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VV減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減脂期間如何健康吃油 大家常常私訊問 一些減脂過程出現的問題 經期不順不來、心清沮喪、代謝失調.... 幾乎都跟飲食有關 營養不均、不足、不好的問題 尤其是油脂的攝取 是大家最困擾的 知道它重要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吃才對 - 油真的很重要 是人體的必須、重要的營養素 跟我們的神經系統、賀爾蒙、大腦、心...
控制單元舉例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瓜石是個每年都要去的地方
特別是在每年的十、十一月,剛開始變冷的時候
細細的小雨,從海的那頭不斷往山巒綿延,特別有味道
山谷裡的地勢不會太冷,很適合躲在這處面海的小山城
有機會靜下來待個一、兩晚
走在老街上體驗過去,感受三不五時的創作靈感
漫遊的過程裡,總會對金瓜石眾多的廢棄住宅感到可惜
甚至曾想過,有沒有在此長期居住的可能
然而理性思考過後,幾乎都不是經濟上可修繕的條件
建築的材料年限,在東北角多雨潮濕的氣候下
都已經到了年限的末端,修復的成本非常高
這次礦山藝術季,西礦區有一組認識很久的團隊
@pparchitects_tw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和我一樣是台中人
他們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思考
「只要不把廢墟當室內,它就完美了」
他們設計出了幾種建築單元,對使用者而言
進到廢墟的大門後,會進入類似庭院的半露天戶外空間
走廊設計在外部,連接建物每個空間的開口
在充滿歷史感的廢墟裡,蔓生的植物是一種取捨
初樸整理了地面層,讓植物控制在牆體立面上
從荒煙蔓草到居住品質的局部控制,達成共生的平衡
最後將基礎的建築單元安置在廢墟裡
這個系統提供了基本的居住功能,他們稱之為〈填冶〉
當過往的建築人去樓空,被雜草進駐,裡頭充滿野性
「填」是讓新一代的進駐、返鄉者能回到廢棄的空間中
「冶」是與空間、植生,甚至是街坊鄰居融合的過程
以泡茶舉例,如果建築物是個茶杯
當茶杯很久沒有使用了、荒廢了
透過放入一個茶包,讓人重新使用茶杯、進到建築物
藉由使用者的狀態慢慢讓茶與茶杯找回味道
在這次礦山藝術季,與初樸團隊訪談的過程裡
無論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或是提出方案的初衷
在在感受到初樸團隊的柔軟與剛強
藝術參與地方的過程
不一定是透過強烈的色彩、張牙舞爪去改變一個老地方
也可以用輕輕的方式參與,不去訴求很強的語彙
這個出發點,對當今的地方設計是一種省思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以往訓練理所當然的邏輯
然而我們能否試著更放下自己的外來專業
不再自我為中心地去看待,以為自己在解決問題
而是在參與地方的這個過程,提出想法,也隨時要被調整
輕輕地在土地上放一點東西
我們不是真的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但每一次都往那個方向再前進一點點
@pparchitects_tw
控制單元舉例 在 愛流浪的小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次跟大家分享了縮短 Release 的價值,用實際的數字來讓大家感受一下,透過縮短 Release 週期所帶來的好處,希望大家也可以實際的試試看縮短 Release 週期,不過在談到要縮短 Release 週期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困擾是,那實際上要怎麼做,才能夠讓 Release 這件事情可以快速並且頻繁的發生呢?
1. 適當的 Task 大小
通常在做任務拆分時,我會希望把 Task 大小控制在 1~3 天能完成的範圍(這就看個人,我個人喜歡至少這個粒度,不過越小越好),就算是一個大功能的局部功能也好,並且這個 Task 在做完之後就可以直接上線,是能跟完全相容現在的系統,在透過系統架構設計,例如 Config 或 Feature Flag 來控制功能是否開放給使用者。
(打完這一部分之後就發現有另外兩件事情可以和大家聊聊,關於任務拆分的處理和如何透過系統架構設計來持續上線程式碼 XD)
2. Code review
Code review 其實是團隊協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當然如果你們經常直接 Pair Programming 的話就可以省去這一段,我很喜歡 Code review 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是一個討論程式碼實現的很好機會,通常你會有一些具體的例子可以來討論,並且也可以同步團隊成員對於整個系統架構的期望,所以除了確認程式碼是否正確之外,不要浪費這個機會和團隊成員們交流討論,這也是一個偷偷學習別人思路的好時機!另外透過 Code review ,還能確保大家對於整個系統的認知是有跟上進度的,像我們目前團隊就會確保至少有接近 50% 的成員 Approve 之後才能 Merge PR,讓大家在不能 Mob 時也能跟上大家所做的變更。
3. 持續整合、部署
除了人為的 Code review 之外,我通常還會相當依賴 CI Server 來幫我們做各種面向的檢查,從最基本的測試我們就有至少單元測試、整合測試、視覺 (Visual) 測試等等,還有團隊開發一定需要的 Linter 來確定程式碼風格一致,如果更進階一點就是可以做安全性掃描或是程式碼分析,如果做的是 Web 或 App 的開發還可以考慮做一些 Benchmark 來確保系統的執行速度符合預期,既然了解了持續快速部署才是產生價值的最大方式,我們就應該讓所有能自動的就自動化,才能讓人力專注在最需要的地方,剩下的就交給自動化工作來處理就好了
4. 監控
在聊持續部署、快速部署的時候,一個很常見的誤區是很多人以為上線後就結束了,我只要盡量的在 Merge 之前確保做好各種事情,然後想辦法讓 Pull Request 變綠燈,拿到足夠的 Approve,然後 Merge 進去我就馬上趕快開始新的工作。
但其實對於使用者來說, Merge 程式碼之後才算是真正的開始,因為他們才能夠開始使用你所部署的新功能,所以持續部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 ”上線之後”,有沒有足夠的監控機制可以知道你系統運作的情形,不只是有一些 CloudWatch 的 Monitor 或是 Centralised 的 Log 管理系統來幫助除錯,甚至你應該要建立一些 Client events 的 Tracking 或是 Funnel 來監控你的系統是不是可以被正常使用,如果有任何異常的時候能在客戶回報前就能發現,現在其實有很多的現成工具可以使用,有些還能夠直接設定自動警示,讓你在系統有流程中斷的時候被通知。
5. 異常排除
在有了足夠的監控系統之後,你有沒有足夠的手段來減輕這些異常對於客戶的影響,舉例來說,假如今天你結帳流程中本來有信用卡結帳跟超商付款,如果今天信用卡公司剛好故障,你能不能透過 Feature Toggle 或是 Config 來暫時關閉信用卡功能,讓使用者還是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結帳,這件事情你可以多快完成,它是否需要重新部署才能做到,都會是異常排除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當然今天這個例子是客戶端的異常排除,如果今天是 Cloud Service 發生問題時的異常排除也是一個很經點的例子,至少也要有跨 Region 的 BCP。
6. 成效追蹤
功能上線之後,你是否能夠知道這個功能對於客戶帶來多大的改善,對於系統有多少的優化,其實都是需要被 ”量化” 追蹤的,很多人都會誤以為用感覺來測量就足夠了,沒有實際的量化其實很難評估回顧一個新功能的規劃是否產生了正確的價值,還是其實一切都是感覺良好,例如你更新的購物流程的畫面,是否實際對整個流程的轉換率有所提升,還是只是單純的變好看但對業績沒有幫助,這些其實都是需要很赤裸的被量測,才能真正的作為疊代的依據,找出團隊目前的方向和規劃方式有沒有問題。
我覺得在敏捷開發中很容易被誤解的是,很多人以為只要用了對了方式(或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可以讓產品快速開發、上線並疊代,跟上那些新創獨角獸的腳步,卻忽略了這些其實都是軟體的技術基礎硬實力,通常大家只會跟你說他們使用某種方法帶來很多成效,但不會透露背後做了多少的基礎改善,所以要小心就算所有團隊成員心態正確,老闆觀念正確,沒有相對應的硬實力,敏捷也只是空談,當然,如果你想要改善軟體開發硬實力也不是不可能,我推薦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找 91 敏捷開發之路
你在做持續 Release 的時候也有遇到什麼樣心得或痛點嗎?歡迎你也分享一下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喔!粉絲團默默的快 1000 人了,我也開始打算來個每週固定更新,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不錯的話,歡迎你也對我的粉絲團按讚喔!
控制單元舉例 在 VV減肥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減脂期間如何健康吃油
大家常常私訊問
一些減脂過程出現的問題
經期不順不來、心清沮喪、代謝失調....
幾乎都跟飲食有關
營養不均、不足、不好的問題
尤其是油脂的攝取
是大家最困擾的
知道它重要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吃才對
-
油真的很重要
是人體的必須、重要的營養素
跟我們的神經系統、賀爾蒙、大腦、心血管...都直接相關
-
整理一個簡單的油脂攝取原則,
大家可以檢視每天吃進肚子的油
到底都是哪些油
-
1.#盡量避免的油:
人造奶油、反式脂肪,如:乳瑪琳、烤酥油、氫化油、植物性乳化油...等
-
2.#好油但要控制量:
►飽和脂肪酸:動物本身的油脂、椰子油。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健康的地中海飲食很重視的好油,如: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腰果、花生油、杏仁油、夏威夷豆...等。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如:平常飲食容易攝取到如: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等,過多會造成身體發炎,必須和omega3平衡,達到1:1。
-
3.#每天必須檢視是否有吃夠的油: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如:亞麻仁油、紫蘇油、魚油、奇亞籽、核桃...等,因為現代人油脂攝取比例omega3偏低,所以每天必須檢視是否吃夠。omega3已經有太多文獻,大家可以直接google比較快。
.
減肥方面Omega3除了能夠代謝掉壞油,幫助減脂,另外有更多功能包括:控制血壓、預防失智、預防中風、抗憂鬱、視力衰退、婦科問題...等
-
以上油的舉例並非100%屬於哪一類,每一種油有不同比例大家可以上網Google會比較快。
-----------------------------------------------
Hello
我是VV,常出現的男人(聲)是我的神隊友
減肥對我們來說
除了讓身形更完美,更意味著強健體魄
歡迎跟我們一起
在忙碌的生活之中
停下腳步
讓健康陪著你用心過生活
-
追蹤我們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vi.isafit/
►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viliupage/
►合作邀請mail👉🏻[email protected]
-
【神隊友 VV減肥嚴選】社團
我們推薦&研發的健康好物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vgetfit
控制單元舉例 在 電腦基本結構 的相關結果
輸入單元(Input Unit) · 輸出單元(Output Unit) · 運算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 Unit) · 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 記憶單元(Memory Unit). ... <看更多>
控制單元舉例 在 資訊概論 的相關結果
控制單元. ○ 負責控制、協調電腦各單元間的相互運作,有如. 是CPU的心臟. ○ 功能是控制流程及協調輸入、輸出、記憶、算數 ... 舉例來說,DDR-266與PC133都是在同樣的. ... <看更多>
控制單元舉例 在 電腦硬體的五大單元 的相關結果
1.輸入單元(Input Unit)簡稱IU · 2.輸出單元(Output Unit)簡稱OU · 3.控制單元(Control Unit)簡稱CU · 4.記憶單元(Memory Unit)簡稱MU · 5.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