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4萬的網紅杜汶澤喱騷 Chapman To's Late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下午,好消息可謂一浪接一浪~ 搞到CEO佢詩癮大發,將江南四大才子梁柏堅嘅作品即席吟咗一次!多謝你呀!9527! 稟夫人,小人本住在香港嘅城邊,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點知個何君堯,佢橫蠻不檢點,勾結官府目無天,巧取豪奪我家田。我阿爺搭下港鐵,慘被佢一棍來打扁,我阿嫲鬧佢欺善,更被佢捉了去...
「梁柏堅作品」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杜汶澤喱騷 Chapman To's Latesh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小肥Siuf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評論] 戀上你的床- 看板HK-movie 的評價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2020年作品- 梁柏堅Pakkin Leung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梁柏堅作品 在 #梁柏堅- YouTube 的評價
梁柏堅作品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颱風天,讀書天。這個月的書量,不排開都不知道竟如此可觀,分了三趟才全數將這些抱到房間地上,有幾本甚至還未買齊,七月果真是我們出版市場的一級戰區。即使大家仍舊保持觀望態度,不太放心前往公共場所,包括書店,景氣也尚未回升,但見到這麼多質量並重的書籍持續推陳出新,還是感到自己屬於相當幸運的族群之一。有趣的是,原來今年酷暑之下的色系是落在藍色、綠色與黑色構築出的區塊裡,視覺上果然沁涼許多,下面就依序來稍作介紹。
⠀⠀⠀⠀⠀
第一順位,當然是老早介紹過的本月選書,Richard Powers《#樹冠上 》。一部關於樹木與人類命運、無可挽回遺憾和心靈救贖的生態史詩巨著。全書宛如盤古巨樹般自樹根揭開半世紀美國西北部的伐木浩劫,帶出九名主角與最後一片原生林木之間生死相繫的命運。當中包括青年藝術家、華裔女工程師、心理學博士生、專利法律師夫婦、越戰退役上尉、半身不遂的 IT 科技鉅子、言語障礙的植物學家,以及一名曾因縱情玩樂觸電身亡但死而復生的女大學生,據說銀閃閃的樹靈在幽冥中對她說話,伸出援手,將她拉回人世。全書以樹根、樹幹、樹冠、樹籽為架構,鋪陳九位主人翁的個人生命,如何與樹木命運環環相扣,彼此交會激盪的故事,當中記錄環境運動現場,辯證環境倫理困境,意在突顯當今地球最基本且最具破壞性的衝突,即人類與自然的對立。然而樹木智慧浩大、緩慢、互連、共生、獨具創見、別出心裁,可惜只有少數人發現並相信那個世界,深受吸引,因而捲入災禍,卻義無反顧。這本普立茲得獎小說更從植物學、認知心理學、法律、人工智慧、環境倫理等各層面書寫樹木的智慧,不僅是有史以來寫樹寫得最好的小說,也是最好看的小說。
⠀⠀⠀⠀⠀
接下來是有掛名推薦的幾本書籍,相當榮幸擔任博客來試讀偵探來賓的《#消失的匿名小說家》(https://bit.ly/3wVDKut),所有選擇隱姓埋名的暢銷作家,幾乎都存在無法與旁人言說的理由,這位莫德迪克森,性別不明、身份成謎,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處女作《密西西比狐步舞》好似橫空出世,橫掃各大排行榜。身為編輯助理的芙羅倫斯,生在美國一個平庸家庭,一直懷有作家夢,因此來到紐約,自視甚高又缺乏自信的她不願主動離開這個圈子,覺得自己缺乏伯樂,並非技不如人。在命運的安排下,一轉眼她已拎著打包妥善的行李遠離市區,斬斷與外界所有聯繫,芙羅倫斯成為在全世界唯二得知莫德迪克森真實身分的人,以助理身份戰戰兢兢身兼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橋梁,與崇拜多時的偶像同住一個屋簷下,如此人生的轉捩點,似乎不只是迎向夢寐以求的新生活,更與理想中的自己靠近了一大步,即將展開一趟久違的摩洛哥探險之旅。
⠀⠀⠀⠀⠀
另一本為《#巴黎圖書館》,嗜書如命的歐蒂兒不顧警察局長父親的反對,進入巴黎的美國圖書館工作,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館員與讀者,也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摯友,還與年輕警察保羅陷入熱戀。但甜蜜平靜的日子稍縱即逝,巴黎轉眼間蒙上戰爭的陰影,人心惶惶中,圖書館長芮德女士堅持每日正常開館,並寄出數萬本書到戰地前線和醫院鼓舞士氣。隨著局勢愈來愈壞,巴黎落入納粹的統治。但歐蒂兒和瑪格麗特仍嘗試穿越重重檢查哨,偷偷將違禁書籍送到猶太讀者手中。然而,瑪格麗特卻在一次送書途中被捕,藉由答應當納粹軍官的情人才得以脫身。歐蒂兒既感激好友與她分享因特權得來的物資,又無法壓抑嫉妒輕視的心理,忍不住將秘密說出口,卻不知這將摧毀摯友的人生,更將讓自己的餘生滿懷罪咎。
⠀⠀⠀⠀⠀
還有《房間》作者愛瑪唐納修呼應時事的新作《#星空下的隔離病房》,創作靈感來自作者 2018 年所讀到關於西班牙流感的史料,初稿完成之後便遇上 COVID-19 疫情侵襲歐美,這部小說的切時性和寫實色彩得到眾多讀者與書評家所肯定。1918 年愛爾蘭同時蔓延著獨立運動的烽火與致命的流感疫情,都柏林的醫院每日湧入發燒咳嗽的病患、送走一具具面色青黑的屍體,只能靠著勞累不堪的醫護人員與教會的救濟勉強維持運行。在正規產房之外,一間狹窄而簡陋的儲藏室被院方劃為臨時隔離區,所有出現流感症狀的待產婦女都將集中於此,由婦產科護士茱莉亞和熱心卻缺乏醫療訓練的助手布芮蒂,照顧三名病況不穩又即將臨盆的病患。在物資缺乏又孤立無援的絕境中,茱莉亞帶著布芮蒂奮力協助這些產婦準備迎接新生兒的來臨,傾聽她們的憂慮、孤獨與恐懼,卻難以阻止擴散的疫情與產程中的併發症威脅她們與胎兒的生命。而後,一位醫術精湛但背景成謎的女醫生走進病房,挽救性命危急的難產病患,但緝捕叛亂份子的警察也隨後闖進醫院搜索,使得陰鬱的院內更加人心惶惶。
⠀⠀⠀⠀⠀
以及,因電影而結識的同道好友也出書了,相當幸運能為 彭紹宇 Peng ShaoYu 的《#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擔任推薦人,長期閱讀他的優質影評至今,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曾受邀書寫多個觀影專欄,他的觀看範疇豐富多元,對影視動向、時事議題擁有敏銳的觀察。他的文字則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於捕捉人物間埋藏的幽微互動,憐惜故事背後勾勒的細密情思。本書收錄 40 篇觀影筆記、兩本書籍閱讀心得,以及兩篇影視產業現況分析。從南韓商業類型片《一九八七》到歐洲藝術片《痛苦與榮耀》,從切合全球政治的《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到台灣新導演作品《返校》、《怪胎》、《蚵豐村》,同時涵納近年廣受好評的《婚姻故事》、《機智醫生生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等話。「黑盒子」既指電影院,也似飛航紀錄器,見證了觀影者在故事中的無盡追索。翻開這本書、參與飛行的我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頭追逐的每一道身影,皆是自己。電影,就是通往內在宇宙的那把鑰匙。
⠀⠀⠀⠀⠀
做過贈書活動的「#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瘟疫》、《#反抗者》、《#正義者》仍得再提一次,除了《反抗者》已於 2014 年發行之外,三本同樣皆為翻譯品質保證的嚴慧瑩法文直譯。卡繆在他的札記裡規畫其創作預計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荒謬」系列,第二階段是「反抗」系列,第三階段是「審判」,第四階段是「愛」。可惜卡繆在第三階段創作初期便因車禍過世,第三階段只有小說《第一人》的殘稿,完整呈現的僅只前兩系列的作品。第一階段「荒謬系列」的作品是:小說《異鄉人》、論述《薛西弗斯的神話》、戲劇《卡里古拉》與《誤會》。第二階段「反抗系列」的作品是:小說《瘟疫》、論述《反抗者》、戲劇《正義者》。我們眼前的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將卡繆的作品以他理想中規畫的方式來呈現,還原當年其發表作品的順序,三種類型的作品互相支援互相辯證,較為完整呈現作家的創作概念。另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另一本著作《#第二把劍:五月故事》也悄悄上市,一名女記者在報紙上寫了一篇針對他的文章,但不只是針對他而已,甚至指控他的母親其實是納粹的追隨者。他知道,他不能坐視不管,他必須為他母親復仇,不計一切代價,因為有些事情依靠法律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解決,於是乎,受迫害者需要第二把劍,一把正義之劍,來消弭體制外的仇恨。以書寫做為銘刻,第二把劍就此而生。
⠀⠀⠀⠀⠀
影迷如我,《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兩本作品也不容忽視,《#鬥陣寫作俱樂部》是他給新手作家的教戰手冊。從影響他至深的「寫作工作坊」談起,強調社群對一個作家的重要性,包括對觀眾大聲朗讀作品的好處,以及彼此間透過討論、反覆實驗而激盪出的暢銷小說寫作原則。除了經典分析、技術指導,也分享宣傳、撰寫廣告文案等當代作家的生活面貌,以及一條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理:所有的寫作者都是孤獨愛好者,但寫作這件事情,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團體戰。更想讀他的《#革命的那一天》,敘述新的社會學理論興起,人們相信年輕男性對社會有害,政府計畫將全國年輕男性送上戰場,一鼓作氣將他們全都炸死。於此同時,神祕小書煽動著革命的號角也終於響起 ── 那一天,原先的掌權者、菁英,以及媒體記者都遭到殘忍殺害,所有權力關係重新洗牌,人們建立起三大完美王國:高加索邦、黑托邦、同志亞,不再有父權社會的壓迫、被白人欺凌的有色人種,以及遭異性戀排擠的同志族群。《鬥陣俱樂部》出版後二十二年,帕拉尼克訪談許多極端分子寫就《革命的那一天》,彷彿延續了未竟的「破壞計畫」。他自言,這本書將讓所有人備受冒犯:從偏見、歧視到陰謀論與分裂主義,他刻畫出只顧個人利益的政客,以及民粹、假新聞、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社會。
⠀⠀⠀⠀⠀
這套亦為重點書,韓國性暴力事件全紀錄:《我是金智恩》與《您已登入N號房》。《#我是金智恩:揭發安熙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敘述「金智恩」這個名字,因「安熙正性暴力受害者」而為世人所知。她在遭受四次性侵及數不盡的性騷擾、猥褻後,決定挺身而出,揭發南韓政治明星安熙正的惡行,她的勇氣卻沒有得到世界的諒解,反而遭受更多無情質疑。沒有人在乎金智恩是個必須為生計奔波、不能失業的約聘職,是遭到同事性騷擾,卻被告誡要以大局為重的女性,是上司說 YES 她就不能說 NO,必須絕對封口的「殉葬組」,而在那一切之前 ── 金智恩也是一個人。聆聽她的吶喊,正視她的遭遇,這是我們應該實現的正義。《#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在 Telegram 聊天室裡,加害者散佈非法拍攝影像、脅迫未成年自拍,惡意合成熟人照片,發表性騷擾及厭女言論,甚至以此獲利。加害者毫無愧意,事先擬好撤退守則;被害者飽受威脅,獨自恐懼,甚至成為玩物也一無所知;旁觀者從起初的震驚、真相的刺激,最後隨著時間,遺忘那個黑暗的平行世界。N 號房事件最初報案人、首位報導者 ──「追蹤團火花」現身說法,這是「記者」火與煓,對 N 號房事件誓不放棄的心路歷程,更是「女性」火與煓,意識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勇於發聲的成長故事。
⠀⠀⠀⠀⠀
身為 RBG 的支持者,在改編電影與紀錄片後,此本《「#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 RBG 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 30 年,13 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等了好久,此書作者 Jeffrey Rosen 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主任兼執行長,也是她的好友,藉由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呈現最有血有肉的 RBG,讓人一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和她在法律執行面向上無比縝密、超越時代的思索。對談從九○年代開始,延續到川普時代:剖析「羅訴韋德案」的利弊;笑談與丈夫的鶼鰈情深;分析 #MeToo 運動的崛起;討論最希望被推翻的判決;也分享如何擁有充實又富有同理心的人生,以及她對最高法院的未來展望。這部難能可貴的訪談錄展現了真實的金斯伯格,一個擁有鋼鐵般決心,以最高標準要求自我,同時竭盡畢生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偉大人格。
⠀⠀⠀⠀⠀
還有,一本厚厚的 Pip Williams《#失落詞詞典》,被譽為今年最好看的歷史小說。故事設定於 1857 年,倫敦語文學會決定展開一個百年大計畫:編纂一部史上最權威、完整的英語大詞典。以詹姆斯莫瑞博士為首組成的詞典編纂師團隊,公開向天下徵求詞彙,並於牛津建造「累牘院」做為工作室。每天,雪片般的詞彙從世界各地寄來,由詞典編纂師一一檢視、篩選,並寫下最終定義。詞典編纂師的女兒艾絲玫尼克爾在文字的包圍下長大,從小就對詞彙情有獨鍾,每當遇到挫折,某個詞彙的定義總帶給她救贖。但最吸引她注意的,是那些被男性編纂師們忽略、鄙視或丟棄的詞彙,而這些詞絕大多數是關於女性。「經血」是骯髒不潔、「陰道」是猥褻詞彙,而女僕、廚娘經常使用的詞彙,沒有一個被收錄在大詞典中。她開始偷偷收集這些被她稱為「失落詞」的詞彙,她從累牘院中拿走被詞典編纂師淘汰、遺忘的詞彙,決定自己寫下從市場、妓女、女僕那邊聽到的各種用詞,並將她們口中的話語化為正式引文。這些詞彙靜靜躺在箱中許多年,直到婦女運動、一次大戰接連爆發,新的可能在歷史的波瀾中悄然生發。那是文字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戰爭迫在眉睫、女性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而在宛如隔絕所有外界紛擾的累牘院中,實則見證著一切的歷史流轉。本書故事基於真實事件,透過瑰麗的文字與翔實考察,鮮活重現出詞典編纂師的工作與大詞典的編輯細節,更講述了在充滿巨變的十九至二十世紀,一個隱藏在男性書寫歷史背後的動人故事。
⠀⠀⠀⠀⠀
另一方面,相當感興趣的兩部華文作品,臺灣史小說名家陳耀昌的《#島之曦》,是繼《福爾摩沙三族記》、《傀儡花》後的重磅力作。隨作家之筆,彷若回到日治時期,體會了「臺灣社運先鋒」盧丙丁及「臺灣歌唱藝術家」林氏好伉儷之間的才情、使命與志業,也認識了引領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及政治上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的風起雲湧與興衰歷程。全書以主角盧丙丁串出那一代掀起「臺灣意識」的各行各路知識份子,呈現 1920 至 1930 那個臺灣社會運動最蓬勃的年代,穿插漢生病奮鬥史;同時也藉歌唱藝術家林氏好的故事,帶出曲盤時期流行音樂盛況,生動刻劃著那個臺灣意識最蓬勃、心靈最熾烈的時代。其次為時報文學首獎白樵的第一本作品《#末日儲藏室》,跨越同志、異性戀、異文化議題的小說,探討了後殖民、強權、跨文化等主題。曾經留學法國的白樵當年因一場重病,在巴黎送急診室,昏迷兩個月,與死神擦身而過,脖子留下了插管的痕跡,他笑稱:「這是巴黎給我的刺青。」雖然不得不放棄當地的學業,歸國後仍努力寫作,屢獲大獎。八篇短篇小說切分為三輯:從描繪掙扎於歐洲生活各式角色的「他者」,翻轉自我身世的「邊界」,最後讓渡於台北「我城」的回歸之旅。白樵的文字乍看十分華麗,實則以冷靜視角包裹著濃烈的情感,透過篇篇迷人的小說,不但坦露青春回憶與情慾冒險,同時也如多面稜角鏡般,呈現他對東西文化消長以及殖民位階的探索與詮釋。
⠀⠀⠀⠀⠀
2020 年本屋大賞第二名的作品也在最近的新書裡,《山茶花文具店》、《蝸牛食堂》之後小川糸帶來了生涯最觸動人心的小說《#獅子的點心》。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你想吃什麼呢?雫離開了一手拉拔自己長大的父親,獨自一人生活並努力對抗病魔。某天,醫生向她宣告了餘命,瀨戶內海的檸檬島上的獅子家園,是雫選擇度過餘生的地方。在平靜的島嶼風光中,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每個星期日,獅子家園都會安排「點心時間」,讓入住者能再次品嚐到充滿回憶的點心,但雫遲遲沒有做出選擇。還有另一本看起來相當有趣的犯罪小說《#好女孩的謀殺調查報告》,五年前,17 歲少女安蒂無端失蹤,警方斷定安蒂的男友沙爾是殺人凶手,這位唯一凶嫌卻在數天後被人發現自殺身亡,警方也草草結案。根據統計,在所有失蹤案當中,只有 1% 不曾找到失蹤者,0.25% 失蹤者尋獲時已經死亡。五年後,少女小琵為了寫學校報告,大膽重提整座小鎮都避而不談的安蒂案,更打算為死去的沙爾平反。根據失蹤案當晚一場聚會,小琵在臉書貼文、通聯紀錄中推敲出,當晚說謊的不止一人,安蒂生前不為人知的祕密更一一暴露而出。隨著蒐集來的日記、對話紀錄、關係人訪談,嫌疑犯名單愈來愈長,逐步接近校園人際關係和小鎮生活的黑暗面。她開始意識到,調查結果可能會傷害到還活著的人,更重要的,在收到一張又一張威脅紙條之後,她開始擔憂,自己有辦法活到親手揭露真凶的那一刻嗎?
⠀⠀⠀⠀⠀
最後兩本,其中一本是尚未正式介紹過的電影相關作品《#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近年的《寄生上流》、《玉子》、《末日列車》,到早年的《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殺人回憶》、《綁架門口狗》,韓國重量級影評人李東振就奉俊昊二十年間所拍攝出的七部長片,深入剖析其電影語言、作品思想,收錄精采影評、完整訪談,帶領觀眾一起踏上這條以電影為媒介的社會與人性探索之路。另一本為屬於讀詩人的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以傳記、報導、訪談為底,用漫畫、拼貼和詩句佈局,明快呈現辛波絲卡的人生跑馬燈。就像翻閱一本人生快照,從中能見辛波絲卡的感情、交友、嗜好、寫作、工作、政治立場和獲獎經歷。作為敘事主線的水彩漫畫,既有印象派的朦朧,又有表現主義的大膽;犀利又詼諧的黑白攝影拼貼則具有轉場功能,兩者銜接,將辛波絲卡平凡又壯麗的生命軌跡流暢地小說化。傳記和創作的疊加、漫畫和拼貼的銜接、詩句和人生的交融,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讓本書不僅止於用圖像訴說詩人的生平,更以小見大地彰顯了詩歌和拼貼、拼貼和人生、人生和詩歌的共相。
⠀⠀⠀⠀⠀
⠀⠀⠀⠀⠀
⠀⠀⠀⠀⠀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梁柏堅作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男友整牙、錯字情書被公開:張曼玉 11 段曲折情史,教會我什麼?】
柏林、坎城、金馬、金像影后都被 #張曼玉 拿在手裡,獎座沈甸甸的,維基百科對她下的註解是「華語電影的傳奇」。
一個傳奇,他的能耐不僅是寫下電影史,到底和他們那私下充滿戲劇化的人生呈正相關。
若說張國榮是翩翩如蝶的影壇貴公子,是象徵香港最意氣風發的好時光。
張曼玉亦然,她是豪邁張揚的天之驕女,愛恨情仇寫在臉上,是個「沒有世俗女明星」樣子的巨星,這份獨特令她註定在影壇閃亮,也彰顯 80 年代香港娛樂圈的百花齊放。
—
我對張曼玉最直觀的感受,是她外型和內裡給人的反差感。
香港作家亦舒形容她有一頭好頭髮、笑起來是「純潔兔寶寶」,可當我們攤開張曼玉那 11 段曲折的婚戀史一瞧,亦舒到底是低估張曼玉的潛力。
「若不是貪慕虛榮,我怎麼會出道?」
黃霑《今夜不設防》節目中,憑選美比賽出道的張曼玉隨口說出的這番話,已經為她敢作敢為的態度留下了蛛絲馬跡。
娛樂圈大佬環伺, 20 幾歲的張曼玉沒有身為新人的戰戰兢兢和矯揉造作,在節目中大方講出踏進娛樂圈每個人的心底話:
誰不想成名?縱使一個熱愛表演的人,誰不盼望自己的演出能被欣賞?
-
一個貪慕虛榮的人,一樣可以是個努力而充滿野心的人。
早期張曼玉曾經 1 年接拍 12 部影劇作品求磨練,被媒體戲稱是「張一打」,問她何必這麼拚,她僅回答:「我想要當影后。」
於事業,張曼玉在《旺角卡門》脫胎換骨,在《阿飛正傳》《阮玲玉》《甜蜜蜜》和《花樣年華》徹底綻放、天賦得以發揮。
她對工作的全情投入與不懈努力,讓她兌現少時的「影后」野心,拿獎拿到手軟。
-
工作能靠努力取得成就,但是愛情不好說,張曼玉前半生在愛情傾盡全力的結果,就是讓自己吃盡悶虧。
年輕時和髮型師男友 Eric 同居,張曼玉為對方擋掉各種有親密戲,不過 Eric 對女友的妥協並不領情,持續與前任藕斷絲連。
直到前任出面痛斥張曼玉是「挖人牆角」的狐狸精,張曼玉才發現男友情感曖昧不明、當機立斷退出感情。
1987 年,張曼玉和名導爾冬陞相戀,朋友提醒她爾冬陞很有主見、很大男人主義,張曼玉不介意,堅信自己能夠「以柔克剛」,只是她不太懂得「溫柔」與「底線」的差別。
張曼玉為爾冬陞整牙,為他提包拎鞋,明明不接受他瘋賽車,卻在男方屢屢提到「這是最後一次」後還是選擇容忍。
她一直以為有愛就好,只是付出再多,爾冬陞還是向她提出分手。
—
1991 年,張曼玉和美國人 Hank 拍攝《雙城故事》相戀,分手後 Hank 曝光張曼玉寫給他的數十封情書。
信中張曼玉甜稱對方「死豬」,落款自稱「死魚」,當時全香港都在嘲笑張曼玉錯字連篇,這件事淪為笑柄,王晶更據此為藍本拍攝電影《愛在娛樂圈的日子》,暗諷張曼玉「沒文化」。
導演關錦鵬擔心張曼玉的情緒,張曼玉告訴他:「真正錯的是曝光情書的人,我堂堂正正談戀愛,我怎麼會有錯?」
後來,張曼玉和商人宋學祺相戀,她繼續拿出為愛傾其所有的精神,聽到男方投資失利,二話不說拿出積蓄助戀人東山再起,未料換來宋學祺捲款消失、和她斷絕來往,愛情與金錢血本無歸。
—
洋洋灑灑的情史,張曼玉是甘於犧牲的人,卻忘記凡事太過就會失去自己的慘烈。
多年後,爾冬陞回憶和張曼玉的一段情,閱人無數的他是這麼說的:「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是《警察故事》裏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
「到後來她為我整牙之後,我心裡就決定要跟她分開了。」
很多人認為是爾冬陞渣,說他看不見張曼玉的用心,或許吧。
可換個角度,在你見到一個如此有魅力的女人,居然為愛情卑微到低進塵埃,哪怕旁觀者看覺得這種「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愛人方式很精彩帥氣。
可這種洗桑拿氛圍若真發生在自己身上,難忘歸難忘,但壓力簡直山大,同時會疼惜對方不該如此。
—
幾段為愛癡狂的歷程裡,張曼玉覺醒了,她發現自己依然會勇敢去愛,但不再過度執著。
她能夠在與梁朝偉與劉嘉玲若有似無的三角戀中放手,受訪時坦然道:「和他就是時機不對。」
她能夠在和法國導演 Olivier Assayas 的四年婚姻告終後大方宣布離婚,表示「結婚是幫助我明白,我根本不需要婚姻」,且雙方簽下離婚協議書後,她還是繼續和前夫把《 Clean 》拍完,絲毫不讓私情影響到公事。
「我不覺得自己的感情是一片空白,都經歷過這麼多段感情了,我每次都是享受到極致。」她說。
—
張曼玉的事業與感情,都是在享受中學習。
至於張曼玉學到什麼?
光看她從爾冬陞口中「黏膩到不行的小女人」,一路到能自己看展覽、自己剪頭髮、不想演戲就跑去唱歌,被批評五音不全還是笑說:「我演戲二十多年,也被人說過花瓶啊,所以唱歌你們再給我二十個機會吧!」
從認為緊抓不放的付出才是愛,再到能輕鬆自在、游刃有餘地去愛。
張曼玉用她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愛」的真諦,不過是讓你身心自由,並在舒心的狀況下仍享受與珍惜和愛人相聚的時時刻刻。
若結果不盡己意,那就接受吧,別再抓著給自己瞎折騰了。
張曼玉怎能不是傳奇?這樣鳳凰重生的她,別說二十次機會了,要我給她上萬次都行。
因為不管怎樣,我知道她都是清醒萬分的了。
#Adaymag
梁柏堅作品 在 杜汶澤喱騷 Chapman To's Latesh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日下午,好消息可謂一浪接一浪~ 搞到CEO佢詩癮大發,將江南四大才子梁柏堅嘅作品即席吟咗一次!多謝你呀!9527!
稟夫人,小人本住在香港嘅城邊,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點知個何君堯,佢橫蠻不檢點,勾結官府目無天,巧取豪奪我家田。我阿爺搭下港鐵,慘被佢一棍來打扁,我阿嫲鬧佢欺善,更被佢捉了去差館,強姦了一百遍,一百遍!最後仲懸樑自殺慘無邊,佢還將我父子,逐出了家園,流浪到江邊,我為求養老父,袛有獨自行乞在廟前,點知個何君堯,佢實在太陰險 ,知道此情形,竟派人來暗算,把我父子狂毆在市前!小人身壯健,殘命得留存,可憐老父佢魂歸天,此恨更難填,我為求葬老父,唯有賣身為奴甘作賤,一面勤賺錢,我一面讀書篇,發誓把功名顯,手刃仇人意志堅,從此連登詩集伴身邊,我銘記此仇不共戴天!
~梁柏堅
#杜汶澤喱騷 #為何深夜總是餓 #GeniusBar #壹鳩大事回顧 #全民做兵 #我要做蝴蝶 #chapmantolateshow #小杜燒熄
=========================
【一週節目重溫】
?星期一《為何深夜總是餓》:
15/7-拖肥忌廉配拖肥脆脆 (http://bit.ly/2LYakbp )
⚪星期三《GENIUS BAR》:
17/7-曖昧 (http://bit.ly/2xOYcBo)
?不定期放送《全民做兵》
19/7 -第二回(http://bit.ly/2y8iki9)
⚫不定期放送《我要做蝴蝶》
12/7 -第五回(http://bit.ly/2XNOo5c)
=========================
?杜汶澤喱騷Chapman To’s Late Show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K5ZyPL
?豬友會專頁:
http://bit.ly/2ILA3Ee
梁柏堅作品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即訂閱徐佳瑩LaLa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LaLaBarChannel
好評力薦 徐佳瑩《心裡學》專輯第五首椎心情歌___〈到此為止〉
葛大為x徐佳瑩x陳建騏
特別演出:李淳
已經跟別人親吻共眠的你,
同時擁有了真實與謊言。
在你身上能夠印證時間是重疊的。
時間留在發給你的最後一則簡訊。
帶你進入我的世界,你終究還是跟他走了。
數不清次數的懷疑終究我當時消滅了那樣的自己選擇相信你。
在你離去之後原本的我卻又回不來了。
把我變壞了,你卻沒有好轉。
以逃避為生的你啊貌似完成了我們的旅途。
藉口不會處理的愛情卻其實熟練不已這般的輪迴。
你只是誤以為我祝福了。
那些日子我們都記得、而我們也都不想忘記,
但很可惜的,只能到此為止了。
我們相互競爭,放肆搶奪。
在必須分道揚鑣時才明白我們從來就是一體的。
請銘記我最後對你的不是嚴厲,那看似恨的,是愛。
別再不告而別了,對你往後想要愛護的每個人。
從今以後。
徐佳瑩LALA好評專輯《心裡學》的第五首椎心情歌主打〈到此為止〉是一首深刻又具有傳唱度的動人作品,由金牌組合葛大為、徐佳瑩詞曲無間搭配、陳建騏製作。歌曲直白道出愛情的不忠與不堪。講述兩人關係因不專注的愛而相互凌遲的糾結情緒,搖滾吉他聲線搭載鼓點重擊的力度,磅礡弦樂激昂氣勢加乘,起伏平靜的主歌而後翻曲勢攀升,一氣呵成的宣洩感狂烈重擊。這是一首看似堅強的脆弱情歌,深切刻劃出感情裡為愛對峙時恨意與別離的拔河。特別的是〈到此為止〉的英文歌名,作詞人葛大為刻意使用了[From now on],也就是[從今以後],看似是對愛情告別的期許,但也可能是迴圈式陷入的悲觀,能不能堅持放棄容忍,其實是開放式結局。
而音樂錄影帶MV導演比爾賈更是用力參透這首歌的複雜情緒,悟出了那些拉扯與對峙,其實都是互為一體的依賴,於是特別用純愛片的形式,邀請來曾演出〈目擊者〉、〈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優秀的新生代演員李淳與徐佳瑩痛快對戲。
〈到此為止〉也是李淳首次參與音樂MV的拍攝,樂於嘗試不同型態表演的李淳,在接獲邀約立即爽快答應,同時表達對徐佳瑩創作與歌唱實力的欣賞。拍攝過程中,李淳全心投入的敬業態度,以及情感詮釋得宜的細膩演技,幾場憤怒思緒糾結流轉的內心戲,演來絲絲入扣不慍不火,讓導演與所有工作人員大為讚賞,而徐佳瑩也對李淳專注於角色的入戲能力頻頻讚許,鮮少演戲的她也在李淳細膩帶戲下,展現不同以往的表演面向。
MV中兩人從兒時就開始勢不兩立的競爭,捉對廝殺想要勝過對方,但其實早已釀出在乎跟依賴。猶如雙生兒般互存互依,在面對離別時才驚覺自己便是對方、對方便是自己。情節的巧妙安排與歌曲中對愛情的態度隱隱呼應。
到此為止 From Now On 詞:葛大為 曲:徐佳瑩
自甘墮落再一次 把推理發揮極致
我們禁得起 幾次誠實?
與其被牽絆挾持 反目成仇都勝過
若無 其事
背叛自己的意志 苦笑著替你解釋
她無辜介入 這個事實
我有妒忌的體質 卻把原諒的權利
當成 恩賜
到此為止
各有各的天地 依然相互凌遲
我們就是 最好的例子
到此為止
別離的歌早已 哼在嘴邊
是你 為我 提詞
我們的寂寞
變成兩個層次
當我自言自語
你是她們朗誦的詩
從今以後
旁觀你的故事 需要怎麼調適
都是番外 我個人的事
從今以後
不再做愛情的汙點證人
容忍 到此 為止
製作人:陳建騏
編曲:JackieYu@WhiteMusic
鋼琴:孔奕佳
弦樂編寫:劉涵 (隱分子樂團)
合聲編寫/演唱:徐佳瑩
吉他:JackieYu@WhiteMusic、韓立康
鼓:賴聖文
貝斯:Jack ko
小提琴:蔡曜宇,陳泱瑾
中提琴:甘威鵬
大提琴:劉涵 (隱分子樂團)
錄音工程師:陳以霖、單為明、林鉑堅(強尼)TomasChan
錄音室:大小眼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皮老闆錄音室、ZealStudio
混音工程師:黃欽勝
混音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工作人員】
導演:比爾賈
助理導演:王新宜 黃牧洋 林効賢
製片:江重佑
製片助理: 范耀晨
攝影師:傅士英
攝影大助:廖建勝
攝影助理:白杰立 郭柏翔
燈光師:余毓鈞
燈光大助:呂科徵
燈光助理:李家弦 紀朝元
美術:鄭鉫叡
美術助理:柯苡均
服裝管理:邱映涵
場務:高銘鈞 吳明龍
協力:張慎宸
道具車:黃清錶
司機員:朱維鍵 林良儒 周銘偉
攝影器材: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源映製作有限公司
特效監製:吳佳益
剪接指導:陳韶華
剪接助理:何國豪 黃煜傑
藝術指導:林安妮
特效製作:梁杰鉦 林琬青 周芃彣
服裝造型:方綺倫
化妝:陳佳惠
髮型:Cia Cia (ZOOM Hair)
髮型助理:Howard(ZOOM Hair)
特別感謝:泰北高中
主演:李淳
經紀: 何瑞德
化妝: 林佳錦
髮型: Louis(Flux reel)
髮型助理:Vison (Flux reel)
『心裡學』數位聆聽&實體通路購買資訊
►https://LaLaHsu.lnk.to/TheInnerMe
梁柏堅作品 在 小肥Siuf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無定向喪心病狂〉是小肥「喜愛夢遊」系列作品中最「夠膽死」的一首作品,因為他「夠膽死」找來Jerald與阿偉@RubberBand作曲兼監製,又「夠膽死」找來梁栢堅填上最瘋狂惹笑的歌詞內容。
小肥分享道:「在Swing年代,我已是Jerald的忠粉,沒想到在阿偉的介紹下,初次與Jerald飲酒交談,便邀得他幫我創作〈無定向喪心病狂〉!」面對偶像,小肥坦言錄音過程壓力不少,起初更因為未能放鬆演繹,難以唱出歌曲的upbeat感覺,但經過Jerald給予不少例子的啟發(例如Michael Jackson),加上又喝了點點酒relax一下後,小肥就漸漸唱出神隨。之後,Jerald與阿偉也加入和唱的部份,令錄音變成了一個瘋狂的玩樂晚上。
細心聆聽旋律,就知玩味性質甚重,所以小肥立即想到要找梁栢堅,而今次梁栢堅以金正恩來形容一些人,憑藉去做一些癲喪事情來提升自己的地位形象,來比喻小肥亦可靠著一些獨特的個性,殺出一條血路。這個構思,實在癲喪到盡!
iTunes: https://goo.gl/o9rkxv
Apple Music: https://goo.gl/7wt65m
hmvPLAY: https://goo.gl/NSM3fQ
JOOX: https://goo.gl/m2v5yt
KKBOX: https://kkbox.fm/ASKEVF
MOOV: https://s.moov.hk/r?s=z5koRJ
MusicOne: https://goo.gl/1rbASN
Spotify: https://goo.gl/AZUNER
無定向喪心病狂
曲:Jerald 、李偉@RubberBand
詞:梁栢堅
編:Jerald
監:Jerald 、李偉@RubberBand
核武器 我要嚇你哋
核武器 狂撳掣會四圍飛
射喇喂 你買我怕未
嚇到你哋半死
點樣至會搞慶個騷 先俾我話事
識玩嘅人就係 會話鬼知
唔合理 出隻牌
其實你點走出我圈套
無定向 黐線佬
再玩一舖
核武器 我要嚇你哋
核武器 狂撳掣會四圍飛
射喇喂 你買我怕未
嚇到你哋半死
癲癇症發 即變躁鬱
應該有月事 (我應該有月事)
氫彈發明就係 人類幼稚
唔順眼 犬決先
然後搵支迫擊炮炸爛
無定向 黐線佬
你點估到
核武器 我要炸你哋
射喇喂 狂射錯炸中自己
獨腳戲 無錯我係肥
重到繼續貼地
核武器 射喇喂
核武器 獨腳戲
核武器 亂到痺
射喇喂 做套戲
做到尾 就冇氣
梁柏堅作品 在 2020年作品- 梁柏堅Pakkin Leung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Log In. Log In. Forgot Account? May be pop art of poster, statue and text. 梁柏堅Pakkin Leung. · 2d ·. 2020年作品. All reactions: 189. 1. Like. Comment ... ... <看更多>
梁柏堅作品 在 #梁柏堅-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Love Whisky Love Stories - 與三個年代填詞人何秀萍、梁柏堅、T-Rexx對談 ... 來11胎終於面世與台灣團隊合作以歌寄意紀錄叱咤後自我警醒繼續以作品說話#MIRROR #姜濤. ... <看更多>
梁柏堅作品 在 [評論] 戀上你的床- 看板HK-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戀上你的床 Good times Bed times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2003
監製:陳慶嘉、錢小蕙
導演:陳慶嘉、梁柏堅
主演:鄭秀文、古天樂、劉青雲、蔡卓妍
編劇:陳慶嘉、林淑賢
美術指導:馮繼輝
原創音樂:趙增熹
攝影指導:張文寶
剪接:張嘉輝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寫過梁柏堅作品的心得。九零年代中後的「浪漫風暴」和「攝氏
32度」,至今仍列在我的推薦香港電影片單中,在「野獸之瞳」後,和陳慶嘉一起打造了
絕世serial,拍都會男女的愛情喜劇。過去的他總能深刻地刻劃角色的輪廓,讓不是那麼
優秀的人物紛紛從劇本裡清晰地浮現出來,幽暗的畫面和樸實的取景總能讓襯出角色所散
發的微微光芒給照亮。可惜,這些美麗而簡單的才華能全都遺落在了上個世紀。陳慶嘉所
泡製的一系列都會男女愛情故事,不過都是同一個故事。整齊清潔的辦公室,打扮時鮮的
布爾喬亞階級,角色千變萬化,演員來回流轉,雖然偶爾會手癢寫進幾個鬧場的魔術師。
基本上就是一個舊瓶子,拆了包,包了拆,包裝好,添點材料。沒錯,還是能夠達到足夠
放進市場的娛樂效果,即使我對於這樣的故事,這樣的角色已經十分的厭倦,還是會因為
在電影中撿到幾句珠璣或是幾幕創意而感到喜悅。
由餅乾們票選選出的警察形象大使古天樂,因為讓歹徒從眼前跑掉而心神頹喪,因而
喪失了男性功能。鄭秀文則是試圖接近這位風靡全港的警察形象大使以探清其病情的八卦
報記者。一向風流的裁判官劉青雲因為榮升法官,而被迫要注重自己的名節,此時出現在
他眼前的是一心想要勾引他的蔡卓妍。
基本上電影說的是兩個故事,兩對男女,兩種關係。愛與性又一次成了故事的主題,
只是這次說的又更糟糕了些。兩個女角成了性愛關係的主動的索求者,而古天樂和劉青雲
,一個要不起,一個不能要。角色的職業在這裡只是一種修飾,而非真正關係劇情發展。
陳慶嘉又一次把蔡卓妍寫成活蹦亂跳的小妖精,這是的受害者是劉青雲。奇怪的是,「戀
情告急」明明是在「戀上你的床之後」,為什麼蔡卓妍到了「戀」劇會變的如此無力?這
部戲的女角比男角好,劉青雲的禁慾先生表演不錯,只是舉手頭足都顯得太刻意,劇本沒
有為他留下屯放情緒的空間。古天樂在和鄭秀文的對手戲片段,都像是一具呆板的台詞機
器,觀眾很難找到他的情緒或是心理狀況。梁家輝和吳君如這對偷情名人自然讓人想起「
江湖告急」,拉到日本去拍了外景,連帶地發展的故事卻都成了童話,狗仔老闆突然慈悲
大發,一棟糕餅工廠突然聳立在劇本紙頁上,就連逃了整部電影的壞蛋都要粗糙地被古天
樂一槍打死(看到這裡實在無法讓我不想到「旺角黑夜」),當電影接近尾聲,所有男女
角色就和樂融融地聚在一塊兒,結婚的結婚,上床的上床,所有曾經沉重曾經複雜的問題
都變了簡單又輕盈,好讓觀眾走出戲院什麼也不會記得。
角色的表演就像劇本一樣,功能性十足,為故事而故事。當然蔡卓妍的表演很精采,
顯然陳慶嘉對此感到很不安,才把「戀情告急」裡的歐陽心潔大師寫成了一個無性的女巫
。古天樂和鄭秀文都是有能力牽動觀眾情緒的演員(明星),我對於那位在片尾為了讓古
天樂痊癒而糊裡糊塗地被打死的匪徒感到十分的在意。能讓我那麼惦記著這位匆匆犧牲的
角色,那麼,陳慶嘉究竟是不是個好編劇?
我只知道,我會繼續不抱期待地,觀賞下一部搬上大螢幕的陳氏肥皂劇。
2004/8/22
--
Well, I wouldn't bet a date with Colin Farrell on it.
I know him. He's funny.
Funny is Will Ferrell, sweetie. Hot is Collin Farell.
<Bones episode 9 boy in the bus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0.1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