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針》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飛出,極其精妙,像絕命毒師一樣銀針一出,必有一傷。其實要對針灸追根溯源的話,大眾所知它起源於中國,併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鍼灸的原理是以針刺和艾灸穴位相結合的方法。針刺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應用手法調整營衛氣血,艾灸是用艾絨搓成條或柱,點燃溫灼於面板穴位表面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針灸是針刺入病人的穴位達到刺激神經與經絡,再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區域性,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補氣運血、調手陰陽、調節體內各臟器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雖然針灸是起源於中醫,但現在許多西醫也用到了針灸針做乾針治療頑疾,醫師單用中空的針具,或西方物理治療師用針灸針對患肌激痛點扎針,稱為乾針。我們醫師根據病人症狀,按照肌肉激痛點處(肌肉結節)及筋膜走向進行鍼刺,對於許多緊張型的肌肉疼痛,乾針能取得很好的放鬆治療效果,現代醫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推廣乾針或浮針,這在西醫裡也得到了綜合治療的應用。除此之外部分中西醫,針處加上電流,所謂的電針灸,不只治療疼痛、神經痛,甚至也可以用於減重。
在我門診,也時常進行乾針治療。
李婆婆,她算是我們醫院復健室的常客,前幾次改善了李婆婆的臂部疼痛: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無法解決的,用亁針處理;近期正治療頸椎引起她喉部不適感及反覆落枕,估計再有幾次就差不多了。一次門診,我看婆婆拿起包包時眉頭皺了一下,右手舉不高,走路變得緩慢又駝背,計她的肩膀跟膝蓋也不行了,我請李婆婆在床緣趴下,挽起胳膊,在挽起袖子之後,看見肩膀及背部有紫色的皰疹,我問婆婆:「您的肩膀是不是痛到半夜睡不好呢?您上下樓梯有沒有困難呢?」「你怎麼知道?我的確肩膀到手會痛到沒有力氣,半夜因肩膀痛常常痛醒,前幾次一直想說的,但看您病人也多,可不太好意思。我這一身的病,怎能全都麻煩你了?」我說:「既然來都來了,在我能力範圍……」李婆婆接著說,她年輕時能吃苦,幹過農活,也在扛過重物。每天扛著百八十斤的田螺在市場上賣。有時一天打三份工,每天潮溼的環境,負重的強度,加大了膝蓋的負擔。常常睡得少,年輕時候也得過皮蛇。現年紀大了,全身關節都不行了,尤其是膝蓋,而睡眠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婆婆肩膀痛是因為免疫力差得到皰疹攻擊身體的神經所致,我處方了皰疹神經炎的用藥,我再讓她放平膝蓋,右側髕骨周圍有一定程度的腫脹,髕骨周圍有壓痛點。膝蓋並未發紅。屈伸有痛感。手觸並無明顯骨性變形或骨性增生;而軟骨被磨損得喀喀作響。
肩膀經過抗生素及早治療,婆婆的皰疹神經炎完全改善。然而婆婆的喉嚨痛及脖子僵硬,甚及膝炎,隨著數次乾針後大幅改善。
———————————————-
在中醫的理論,年紀大了的人,解決骨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固腎。另外,肝主筋。關節也有筋,各種韌帶肌腱都屬於筋,所以還與肝有關。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氣不盛,何以生肝?腿腳手臂指掌沒力,都是肝不給力。一聯絡經絡穴性,藏象原理。
西醫的乾針適用於治療肌肉筋膜發炎及僵硬。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紮在筋膜上,放鬆緊繃的肌肉,許多病人在一紮針下去就可以感受到疼痛減輕3~4成,就是因為長期緊繃的肌肉因扎針得到緩解。不過隨著患者日常活動、使用肌肉等狀況,經時間累積後疼痛可能會再復發,治療療效會呈現鋸齒狀逐漸下降。
另一種方法就是用針反覆在患處扎針造成該處組織輕度損傷,重新修復生長,這個原理與震波、增生注射療法類似,都是破壞組織進而讓組織重新修復。
在做乾針治療時,我拿起數根3寸針,為了避免病人害怕,在轉移注意力後,數針很快就進入肌肉了。雖然針長,有一些痛感、脹感,但沒想像中的可怕。當然乾針也是有風險的,除了比針灸痛以外,也是有類似針灸如出血感染及氣胸的風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下背 #腰臀痠痛 #居家伸展術 🔥🔥 坐太久「腰」快不行了?快試試物理治療師劭玟的回春三招!在外一整天,回到家半躺半坐在沙發上滑手機真的好療癒,可是時間一長,開始覺得腰臀皆痠,苦不堪言!讓我們一起看看專業的三招,解救腰臀痠痛的北投賴小姐吧!現場示範影片,趕快一起做,讓痠痛遠離你的生活!🔜🔜 #分享...
梨狀肌發炎復健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2/27(六)
[100題生活題目]NO.75做自媒體的初衷
我曾經沒辦法順利走路。
當時的我非常喜歡跑步,
加入了跑團,還當跑步是自己的人生熱情
我曾經忍著疼痛一跛一拐的走到離家
只有300公尺的公園,
直到最後一步也邁不出去,只好哭著回家。
在我看著穿著跑衣的人在公園裡慢跑時
我內心充滿了忌妒,
我曾經堅持的設計師夢想和
跑步的興趣都在一夕間粉碎了。
我換了一個又一個的醫院,
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師傅,
接受各式各樣的整脊治療
有些治療都非常的疼痛,
甚至會讓我慘叫。
整整有兩年的時間
我背上印滿罐子紫紅色的圈痕
痕跡沒有消退又不斷烙印上新的
身上永遠有藥布的氣味
為了治療,我耗盡了多年的積蓄
甚至被不舒服的觸摸、敲竹槓過
我的腰一直在發炎,輕輕按壓就會覺得疼痛,
常常在治療的時候痛到哭了出來
為了忍受這一種痛苦
我甚至扭曲自己的信念,
只要越痛治療就越有效
只要會痛就代表會好。
我一邊這樣告訴自己,
讓自己擁有微薄的希望不至於崩潰
一邊又開始經營自媒體,
因為我相信自己可能有很大機率
會坐輪椅渡過下半生,
如果真的變成殘障人士,
在不能出去找工作的情況下
我只能依靠我的雙手和頭腦
想辦法創造一丁點價值。
我在書裡看到能決定你賺多少錢的
決定你有多大的影響力,
最有影響力的就是2種-演講或是寫作
於是我毅然決然地踏上寫作這一條路。
在我人生跌到谷底的時候,
我內心湧起一股對自己冰冷的恨意,
和無限的後悔---
「如果、早知道、當初不要這麼做、我的脊椎就不會歪掉、不會得到梨狀肌症候群,我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有好多事想要做,我有夢想還沒有達成,我好恨我好後悔,我想殺了自己!」
這個念頭像是刀劍一樣,無數次的刺在我的心上,兇狠的攻擊我自己。
「求求你,救救我,救救我...如果治療得好的話,如果我能重新正常走路的話,接下來我不會讓自己後悔所做的每一個選擇,我要盡全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求求你,救救我...」
我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喃喃自語著
不曉得自己許願的對象是神明還是惡魔,
只要有人能聽到,並回應我的請求就好了。
我在許多師傅的手下輾轉流浪,
就像搭著火車經過一站又一站,
鼓起重新相信的勇氣,最後又失望的離開
我依然無法下車,只能邁向絕望的終點站
距離終點站越近,
內心的希望再崩壞一些些
到了終點站,也許就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吧。
這時支撐我的只有書籍而已,
好佳在在最後一站,
我遇上了在某個偏鄉裡只有熟人
才知道的一位師傅,
他甚至是我遠的要命的遠親。
在整復了幾次之後,
我身體有狀況有明顯的好轉
而且治療過程也不怎麼疼痛
收費非常的便宜只要300元
我忍不住在治療床上痛哭失聲。
「你的問題是骨骼多重結構異常,
要重新把你的骨骼調整至原位。1個禮拜要來兩次,持續一整年。」
師傅這麼要求我
好的,沒有問題。
在找到師傅的那一年,
我同時也完成了鐵人三項,
為什麼把這一個選為第一個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我知道我還需要運動幫忙復健。
單靠師傅的整復是沒有用的,自己一定要努力才行。
另外運動產生的腦內啡、荷爾蒙
可以調節我的情緒保持正向跟積極,
還有一個目標可以讓我對人生產生希望。
那一年,我重生了,
那一個坐輪椅的未來已經消失了。
在之後我花費了無數的精神,
從書中萃取大量的知識和許多人的幫助之下,
把自己扭曲的信念
重新調整並建立起來。
如果要說我為什麼對自媒體經營有堅持不懈的熱情,以及挑戰各式各樣的事情,
除了它是我其中一個10年目標和興趣以外,
只要如果我敢偷懶,或是沒有想要持續之前對於自媒體更新的熱情,我就會問自己:
「如果我現在就要死了,我會留下什麼遺憾嗎?我會後悔自己因為偷懶/沒有勇氣而沒有去做這個挑戰嗎?」
這個簡單的問句
讓那股曾經體驗過的後悔和恐懼湧了上來:
「如果我現在就死了,還有這個跟這個沒有做,我一定會很後悔,我一定會恨我自己,為什麼沒有盡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我再也不要後悔了!!」
「再也不要後悔。」
從此變成我人生的座右銘,還有行動的準則,
不管有什麼恐懼,只要我覺得值得,我都會努力突破。
再次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天,一定會再次到來吧?
得過病的我,可不會天真以為這是多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死,隨時隨地都會迎來人生的終結。
到時我一定要笑著說:「我此生沒有遺憾。」
就算自媒體最後沒有成功,也沒關係
起碼我有努力嘗試過了
人生是自己的,
做人一遭,
不要留下遺憾,
因為後悔才是比失敗更可怕的東西。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自媒體
#初衷
#動機
#動力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梨狀肌發炎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復健科色鉛筆繪畫日常」
梨狀肌症候群 (假性坐骨神經痛)
一位38歲男性工程師,因為長期屁股痛至門診求診,沒有明顯腰痛症狀,但近一個月開始腳麻,
這位病人表示,四個月前騎摩托車環島回來後,就開始痠痛,常常覺得緊緊的,以為過幾天就好,而且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到快要下班時反而更嚴重,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診,拉腰兩個月都沒改善,所以想換個醫師看看。
病人體態偏瘦,不太像是髖關節發炎的樣子,痛的地方在屁股後側肌肉,一壓下去就明顯疼痛哀哀叫,沒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史,理學檢查合併病史高度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超音波檢視右側梨狀肌有輕微增厚。
我教一些復健的拉筋運動,並衛教一些注意事項:
1. 不要久坐,至少每個小時都要起、 坐著時不要翹腳、
2. 坐著時口袋不塞東西,會更壓迫梨狀肌、
3. 未來運動前先暖身,減少短時間臀部過勞之運動。
兩週後只改善一半,再安排打針加上震波治療,四週之後幾乎痊癒。
我們屁股後側有六條肌肉控制大腿外轉動作,其中一條肌肉蓋在從腰椎神經匯集出來的坐骨神經上,這就是 梨狀肌,而坐骨神經又粗又長,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感覺、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腳部肌肉的運動,而有約20%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而長時間坐在摩托車上導致梨狀肌肉變得過度緊繃、腫脹,壓迫到其下的坐骨神經,以致腿麻無力。
梨狀肌症候群又稱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當梨狀肌症候群發作時,大多在適當的休息、拉筋、與調整習慣後,就能痊癒,一般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
而哪些復健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治療或預防梨狀肌症候群呢
可以做:坐姿抱腳拉筋、躺姿跨腳伸展、鴿式單腿收起拉筋等動作。
梨狀肌發炎復健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下背 #腰臀痠痛 #居家伸展術 🔥🔥 坐太久「腰」快不行了?快試試物理治療師劭玟的回春三招!在外一整天,回到家半躺半坐在沙發上滑手機真的好療癒,可是時間一長,開始覺得腰臀皆痠,苦不堪言!讓我們一起看看專業的三招,解救腰臀痠痛的北投賴小姐吧!現場示範影片,趕快一起做,讓痠痛遠離你的生活!🔜🔜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坐姿不良的腰臀痠痛解套密技!
🔸 躺著也能輕鬆做伸展?
🔸 伸展時枕頭位置也很重要!
🔸 不用專業器材也能做的居家伸展!
#影片大綱
🔸物理治療師指導動作(腰部),為讓背部伸展有較多樣變化,此次動作皆以平躺方式完成。應特別注意躺下後枕頭的位置,須使頭、脖子、肩膀皆有良好支撐。
🔸.下背部伸展 01:13
・身體躺平,膝蓋彎曲,使腳平踩於床上。
・雙手將雙腳膝蓋往胸口方向抱起,感覺下背部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須放鬆,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注意腹部應出力,使腳緩緩落下。
🔸梨狀肌伸展 01:51
・身體躺平,膝蓋彎曲,使腳平踩於床上。
・以左側痠痛為例,將左腳以「二郎腿」姿勢放在右腿上。
・腹部出力,左手穿過雙腿中,與右手抱住右膝,將右腿往胸口方向抱起,感覺臀部與大腿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須放鬆,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注意腹部應出力,使腳緩緩落下並恢復至起始姿勢。
🔸臀部肌肉伸展 02:43
・身體躺平,腿伸直。
・以左側痠痛為例,將左腳膝蓋彎起並跨過右腿平踩於床上,注意左腳不能踩在右腳膝蓋上。
・右手覆於左膝上,將左膝往右側方向帶,感到臀部與側腰有些微緊痠感即可,注意肩膀應放鬆平貼床面,維持十秒保持呼吸。
・十秒後將手緩緩鬆開,膝蓋慢慢回到左側並恢復至起始姿勢
上述動作每日兩回,每回十次,建議兩側皆伸展。
伸展復健運動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汪俐彣。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腰 #腰臀 #腰痠 #腰痠背痛 #痠痛 #腦霧 #伸展 #姿勢不良 #電腦族 #上班族 #久坐族 #低頭族 #學生 #辦公室 #疼痛 #發炎 #疼痛 #肩頸痠痛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