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煉油廠土地都市計畫變更案說明會》
文志今天前往高煉廠參與由高雄市都發局主辦的都市計畫說明會,會中中油針對原中油行政區無汙染的55公頃土地進行都市計畫變更提案。
今天文志也在會中表達以下幾項重要訴求:
🔺中油廠區應做整體性的規劃:
除無汙染地區應該包含土地整治中的183公頃廠區,整體共同規畫才能做最有效思考土地最佳利用。
🔺廠區內外交通應通盤設計:
現有高煉廠阻隔導致東西向道路不足,左楠路及民族路於上下班時間極度壅塞,除廠內打通世運大道銜接民族路、水管路,更應該大範圍思考引進高科技產業後帶來的就業人潮,周邊的國一楠梓交流道本身就是上下班車流極高的路段,如何避免將來的交通堵塞,請都發局、交通局、中油務必通盤考量去做規劃設計。
🔺文化資產保護做到位:
原廠區內許多日治時期建築已列入文化部文化資產,包含老樹、日式宿舍、古蹟建築應保存現有文化資產做有效規劃利用,活化地方創生。
🔺增加帶狀生態濕地公園:
目前僅於半屏山腳下規畫公園綠地面積太少,應沿後昌路、學專路段廠內部份增加生態濕地公園綠帶,維護生態且還給民眾無汙染的遊憩生活環境,並盡速拆除部分中油圍牆,使周遭居民能便利使用。
文志身為後勁子弟,從小時候高汙染的生活環境經過很多人的努力,到現在中油五輕關廠後空氣明顯的改善,文志會持續關心這片土地,在\經濟發展之餘要兼具生態環保/維護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
#黃文志高雄市議員
#高雄煉油廠都更
#用心監督專業問政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0的網紅吳沛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北市府擺爛文資 鐵皮包「台北工場」8年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在今年 7/7 已盛大開幕,旁邊的「#臺北工場」卻 8 年來都不見天日! 台北工場於 2005 年,與鐵道部整個都被列入市定古蹟範圍,但當年因 #捷運工程 的需要,由台北捷運工程局土地徵收,馬市府原本打算全棟拆除改蓋大樓,經過文...
文化資產 範圍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藝 FUN 券是精準紓困?還是 FUN 掉藝文產業?
這兩天,行政院送來了最新的追加預算案,在看了預算書的內容後,我很訝異,文化部完全沒有編列紓困預算嗎?
原本藝文工作者受疫情影響,收入已經大幅下滑,必須仰賴紓困補貼方案來維持生計,而在今年 5 月到 7 月的三級警戒,更是雪上加霜,所有藝文演出及展演活動都被迫中止。
在這段期間內,我也不斷地協助藝文工作者向文化部申請自營工作者的紓困補貼。可以看得出來,藝文工作者在前幾個月的日子都非常地辛苦,因此我非常能感受他們的無奈及心酸。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行政院在昨日舉辦的振興記者會中,除了五倍券的相關措施外,文化部也針對「藝 FUN 券」準備推出第二波相關計畫,而同樣在送來的預算書中,文化部編列的 16.1 億的預算,也全數作為藝 FUN 券使用。
對此,我不禁想問,那針對今年 5 月至今受影響的藝文紓困補助,就不繼續下去了嗎?
在先前規劃紓困政策時,蘇院長也不斷地強調,「先紓困,再振興」的原則,目的就是希望勞工別被疫情擊倒,先生存下去,後面再談產業的復甦。但我現在真的懷疑,文化部在規劃藝 FUN 券時真的有考量到藝文工作者嗎?政策形成是否過於倉促?
不僅我們擔憂,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也在昨日指出,依照主計總處 2021 年 4 到 6 月資料中,於疫情衝擊期間,包含大多數藝文工作者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行業項目中,總營業額減少了 8.31 %、就業人口減少 6.9 %、受僱用勞工人數更減少 32.9 %,可以說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若政府堅持推行藝 FUN 券,那針對上一次發放藝 FUN 券所產生的問題,文化部究竟有沒有做好妥善的規劃呢?
我在上週提到,以去年藝 FUN 券的發放情形來看,佔比最大宗使用的是「書店及出版產業」,佔總額大約 60 %左右,其次是「電影業」約 25 %左右,兩者加起來就佔了 8 成 5 。
但,對比受創同樣嚴重的「表演藝術產業」、「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和「文化資產保存及社區營造產業」,卻只有 7.4 %、3 %和 2 %,「視覺藝術及工藝創作產業」更加慘烈,甚至只有 1 %。
可以看得出來,藝 FUN 券的消費使用比重,仍集中於購買物品以及看電影,對於受創同樣嚴重的表演藝術、文資展覽、視覺藝術等,卻幾乎沒有相應的振興效果。
作為教文委員的我,面對上述藝文工作者所遇到的困境,原本期待文化部能夠在本次紓困預算案中,針對 5 月以來受疫情影響的藝文工作者,能有新一波的紓困補助;但我們收到行政院送過來的追加預算案中,文化部的預算內,卻只有編列「藝文振興抵用券」的預算。
換言之,受疫情影響的藝文紓困補助,並不在本次的紓困預算範圍內。
在藝文工作者面對疫情的嚴峻影響之下,我要向文化部呼籲,文化部應該於本次第四次追加預算及其他可動用的預算,編列「藝文紓困 5.0 自營工作者紓困方案」,並妥善、全面地協助自今年 5 月中至今已斷絕生計的藝文工作者度過難關。
近日 Delta 變異株入侵台灣社區,台灣仍有疫情擴大之風險,新北市政府也已宣布關閉藝文場館至 9 月中旬,在應有的防疫政策限制之下,未來勢必將再次影響民眾藝文消費之意願;面對未來疫情的種種不確定性,都無疑給才剛要復甦的藝文產業再度重擊,就算再次發放藝 FUN 券,恐也難以刺激民眾進行藝文消費。
若藝 FUN 券政策要推行,更應該重視上一次發放結果的數據,讓受創嚴重的表演藝術、展覽、視覺藝術等產業,能有相應的使用消費比例,達到實質的振興效果,確切將錢花在刀口上,均衡地幫助所有藝文產業。
文化資產 範圍 在 郭鴻儀-議員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地儀熊讚
#牛稠子遺址文物出土
鄉親ㄟ~今日鴻儀與成功里長鄭晴而里長到文華路二段視察牛稠子遺址搶救作業,為市府文化資產管理處考古中心與內政部營建署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人員加油打氣,為了保護珍貴文化資產,大家都非常努力,請鄉親好朋友,如果經過該路段,記得要小心慢行,更不要忘記給辛苦的工作人員一個讚。
文華路二段正闢建污水下水道的系統幹管,因施工範圍經距今約3800年之久新石器時代的牛稠子遺址,經地方與營建署合力,展開搶救保存作業,於文化路二段與德糖路交岔口,開闢寬6米的工作區,方便考古人員進行挖掘,目前已陸續出土疑似斧、刀、鋤等工具,還有一些陶片,待相關的物件挖掘、保存完成之後,機具才會進場,啟動正式工程,全力守護珍貴的歷史資產。
文華路二段為台南都會公園特定區1號道路,是通往奇美博物館、十鼓文創等知名景點的重要聯絡道,10年前才完工、啟用,雖然是平面設計,但因現址有牛稠子文化遺址,搶救經費甚高,採取就地保留,以填土墊高約1米的方式進行施;。目前內政部營建署正進行污水下水道系統二期工程,污水下水道管深預計達23公尺,而牛稠子的文化層在地下1.7至2.5米之間,為了搶救遺址,現場機具的開挖暫時停工,希望在兼顧遺址保護的前提下,順利完成下水道工程。
#石器材質:為玄武岩
延伸閱讀:牛稠子文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9%9B%E7%A8%A0%E5%AD%90%E6%96%87%E5%8C%96
文化資產 範圍 在 吳沛憶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北市府擺爛文資 鐵皮包「台北工場」8年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在今年 7/7 已盛大開幕,旁邊的「#臺北工場」卻 8 年來都不見天日!
台北工場於 2005 年,與鐵道部整個都被列入市定古蹟範圍,但當年因 #捷運工程 的需要,由台北捷運工程局土地徵收,馬市府原本打算全棟拆除改蓋大樓,經過文資團體爭取遷移,才在捷運 #松山線、#機場線 陸續完工後,於 2012 年遷回原址。
歷經郝、柯市府兩屆任期的 8 年來,因為北市府消極不作為,市定古蹟「台北工場」被鐵皮包覆至今不見天日。
一直到今年市府才鬆口準備修復。
#鐵道部 整體園區和 #台北工場 的命運,因為中央、地方政府幾次輪替,一直無法完整規劃。
如今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已修復完成並成為景點。
台北工場就在北門捷運出口,通往機場方便,有絕佳的觀光區位優勢。
我建議,北市府應該和文化部好好坐下來談,儘快完成修復和規劃。
翻轉西區,不用口號,請珍惜我們寶貴獨特的文化資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x0khqJH_k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RN0F7Fat92asdk4j0Rx5x7LCBZw)
文化資產 範圍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次定期會第一組總質詢,森堡挑選了十個主題質詢,並要求縣府相關單位在兩週內提具相關的報告或應對措施與議會,十個主題如下:
1. 海洋污染,石蚵與吊蚵同蚵不同命。
縣府核准的吊蚵範圍與實際面積差距甚大,且多數採用保麗龍浮具,除造成海洋污染外,也沒有任何獎懲制度、補助照領,且金門以石蚵聞名,但石蚵與吊蚵的輔導與補助卻有失衡現象。
2. 合法不合理,標案誰處理。
「得標公司甫成立,沒有相關實績,即可標得縣府案件」、「20萬小吃店華麗轉身可標得500的攝影資訊案」、「工策會僱員可承接縣內公部門的委託案」等,合乎採購法但多數不合理,不管廉委會成立與否,請縣府能從最基本的標案管理做好。
3. 不用納管沒有考評稽核的社團,該如何服眾?
縣府工策會所領的社團補助破千萬(今年度1280萬),不需績效,也不用考核,業務內容與委外的三創平台幾近相仿,兩者今年預算編列約近二千餘萬,似有檢討之處,森堡建議未來建設處進行組織再造,是否應全面檢視工策會與三創平台。若工策會確有存在必要,也應針對預算補助建立相應的稽核制度,以善用每一份公帑支出。
4. 工程品質的惡性循環
某設計監造單位在106-108年間金門接案16案,工程規劃設計含監造,總金額近8億,107-108被查核扣點50點,其中一工程案依底價設計服務費用約1400萬,該案記點卻扣罰金額僅5萬餘元,相關單位應加強查核,建立廠商接案能力評鑑機制以及不良廠商的淘汰機制。
5. 是辦學還圈地?
銘傳大學在金門校地15公頃,目前開發面積未及15%,學生人數更與金門大學全然無法比擬,該校不僅校地利用率明顯偏低,憑著一紙公文縣府就要配合向國產署辦理撥用三獅山營地,膨脹需求的作法實不合理,銘傳大學若有戶外探索教育場地教學需求,理應可向縣府租用柳營營區,不僅可增加柳營使用率,也可讓縣府有財政收入。
6. 狀元地與牛屎埔
同樣地段與地目租賃金額相差30倍,請縣府請全面清查縣府所有私有地租用及公有地出租的狀況,並檢討「金門縣縣有非公用不動產租金計收標準」,平衡價差與公庫損失。
今日承辦處室回應是決標公告價格誤植(決標金額多了一位數)
7. 牧場無管理,全民喝屎尿水
作為民意代表,森堡不忍整個山外區的居民長期飲用糞便與屍體污染過的生活用水,太武山下一處違法養牛場,不僅侵佔公有地且鄰近水源區,縣府還要協助為他解套,另外縣內還有多處鄰近水源與水庫上游的大型養牛場,森堡強烈要求立即處理,否則我們將以民意代表的身份告發並檢舉至相關單位。
8. 野生動物不分貴賤,明星物種
因為明星物種獲得關注,而取得資源是好事,但金門還有很多野生動物也是全台少見的資源,水獺保育中心目前還在規劃中,各項軟硬體還有機會可提高層級,變成「野生動物保育中心」,請不要錯失良機。另外,金門的獸醫培訓制度也沒有對應政策,地方特考缺額難補,若沒有確實處理以後將可能發生有保育中心無獸醫的困境產生。
9. 藝文特區於法何據?
雙乳山營區在戰地史蹟學會與文資局的努力下,成為全國第一個具備文資身份的近代戰役史蹟,縣府卻在沒有建立相應保存計畫的情況下,就發包藝文特區相關規劃設計與調查案,讓金門珍貴戰地資源成為雞肋,司法大道得標的規劃廠商甚至在文資審議會上,省略部份資料欺瞞委員,曾呼籲相關單位正視金門頻傳的戰地文化資產悲歌的楊縣長,應立即實現承諾比照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自治條例建立相關法令讓戰地史蹟,另外府內相關單位可按照國產法28條規定或是特別法的促參法,讓已撥用的營區部分租用民間業者,增加縣庫與國庫收入,重要文物更需善加利用國產法的「珍貴財產、珍貴不動產」,讓我們可以保留下更多珍貴的文物資源,轉化為觀光助力。
10. 此外,7月26日是大膽戰役70週年紀念日,請縣府重視這個日子,並與金酒研擬高端紀念酒銷售,除可對戰役紀念,亦可增加金酒營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ZwmHF4WPG8/hqdefault.jpg)
文化資產 範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G8MI9Urb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