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不是也有拖延症呢?4招讓你擺脫拖延症】 在現代生活中 拖延症是越來越常見了 你本來想要好好看一本書 卻因為刷手機而拖延了 想要改掉一個壞習慣 但卻一拖再拖 拖延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了嗎? 想要擺脫拖延症嗎? 讓我來推薦你們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握習慣》/《原子習慣》 書中提到的4個步驟 可以有效...
「掌控習慣pdf」的推薦目錄: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pdf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pdf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範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範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掌控習慣pdf 在 掌控习惯- 克利尔(James Clear)【书海拾慧】 - YouTube 的評價
掌控習慣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一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過量傷身問題多】--「睡不著很難過你知道嗎,每天都這樣的情形。」
70幾歲的葉女士吃安眠藥已經將近20年,當初因為身體不適嘗試吃安眠藥,萬萬沒想到即使身體已經沒有病痛,她卻再也難以脫離安眠藥,吃安眠藥民眾葉女士:「(想說)不要吃這個藥,看看情形,結果到11點半12點還睡不著,乾脆就吃一顆,盡量運動盡量工作,可是還是沒辦法。」
你有失眠困擾嗎?台灣一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人數高達4百多萬人,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在吃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堪稱失眠王國。但安眠鎮定藥物長期服用,除了成癮增加失智風險,有的成分甚至還會導致夢遊,非常危險,安眠鎮定用藥如果吃過量問題有多大 ?
原來這名女子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住在16樓的她爬到窗戶外往下跳,就是吃了安眠藥才差點釀成意外。安眠藥吃多導致夢遊,甚至開車上路,險象環生,安眠藥吃過量後果難以掌控,但比起失眠的苦,很多人還是決定吞下這一顆,只想換得一夜好眠。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在去年有418萬人在吃安眠藥,等於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睡眠障礙。藥師沈采穎:「史蒂諾斯在台灣用量是最大,剛開始上市的時候,它就是強調快入眠,早上起來不會頭痛頭暈。」
根據調查,台灣人一年吞安眠鎮定藥物近9.2億顆,2009年到2018年從379萬多人增加到近420萬人,吞藥量從7億顆增加到9.2億顆。市面上安眠鎮定藥物百百種,透過干擾或混亂人體神經系統使人睡著,食藥署就曾公布,其中若含四種成分容易導致夢遊,禁止醫師開給曾經發生夢遊行為的病人。精神科醫師袁瑋:「最常見其實是,比如說出來翻冰箱吃或是煮東西,剪指甲剪到早上起來發現手上都是血。」
雖然安眠鎮定藥物需要處方箋才能領,但有民眾一拿就是上百顆,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藥師沈采穎:「有些他們都還不夠吃。」精神科醫師袁瑋:「每天固定吃,一定會有耐受度出現,增加我們失憶,就是記憶力不好的危險性。」
安眠藥一旦開始吃,超過三個月就可能有成癮傾向,但一覺醒來問題沒解決,只會產生失眠惡性循環,要想睡得好,可從改善飲食以及運動雙管齊下,同時面對並解決心理問題,才能真正高枕無憂。(資料來源:【註1】)
■醫師:不當服用安眠藥容易上癮
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服用安眠藥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卻並非萬靈丹,若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卻未聽從專業醫生指示下正確服藥,容易產生成癮性、耐受性及依賴性,特別對於銀髮族、孕婦、肝、腎疾病患者、肺部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等族群對更可能有不良反應,因此必須詢問藥師正確用藥法方式。
■正確服藥對抗失眠 須保持良好睡眠習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師李俊達說明,面對失眠,除了就醫正確服藥之外,張祜銘建議,民眾也要養成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像是固定時間起床、睡前避免激烈運動和過量進食、非睡覺時間避免躺床等等。(資料來源:【註2】)
■正確使用安眠藥,以免導致用藥成癮
安眠藥的種類繁多,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安眠藥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相當的持續性影響,也可能具成癮性,甚至被濫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
過量服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甚至夢遊;鎮靜安眠藥屬於C級懷孕用藥,對孕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若是在懷孕初期長期大量使用,會有畸形胎的危險,若是在懷孕的末期,易造成新生兒昏睡、無力。
如果長期使用或不當使用安眠藥,易出現藥物成癮性,會造成記憶力逐漸減退、反應力下降等,一旦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資料來源:【註3】)
■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張文靜表示,鎮靜安眠藥以左沛眠(Zolpidem)與苯二氮平(BZD)類為大宗,雖然可以治療疾病,但長期連續使用,易產生成癮性、耐受性及依賴性,有些族群甚至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建議銀髮族、孕婦、呼吸中止症等患者,都應諮詢藥師後再行服用。(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論壇發展計畫簡介
議題召集人:
➤李明濱名譽教授、陳為堅教授
➤利用國內外文獻回顧、現況分析與可行性評估,彙整目前實證基礎及鎮靜安眠藥使用/處方相關問題,並以流行病學資料評估安眠藥的處方量、非醫療使用 (nonmedical use) 率的年代趨勢,探討目前相關政策推展現況與知識上的落差,經由本計畫,提供推動台灣鎮靜安眠藥安全使用策略,透過政策的擬定與施行,期能提升產官學界及民眾對於此一重大問題的警覺性與因應力,減低並預防鎮靜安眠藥物濫用問題對國人健康與社會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1. 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台年吃掉9億顆安眠藥 過量傷身問題多】:https://bit.ly/2V7pOOf
∎【註2】: 立報傳媒「每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藥!醫師:不當服用容易上癮」:https://bit.ly/37WOVbM
∎【註3】: 新北市藥師公會「正確使用安眠藥,以免導致用藥成癮」:https://bit.ly/314NPcs
∎【註4】: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吞完安眠藥準備報告...他隔天「記憶喪失」專家點出原因」:https://bit.ly/318CGre
➤➤照片
∎【註4】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誰吃了安眠藥?關心銀髮長輩睡眠問題」(食品藥物安全週報,第549期-2016/03/25):https://bit.ly/317vE60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鎮靜安眠藥 #安眠藥 #成癮 #失智 #夢遊 #睡眠障礙 #改善飲食 #運動 #記憶力減退 #反應力下降 #焦慮 #厭食 #抽搐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藥師公會全聯會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掌控習慣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來襲時的自我心理照顧】
(2月7晚間7點45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送細胞簡訊到北北基百萬民眾手機,提醒如在1月31日的上午6點至下午5點半到過特定地點,須留意個人健康管理至2月14日。
在細胞簡訊發送後,網路上哀鴻遍野,大家紛紛比對1月31日那天,自己與豪華郵輪「鑽石公主號」旅客出遊的地點有無重疊,威脅與緊張感也急遽升高。想到自己「可能和感染者接觸過」,忍不住感到驚嚇、焦慮、恐懼、甚至憤怒。「我會是下一個確診病例嗎?」當被傳染武漢肺炎的焦慮如此強烈時,我們該如何來安頓身心靈,如何穩定繼續日常生活呢?
■ 找回掌控感=降低焦慮感
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曾說,「焦慮是一種處於擴散狀態的不安,其特性是面對危險時的不確定感和無助感。」當我們遭逢「不在掌控內」的人事物時,處境愈是模糊、發展愈是難以預料時,焦慮感就節節上升。
當心裡感到極度焦慮時,可以採取「關注當下(here and now)」的策略,專注於此時此地,因為「力量在於當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此時此地的感受、認知和行動,對於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不要陷入懊惱、後悔的芻思中。反覆回想無濟於事,對於未來還無法確定的事,則不要過度想像渲染。
■ 各方面做好準備
你可以為自己儲備健康資本,好好補充營養、避免熬夜、多運動、勤洗手、注意清潔衛生等。也可以減少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把不必要的聚會先延後。
■ 接受適當適量的資訊
對於疫情的掌握,「資訊正確性」絕對比「資訊量」更加重要。關掉電視、減少上網,避免接受過多的訊息,氾濫而錯誤的訊息只會造成更大的緊張感。
■ 調整認知
當我們因疫情而感到焦慮不安時,通常是因為認知到自身可能面臨的危險,但有時焦慮感失控是因為認知出現偏誤,錯把訊號擴大解讀成災難,例如「買不到口罩=罹病風險大幅增加」,所以,緩解焦慮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改變認知。
■ 幫助自己放鬆
當緊張、焦慮感高升,務必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心理治療中,我們常會鼓勵有焦慮恐慌症狀的個案進行「放鬆練習(relaxation practice)」,透過散步、靜坐冥想或正念(mindfulness),來放鬆身體肌肉以達到減壓的目的。(資料來源:【註1】)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新冠肺炎病毒要從世界上消失有其困難度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延燒,慢慢會變成像流行性感冒一樣經常在人群中存在。疫苗研發可能還需要1年到1年半,在這之前做好檢疫隔離,就能夠爭取到時間,等待藥物及疫苗研製成功。
在疫情發生的階段,陳建仁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需要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協助,在這樣的情況下,疫情都會控制得很好。
陳建仁說,臺灣的新冠肺炎發生率、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是相當的低。因為我們的醫療照顧相當不錯,有很好的健保、合理的治療,甚至輕症也是住院治療。「我們的情況比起其他國家相當不同,大家不用過於操心」。(資料來源:【註2】)
■ 陳建仁提到,還記得在SARS流行期間
台灣的人心也是從初期的彼此猜疑 (suspicion)、疏離抗拒 (alienation)、相互苛責(resentment)和污名化他人(stigmatization);不斷地轉變為彼此同情 (sympathy)、相互感恩(appreciation)、反省向善(reflection)和自我奉獻(self-devotion)。
陳建仁讚賞,這就是台灣人在艱難困苦中,不斷淬煉出來的美德,他呼籲:「讓我們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心連心、手牽手、肩並肩,一起走出武漢肺炎的陰霾,早日恢復平安喜樂的日常生活!」(資料來源:【註3】)
期盼未來大家能夠秉持著以往養成的良好自主健康管理習慣,以平常心過正常生活,使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他也呼籲大家從恐慌當中慢慢成長,慢慢變成一個成熟、透明、開放的社會,願意彼此互相幫忙、彼此相愛,使社會更祥和、更美好。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鳴人堂)「1/31你在哪裡?」疫情來襲時的自我心理照顧:https://bit.ly/3cxfc14
∎【註2】: (中時電子報)【陳建仁:新冠肺炎難消失 將變成流感般經常存在】:https://bit.ly/2Vl8ghY
∎【註3】: (自由時報)【如同17年前SARS!陳建仁:疫情下台灣人的心都這樣轉變】:
https://bit.ly/2RR6anM
➤➤照片
∎ (鳴人堂)「1/31你在哪裡?」疫情來襲時的自我心理照顧:https://bit.ly/3cxfc14
∎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副總統(F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疫情來襲 #自我心理照顧
#找回掌控感 #降低焦慮感
#各方面做好準備
#接受適當適量的資訊
#調整認知
#幫助自己放鬆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掌控習慣pdf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是不是也有拖延症呢?4招讓你擺脫拖延症】
在現代生活中
拖延症是越來越常見了
你本來想要好好看一本書
卻因為刷手機而拖延了
想要改掉一個壞習慣
但卻一拖再拖
拖延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了嗎?
想要擺脫拖延症嗎?
讓我來推薦你們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握習慣》/《原子習慣》
書中提到的4個步驟
可以有效建立習慣
改善拖延症
另外
星期五我會上傳關於
美国一直不断地印钞
就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
也就是引发所谓的通货膨胀
但是根据美国劳务部的数据
近20年来
美国的通货膨胀都维持在2%左右
这通貨膨脹率看似很低
但是怎麽感覺人民的生活越來越難
物價越來越高了呢?
政府是不是隱瞞了通貨膨脹?
想知道更多就不要錯過星期五的影片咯~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2S8OqE6
繁體
https://bit.ly/30jCzaQ
英文
https://bit.ly/3n2PTdt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神級繞口令,Spark能挑戰成功嗎?
https://bit.ly/3cFaAaK
.
17分鐘看懂中美貿易戰,它們到底在打什麼?
https://bit.ly/2S0OAh1
.
美国科技股,已经确定进入了泡沫领域?
https://bit.ly/3cmcX22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拖延症 #掌控習慣 #原子習慣
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pdf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tomic Habits》(原子習慣+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电子书PDF ...下载内容包括:. 中文繁体:《原子習慣: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PDF MOBI EPUB 电子书. ... <看更多>
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範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tomic Habits》(原子習慣+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电子书PDF下载Atomic Habits Ebook pdf,txt,mobi,kindle,epub,docs,azw3 Download. ... <看更多>
掌控習慣pdf 在 原子習慣pdf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tomic Habits》(原子習慣+掌控习惯)詹姆斯·克利尔-电子书PDF ...下载内容包括:. 中文繁体:《原子習慣: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PDF MOBI EPUB 电子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