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幸何妨
新年伊始,破舊立新,不免俗許幾個心願,冀望日日平順,少憂煩,多喜樂!
多麼陽春保守的願望,的確啊!年紀越大,心願越小,相對於青春飛揚躊躇滿志,如今的想望縮減到小日子的最低限度,安樂即可。莫說中年人鬥志消沉,不思進取,行過半生,基本上,該擁有的、能享受的,差不多都已完足;始終求之不得的,恐怕未來實現率也不高。接受欠缺,領會不完美,便能好好凝神、珍視眼前所有,知足平凡生活裡的平安微幸福,小確幸也很美!
幾天前到賣場採買日用品,在收銀台處看到另一輛推車上載滿戰利品,研判購物者應該正準備開跨年趴,果然,一結完帳,一行人馬上拿起採買的紅酒、食物當道具,並肩比YA拍照留念,男男女女笑得開懷,在人群中十分搶鏡,簡單的幸福甚至感染了我這個旁觀的陌生人。雖然素不相識,不過這一群自得其樂於小事物的同好,讓我當下倍感親切,明明不是我的歡樂趴,卻好似也是屬於我的喜悅,心底不禁跟著燦笑了起來。
「減輕壓力的好辦法,就是少存一些得失心,多用一些欣賞心。」
聖嚴法師的自在語錄,一直讓我覺得很受用。大約是在年過四十之後,我才真正開始學習這種快樂的心理運作模式,畢竟中年是個面臨各種「失去」的人生階段,所有一切都在點滴消逝中,自己本身體力、記憶力的衰退;周遭長輩親朋的老病離去;長成的下一代獨立遠颺……,真實生命經驗告訴我們:失去是現在進行式,而過去、未來都不可得。為了不被失落吞噬,我們只能被迫累積正向心量,才能處之泰然,偶爾我會暗自慶幸,還好除了皺紋、白髮和體重,隨歲月正比成長的,還包括「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剛過去的一年,我又失去了一位故友,已經連著好幾個歲末,送別同儕、故舊。就算經歷了幾次,面對逝去我依舊傷感。
如果可能,我會年年期盼所有人都不留遺憾,無論任何日常細瑣,都是抓在手中的幸福。
.
摘錄自《#秋葉落下之前》
作者:詹慶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晚上的贈書直播,談到中年的知性與圓熟之美,讓人不知老之將至。
https://fb.watch/4OQ-wVoCJZ/
我真是超級喜歡這本書所呈現的心境,這篇摘文裡的狀態,實在打動我。培養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處處看得到幸福,又怎麼會活在低谷?
祝願您,能先把自己照顧好,這能讓我們更容易培養出「感知幸福」的能力!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fb.watch/4OQ-wVoCJZ/
.
以上文字摘錄自
《#秋葉落下之前》
#活在燦盛熟齡時 #詹慶齡 著
0324預購 0331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R62b9r
🌰誠品 https://reurl.cc/E2mZmK
🌰金石堂 https://reurl.cc/ra010y
🌰Momo https://reurl.cc/Q726ob
方舟IG🌠歡迎追蹤:https://reurl.cc/bRy5av
方舟文化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樂伊妥momo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可以選擇讓爸媽繼續影響你,你也可以選擇扛起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好好思考—我能想想什麼辦法?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我們總是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爸爸或媽媽的樣子。你是否能真的靜下來去想一想:我哪裡像?為什麼像?如果那是我無意識的表現,我是否能有意識地去做調整?
一切都是我的選擇。我可以選擇像,也可以選擇不要像。我可以選擇承接好的,同時選擇不去承接那些並不屬於我的。
摘錄自《#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談原生家庭,不是為了責怪,而是為了讓自己能重新選擇。感覺憤怒、難受,常常只是過程,並非終點。
延續上一篇的主題,靜心能帶來更深的意識,意識我們的情感思緒,源自於哪裡。回到根柢,便有機會重生,綻放出不同的花朵。
祝願您,讓自己有選擇,並且看到自己過去的資源,能滿懷感恩!
... ... ... ... ... ... ... ... ... ... ... ... ... ... ...
你願意讓原生家庭的影響變小嗎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文/ 曾寶儀】
人們常說,原生家庭影響我們很多。血緣帶來多方面的承繼,家庭環境也塑造了我們早年的情緒環境和成長經歷,因此父母不只帶給我們DNA,家庭也影響著每個人的習慣、身心的印記與回憶。
然而,我後來意識到一件事情。十八歲以前,你或許可以說:「我現在過著這樣的人生,都是我爸媽造成的!」但如果你已經長大成人,或許應該回過頭想想—其實你是有選擇的。你要跟原生家庭維持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你的選擇。就算你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別忘了,那其實是你選擇「以為自己沒有選擇」。
你可以選擇讓爸媽繼續影響你,你也可以選擇扛起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好好思考—我能想想什麼辦法?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我為我的人生負全責」也是一句對宇宙做出的宣言。這個宣言,從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
我從十三歲開始住校,大家都說青春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我是單親家庭,又是隔代教養,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青春期似乎就是一個理所當然可以叛逆的機會!但是,我對叛逆的想像實在太狹隘了,以至於根本也想不到可以做些什麼來表現叛逆。
於是十三歲的我,去喝了一罐啤酒(看!當年的我多麼無聊)。可是,這也太難喝了吧!叛逆怎麼一點也不是通暢淋漓的爽快,而是這麼苦澀又不知趣味在哪兒的呢?於是,大約一個禮拜之後,我的叛逆之旅就結束了。一是,我實在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二是,當時我心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領悟:這是我的人生啊!我為什麼要為了報復任何人,而選擇叛逆呢?
即使是隔代教養,又出身單親家庭,我也從來沒有被虧待過啊。但是為什麼,當其他人總說這樣的孩子容易變壞,我就覺得要去套入這個公式,去走看看所謂變壞的路?這一點道理也沒有。
這是我的人生,我應該自己決定要怎麼去過。
即使我早在年輕時,就發出了這樣的宣言,我還是多多少少會被原生家庭影響。甚至直到現在,我已經做了大半輩子的功課,有些原生家庭的影子依然如影隨形,我也還在慢慢處理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或許這些影響不會馬上不見,但它能變小嗎?絕對可以。因為一切只關乎你我的選擇。
我們總是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爸爸或媽媽的樣子。當身邊的人提起這一點,還可能立刻激動或憤怒地撇清:我哪有!我哪裡像!情緒的反應或許難掩,但當情緒過了之後,你是否能真的靜下來去想一想:我哪裡像?為什麼像?如果那是我無意識的表現,我是否能有意識地去做調整?
因為,一切都是我的選擇。我可以選擇像,也可以選擇不要像。我可以選擇承接好的,同時選擇不去承接那些並不屬於我的。
比方說,如果父母有不安和恐懼,我可以選擇不去承接那些不安和恐懼。我的奶奶就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家長,可是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我是不是要承接這個家庭的恐懼。我會流離失所嗎?其實我這輩子從來不曾真實經歷這樣的生存危機,但卻一直懷抱著這樣的不安在生活。那是過去的我無意識的選擇。
當我開始覺察我每一個無意識的情緒、恐懼,當它們升起的時候,我會看著它們,問問自己:這是我的嗎?每一個浮現的情緒、念頭、想法,都透過這樣的疑問,慢慢去釐清、去照見。啊,這是來自爸爸的……啊,這是奶奶的……喔!這個是我的,這是我的某些經歷尚未處理完成而留下來的。
慢慢我能分得清楚,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當你分清楚了,就能進一步去拆解它。拆解完,就能進一步去化解它。化解完成後,也就是準備好和它說再見的時候了。
以前,當我情緒升起的時候,經常會下意識苛責自己:都已經學習這麼久,怎麼還會這樣!但是後來,我漸漸學會不去苛責自己。當情緒來了,就讓它來—有功課上門了呢!拆解完後,換得一個愉悅的體驗,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出去。
■ 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中性的,只是你怎麼看待它
發生在生命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理由,我們會生氣、開心、委屈……一切都其來有自。但是,我們不需要去害怕這些情緒,也不要否認或推開它,就去看看裡面是什麼。或許有些人會想,當我出現恐懼,還要去看看恐懼是什麼,那不是很可怕嗎?但我總跟自己說,死不了的都沒有什麼好可怕的。(重點是,死真的是你想像中的那樣可怕嗎?嗯,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去看看恐懼會死嗎?不會嘛!那就去看看又何妨?總好過不停反覆的自我折磨。
我們可以先從偷看開始。偷偷地看一眼,瞄一眼。然後慢慢地,發現自己可以看久一點了,門縫可以再打開一點了。然後我再看久一點,我看了表面,現在可以再往裡面看一點……最後,那份恐懼會很荒謬地,像泡沫一樣啵一聲就不見。因為它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恐懼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以為」你在恐懼。是我們把這份恐懼放入腦中、跟它連結,然後告訴自己「我很恐懼」。 蜥蜴可怕嗎?養蜥蜴的人覺得蜥蜴可愛的要命!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中性的,只是你怎麼看待它。
可是如果你知道沒有那麼可怕…… 跟母親和解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面對自己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處理原生家庭的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沒有可怕! 那你就會得到真實面對自己的勇氣。
就算退步或狀況不穩定也沒關係,給自己一點耐心,喘口氣,再往前走一點點。我常常說靜心也是一樣:「為什麼我昨天做得很好,今天好像又專心不了?可能靜心真的不適合我。」
「為什麼我昨天心情很好,今天怎麼又回去了?我可能真的會憂鬱一輩子了。」沒關係,今天不能好,我們先放過自己,明天再繼續。
每天給自己打點氣,不要放棄自己。
我真的很想說,不要放棄自己!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了你,請你也不要放棄你自己。因為你是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你是你自己喊得最大聲的啦啦隊,請不要放棄你自己。
沒關係,即使今天做得不夠好,至少也熬過了一天。
有時候就是得熬到那一天真的來了。
然後你會發現雖然時間有點長,但一切都值得。你有時候就是為了那一天來的,你就是為了體會那一天的美好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人。所以請不要放棄自己!
曾經有人問我,有什麼幫助自己喜歡自己的方法嗎?嗯,我不知道適合你的方法是什麼,但我可以告訴你我是怎麼喜歡我自己的。
首先是我覺得我自己很有趣。比方說因為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所以我只要學習到新的東西,我都會很快樂,而只要我學習到了新的東西,我都會更喜歡我自己。因為我覺得「今天好像又往前走了一點點喔!」的那種感覺。
然後我喜歡被療癒,當然被療癒會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一定有東西要被療癒,所以你人生勢必要受一點傷。可是也因為明白了這點,至少現在,在我受傷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咦?又有東西可以被療癒了喔!」我反而沒有像以前那麼沮喪,我會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我自己的傷口,而被療癒的感覺真的非常好。
我也喜歡療癒別人,所以我會聆聽、我會靜下心來跟別人說話,我喜歡別人在跟我的談話裡得到一些東西,我喜歡看到人家眼睛發亮。所以我做到這件事情時候,我也很喜歡我自己。
雖然這也意味著—我有時候必須要把重心放在他人身上,因為我如果想要得到這個,我就必須要取捨,可是我做到的時候,我會非常的開心,也喜歡這樣的我自己。
我喜歡笑得很開心的我自己,我喜歡大哭之後,覺得釋放很多的我自己。
我喜歡,一天一天更接近自己的我自己。
我都是在這些練習當中,一點一點地更喜歡我自己,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快樂量表」。那都是我練習更喜歡我自己的方式,每天做一件讓我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事情就很好了……那我就會愈來愈喜歡我自己。
但其實到最後你會明白,不需要這些理由。你喜歡,只是因為你存在,你是你自己。 所以,當事情來了,別害怕也別抗拒,就去看看那是什麼。原生家庭給你很大的影響嗎?沒關係,你知道你是有選擇的。把內心的不舒服,當作是上天給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去解決。套用聖嚴法師的說法,當我們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就能有機會全然放下它。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MOMO獨家雙封面親簽版(銀光北極版+開花版):http://bit.ly/3rXeGSW
博客來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2JKzk7r
金石堂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3bL2LSj
新馬的朋友可以從這以下地方買到親簽版↓
馬來西亞:大眾書局、紀伊國屋書店
新加坡:紀伊國屋書店
※非親簽版,全台書店都可以買得到囉!※
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chbooks.tw/
曾寶儀 Bowie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樂伊妥momo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要我時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待在當下,無論做什麼,都是在靜心。
當我觀照著內心去說話,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靜心。我時時注意著,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我說出來的話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靜心。
當我帶著覺察去料理,那麼煮飯也是在靜心。我投入在每一個當下,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爐火上的調味、拌炒、熬煮、裝盤……上桌時我用心品嘗、細細咀嚼,這無疑就是一趟完整的靜心過程。
當我帶著覺察投入在料理當中,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在廚房站著四小時不累。因為,料理不再是一份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而是我跟食物溝通、跟我自己相處的方式。我對這個食物有多了解?它希望我煮多久?我要放多少調味呢?現在的我想吃多鹹?我真的需要這個食物嗎?這裡面包含著很多的自我對話,是密集又頻繁地在照見我的內心。
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能帶著意識去覺察,就不會無意識地傷害別人、傷害環境、傷害自己。
摘錄自《#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段摘文,把我對靜心的部分體會,用文字展現出來,讀來相當親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990344057853498
把自己的聲音聽清楚了,人生就會開始轉變,相對於之前不知不覺的狀態。當我們把內在的執著放開來,能量自由流轉,我們便有更多行動的可能性。
這本書所描述的人,也就是作者,活出了這樣的可能性,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
祝願您,常回到自己的內心,活得不違心!
... ... ... ... ... ... ... ... ... ... ... ... ... ... ...
現在你可以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
【文/ 曾寶儀】
■ 找回當下的力量
很多人用不同的名稱來稱呼mindfulness這個字。有人說,它是一種靜心,有人說它是一種叫作「正念」的態度,或者,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活在當下」。
對我來說,mindfulness意味著,時時刻刻帶著覺察,去做每一件事。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建的自動導航,我也不例外。我們很容易下意識地,做出習慣性的反應。這並沒有不好,因為在日常生活的二十四小時裡,我們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動導航機制,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需要的地方;同時,自動導航也讓我們能在日常間隙有放空、休息的可能。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是不是在很多時候,讓內在的自動導航主導了我們的生活?比方說,心愛的人和你說話的時候,你是否嘴上應著,心裡卻在煩惱其他的事?參加家庭聚會的時候,你是否人在心不在,顧著玩手機?你在洗碗、洗衣、做家事的時候,心裡是否想著:「我趕快做完這件事,等下就可以……。」當你把心思放在未來,現在的你,就只是無意識地讓自己自動導航。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如果一件事情在完成後沒有留下證據,事後的你,有時無法完全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做過它?比如,要不是看到衣服已經晾在外頭,你其實根本忘記自己剛才晾過了。如果有,那就表示,做那件事的當下,你陷入了無意識的自動導航。
近年來,許多人都在推廣靜心,強調靜心對生活的益處。的確,五年來,靜心為我帶來很大的不同,讓我的生命有很大的成長,於是,我也非常鼓勵人們靜心。 靜心就像運動,也像學一種語言,我在持續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能一邊看到我的生命變得截然不同。就像持續運動會看到肌肉出現,持續練習新語言會發現自己單字量變多、交流變得有自信,靜心也是一樣。它帶來的是生命真實的變化,只是在每個人身上,呈現的方式不同。
許多人都誤以為,靜心就是坐下來,盤腿、點香、點蠟燭……好像一定要有什麼儀式,才能做到這件事。但對我來說,只要我時時保持覺察、有意識地待在當下,無論做什麼,都是在靜心。
當我觀照著內心去說話,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靜心。我時時注意著,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我說出來的話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靜心。
當我帶著覺察去料理,那麼煮飯也是在靜心。我投入在每一個當下,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爐火上的調味、拌炒、熬煮、裝盤……上桌時我用心品嘗、細細咀嚼,這無疑就是一趟完整的靜心過程。
當我帶著覺察投入在料理當中,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在廚房站著四小時不累。因為,料理不再是一份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而是我跟食物溝通、跟我自己相處的方式。我對這個食物有多了解?它希望我煮多久?我要放多少調味呢?現在的我想吃多鹹?我真的需要這個食物嗎?這裡面包含著很多的自我對話,是密集又頻繁地在照見我的內心。
晾衣服也是一樣。我常發現,當我有意識地帶著覺察去晾衣服,跟無意識完成這件工作的時候,曬出來的衣服是完全不同的。當我有意識地晾衣服的時候,我好好拿起、鋪整、掛起每件衣物,甚至會按照顏色、長短去排列……這樣晾曬的衣服,通常乾了以後件件筆挺,完全不需要熨燙。然而,當我無意識地只是完成展開、掛好、上架的動作,每件衣服晾完都像鹹菜乾一樣。
衣服沒有被好好關注、照料,它不開心;穿上這樣的衣服,我也不開心。如果我能在每一個當下把事情做好,那麼每一件事情都會按部就班地,以美好的狀態呈現出來。
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能帶著意識去覺察,就不會無意識地傷害別人、傷害環境、傷害自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也因此,我經常會提醒自己別忘記—時時檢查自己的狀態,避免陷入自動導航的模式。
比方說,我有一個慣性,就是喜歡一天安排好幾件事情來做。我總認為,充實的行程是效率的展現。我充分利用我的時間,回應別人對我的需求;忙碌意味著有很多人需要我,當我一一完成,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後來我才發現,正是因為忙碌,所以我一直在趕時間。我無法帶著餘裕去完成每一件事,也沒辦法仔細享受每一個當下。察覺到這一點,我現在會有意識地減少我的工作,或者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去試著去調整這個慣性,找到最適合我的節奏。
■ 靜心,就是一種自我對話和貼近自己的方式
靜心讓我聽到真正內心的聲音,那個內心的聲音不是像「你應該要成功」、「你應該要更努力」這種來自外界的聲音,而是像「我想要什麼?」、「我做這件事情快樂不快樂?喜歡不喜歡?它有給我壓力嗎?」、「我是什麼?」的自我對話。
靜心的時候,我不需要向任何人交待。當下只有我和我自己,沒有任何外界的眼光會檢視我、評斷我……從頭到尾,就只有我自己。於是我可以忠實地聆聽內在的聲音。當我需要作決定的時候,靜心幫助我釐清內在的感受,我知道我可以選擇聆聽內在的聲音、做我最想要的決定,或是有意識地在權衡後做出其他的選擇。 舉例來說,當親戚邀約家族活動,當下我內心的聲音或許是:「我好累,我不想去」,但同時我也明白,「我的出席能讓長輩開心」。於是我可能會選擇不遵從內在的渴望,因為我知道讓長輩開心,可能對當時的我來說比在家休息更重要。因為這是我有意識做出的選擇,所以我內心很清楚這次出席的意義和原因,於是就不會無意識地因為「好像不去不行」而赴約,到了現場又彆扭或不開心地臭臉。 所以我會說,靜心很重要。
透過靜心,內在充足的對話過程,能讓我們貼近自己的內心、覺察自己的聲音;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清楚知道「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我做出了什麼取捨,而不是矇著眼無意識地被推著走。當我們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每一個決定都會是經過判斷、思量而完成的,你會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後,也只需要遵從、尊重自己的決定就好。
幫助我們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就是靜心最基本的效果。而當我們能聆聽到自己的聲音,再往內深一層看去,會發現,靜心能幫助我們接引到內在更深的智慧。你會看見,有許多智慧就在自己的內心,而你可以得到它。
《神隱少女》裡有這樣一句話:「曾經發生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我始終相信,我們與生俱來都有能力和內在的智慧做連結。內在的這份智慧或許有許多不同的稱謂,有人稱之為指導靈、高我,或者簡單地說,那就是最真實的自己……但對我來說,祂們都存在於我的內心,祂們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往外求,因為祂就在我之內。我只需要靜下來,就能聆聽到祂們的聲音。
靜心還能幫助我們調整頻率。有時候,我們很難靜下來,是因為自己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影響。比方說,身邊的人總是浮躁,或者悲觀,或是動不動就怒火朝天,這樣的能量都可能影響到自己。又或者,身邊的人經常找你討論某些話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也可能讓我們受到影響,開始懷疑自己對類似事件的方式對不對。 這時,我們可以做的是靜心。
靜心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真正去思考:我要的是什麼?旁人說的那些,真的是我要的嗎?他的考量,是我的考量嗎?當我們轉了五個電視台,發現每一台都在討論同一件事,就會不自覺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但,這對你來說真的是重要的嗎?靜心可以幫助我們調整頻率,回到自己的內心,去選擇你真正覺得重要的事。 我也常常鼓勵大家閱讀,選擇好的讀物、選擇你認為頻率好的人去接觸。人有自己的頻率,書也有作者帶來的頻率。當你常常接近好的頻率,你的能量會和它共振,你的身體就會記得那樣的頻率,你也會記得當下的感覺。
於是,在靜心的時候,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調整到那樣的頻率。
靜心就像運動一樣,一開始或許不那麼容易,但當你習慣了,就會很快進入狀況,和你想要的頻率共振。於是,我可以在靜心時,選擇進入我想要的頻率。我想進入慈悲的頻率嗎?或是喜悅的頻率、平靜的頻率?透過靜心,我可以更準確、正聚焦地調頻。
然後,關於靜心,最後一個重要的提醒是—不要沉迷,不要停留。
嘗試靜心的過程中,一定會得到許多不同的體驗。可能有驚奇,可能有喜悅,可能有恐懼,但是請記得,不要停留。持續地靜心,持續地往裡面看,你會得到更多。不要執著於某個體驗不放,一定要記得繼續往深處走,繼續往裡面看。這是我能給大家最大的提醒。
所有能幫助我們回到內在的工具,都只是不同的協助途徑。我們不應該將它當成浮木緊抓不放,而是透過工具幫助我們理解、釐清,最終貼近真正的自己。當我們能時時刻刻與自己在一起,工具的在與不在,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以上提到的靜心,是從工具的角度去詮釋,真正的靜心遠遠不只如此。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光是簡單地試著有意識讓自己靜下來,就能體會到靜心帶來的莫大助益。
用輕鬆的心態去接近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執著 我一開始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靜心訓練,對我來說,靜心是時刻可以進行的活動,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和考究。不是一定要在多麼能量神聖的地方,要怎麼樣盤腿或點香、點蠟燭才可以開始靜心。
只要能找到讓自己可以安靜下來的地方,旁邊甚至有人也沒有關係。姿勢舒服就好,但唯一的要求是背要挺直。當然躺著也能靜心,只是躺著很容易睡著。所以剛開始嘗試入門的朋友,維持背部挺直會比較好。
身體就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靜心。而最簡單的靜心練習方式,就是關注呼吸。 楊定一博士的方式是,用「我在」(I am)結合呼吸:吸氣(我)……吐氣(在)……。 密宗的方式是用「嗡啊吽」(OM AH HUM)三字明結合呼吸:吸氣(嗡)……換氣(啊)……吐氣(吽)……。
然而我自己一開始練習靜心的時候,並沒有採用任何上述方式,我就只是數息。從一數到十,然後再一次從一數到十、再一次從一數到十……透過數息,把意識不斷帶回當下。時間長短,可以視每個人的情況去決定。
剛開始,我並不要求自己一天要靜心很久。或許就只是數息十分鐘,心靜下來之後,再用十分鐘覺察內心的聲音。
前十分鐘我觀照呼吸,後十分鐘我會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感受今天我要探索的主題。通常當我的心靜下來,主題就會自然浮現。這幾天我的困擾、最近我一直很在意的事……你的心被什麼佔據、哪件事情需要一個答案才能塵埃落定,它自然就會浮現出來。於是,你可以透過靜心的這段時間,去到內心,尋找進一步的答案。
例如我想觀照我最近的工作狀態,我想知道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我。那我就會用這段時間,去深入看看,這當中有什麼是我需要更細緻去省察的?有什麼是影響我做決定的因素?有什麼是阻擋我遵從內心的?或者如果沒有特別的主題,也可以不去設定。放空也好、發呆也好、繼續數息也好,就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
要是數息時靜不下來,也不要苛責自己。或許今天不是一個適合靜心的狀態,如此而已。就像運動一樣,今天天氣好不好?昨天我有睡飽嗎?現在我心情如何?都可能影響我的運動表現與體驗,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請別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喪志,也不需要強逼自己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請容許自己也會有高低起伏,帶著信心持續嘗試。
在練習靜心的過程中,我們都可能被思緒帶走,這也是很正常的事。當你意識到自己分心了,就只需要再把自己帶回來就好,回到你的呼吸、回到你的真言、回到你的數息。再一次從一開始數,再一次聚焦回你的當下。當你忙著數息,腦中就沒有空間讓其他思緒佔據;同理,要是你忙著責怪分心的自己,腦中的空間也會被挫折與自我懷疑佔據。所以,過去的就放下,跑走了,就把自己帶回來。一次一次練習,就會更駕輕就熟。
對自己帶著更多的寬容,用輕鬆的心態去接近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執著。
靜心也不一定只能坐著,只要帶著覺察專注於當下,跑步也可以是一種靜心。敞開心去探索,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一種自我對話和貼近自己的方式。只是這樣單純地靜靜地與自己同在,就帶給我莫大的成長與喜悅。
在這樣做幾年後,我開始問自己:「只是這樣就可以了嗎?會不會還有別的方法讓我得到更多的學習呢?」我才開始參與不同團體舉辦的禪修內觀活動。而不管是什麼方法,我都誠摯地邀請大家進入靜心的世界。
靜心究竟能帶來什麼?請大家在真正嘗試實踐之後,一起體會屬於自己的答案。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MOMO獨家雙封面親簽版(銀光北極版+開花版):http://bit.ly/3rXeGSW
博客來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2JKzk7r
金石堂親簽版(開花版):http://bit.ly/3bL2LSj
新馬的朋友可以從這以下地方買到親簽版↓
馬來西亞:大眾書局、紀伊國屋書店
新加坡:紀伊國屋書店
※非親簽版,全台書店都可以買得到囉!※
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chbooks.tw/
曾寶儀 Bowie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樂伊妥momo 在 樂伊妥、U relax 懷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樂伊妥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2021男排世俱杯落戶巴西6隊參賽伊朗錫爾詹入圍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巴西貝廷將承辦2021年男排世俱杯。 ... <看更多>
樂伊妥momo 在 樂伊妥、U relax 懷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樂伊妥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2021男排世俱杯落戶巴西6隊參賽伊朗錫爾詹入圍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巴西貝廷將承辦2021年男排世俱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