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此文: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要看!)
我原本就預料共產黨當局和美國的這次會談可能要開罵,只是沒想到罵得這麼兇。這是中美兩國180年的外交關係史、甚至是整個世界外交史上的關鍵時刻。共產黨說的這句「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頓時刺激了我這個歷史學人的職業神經。
歷史與現實,有時是驚人的相似,有時也是令人感懷的對比。1900年是庚子年,1901年是辛丑年;2020年也是庚子年,今年也是辛丑年。間隔了120年。
1901年的中國政府,和外國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4.5億中國人一人一兩白銀,支付了「庚子賠款」。2021年的中國政府,和世界霸主公開叫罵,因為這個霸主集結了新的「八國聯軍」、想讓中國再次支付「庚子賠款」。
區別在於中國方面的談判者:孤立無援、滿臉屈辱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奕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換成了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區別更在於中國方面的國力。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120年前的中國,更不是1840年的中國。
清帝國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郭嵩燾、薛福成、何如璋、曾紀澤、張蔭桓、楊儒、黃遵憲、張蔭棠……哪一個不是超群絕倫的外交先驅?但是,能挽救大清帝國喪權辱國的悲慘命運嗎?能避免「一割香港、再割東北、三割臺灣,一賠4千萬、再賠2億、三賠4.5億」的割地賠款嗎?能抵抗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美國的蠶食瓜分嗎?能解決「亡國滅種」的危機嗎?
北洋軍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伍廷芳、汪大燮、胡惟德、孫寶琦、陸徵祥、顏惠慶……哪一個不是瑚璉之器的外交砥柱?但是,能改善中華民國任人宰割的國際處境嗎?能洗刷《二十一條》的「五·九國恥」嗎?能在巴黎和會上為中華民國爭取屬於戰勝國的合法權益嗎?能應對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的咄咄逼人嗎?能擺脫「次殖民地」的不幸遭遇嗎?
國民黨政府不是沒有外交人才。施肇基、陳友仁、王正廷、王寵惠、伍朝樞、顧維鈞、郭泰祺、傅秉常、蔣廷黻、魏道明、何鳳山、楊光泩、葉公超、沈昌煥、朱撫松、錢復、歐鴻鍊、胡志強、介文汲……哪一個不是出類拔萃的外交棟樑?但是,能不讓外國艦船在中華民國的江河湖海暢行無阻嗎?能在國際舞臺上阻擋日本的侵略腳步嗎?能展現自己作為世界四大國(美蘇英中)的實力嗎?能不被美蘇兩大霸主在雅爾達會議上玩弄於股掌之中嗎?能制止外蒙古的獨立嗎?能維護自己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蘇英中法)的尊嚴嗎?能不讓美國大兵駐紮在中華民國領土之上嗎?能不讓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淪為僅有250年歷史的美國的附庸嗎?能不唯美國馬首是瞻、不仰美國人的鼻息嗎?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陸徵祥的那句感慨「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同樣適用於今天。所謂「強權即公理」,但實際上,公理在強權面前,無比脆弱。弱小的國家,在21世紀依然會任人宰割、飽嘗屈辱。哪怕你多麼地義正辭嚴,別人也不會搭理你;哪怕你受了多少委屈,別人也不會同情你;哪怕你擁有真相,別人也會污衊為「謊言」;哪怕正義在你那一邊,別人也會把你扭曲成「邪惡」。
120年過去了。2021辛丑年的中國,早已不是1901辛丑年的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但世界還是那個恃強凌弱的世界。世界沒變,只是中國變了。變的不是外交人才,而是外交人才在面對洋大人時所倚仗的國際政治影響力、軍力、經濟總量、貿易總額、文化軟實力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全面的綜合國力。
熟知我國歷史尤其是1840年以來的苦難歷史的我,看到我們中國的變化,甚感欣慰。
國有中華,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披荊斬棘,誰與爭鋒?
歷史與現實交錯下,是煥然一新、蒸蒸日上的中國與中國人,是未來可期、前景光芒、必將重返世界之巔的中華民族與中華兒女!
楊柱祥經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李香琴逝世 】
MeWe版本:http://bit.ly/3rUvdXF
收到李香琴逝世的消息後,我走到睡房的書架上,找回放在資料夾內的一篇30年前出版、刊於《壹週刊》的琴姐訪問影印本,我知道,我有很多事情想寫下來。
第一個原因,是琴姐跟已故的譚炳文一樣,她於香港電視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令人難忘的演出多不勝數;其次,一直覺得,琴姐的外型、打扮,甚至聲綫,與已於多年前離世的嫲嫲有點相似,這是小時候在嫲嫲家看電視時見到李香琴之後的既定印象,興許她倆經歷相似,都是30年代出世的女性,再由中國大陸遷居來到香港,所以或多或少都散發同類氣息,也可能,是我一直都很掛念自己的嫲嫲,所以望見琴姐,都會有點親切感,所以想以文字向琴姐致敬。
我由傍晚六時許開始動筆,寫了數小時才完成,因為琴姐瓣數多,而且記憶總是不可靠,她當打之時,都已經距離今天很遠了,得一邊寫,一邊花時間考證,收筆一刻,很疲累,但這些零碎的資料,都值得紀錄下來,讓後人參閱。
感謝琴姐生前為電視迷帶來那麼多美好回憶。
###############
「再見!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講再見,因為我真係專程嚟同你道別㗎!」
從影多年的資深藝人李香琴,周一(4/1)中午不幸於伊利沙伯醫院離世,終年88歲,縱橫演藝圈60多年的繽紛人生,正式劃上句號,收到新聞短訊之後,立即在串流音樂平台重溫陳輝陽經典作《三千年前》(2007),「琴姐」聲演陳慧創作的對白,情感豐沛,聲線淒酸,一句「我失去嘅嘢實在太多啦!」,一句「你一定會好唔捨得我!」,配合關淑怡演唱的「趁熄滅前,還可一見」,對照這則消息,倍覺傷感。
「我記得,你同我去過嘅每一個地方,嗰啲地方,統統留喺我心裏面。」
其中一個地方是澳門的平安大戲院,那裏是她開展演藝事業的起點。
李香琴原名李瑞琴,祖父李亞敬舊時於廣東和澳門一帶經商,經營海產和賣米生意,家境富裕。琴姐於順德出世滿月後,父親李炳光舉家遷往澳門定居,據知李父經營錢莊及紙料生意,共有5位太太,而琴姐是家中長女,被視為掌上明珠。
原建於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的平安大戲院,是李香琴演藝事業的起點。
30年前,因為拍攝亞視節目《向每顆星致敬》 (https://bit.ly/2JLjt8y) ,琴姐坐船過大海重回成長地,憶起往事。「就係呢間戲院,改變我一生嘅命運,以前任劍輝、白雪仙經常都喺度演粵劇嘅,咁阿嫲帶我嚟睇戲啦,睇睇下,我自己愛上咗粵劇,就算阿嫲唔帶我嚟,我自己都靜靜嚟呀,有功課都唔做,掛住嚟睇大戲,鍾意學戲,經過好多轉折,就搵到個師傅(小鶯鶯)學戲,學咗半年左右喇,師傅介紹我踏台板。真係橋喎,我第一次踏台板亦都係喺呢間平安大戲院。」時為一九四六年,當時琴姐才14歲,但大概由那時開始,便沒有想過要做「正印花旦」。「我認為做『正印花旦』壓力好大,點解呢?因為啲人會睇你做得好唔好,冚唪唥(焦點)都喺自己身上,如果做『第二花旦』就唔係咁喇,(如果)你個『正印花旦』演得跩啲,我做得好啲,就可以蓋過你,我幾有滿足感!」
何以演大戲會漸漸走進大銀幕?就在「糴梅香」(初踏台板之意)之後一年,即一九四七年,琴姐跟着盧冠廷父母(盧海天與養母譚秀珍)所屬的戲班「日月星劇團」到越南和新加坡做大戲,同行的還有「關師傅」關德興,後來關德興先返港拍戲,之後給琴姐寄信,指可以介紹她拍戲,琴姐開心到彈起,因為她會幻想自己有機會跟偶像張瑛、白燕和梅綺合作,豈料一入片場演出的銀幕處女作是《黃飛鴻大鬧花燈》(1956)(https://bit.ly/2MCw1Aj) ,飾演侍婢菊香,片酬三百,之後又經羅劍郎引薦,於電影中扮演奸角,憑《鴛鴦江遺恨》(1960)一「奸」成名,直至遇上「西宮」角色,大戰「東宮」余麗珍,獲得「一代奸妃」和「西宮琴」的稱號,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琴姐曾在電視節目《正識第一》(2011)透露,為了演好奸角,要望鏡苦練:「走去睇住塊鏡講對白,修嘴型,修眼神,咁樣慢慢練番嚟!(如果演)陰毒,額頭要收細,連講說話(語氣)都唔同!」
此後,因為粵語片市場興旺,琴姐相當搶手,非常多產,更試過一年最多拍過50齣戲,但她坦言初出道的時候確實有捱過苦,因為她屬於獨立演員,沒有後台撐住。「關師傅唔可以部部帶挈我,我又唔打得,打戲都係搵任劍輝、于素秋,我又冇大老倌帶住,任冰兒都有任劍輝,譚倩紅都有方艷芬。試過有一次,我連接兩部戲,後來通告改咗,入到片場先知兩個(角色)都換咗人,我問導演點解要換人,佢反問我:你有冇大老倌帶住?我咩都講唔出。」
後來,父親李炳光因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琴姐要負起養家責任,為了令父母弟妹有更舒適的生活,於是只好甚麼片約都接受,那怕是別人不願意飾演的奸角,一樣去馬,甚至知道別人拖欠她片酬,她依然不敢投訴,生怕將來再沒有機會演出。可是,無限忍耐沒有讓琴姐好過,當她的戲愈演愈多,片酬由最初三百元升至二千五百元時,電影公司卻嫌她騷錢貴,找了另一位演員頂替,當年專訪裏公開名字,那人是羅蘭。演藝圈從來現實,三分努力七分運氣,當她在電影圈前景暗淡時,其實粵語片亦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電視製作,無綫電視啟播後兩年,當時36歲的琴姐順理成章往九龍塘廣播道尋找機會,先加入無綫,拍過劇集《錄音機情殺案》後,一九七○年轉投麗的映聲,拍攝《家春秋》,數年後又回歸大台,由一九七二年開始成為《歡樂今宵》的台柱之一,另外亦不斷拍劇:《狂潮》(1976)、《家變》(1977)、《網中人》(1979)、《親情》、《輪流傳》(1980),數之不盡,套套經典。
琴姐憑眼神、面容和聲線,能夠將陰險、淒涼、霸氣、嬌嗲、滑稽、慈祥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角色是她,她就是角色,在鏡頭前那種揮灑自如,你未必記得劇名戲名,但一講起,畫面就會浮現。如《無頭東宮教子鬧金鑾》(1961)扮演西宮,大戰「東宮」余麗珍,或者《還看今朝》(1990)的姚文珠,令人狠得咬牙切齒,欲當街指罵;又如《輪流傳》(1980)和《流氓大亨》(1986)扮演慈母,面對命途多舛的人生,有苦自己知,總是含住泡眼淚,淒涼得教人鼻酸;當然還有在《他來自江湖》(1989)的「靚姑」,有一幕她與何鑫淼(周星馳飾)在何英彪(吳孟達飾)面前唱雙簧 (https://bit.ly/2Lq5xkF) ,或者於《家有囍事》(1992)裏扮演奶奶大叫「世界末日啦!」,總是睇一次笑一次,多年不變。
說霸氣,又怎能不提《倚天屠龍記》(1986)的滅絕師太,以及《碧血青天楊家將》(1994)的佘太君?還有晚期她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2008)飾演的甘佘君麗,一句「唔使驚,嫲嫲喺大廳」絕對見字如見聲吧。這邊演活傳統價值觀下的中國女性,其實曾幾何時,她亦試過跟歐美時尚接軌,譬如《彩色人生》(1979)扮演模特兒公司老闆娘的Mary,每一集都更換造型,媲美繆騫人的《甜姐兒》,應該沒有很多人看過;某年在亞視台慶夜穿金色吊帶舞衣「惡搞」麥當娜(Madonna)跳唱《Vogue》,盡顯其時尚大膽一面,原來是很多人的Best Kept Secret。多才多藝就是如此,因為琴姐很年輕的時候已明白,要在戲行生存,除了專業,還是專業。
在興盛時代的無綫打滾十多年後,琴姐已非常有名,但為了還人情債給周梁淑怡(時任亞視行政總裁),1990年決定過檔,那時她在大台的最後一套劇集,正是《他來自江湖》,她記得拍到最後一集的時候,時任無綫高層李沛權搭着她的膊頭,就要為她開「期票」:「琴姐,兩年後就要返嚟喇,使唔使簽定合約?點知我過咗亞視,李沛權都跟埋過嚟,到我再續約(亞視),佢又走喇,所以做人真係唔使咁認真!」就是這一句話,反映出琴姐當年受訪時的心境:名氣、錢財如浮雲,放過自己一馬,別太着緊,因為在這一行打滾了數十年,有甚麼事情沒見過呢,執念只會令自己活得不開心。
她享受演出,但心頭不高,沒想過要做女主角。「我入戲行,阿爸同我講,結婚,未必嫁得好,你鍾意做戲就做戲,話總之搵到食就算。我從來冇諗過做正印,做二、三幫已經心滿意足喇!」這段說話,摘自1992年10月16日出版的《壹週刊》「金峯集」專欄,當時負責採訪的是李志豪,2016年他離開壹傳媒的時候,職位是《壹週刊》社長。重讀這篇30年前的人物專訪,會看到琴姐的人生觀:人生不過是一場夢,不用太認真,更不可有風駛盡𢃇。
「我哋呢行真係偏門嚟㗎,你唔知幾時會唔紅,亦唔知幾時會紅,諗都諗唔到。所以我覺得紅嘅時候唔好太得意,唔好(畀)勝利沖昏頭腦,唔係咁樣,一跌咪好辛苦囉!」賺到錢,生活過得去便可以了,琴姐當時認為自己條命已如打牌打到北圈,剩下的,都是Bonus,沒有很多事情可以傷害她,就算以往吃過的苦頭,變成回憶後亦只剩下快樂的片段。「我好樂觀,從來冇恨自己可以有家財億萬,我經常覺得,唔好成日諗住人哋坐Benz(平治)230,我就要坐450,咁樣成日都唔會開心。」
惟獨有一件事,任時日過了多久,她仍然放不下,那是母親突然去世。一九六五年某夜,琴姐在戲院看戲,突然銀幕上出現了一句字幕,大意是:「李香琴,即出門口,有人找你!」
此話一出,現場霎時間亂作一團,琴姐以為是否有人整蠱自己,當她走出戲院門外,赫然見到妹妹正在等她,原來是她的媽媽因為心臟病發過世。「佢個心唔舒服,醫生以為係胃病,打完針之後半個鐘就死咗。」這件事對琴姐打擊很大,因為她還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讓母親過得好一點,但計劃從來趕不上變化。「我啱啱儲夠錢喺太子道買咗層樓,屋契寫咗佢個名。」自己無法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成為一生最痛,但也知道那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所以很早已吩咐女兒,如果有一天自己口齒不清,或再不能照顧自己時,便送去老人院,不要為家人添麻煩。今天看新聞,知道琴姐在女兒陪伴下撒手塵寰,生離死別當然教人傷心,但她的精彩一生,將會永遠刻在大家的心底裏,永誌不忘。
原文刊於《香港01》:http://bit.ly/3orZBqi
【 相關文章 】
譚炳文逝世:http://bit.ly/2XbtH5p
(0501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李香琴 #電視史話 #三千年前 #武視 #無綫 #家有囍事 #周星馳 快樂的 ATV 亞視數碼媒體 William on the way 葉一知 港女講劇 做乜膠睇電視 歐錦棠 Stephen Au 鄭美姿 譚蕙芸 #TVB 阿果 #澳門 #粵劇 #港劇 十字牌早餐 LAW少 午夜翻牆 紅眼
楊柱祥經歷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能得到郭台銘的青睞,其一原因是楊柱祥的戰功。他曾用五個月的時間賣掉已經累積一年多,超過一千萬片面板的庫存。
「剛開始我也不知道那個坑那麼大,一下就跳進去。」後來才發現,這批存貨是燙手山芋,若再不出清,工廠甚至沒辦再運轉了。但這段過程可說是「天助自助」,除了積極拜訪客戶,他甚至夢到神明來開示...
✍️ 更多12月號精采文章 https://hbrtw.cc/202012cover
#楊柱祥 #群創光電 #CEO專訪 哈佛商業評論
—
✪首月60元,暢游管理知識海
https://hbrtw.cc/xUqkJ
楊柱祥經歷 在 群創主管帶頭減薪,下一步會是無薪假嗎?楊柱祥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面板產業面臨斷崖式衰退。群創在10月宣布,高階主管減薪5%-15%,推第二波鼓勵員工休假。群創總經理 楊柱祥 表示,主管先擔起責任 ... ... <看更多>
楊柱祥經歷 在 遠見雜誌- 能得到郭台銘的青睞,其一原因是楊柱祥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能得到郭台銘的青睞,其一原因是楊柱祥的戰功。他曾用五個月的時間賣掉 ...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佛系」管理,迎接面板業春天 ... 這是資深照顧者親身經歷後最大體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