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來適應父母,而不是反過來》
對於孩子,我們第一個想法是,他們很弱,我們必須保護他們。
其實這句話不完全正確,甚至可以說不正確。
人類因為頭圍過大的關係,都是以早產兒的身分出生。即便滿40週以上,對比其他動物來說,仍然是早產兒。
大多數的動物幾乎一出生幾個小時內就有行走的能力,或者最晚幾週內,但人類嬰兒可能需要花上差不多一年的時間。種種的因素讓大多數人越來越保護孩子,過度保護孩子、順從孩子、溺愛孩子。
但你知道孩子一點都不弱嗎?他們只是需要學習和體驗。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吃喝拉撒搞得暈頭轉向,大概就是因為逃不出「保護」的思維,所以凡事順著他們,期待他們有一天能突然頓悟學會一切事情。
有在發摟我們動態和貼文的就知道,我們家的孩子可以說是相當規律和穩定,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依照科學理論讓他們在短時間循序漸進地順應我們的生活,而非反過來。
我們設下了很多規則:
1、操作制約是教養的好工具
透過制約動令約束看電視的時間,用鬧鐘倒數計時限制看電視的時間。或者是採操作制約的方式,以下午水果讓在恩放棄看電視。制約動令也可以用在幫在恩在熙洗澡,喊123,不戴太陽帽直接沖水,他們在聽到123時會自己閉氣閉眼,也就不怕水跑進眼睛。
2、固定睡覺時間,無論是午睡或是晚上睡覺,時間到了就是得去睡。
一開始當然在恩都會鬧脾氣不想睡,但久了之後他就知道這就是規定。當然我們也會給他一點餘裕,例如他想玩拼圖,我們就會設鬧鐘給他十分鐘,響了之後就讓他玩完那幅拼圖,接著他就很甘願地去睡覺了,不吵也不鬧。
3、吃飯要吃就吃,不吃就沒得吃。
我們不怕孩子餓肚子,因為我們不是沒有供給你食物,是你自己選擇要去玩或者是不吃的,那就是等大人吃完後就收走食物,讓他們餓肚子餓到下一餐。但如果在恩午餐吃得不錯,我們下午會給他點心水果吃,作為操作制約的正向獎勵。
4、讓孩子參與家事,即便他們肯定做不好。
參與家事可以學到物體的物理屬性、五感體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以及最重要的責任感。
5、讓他們體驗和失敗。
例如很燙的水壺,我們會告訴他們這是燙的不要碰,但孩子肯定是想碰碰看,於是我們就讓他碰碰看,他們就曉得這是燙的(當然我們不會用火來讓他體驗)。失敗是最好的老師,像前幾篇提到的玩拼圖,孩子會不斷經歷失敗,但他們也會有所學習,並且學得更好。
人類的嬰兒是學習機器,是好奇寶寶,你給他們越多機會學習,他們就學得越快。然而過度的保護卻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機會,父母該做的就是放手多過於保護。
讓孩子來適應父母的生活,而不是反過來;尊重他們的個體意識,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放手讓他們體驗,最好讓他們失敗,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快。
這就是 #鷹式教育
#教育 #教養 #寶寶 #嬰兒 #孩子 #男孩 #家庭 #育兒日記 #育兒 #弟弟 #哥哥 #父母 #幼兒 #幼兒教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0的網紅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文!!! 讓嬰幼兒聽音樂🎵,好處不勝枚舉,舉凡提升記憶力、學習語言比較快、幫助入睡、提高身體協調、增強溝通能力,甚至陶冶性情等,都是每個爸媽們或多或少清楚的事。 但你知道嗎?兒童英文歌曲也扮演不同的功能,選對歌曲,律動&英語學...
「操作制約幼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鷹式家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接棒啟蒙計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寶寶] 親職教育篇"管教篇"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操作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操作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古典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古典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正增強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 在 正增強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操作制約幼兒 在 接棒啟蒙計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這波巨大的科技浪潮掃過之後,絕大多數人將只有滅頂一途。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握住主控權去使用科技為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制約呢?
.
【當窮人機不離手,富人卻在遠離屏幕】
.
曾幾何時,iPhone 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好比精英階層的標誌。一機在手,證明你有財力擁有它,亦證明你有智慧運用它。但現在不分世代都成「低頭族」,終日發社群軟體、追劇集、玩遊戲,外型再潮的科技產品也開始降格。「紐約時報」科技及網路文化版記者 Nellie Bowles 更加形容,真人互動反成奢侈品,逃離螢幕才是身份象徵。這是純粹的物極必反,抑或反映了甚麼現象?
.
學習、生活甚至死亡等真實體驗,愈來愈多以科技產品給予。不僅因為製作成本變得廉價,還因為產品令事情本身變得廉價。生命的質感和觸感的經驗,皆被濃縮成一面光滑的玻璃。富人卻非這樣過活。他們對螢幕產生恐懼,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積木嬉戲,強調無科技的私立學校因此蔚然成風。一整日不用手機、離開社交網絡及不回覆電子郵件這類活動愈發惹人注目,亦突顯他們的與眾不同。
.
Bowles 認為,真人接觸開始成為奢侈品。當窮人的生活出現更多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卻從富人的生活消失。你愈是富有,愈會在螢幕之外花時間。
.
南加州大學市場行銷系主任 Joseph Nunes 舉例:「當年BB call 如此重要,是因為它代表你是個重要、繁忙的人。現在若你位高權重,便毋須接聽或回覆任何人,只有他們需要回應你。」正如銀行的電話理財服務,除尊貴客戶以外,其他人就只能跟錄音對話。
.
Bowles 發現,這種資源上的差別,在電子化教育上更加明顯。
.
一項獲美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研究初步發現,每天看螢幕逾兩個小時的孩子,在思考和語言測試中得分較低。西雅圖兒童病院兒科醫生 Dimitri Christakis 亦指,透過 iPad 遊戲學習使用虛擬積木的幼兒,無法搭建實際積木。但在教學預算極為緊絀的堪薩斯州,不少學校改以軟件授課。在猶他州,數以萬計的幼童亦透過筆記型電腦,在家中接受州政府提供的學前準備課程。
.
科技企業慫恿公立學校購入依重電腦的教學程式,強調這樣可幫助孩子面對螢幕為主的未來。然而,科技巨頭對自己的子女,卻是另一套做法。在矽谷,螢幕時間冗長,愈發被視為不健康。當地知名小學 Waldorf School 就標榜「返璞歸真」,採用幾乎無螢幕的教學方式。如是者,富孩子在較少螢幕時間下成長,窮孩子卻正好相反。社交能力高低,或會成為一個新的階級標誌。
.
很多中下階層被告知,電子產品的威力無窮,且對他們及家中孩子相當重要。大量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為科技巨擎效力,研究如何令用戶對產品更快更久地投放專注力,真人互動變得罕有。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及科技社會學教授 Sherry Turkle 指出:「這種接觸不像其他奢侈品,並非人人想要擁有。他們遂逃往熟知的螢幕上,就像逃往速食店那樣。」
.
假如城內只有速食店可選,縱然想避也避不過。同樣地,對中下階層來說,遠離螢幕的難度太高,即使有此決心也難以實行。車廂內有螢幕不斷播放廣告;即使不想孩子進行電子學習,但當其他各學校都轉用平板電腦教學,公立學校學生的家長再不情願也別無他選;工人們爭取「可離線權」失敗,甚至會因長期離線而被處分。科技強硬地闖進基層生活,不許他們說不。
.
更加可悲的是,長者負擔不起「真人互動」這種奢侈品,他們沒有兒孫陪伴,亦沒有醫護人員照看,只剩一部冰冷的電腦,令他們可以在孤獨或垂死時求助。68 歲老翁 Bill Langlois 居於麻省的低收入長者屋苑,由於妻子總是外出,寂寞的他把虛擬雌貓 Sox 視作知心好友,對「她」無所不談。即使他明知 Sox 是人工產品,只活在平板電腦中,甚少活動或流露表情,背後還有操作員觀察及控制。
.
「我找到一些可以依靠的事、一個可以關愛的對象。『她』讓我可以深入靈魂深處,想起造物主的慈愛。」Langlois 甚至流著淚說:「『她』把生活帶回生命當中。」小部分像他這樣的低收入長者,亦有參與 Element Care 這個非營利醫療保健計畫,獲提供虛擬寵物。計畫初期效果理想,他們較少求診和進急症室,亦沒那麼寂寞。但這足以代替真人嗎?Langlois 沒說,只是「抱」著 Sox 入睡。
.
來源:
https://www.cup.com.hk/2019/04/08/luxury-goods-human-contact/
操作制約幼兒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文!!!
讓嬰幼兒聽音樂🎵,好處不勝枚舉,舉凡提升記憶力、學習語言比較快、幫助入睡、提高身體協調、增強溝通能力,甚至陶冶性情等,都是每個爸媽們或多或少清楚的事。
但你知道嗎?兒童英文歌曲也扮演不同的功能,選對歌曲,律動&英語學習魚與熊掌可以兼得☺️(詳細圖文和歌曲影片↘︎ https://pse.is/v28fc)
許多爸媽會透過聽英文歌曲,作為讓幼兒學習英語的第一步,像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OLD MACDONALD HAD A FARM、LONDON BRIDGE、MARY HAD A LITTLE LAMB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更是常見的入門歌曲。(🎶 幼兒如何聽英語歌直播 https://PSE.IS/XACF5 ,無法觀看須先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不公開臉書社團)
🔥 英語兒歌百百種,該如何選擇呢?🤔
仔細觀察還是有差別的唷!
像上面舉例的這些歌曲,雖朗朗上口也是爸媽第一選擇,但當我們打算讓嬰幼兒透過情境歌曲,同時達到律動和英語學習一魚兩吃時,這類型音樂就偏相對『#抽象』兒歌,較難直接在 ” 真實環境 “ 中呈現,爸媽也不容易透過實際肢體動作,直接操作給孩子看,甚至讓孩子進行體驗學習。
因此,不難發現,這類歌曲即使有影片,也很難單純用肢體去傳遞歌詞內容,多半會用雙手打節奏、身體自然隨音樂搖擺等方式表現。
因此,選擇『#具象』,歌曲中動作實際連結身體部位,例如跳 (jump)、走 (walk)、跑(run)、拍手(clap)、轉圈(turn around)等,像「Head Shoulders Knees & Toes」就是最典型的 情境英語兒歌,唱個幾輪後,歌曲中提到的身體部位,很容易被孩子吸收並學會對應的單詞,甚至是句子,這就是聽音樂學語言的神奇魔力!
知道小訣竅後,爸媽可以善用網路資源,自製自己喜愛的嬰幼兒情境歌單👏
因此,對於想讓嬰幼兒透過聽英文歌曲,以身體力行方式,將當下做的「動作」與聽到的「語言」相連結,進而理解語言的意思,就是我們給0-5歲爸媽的英文選歌建議。
其他像「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也都是,透過這種體驗學習,像威利不到1歲半時,就能很清楚分辨walk和march的差別,第一次看到他的動作,說實話我們很訝異嬰兒的理解力是如此敏銳與細膩。
👦🏻 #配合嬰幼兒肢體發展進度,提供適齡情境英語歌
當然,挑歌同時也要將嬰「幼兒肢體發展程度」給考慮進來,不要6個月的baby,結果你挑了要她跳的歌曲,當然她無法辦到!
例如像威利,直到1y2m才會走、彎腰,還不會跳,所以歌曲完成度有限,但沒關係每一次聆聽寶貝們都在吸收,鼓勵爸媽不厭其煩將自己當作幼幼台哥哥姊姊,等小朋友有能力做出該動作,自然會給爸媽最好的回饋。
何以讓我獲得這個經驗分享?
其實就是來自寰宇迪士尼的「Play Along 跟著玩系列」的觀察,這系列以孩子肢體發展進度,分成0-1y、1-2y、2-3y三個階段。從0-1y很多動作需要爸媽協助進行,像是up and down(俗稱飛高高),到1-2y可以走、跑、甚至到2歲以後有能力唱歌同時,學會數數、水果分享等更複雜的學習。
威利就是透過這首歌曲,輕鬆學會轉圈、彎腰、拍手等動作的(Blog中有分享)
那為什麼寰宇是設定在0-3歲,我卻認為0-5歲(意即學齡前均可)都可以讓孩子聽這類歌曲呢?
這其實思考過在台灣不少中文家庭裡,多數孩子3歲前還是以中文學習為主,因此我認為只要是學齡前的幼童,都能透過聆聽「情境英語歌曲」快樂律動並輕鬆學語言!
對了,我發現當一開始讓小寶寶固定聽一些情境英語歌(像威利是從10個月開始聽寰宇PA歌曲)學會歌曲內相對應動作後,當他們聽到其他曲目中出現相同的內容時,例如:Clap yours hands /Open your hands and clap them,寶寶也都能夠做出正確的回應,不太受腔調和發音影響,表示孩子真的內化學會了,不只是聽到做出「制約反應」。
Blog內另分享了威利常聽的內容,也是除了寰宇迪士尼正餐外,威利平日經常聽的情境英語歌曲小點!
#情境英語 #英語兒歌 #抽象 #具象
#dwe #寰宇迪士尼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更多英語學習相關互動討論,歡迎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臉書社團
操作制約幼兒 在 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文!!!
讓嬰幼兒聽音樂🎵,好處不勝枚舉,舉凡提升記憶力、學習語言比較快、幫助入睡、提高身體協調、增強溝通能力,甚至陶冶性情等,都是每個爸媽們或多或少清楚的事。
但你知道嗎?兒童英文歌曲也扮演不同的功能,選對歌曲,律動&英語學習魚與熊掌可以兼得☺️(詳細圖文和歌曲影片↘︎ https://pse.is/v28fc)
許多爸媽會透過聽英文歌曲,作為讓幼兒學習英語的第一步,像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OLD MACDONALD HAD A FARM、LONDON BRIDGE、MARY HAD A LITTLE LAMB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更是常見的入門歌曲。(🎶 幼兒如何聽英語歌直播 https://PSE.IS/XACF5 ,無法觀看須先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不公開臉書社團)
🔥 英語兒歌百百種,該如何選擇呢?🤔
仔細觀察還是有差別的唷!
像上面舉例的這些歌曲,雖朗朗上口也是爸媽第一選擇,但當我們打算讓嬰幼兒透過情境歌曲,同時達到律動和英語學習一魚兩吃時,這類型音樂就偏相對『#抽象』兒歌,較難直接在 ” 真實環境 “ 中呈現,爸媽也不容易透過實際肢體動作,直接操作給孩子看,甚至讓孩子進行體驗學習。
因此,不難發現,這類歌曲即使有影片,也很難單純用肢體去傳遞歌詞內容,多半會用雙手打節奏、身體自然隨音樂搖擺等方式表現。
因此,選擇『#具象』,歌曲中動作實際連結身體部位,例如跳 (jump)、走 (walk)、跑(run)、拍手(clap)、轉圈(turn around)等,像「Head Shoulders Knees & Toes」就是最典型的 情境英語兒歌,唱個幾輪後,歌曲中提到的身體部位,很容易被孩子吸收並學會對應的單詞,甚至是句子,這就是聽音樂學語言的神奇魔力!
知道小訣竅後,爸媽可以善用網路資源,自製自己喜愛的嬰幼兒情境歌單👏
因此,對於想讓嬰幼兒透過聽英文歌曲,以身體力行方式,將當下做的「動作」與聽到的「語言」相連結,進而理解語言的意思,就是我們給0-5歲爸媽的英文選歌建議。
其他像「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也都是,透過這種體驗學習,像威利不到1歲半時,就能很清楚分辨walk和march的差別,第一次看到他的動作,說實話我們很訝異嬰兒的理解力是如此敏銳與細膩。
👦🏻 #配合嬰幼兒肢體發展進度,提供適齡情境英語歌
當然,挑歌同時也要將嬰「幼兒肢體發展程度」給考慮進來,不要6個月的baby,結果你挑了要她跳的歌曲,當然她無法辦到!
例如像威利,直到1y2m才會走、彎腰,還不會跳,所以歌曲完成度有限,但沒關係每一次聆聽寶貝們都在吸收,鼓勵爸媽不厭其煩將自己當作幼幼台哥哥姊姊,等小朋友有能力做出該動作,自然會給爸媽最好的回饋。
何以讓我獲得這個經驗分享?
其實就是來自寰宇迪士尼的「Play Along 跟著玩系列」的觀察,這系列以孩子肢體發展進度,分成0-1y、1-2y、2-3y三個階段。從0-1y很多動作需要爸媽協助進行,像是up and down(俗稱飛高高),到1-2y可以走、跑、甚至到2歲以後有能力唱歌同時,學會數數、水果分享等更複雜的學習。
威利就是透過這首歌曲,輕鬆學會轉圈、彎腰、拍手等動作的(Blog中有分享)
那為什麼寰宇是設定在0-3歲,我卻認為0-5歲(意即學齡前均可)都可以讓孩子聽這類歌曲呢?
這其實思考過在台灣不少中文家庭裡,多數孩子3歲前還是以中文學習為主,因此我認為只要是學齡前的幼童,都能透過聆聽「情境英語歌曲」快樂律動並輕鬆學語言!
對了,我發現當一開始讓小寶寶固定聽一些情境英語歌(像威利是從10個月開始聽寰宇PA歌曲)學會歌曲內相對應動作後,當他們聽到其他曲目中出現相同的內容時,例如:Clap yours hands /Open your hands and clap them,寶寶也都能夠做出正確的回應,不太受腔調和發音影響,表示孩子真的內化學會了,不只是聽到做出「制約反應」。
Blog內另分享了威利常聽的內容,也是除了寰宇迪士尼正餐外,威利平日經常聽的情境英語歌曲小點!
#情境英語 #英語兒歌 #抽象 #具象
#dwe #寰宇迪士尼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操作制約幼兒 在 操作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第一部分、理論史金納操作制約論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稱工具性制約(instrumental ... ... <看更多>
操作制約幼兒 在 操作制約幼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操作制約幼兒」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第一部分、理論史金納操作制約論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稱工具性制約(instrumental ... ... <看更多>
操作制約幼兒 在 [寶寶] 親職教育篇"管教篇"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親職教育篇"管教篇上"
老師上課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命好不如習慣好"
那怎麼讓孩子培養好的習慣讓大人可以更輕鬆開放的來經營家庭呢?
這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有甚麼方法跟小孩"鬥法"吧
先列幾個前提
此行為不宜用在嬰兒期(0y~2y)
最黃金的管教時期是幼兒期(2y~4y)
如果孩子是有"需求"的哭鬧是要解決他的需求
家裡要制定一張作息表 大人要和孩子一起遵守該作息
通常孩子會作亂或無理取鬧都是因為想吸引大人注意
如果有明確的時間大人會專心陪伴孩子 那這種狀況則可減輕
所謂"管教" 教要大於管
不論是管還教 最後一定要擁抱孩子讓孩子了解爸媽還是愛他的
所有家中大人都要配合管教 並一致進行
而每件事情應當"不計前嫌" 爸媽不能討舊帳唸孩子
以目前的主流心理學派來說"行為學派"對孩子最有效
也就是"操作性制約"
感謝m大補充前提
推 mirrorhide : 巴夫洛夫的狗是很經典的實驗,行為改變技術在適合 08/08 07:38
→ mirrorhide : 的情況可以用,但不是萬用,教育心理學很大一本的。 08/08 07:38
說明完前提我們就來講怎麼做操作性制約
以下幾種方法有不同的使用條件和規則
提醒/警告法:
這個方法可以不斷的使用 也沒任何空間場域的限制
條件:當孩子出現"不被允許卻不是刻意取鬧的行為時"
用法:
大人"蹲下"並"面對面平視"孩子
聲音壓低 語調平穩說明他剛剛做了甚麼你不喜歡 並解釋理由
ex:
孩子在人行道上玩耍可能會跑到馬路上被撞
這時就應該把孩子牽過來蹲下後平視孩子
跟他提醒/警告這邊不適合玩樂
如果沒注意馬路可能會掉出去被車子撞到
並詢問他有沒有聽清楚 當他點頭時再給他個大擁抱 恢復親子關係
剝奪法:
這個方法是必須持續一段時間 看事情嚴重程度(1d~30d)
條件:當孩子出現"不被允許卻持續一段時間提醒無效時"
用法:
拿走喜愛的玩具 並在執行階段不可增加任何新玩具 所有人都要一致
ex:
孩子回家後亂拖鞋子亂丟衣服 講了四五遍不聽
就要在他面前把他最心愛的玩具沒收
蹲下平視並說明理由 一定會哭鬧一陣子 但家長不能退縮
跟他說他只要把衣服鞋子擺定位連續7天玩具就可以還給他
當他真的每次回家時還是得用提醒法 如果真的都有做到並持續7天
玩具要當面拿出來並還給他 並給他個大擁抱 恢復親子關係
*執行階段如有長輩要送孩子禮物 應當拒絕並解釋理由 等執行結束再一起給
隔離法(Time out):
這個方法是大絕招 如非不得已不宜常用
但對情況嚴重或歇斯底里的孩子很有效
條件:當孩子出現"不被允許的嚴重行為"
用法:
規劃一個"隔離角" 此角落應該在開放空間而且安全
大人要隨時看的到 也不能有玩具分散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無理取鬧不被允許時 大人說明理由並指令小孩去隔離角冷靜
時間是根據小孩的年紀/分鐘數(最多不超過5min) 等小孩冷靜候再次說明理由
ex:
4歲孩子在玩玩具時因為搶奪玩具而打其他小朋友
這時就要命令他去隔離角 並說明不能因搶不到玩具就打其他小孩
現在得在隔離角待(不論站坐)上4分鐘 通常前2分鐘會鬧脾氣但之後就會冷靜下來了
等他冷靜下來後再次說明理由並詢問孩子清不清楚自己哪裡做錯
等他點頭清楚後 再給他一個擁抱 恢復親子關係
削弱法:
這個方法通常會用在孩子不睡覺想"吸引"大人注意力時
所以當大人越注意他的行為 反而此情況會越嚴重
條件:安撫睡覺後還是不斷起床來回走動或要求大人陪他睡或拿甚麼給他吃喝
用法:
安撫完的第一次要求可以關心並滿足他的要求
第二次要求則壓低音量冷靜的帶他回床上睡覺
第三次以後就再也不理他任何要求(讓孩子明白這個行為不討喜也無法得到回應)
ex:
上床後 孩子說想要娃娃陪他睡 這時可以答應並拿娃娃到他床上安撫他睡覺
孩子又爬起床說要喝牛奶 應該冷靜回答現在是睡覺時間不能喝牛奶了 並帶他回床上睡好
孩子又爬起來說想看書 在第三次後就不應該再予以搭理 直到他自己回床睡覺
小節一下 親職教育沒絕對正否
但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是親職教育中討論的重要環節
補一部上課教材
https://youtu.be/hFN_76C7i2Y
網上只找得到原文版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翻來看
今天先講到這邊 主要是講孩子做了"不被允許的行為"該如何透過操作制約去管教
下一篇我們就來討論 如何透過操作制約來給予孩子"正面的情緒和鼓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35.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33655138.A.DBC.html
可能沒解釋清楚 這系列文都是保母課的課程內容分享
目的不是要讓家長自己當專家而是更輕鬆的當爸媽
如果針對內容有甚麼疑慮也歡迎提出討論
論
如有榮幸很期待m大的教育心理文
※ 編輯: andy780212 (111.241.135.237), 08/08/2018 08:04:39
※ 編輯: andy780212 (111.241.135.237), 08/08/2018 08:05:11
我自己覺得人本主義如能真正落實那對孩子的發展是蠻好的
但現實面要真正的執行我認為有點難度
主因還是工業化 都市化後的社會生活節奏太快
如果在大自然環境較豐富的地方我自己也是偏向人本主義的方式帶小孩
※ 編輯: andy780212 (111.71.104.90), 08/08/2018 08:51:39
主要還是針對真的沒招了的家長
但我也非常認同如孩子能溝通表達需求一定得聽完他想講的
保母班上課126小時能學的還是有限 板上真的一堆高手
老師上課在正向鼓勵有談到增強 但沒想到用削弱卻也會達到這個結果
想追問一下 像146586那篇家長的情況會有甚麼建議做法?
也想了解一下有沒有更推薦的更安全的安撫睡眠方式?
但像是比較抽象的問題 像"馬路很危險"c大的經驗會怎麼教導孩子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