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具先人遺骸是一對男女,呈俯臥狀、雙手反揹在後方,且2人的臉是對看狀態。
考古學家指出,新石器時代晚期階段,多數埋葬方式是「仰身」直肢葬法,「俯身」直肢葬法並不多見,應該和區域文化有關。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avid 大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符合民航處訂明的規例,此影片不會提供航拍段落,不便之處望見諒。)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是一個位於青馬大橋之下的小島。 面積0.96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二百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至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東西方有關牀的13個有趣事實
在一天的長途奔波後,沒有什麼比上牀休息再好不過的事了。牀,這個供人們休息和睡眠的地方,其實還有更多的趣聞和歷史。
牀還是英國女詩人雷切爾·隆恩(Rachel Long)創作的靈感來源。她還寫了一首《牀的頌歌》。
牀既是慾望和夢想的空間,也是色情的舞台。除睡眠外,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無不在牀上演繹著。
BBC為你梳理了我們最鍾愛和富有詩意的家具 - 牀的13個有趣事實。
一、八萬年前的牀墊
牀墊比牀出現更早,有關牀墊的最早證據來自七萬七千年前的石器時代。
在南非的洞穴中人們睡在手工編織的牀墊上。洞穴本身就不是很舒適,再加上為了避免各種爬行的蟲子人們還需要把牀墊墊高 。
因為那時人們吃住都在洞穴中進行,久而久之牀墊變得骯髒油膩,人們之後就會點火將之焚燒。
二、最早的牀就是一堆石頭
土耳其的加泰土丘(Catalhoyuk)是新石器時代(一萬年前)最早的城鎮。人們在搭起的平台上睡覺。
而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擁有六千年歷史的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 in the Orkneys)人類定居點中,人們也是在堆起的石頭上睡覺,像動畫片《摩登原始人》裏那樣。這其實就是最早的牀。
三、古埃及人的牀
富有的古埃及人牀腿有精美的雕刻,底部往往雕成動物爪子形狀以支撐整個牀。
跟現代牀相反的是,古埃及人的牀不是平的,它中間彎曲或是牀腳向下傾斜,比牀頭低。因此,牀尾處往往要放腳凳以防止人往下滑。
四、睡在牀上不意味著高人一等
在西方,睡在牀上而不是地鋪意味著你的社會地位更高。但在東方和世界其它一些地方未必如此。
例如,日本傳統的榻榻米就是直接鋪在地板上的。
在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人們用一種叫tushuks的睡袋鋪在地板上睡覺仍然十分普遍。這是因為傳統的遊牧習慣,不得不攜帶帳篷和牀一起遷移。
五、羅馬人和希臘人在牀上吃飯
古羅馬人和希臘人的牀更是多功能的:它們不但用於睡眠,同時還用於就餐。人們會斜倚在牀上,伸手拿桌上喜愛的食品來吃。
因此,下次你在牀上吃東西時也不必感到內疚,因為你只不過是追隨羅馬富人的習慣而已。
六、一些中世紀的牀巨大無比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多數窮人是睡在稻草和乾草上的。
但富人則開始打造「大牀」。這些牀巨大無比,最著名的當屬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時代晚期的維爾大牀(也有稱韋爾鎮的大牀,Great Bed of Ware)。
這些牀超大,足可以睡下一整隊足球隊員。這種牀設計成可拆除移動型,因此,當有錢人旅行到下一個鄉村莊園或城堡時就可以帶上它。
七、與牀有關的引文短語從何而來?
英語中有一個短語叫「sleep tight」, 意思是睡個好覺。這個短語的來歷就跟牀的製造有關。
早期的現代牀通常都是木牀,牀腿和牀架都是木製的。但是牀中間的格柵繩索往往使用天然纖維,它們有伸展性,有時會變得鬆弛因此需要扯緊。這就是「sleep tight」晚安短語的出處。
八、四帷柱大牀彰顯身份
四帷柱大牀(the four poster bed)誕生於1400和1500年代。這種牀上面有頂和遮蓋,周圍則有厚厚的帷幔。牀上還有許多靠墊。整個牀就像一個小劇場一樣。
這種漂亮的四帷柱大牀是展示身份的方式,不僅僅是因為牀主人需要侍從伺候。
九、牀曾是政治生活的中心
近代早期,牀在歐洲君主政治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英國國王理查二世是宮廷中發展這種文化的兩位主要君主。
對他們而言,牀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巴洛克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國王和王后就是國家權力的化身。
因此,你越靠近君主和他們的私密日常生活,你就越得寵。君主的牀就是一個舞台,它是君主進行各種活動和禮儀的中心,以展示誰才是他們最得意的大臣。
在凡爾賽,最受寵的大臣甚至可以獲得邀請見證國王晨起的經過。
十、嬰兒搖籃上方掛刀辟邪
過去,基督徒相信人在睡覺時非常脆弱,這時他們的靈魂容易受到攻擊,因為魔鬼的力量在黑暗時達到巔峰。
《聖經》中有許多人們在睡夢中被謀殺的例子。因此,人們在上牀就寢前有一大堆禮儀。
除了最常見的牀前祈禱外,人們還會用一些由珊瑚製成的辟邪物和護身符防身。有人還會在脖子上戴狼牙,嬰兒的搖籃上方也會懸掛鐵刀辟邪。人們認為金屬可以抵禦惡魔攻擊。
十一、牀墊越多越好
同樣在近代早期,家家戶戶都非常重視牀,並為此投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金錢、時間和資源。取決於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重要,你可以把6個牀墊重疊起來。人們花在牀以及牀上用品的開銷佔整個資產的三分之一。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遺囑中把他認為第二好的一張牀留給了他妻子,廣為人知。
十二、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引進鐵牀防病
直到19世紀,幾乎所有牀都是木製的。大約在1860年代,人們開始意識到病菌的存在,木牀框容易受到細菌和虱子的攻擊,因此人們開始改用鐵牀架。
鐵牀更容易清潔,因此也更衛生。同時,牀墊設計也開始改變,螺旋式彈簧牀墊開始應運而生。
十三、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發明了嬰兒室
在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家人都是睡在同一張牀上的。但1837年至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人們開始辯論是否應該分牀睡。
維多利亞健康專家撰文寫道,兒童應該與父母分開睡,以免他們的青春能量在夜間睡覺時被成人吸走。
#生活 #歷史 #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冰封雅典娜 🇬🇷 ❄️❄️❄️
「守衛雅典的女神,被無情封印在冰雪之中...」希臘著名的雅典衛城,在當地歷史罕見的極端低溫下,成為名符其實的冰天雪地。過去一向暖冬的雅典,近幾年大量降雪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一波冷鋒罕見下探到攝氏零下20度,不僅首都雅典各處被冰雪覆蓋,因為寒害造成的交通中斷與停電,以及被迫暫停的疫苗接種,更叫人苦不堪言,是雅典近12年來最為嚴重的酷寒災難之一。
.
希臘近期受到北極圈冷空氣的影響,各地罕見降下大雪,以往希臘北部的冬季均溫都約莫在攝氏零度左右,但這次卻是讓在地居民都感到不可思議的零下20度;而首都雅典過去雖然冬季下雪的景象時有所見,但下到整片白茫茫、包括著名的世界遺產——雅典衛城——都陷入冰風暴之中,則是少有的特殊景觀。
.
受到大雪影響,雅典的公共交通運輸已面臨停擺,同時約有數百棵樹木被風雪所吹倒,壓壞電纜設施導致部分區域停電,當地更傳出有依靠呼吸系統維生的老年人因此喪命。另一方面,本來雅典正在進行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目前在極端低溫和停電之下,也只能被迫暫停。
.
「這真是太誇張...雅典12年來最嚴重的酷寒降臨!」有雅典民眾向《路透社》如此抱怨,近年來雅典當地的冬季氣候確實有越來越誇張的趨勢,但事實上在2019年的1月,就發生了創下破紀錄的零下23度,當時還被希臘氣象學家冠上了神話人物奧德賽之子——「鐵拉馬庫斯」(Telemachos)——的名號,來紀念這個超低溫寒流。
.
古雅典的公民們,大概也很難想像這個受到女神眷顧的雅典衛城,如今像是被冰雪女神懲罰一樣深陷暴風雪。雅典衛城的誕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位於海拔150公尺高的台地上,是雅典歷史上最為重要的要塞城市之一,也影響了後來希臘的許多城市發展。
.
雅典衛城的由來與希臘神話密不可分,在古希臘神話中,人類在愛琴海建造了一座新城,此時戰爭與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海神波賽頓兩位神祇,都想成為這座新城的守護者,於是相約鬥法,較量哪一位神祇的力量對人類最有益處。波賽頓以他的專用神器三叉戟,創造出了戰馬、海浪與風暴,而雅典娜則是以長矛創造了果實纍纍的橄欖樹;這場勝負最後由雅典娜贏得民心,從此這座新城就有了女神的眷顧,並且奉女神之名,稱為「雅典」。
.
固然神話與現實時空有多少吻合難以考證,但至少已知早在古希臘青銅時代晚期(即「邁錫尼文明」,約西元前1,600年到前1,100年,也是多數希臘神話與文學中相應的歷史時空),雅典衛城的形成,已可知當時希臘文明在城市發展和防衛機制上的早熟。
.
在古希臘文明長河裡,雅典衛城除了軍事防衛的功能之外,也因為雅典政治與文化的高度發展,成了重要的文明中心點;但同時衛城的起落,也象徵了希臘雅典從盛世轉向衰敗的命運,歷經多次的戰火和政權更迭,雅典衛城幾度受損、也多次在破敗中重建換新,或是拓展神廟規模。之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西元前5世紀建造的帕德嫩神廟,祭祀著城邦守護神雅典娜;只是戰爭女神的眷顧,卻在西元前2世紀走到盡頭,雅典被納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
.
隨著時空的流變,諸神已走入黃昏,熱兵器與科學、基督宗教在歐洲文明的全面勝利,雅典衛城都失去了軍事與信仰中心的位置。但不變的是,雅典依然是西方靈魂深處的原點,也因此成為近代許多國家覬覦文物、劫掠財寶之地,許多文物散落歐美各國,徒留難以重建全貌、僅存遺跡做為觀光的雅典衛城。
.
歷史罕見的冰雪,是不是也有神話典故呢?但其實在古希臘神話系統裡,有關於雪的神祇和故事少之又少,這可能是希臘本身氣候的緣故。
.
希臘雪神名為喀俄涅(Χιόνη,古希臘語中「雪」的意思,或作「Chione」),是一名統領冬季與降雪的女神,但微妙的是,神話裡被稱為喀俄涅就有三人,分別是北風神玻瑞阿之女、勇士戴德里翁之女、海洋神卡利洛厄之女,她們在不同的故事脈絡中,身分僅只用某某人物的女兒做為稱呼,雖然都是冰雪女神,但身世背景卻也一致性地充滿悲劇色彩,不是被殺害就是遭到性侵。
.
在希臘冰雪女神對於降雪最為哀傷的描繪,是海洋神卡利洛厄之女,遭受到強暴之後在宙斯的命令之下,被變成了天上的雲朵,從此冰雪女神便會在冬季如落淚一般降下冰雪。
.
.
photo credit: (1)(2)AFP/冰雪雅典衛城。(3)EPA/雅典神廟與雪人。(4)AFP/酷寒下變天的雅典呂卡維多斯山(Mount Lycabettus,雅典的制高點)
.
#曙光女神之寬恕 #鑽石星塵拳 #希臘 #雅典衛城 #極端氣候 #氣候變遷 #冬季 #雪 #雅典娜 #Greek #Athens #Acropolis #snow #snowstorm #Χιόνη #Chione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符合民航處訂明的規例,此影片不會提供航拍段落,不便之處望見諒。)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是一個位於青馬大橋之下的小島。
面積0.96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二百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至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著1997年青馬大橋落成,該處大興土木。2002年,位於東灣附近的私人住宅區珀麗灣入伙。2007年7月1日,馬灣公園第一期正式開幕。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馬灣島的東灣仔村曾經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群,有先民遺骸及相關文物出土,被考古學界稱為「馬灣人文化」,更被列入1997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加入會員支持大衛: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XXWWJQcYNZ641hmejr_3Q/join
加入方式示範 : https://www.instagram.com/p/CFoynJXpnYZ/?igshid=1doq8algqavot
大衛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aiWaiChannel
大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vidYoutubeChannel/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馬灣原名媽灣,得名於媽祖,即天后娘娘,是一個位於青馬大橋之下的小島。
面積0.96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馬灣原本為漁村,馬灣舊村有超過二百年歷史,最繁盛的時期為1960至1970年代,當時島上居民主要以耕作、捕魚和曬蝦膏維生。隨著1997年青馬大橋落成,該處大興土木。2002年,位於東灣附近的私人住宅區珀麗灣入伙。2007年7月1日,馬灣公園第一期正式開幕。2009年5月25日挪亞方舟博覽館及挪亞方舟酒店落成啓用。
馬灣島的東灣仔村曾經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群,有先民遺骸及相關文物出土,被考古學界稱為「馬灣人文化」,更被列入1997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更多精彩航拍片段:https://youtu.be/4Ho1EKDtMBc
加入會員支持大衛: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XXWWJQcYNZ641hmejr_3Q/join
加入方式示範 : https://www.instagram.com/p/CFoynJXpnYZ/?igshid=1doq8algqavot
大衛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aiWaiChannel
大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vidYoutubeChannel/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