞巾
朋友媽媽入座後, 點完餐, 我以為可以放心喝開胃酒等菜上桌了. 侍者過來把餐桌上每個人面前的裝飾性美麗餐盤撤走前, 朋友媽媽正在談多年來如何用名牌包塞滿衣櫃的豐功偉業, 「每個包都有故事呢」.
侍者有點尷尬, 站在桌旁不動. 我一看, 冷汗又開始冒了…
因為朋友媽媽餐盤上的餐巾還擺在上面, 如果她不拿開, 侍者不知道該怎麼撤盤. (有經驗的侍者會將盤子傾斜慢慢抽出來, 讓餐巾留在桌上)
我打斷朋友媽媽的名牌包故事, 小聲地說: 麻煩將餐巾拿開, 好讓侍者把餐盤拿走.
朋友媽媽說: 咦, 不是服務生要來舖在我的腿上才對嗎?
我: 呃, 法國沒有這個規矩, 這裡都是客人自己拿起來放在身上的.
(而且, 誰知道妳餐巾是要遮住豐胸還是舖在肥腿?)
餐巾, 不知何時台灣改叫口布, 難不成又是從中國傳過來的說法? 我還是比較喜歡”餐巾” – 用餐時的手巾, 比”口布” – 擦嘴巴的布 – 優美多了.
也不知何時, 在台灣高級餐廳用餐, 客人都變殘障, 清簡的一片方巾, 不重又不難拿, 我始終不懂為何要勞煩服務生來打開, 鋪在腿上? 我超怕這個動作, 常常要跟服務生搶看誰先搶到餐巾, 搞得好緊張…
台灣教導服務生幫客人舖餐巾的”傳統”從何而來? 而且是中日西餐都有, 不獨獨西餐. 我在法國從未見過這個奇怪的服務. 莫非是日本? 也始終不明白讓服務生為客人舖餐巾的用意何在.
關於餐巾的歷史頗有趣的, 約從15,16世紀開始出現, 在這之前因為歐洲人使用刀叉並不普遍, 都是用手抓食物, 用完後手指在麵包上擦乾淨, 嘴巴就用袖口擦.
到了18, 19世紀出現個人式餐巾, 也開始講究餐巾的質料, 從高級的絲綢緞, 棉布到麻布都有, 有許多繡上個人名字或家族姓氏的, 多半還是哪個知名織品坊特別訂製的.
還有餐巾環, 上面刻有使用者名字, 在家庭裡是在兩餐之間將餐巾收起來, 下一餐拿出來繼續使用(自己家人不必那麼講究用一次洗一次). 餐廳則是保留給經常來的熟客, 除了有親切感還有給熟客的特殊待遇感.
現在餐廳的餐巾和桌巾多半交給專業清洗公司洗燙, 每日更新送到. 漿燙得硬直平整, 摸起來舒服跟新的一樣. 我個人喜歡麻料的, 摸起來硬, 可是把它弄皺了有種奇異的快感(像把盒子踩扁那樣. 我變態…). 絲綢餐巾我遇過幾次, 不過都是在高尚的朋友家, 不是餐廳. 絲綢脆弱不耐洗, 也不好燙. 好看好摸, 可是很整人, 也難怪餐廳不用絲綢餐巾. 想想以前慈禧用這個來擦屁股, 現在拿來擦嘴巴也覺得怪.
餐巾的作用很簡單: 擦嘴巴或是不小心沾到東西的手指. 老一代的法國人還有習慣把餐巾塞掛在領口, 而不是鋪在大腿上. 過去這是喫海鮮時怕蝦蟹殼沾到衣服的權宜之計; 後來連喫麵條也會, 扭蛇一樣的麵條不小心會把醬汁抖灑四濺, 弄髒衣服. 換句話說, 塞在領口下巴下並非不合禮儀, 只是有些不合時宜. 不過話說回來, 最近這個復古動作也有點流行回來了.
用餐時難免嘴角有殘餘食物, 或是嘴唇油膩不堪, 此時就是用餐巾抿一下. 我說”抿一下”, 不是擦喔, 不是擦屁股那樣的前後左右來回擦拭喔.
餐巾抿嘴是過去餐桌上的淑女教育, 現在當然不必那麼講究, 寫出來是讓大家知道, 在歐洲上流社會仍有這樣的要求, 淑女們就不會將口紅擦糊了.
此外, 餐巾不宜用來擤鼻涕. 可是萬一要打噴嚏用來遮口鼻則是可以的(打噴嚏是電光石火間的事, 哪容你找面紙出來?)
常見使用餐巾的小問題反而不是在餐桌上, 而是站起來去洗手間時. 請記得將餐巾摺疊好, 不必要變成豆腐乾, 但是也不要揉成一團像擦過的屁股紙, 放在桌上; 或是掛在椅肘上. 有時侍者會來收走, 換一條新的乾淨的, 燙得整整齊齊的, 用刀叉夾著送上來. 有時不會, 所以請勿用這個來要求高級餐廳.
另一個換新餐巾的時間點就是主菜用完, 上甜點前, 有些餐廳會來換新餐巾, 但也不是一定會有的程序動作.
侍者手臂上也有一條餐巾, 這是侍者用的. 當他手上因為拿酒拿水弄濕了, 或是沾到菜餚湯汁時. 有時也會用一片餐巾俐落地掃掉一桌子的麵包殘屑.
不過, 最重要的作用是: 當不小心弄翻酒水或是湯汁食物弄髒桌面時, 侍者會用餐巾將污漬蓋住, 讓桌面看起來仍舊是乾淨清爽的一片, 而不是讓客人面對著一大塊污漬繼續用餐.
真的發生弄翻酒杯或是弄髒桌面時, 不要慌張惱怒(尤其忌諱父母長輩這時候當面大聲責罵), 只要給侍者一個歉意的微笑就好, 也不要動手想幫忙甚麼, 讓侍者自己來(就是不要來礙事, 越幫越忙啦). 這是他們重要的服務訓練之一, 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不會因此而輕蔑客人的.
餐巾, 其實就是塊優雅的遮羞布, 遮掩弄髒的手, 抹去油膩的嘴, 蓋住有污漬的桌面.
讓整個用餐時光, 發生再天大的事都-始-終-優-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布根地許多產區出產白酒。「其中一個優質的產地叫Mersault,」酒評家Wilson Kwok笑說,「本地酒界稱之為貓鬚。」Mersault有Premier Cru即一級的田,但沒有特級(Grand Cru),達到Premier Cru的,必須列明田的名字,Wilson Kwok這次介紹的叫Gene...
「法國名字姓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姓氏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姓氏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十大姓氏 有部分都可以係人名,例如Richard - Facebook 的評價
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斯卡羅Seqalu: Formosa 1867》-法國李仙得
最近公視以1867年美國與台灣原住民簽訂「南岬之盟」和平條約為背景的電視劇《斯卡羅》轟動一時,還創下歷史收視紀錄,法國這邊Netflix 還沒辦法觀賞,不過光看廣告片就覺得有國際史詩級的精緻水準,版主ㄧ時好奇,便Google 研究起劇中法裔模特兒法比歐所飾的主角~李仙得 (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899) 之生平。
「李仙得」這名字翻譯自法國姓氏「Le Gendre」,就像現任總統馬克宏所屬的執政黨LREM,其前黨主席就叫Gilles Le Gendre ,如果按這老翻法就是「吉爾李仙得」lol,這姓在法國不多見,還真有可能是其後人😆。
《斯卡羅》劇裡的李仙得確是法國人,出生於里昂市南郊,履歷就算現在看起來都非常國際化,先是24歲時比利時娶嫩妻,後跟岳父搬到紐約入籍美國,31歲參加南北戰爭,1866年36歲時棄武從文跑來中國當美國駐廈門領事,到台灣與排灣族領袖卓杞篤簽署和平協議,這段過程即為《斯卡羅》的主要劇情 (註),1872年李仙得轉往東瀛任日本政府的外交顧問,退休後長住日本,1890年至韓國長居任高宗顧問,1899年在韓國去世 ,估計他至少會講法、美、中、台、原住民語、日、韓等七、八種語言😅。
有別於好動、參戰、冒險跑了好幾個國家還會講台灣原住民語的李仙得,他的老爸叫Jean-François Legendre-Héral (1796-1851 ,因母親再嫁住在里昂的Héral 先生 ,所以原姓Le Gendre後又冠上繼父的Héral姓,成為雙姓),這父執輩法國李仙得跟到處跑,在美洲、亞洲生活的兒子完全不同,生性藝術文青的很,是法國非常有名氣的古典雕塑家,他的作品遍佈法國全國各地,老家里昂的教堂、醫院 、市政廳 、法院 、招商局 、公墓 、里昂美術館 ...幾乎所有市政建設都可看到他的作品 ,甚至連巴黎羅浮宮 、凡爾賽宮裡都收藏有他的雕塑 。
在巴黎街頭想看李仙得老爸的作品也不難,如馬黑區裡Saint Claude路和Turenne街交叉,畢卡索美術館附近的Église Saint-Denys-du-Saint-Sacrement教堂外唯二的兩座大聖人雕像,就可看到他的雕塑-手持天國之鑰的聖彼得(Saint Pierre)聖像。
巴黎第三區。
(註)法文版Wiki 並沒有看到李仙得後來協助日軍攻打台灣琅𤩝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的詳細描述,但中文繁體版是有的,如果史實真是如此的話,那以當時日軍欺負原住民侵略台灣的景況,如拍續集,觀賞角度不同,李仙得可能得英雄翻轉成狗熊了!帥哥法比歐不知是否能勝任轉變演壞人?😅
#斯卡羅 #李仙得 #南岬之盟
法國名字姓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巧遇》
Vinod Bharti 、Prem Sajeev兩位來自Osho的Prem家族
El Kalinado是來自法國藝術家,吹 bansuri笛和長笛等等…
每次只要遇到印度朋友,聽到我的名字Kamini
第一句都一定會問Who gives your name?
Kamini是我的靈性名字,是古印度梵文,意思是希望、理想、溫暖。
2015年我的老師Akash幫我取這個名字,給正走在靈性道路上的我,是提醒,也是祝福
『你將帶給你身邊的人希望,你的出現將讓人們感到溫暖,你永遠帶著崇高理想去完成你的使命,並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片刻』
這幾天看到當時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真的有活出這個名字的意義,心中充滿無限感謝與感動!
#Prem (愛.姓氏.愛的家族)
#愛的滋養
法國名字姓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布根地許多產區出產白酒。「其中一個優質的產地叫Mersault,」酒評家Wilson Kwok笑說,「本地酒界稱之為貓鬚。」Mersault有Premier Cru即一級的田,但沒有特級(Grand Cru),達到Premier Cru的,必須列明田的名字,Wilson Kwok這次介紹的叫Genevrieres。
Premier Cru與一般的葡萄田,分別在於它通常離開村莊少許,位處小斜坡上,排水較好。Limestone(石灰石)的泥土不太吸水,令果實的味道較複雜,礦物味比較豐富。葡萄樹通常是老樹。發酵、陳化的時間較長。所以與一般的Mersault比較,Mersault的Premier Cru較複雜。
這酒莊已經在Bungundy數個世紀,名叫Latour-Giraud。Latour並非波爾多Latour,那個指塔,這是一個姓氏,酒莊主人跟Giraud聯婚,酒莊於是起名Latour-Giraud。
這酒喝來酒質不算很硬淨,但入口很舒服,果味豐富,富有啤梨的香味。Mersault其實配很多東西都可以,配海鮮、白肉,例如燒雞很不錯。若配煎龍脷,加上牛油汁就非常美味。
地址\灣仔告士打道66號筆克大廈地下1號鋪
電話\2827 7288
Wilson Kwok
旅居歐美多年,早年於巴黎藍帶烹飪學校獲得高級文憑及波爾多大學葡萄酒學碩士。身兼專欄作家、酒評家、教師等推廣飲食文化的工作,1997年獲法國政府農業部頒發騎士勳銜。
採訪:關廣恩
攝影:陳秉謙(部分為網上圖片)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I0ud3B8Vdk/hqdefault.jpg)
法國名字姓氏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youtu.be/OqQzFJ_prvE
美國人的名字為什麼有那麼多千奇百怪的姓氏
看完本單元,讓你秒懂這簡單的小常識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本單元出現的單字
鐵達尼號/ Titanic
西班牙/ Spain
A- Rod / Alex Rodríguez
珍妮佛羅佩茲 / Jennifer López
卡麥蓉狄亞 / Cameron Diaz
勞勃狄尼洛/ Robert De Niro
艾爾帕西諾 / Al Pacino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 Leonardo DiCaprio
勞勃許奈德 / Robert Schneider
阿諾史瓦辛格 / Arnold Schwarzenegger
阿道夫希特勒 / Adolf Hitler
史嘉莉喬韓森 / Scarlett Johansson
安徒生 / Andersen
萊斯里尼爾森 / Leslie Nielson
傑克森 Jackson 變成 Jacky 再變成 Jack
維多利亞Victoria 變成 Vicky 再變成 Vic
愛德華 Edward 變成 Eddy 再變成 Ed
彼得生 Peterson 變成 Peter 再變成 Pete
理查Richard 變成 Dick
勞倫斯Lawrence 變成 Larry
威廉William 變成 Billy 再變成 Bill
比爾柯林頓 / Bill Clinton / William Clinton
亞曼達 / Amanda 變成 Mandy
瑪格麗特 / Margaret 變成 Maggi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qQzFJ_prvE/hqdefault.jpg)
法國名字姓氏 在 法國十大姓氏 有部分都可以係人名,例如Richard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