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總統,
選戰終於結束,恭喜您勝出。
這年頭,選舉是民主政治運作的必要之惡。您在選舉中遭受的各種抹黑、謾罵、譏訕,總算告了一個段落。而選舉幕僚精心策劃的選舉行銷,針對不同族群精準設計的各種政見,不妨也暫時放在一旁。畢竟總統與總統候選人位居不一樣的高度,身負不同的責任,面對不同的現實 。
做為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您將要帶領的國家跟20年甚至10年前已經非常不同,無論人口結構、經濟實力、競爭優勢、民心士氣,台灣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不期望您有解七年之病的三年之艾,但台灣之船未來駛向何方,您是最有影響力的掌舵者。
台灣威權統治的時代雖然早已遠去,但是威權的習氣仍在,加上民主運作仍然半生不熟,民主素養有待提昇,領導人難免經常面對「民可使由之」、或是「民可使知之」的抉擇。尤其現代議題往往利弊及是非不是一刀兩分,而是取捨和先後的輕重拿捏,雖說「民欲常在我心」,但民欲天南地北,定奪總在您的分寸之間。在民意分歧、意識對立的當代,您的理念、政策不可能為全民接受,但請不必避退,只要透明、前後一致、誠懇說明,終有一天,全民會向相同的方向趨近。
雖然治理國家跟經營企業大不相同,但姑且在這裡用企業來做比喻。
台灣當下面臨有兩大問題:統獨與左右路線。統獨問題有如企業的出場機制,統即選擇購併,獨則維持獨立經營,兩者各有其優缺點。通常出場機制不完全由主觀意志決定,市場情況、競爭對手和己方實力的消長、分與合的利益,是最後的決定因素,因此企業經營者往往不以出場機制來策定經營策略。
未來四年經營台灣,您最能主控的議題不是統獨,而是左右路線的平衡。台灣過去政經發展的慣性軌跡屬右,但民意走向偏左,而且新左又不同於老左,未來國家的種種興革,其關鍵便在左右路線的斟酌。
左右路線的第一個議題是全球視野與本土關懷。理論上這兩者不必互斥,但優先次序決定資源分配。現代各種議題如氣候變遷、國際移民、反恐反核越來越全球化,國界逐漸從實線變成虛線(除了繳稅以外),台灣雖然有國際地位妾身未明的尷尬,但這不影響建立全球或區域性的觀點。台灣的屬性究竟是海洋國家、還是大陸國家?我們準備好按照國際遊戲規則參與全球化、還是一廂情願的顧鏡自憐?台灣能為全球帶來什麼樣的禮物、對人類歷史作出什麼樣的貢獻?種種問題,台灣迫切需要展開理性的論述。
第二個議題是發展優先或是分配正義。發展的成果由1%的人口收穫自然不能為全民接受,但是5%可以嗎?還是10%?如何達到分配正義?對開發中國家而言,適當的分配正義其實必須靠經濟發展來創造調整分配的空間,零發展而奢談分配則多半需要靠革命完成,這當然不是民主台灣可能的選項。
第三個議題是貿易繼續開放還是開始保護。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上有抬頭的趨勢,台灣本來屬於相對開放的國家,完全開放必然面對各種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有如外來病毒,輕則傷風感冒不斷,重則可能致命,斷送一個產業。但是如何有效保護而不致引起國際貿易組織反彈?或是招致貿易對手的抗議?甚至於保護過度是否會造成產業缺乏長久的競爭力?這都是台灣做為一個民主國家難以迴避的兩難課題。
第四個議題是科技進步與永續發展。先進國家科技創新的腳步越來越快,無人機、自動車、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基因改造、潔淨科技,人類生活即將面臨前所未見的衝擊,一方面新科技促進經濟發展,增加人類生活福祉,另一方面,對人類的永續生存也可能造成威脅。台灣是否參與了這些新產業的發展機會?充分瞭解未來科技的可能走向?無論在法律、制度、社會層面,準備好應付種種新科技對舊體系的衝撞嗎?
避開統獨的政治面相不談,台灣對中國大陸經貿關係的基本態度也必須有所抉擇。一面仇中反中,一面覬覦大陸的資源和市場,兩種立場相互矛盾。仇中反中,以致對中國市場裹足不前,或者漠視台灣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違反資本主義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但只垂涎於廣大的市場而對大陸對台灣的競爭威脅視若無睹,也未免過於天真,不知道競爭的殘酷,因此台灣對於兩岸經貿關係必須發展出一套對外務實、對內誠實的指導戰略。
尊敬的總統,以上的議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不期望您知道未來何去何從。羅斯福總統在美國最動盪飄搖的大蕭條和二次大戰的12年間,用30次的爐邊談話坦誠告知全體國民國家面臨的挑戰。我們不需要政府天天宣傳施政的業績或成就,但希望知道的是:您看到的挑戰,您的願景,您的政策,以及我們──政府及國民,能夠一起為台灣做什麼?
期望理論優缺點 在 韋佳德 Skand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致台灣教育部」📚📚📚👀
「韋佳德 呼籲 台灣老師與時俱進。與其 排斥 機器翻譯 不如 教學生 其正確用法!」
除了上通告、主持節目外, 我從事口筆譯工作已有七年的時間並在台灣大學/研究所任教口筆譯。我有很多學生曾跟我訴苦說,雖覺得機器翻譯方便,卻不大會使用。再加上,他們國中高中有很多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叫他們不要用機器翻譯,秉持著絕對排斥的態度。因此,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機器翻譯之重要性這點事。
翻譯教學於機器翻譯時代(Machine Translation Era, MTE)迫切需要探討具有挑戰性之新教學法以便提高現有翻譯課程品質,並研究學生對於機器翻譯之使用。我曾寫過一篇論文專注於研究與分析機器翻譯的使用。研究者經由焦點團體、同儕討論互評、回溯晤談、搜集資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學生對於機器翻譯之態度與觀點。首先,筆者回顧了相關文獻並設定了理論架構。其次,筆者探討傳統翻譯課程與當下蓬勃發展的機器翻譯之間的差異。當時此研究亦期望能提倡新機器翻譯教學法及創新實務方法,以提升學生對新翻譯工具和技術之知識並促進其適當使用。
近數十年來學生、研究者和教師對於翻譯課程以及機器翻譯(MT)之概念進步很多。與此同時,翻譯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一直晚至廿世紀半期才蓬勃發展,漸次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該門學科因其歷史甚短而建立在其他學科上。再加上,其研究範圍甚廣闊。有鑑於此,翻譯研究包括其他的分支科學,如翻譯教學和機器翻譯——後者亦屬於計算語言學的範圍,因而視翻譯研究為跨領域的學術研究。
在現代數位化時代,學生只要上網按電腦鍵盤上的鍵即可獲得大量的資料和訊息,這情況與過去大相徑庭。在這樣知識爆炸的環境,面臨龐大且俯拾即是的網路翻譯資訊,身為一個學習促進者(facilitator)如何引導學生篩選、過濾(不)適用的資料以及對於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是廿一世紀的翻譯教師面臨的一大考驗。
我研究之理論架構為溝通式翻譯教學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eaching, CTT)。該教學法奠基於建構論的教學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翻譯課程互動性設計和設施、以及主張教師指導學生瞭解如何運用所有翻譯工具—包括機器翻譯軟體程式—而非知識的擁有者和分配者。
學生不當使用機器翻譯的不當後果之一為正確性不足。所謂正確性之定義包括語法正確性及術語精確度。透過此研究而得的另一結論為對不同語言和術語語料庫施加交叉檢視(cross-checking)的必要性。如同所搜集的資料中顯示,未來有些翻譯家亦可當機器翻譯編輯者:預編輯者或後編輯者(pre-editors or post-editors)。 換言之,翻譯人員就應按照機器翻譯的標準編輯原文或進行譯文修訂。
所以,機器翻譯有何用處?首先,讀者應知道眾所周知最適合運用機器翻譯之文本為字彙以及語法使用較容易預測的專門文本而非一般語言翻譯,更不用說是文學作品。而是絕對局限不容忍太多變異的專門文本。 故,機器翻譯可發揮翻譯援助、資訊掃描、起草援助以及預編輯、後編輯之作用─「以上均為歐盟執行委員會之機器翻譯的功能用法」。有趣的是,讀者可發現五種功能用法裡的四種已由從未接受過正規的翻譯訓練之學生所使用。此結果應使我們反思在一個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刺激以及隨時隨地可上網的社會裡,教師應扮何種角色?在教室裡,學生應用機器翻譯來對比和對照原文跟譯文;在家裡,學生則理應將機器翻譯視為極為技術詞典或進行專門翻譯任務之工具之一。
我本來旨在介紹新的教學法,稱為「逆向教學法」(“reverse approach”),顧名思義,該翻譯教學法于傳統翻譯課程有很大的區別。在逆向教學法的觀念裡,學生從傳統課程反向操作而達到最終目標。學生開始學翻譯,也就是一些極為技術性的或專門翻譯:如法律報告;因為按照本研究結果,該原文運用機器翻譯進行翻譯任務可翻得最準確。逆向教學法認為通過使用機器翻譯和翻譯記憶工具來做專門文本的翻譯則將説明學生愈來愈熟悉該專門語言之辭彙和術語,因此專門文本翻譯並不是學習翻譯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以學生為動態多元翻譯教學中心將活躍起具建設性、重溝通的互動教學經驗。此外,學生應學習如何把句子分成一段一段(segmentation)以便有效地進行機器翻譯並提升其精確度。
生前擔任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翻譯職位的克勞德-皮朗(Claude Piron)曾寫機器翻譯頂多只可把翻譯人員最簡單的部分自動化,但卻無法解決最難也最費時的任務意味著完整研究原文以講解歧義:翻譯家為何要費一整天翻譯完五頁而非僅僅一兩個小時? […] 原文裡有必須解決的歧義。譬如曾有一次一名原文筆者為澳大利亞醫生,他舉出在二次大戰時在日本戰俘營所申報疫情的例子。該情況下"Japanese prisoner of war camp"所指的是一個有日本俘虜的美國營還是有美國俘虜的日本營?英文裡有兩種可能的意思,故翻譯家必須進行研究,若有必要也務必給該澳大利亞醫生打個電話。
詞義消歧的問題彰顯了教師背負正確地指引學生以及提醒學生進而意識到機器翻譯的局限為了避免錯誤的翻譯所造成的傷害,翻譯學生應時時謹慎小心。
翻譯本來的意思就是把一種語言-文化系統翻成另外一種,拉丁文trans-latio原詞意義與中文所謂的「翻」很像。在該創新翻譯教學中,教師必須促進學生意識到文化特色之翻譯難度,並強調在一個民族句法模式裡(ethno-syntactic paradigm)語言的每一層可傳達文化特色,其包括表面上語義上無效(semantically void)之語法詞素。
最後,任何所實施的翻譯課程該採取一種描述性(descriptive)而非規範性(non-prescriptive), 規範性教學法亦稱為教授制式教學法)的教學法。有鑑於此學生不應忌諱運用機器翻譯,反而是該清楚地瞭解並適當地選擇翻譯工具及其軟體程式。與此同時,教師則應扮演適職的角色,從專業、道義、和學術觀點幫助學生辨別該工具的優缺點,以提升學生學習如何有效地運用該程式之成效以促進學生翻譯專業的品質以及成效。
再一次,我愛台灣。希望台灣變得愈來愈好,也希望我在這個社會裡能夠發揮貢獻。還望大家多多支持。
若您不認同我的想法,歡迎討論。
歡迎分享自己的想法。
(無須經過本人允許,喜歡的話,歡迎分享)
教育ETtoday新聞雲ETtoday分享雲ETtoday星光雲Yahoo!奇摩新聞TVBS 新聞中天快點TV快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即自由時報自活水來冊房水商業周刊商NONEws 不新聞 Nownews 今日新聞今日新聞今日新聞今譯人譯事 Bubu譯站 @譯人譯事
期望理論優缺點 在 Vicky Hung (洪雅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好的訓練或復健計畫
很多時候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完成
選手都有專長、每位訓練師也會有特色
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需求
不同時刻也有不一樣的考量
『只要選手有人照顧,就是好事』
重要的是這些照顧者能否充分交流與溝通
資訊分享、重點提醒、細節討論
開刀的醫師、復健專家、訓練師、技術教練
每個階段都不是獨立分隔或切割
就算開完刀也要再回去複診
復健後也要跟訓練交接、討論
技術鍛煉時也要不斷交流補強
訓練也不是單純跟教練就好
有些時候在不同環境與教練的刺激下
也會有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產生
棒球圈最火的兩大海外訓練中心
「鳥取」跟「費雪」,各有特色、各有功效
並不是付了錢去練就一定有好處
全世界好的訓練中心也不只這兩家
訓練師必須充分掌握各訓練中心內部的訓練邏輯
訓練系統背後的理論基礎,訓練後的特色與優勢
再根據選手當時需要的能力來考慮
有些地方著重在關節角度的開啟
有些地方著重在力量的建立與強化
有些會針對敏捷與速度做最好的鍛鍊
有些會把技術與訓練做整合與連結
有些會幫你關節角度細緻與順暢化
有些可以提供環境刺激與專注
各有特色、各有優缺點
對選手而言
關節打開不一定好、力量強化不一定對
一切都還是要回到選手本身的「需求」
不是每個訓練中心去了就一定有效
訓練師也不能「自以為是」的
用健身領域的邏輯來看
傻傻地認為什麼能力「多一定好」
力量型的選手關節打開後反倒沒有力
角度型的選手在強化後也可能失去優勢
人類既然無法用二分法來分類
選手的需求自然無法清楚劃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與特性
訓練師如何用自己的專業補強不足之處?
如何提醒細節,讓訓練功效事半功倍?
簡單來說~選手的需求最終還是「結果考量」
還是要回到『什麼樣的能力對他最好』的問題上
找出能幫助他產生最大的技術成效的方式
重點在「適性」不是「量大」
必須透過多年來的觀察來跟其他照護者的討論
跟選手討論出最期望的需求
為他找出最好的策略與方式
照顧一個選手,不是用他為你達成目的就好
是要盡可能的協助選手在身心部分進步
讓他不斷的延續運動表現、為他解決問題
選手不屬於任何人的財產
任何時期,只要選手有人照顧、有持續進步
就是最好的結果
訓練要求的是「分工」是「分享」
要的是資訊交流與延續
把自己對選手認識的資訊交接給下個照護者
詢問上一個照顧者的訓練重點與細節
協助選手發掘自己不知道的弱點
協助選手彌補已知的弱項
幫助選手最大化自己的優勢
這才是訓練師你該做的事!
訓練~不能自私!要共享!
期望理論優缺點 在 期望理论有什么优缺点麽 - 百度知道 的相關結果
期望理论 有什么优缺点麽 · 1、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为绩效-奖励的关系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 · 2、的组织绩效文化,体现为设计浮动的薪酬支付制度以及奖励 ... ... <看更多>
期望理論優缺點 在 管理辭典:獎金和升遷能激勵員工表現更好?忽略一個心理學理論 的相關結果
期望理論 別稱「VIE理論」,取自上述三個字的第一個字母。 V:valence 獎賞的主觀價值(吸引力) I:instrumentality 績效→獎賞(收穫感) E:expectancy ... ... <看更多>
期望理論優缺點 在 維克托弗魯姆期望理論優缺點? - 寶島庫 的相關結果
2.期望理論也是激勵理論中為數極少的量化分析理論。 這一理論並不滿足於對問題的定性說明,還非常重視定量分析。 它透過對各種權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