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一些事。
有一天我在限動看到一句話,就是那種典型的理智文字圖卡。
你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那種沒有交代前因後果,只給你一兩句饒富哲理的話,例如:「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之類的這種雞湯金句。
而那天讓我深思的一句話是
「一個人喜歡你很簡單,照顧你的情緒很不簡單。」
有沒有共鳴? 我想很多人都會點頭,包括當下的我。
我之所以有共鳴,其實來自心虛。 因為曾經被喜歡的對象抱怨在需要我安慰之際,被我冷靜的回應傷害了。
「哎呀我好像真的哪裡有些問題」我這樣思考著,然後也在這句話偶然出現時,將自己對號入座了(反省)。
然後我往下想下去,就越想越不對。
「我是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嗎?」 我不是。
「還是我天生冷酷?」並沒有。
「我不懂的安慰人嗎?」我可能不擅長但還可以。
那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想了想,我發現我的問題(或者不是問題,就是每個人的不同處),在於我可以安撫感受,願意照顧情緒,但我實在不喜歡被找麻煩。
什麼意思呢?原本我也不能具體說明,直到今天在看元辰宮的時候搞好聊到。老師說滿多人是這樣的狀況。之所以在感情中需要不斷地「找問題解決」本身就是一種「問題」。 有的人真的不適合太平盛世,因為平靜也等於平淡,對有的人來說,穩定筆直的道路是比不上秘境探險來的有趣,因此當水面無波的時候,非得掀起一陣漣漪,來感覺活著,感覺被需要。
而我非常不喜歡那種「找麻煩」的人事物,更別要說關係了。
因此當我想了一輪後,那句「照顧你的情緒很不簡單。」 對我而言,漸漸變得不能理解。
難道不能自己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嗎? 為什麼自己不能先試著化解看看,不要鑽牛角尖,培養跟自己對話的能力呢。
如果把「情緒」換成「財務」-一個人喜歡你很簡單,照顧你的財務很不簡單。」
或是換成「健康」,是不是大家還是覺得這句話好有哲理,充滿洞見?
我只覺得這就是養出典型「大嬰兒」的心態罷了。
不過我還是需要改進跟檢討,因為說真的,多得是男生願意扛起「保姆」的角色,把女生當嬰兒養。
我看我還是乖乖的週末多去照顧真正的嬰兒跟孩童吧,唉。
#很多金句根本就是屁話
#但很多屁話還真的就是真理
#是屁話還是真理其實看聽了之後得到什麼
#反思是一種能力但有的人太少
#為了反而反又變成了另一種執著
#圖文不符但我覺得很帥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7 依愛(Amea)—一種被欣賞的依賴感 日語Amae指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與照顧的行為依愛之情最先體現於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一般來說,嬰兒不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他只會哭泣,讓母親主動去體察他到底是肚餓、疲倦或是想得到擁抱。他亦不會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不理會身處什麼地方或母親是否做得到。母親...
抱 嬰兒的 感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啾比的急診驚魂初體驗
上周日晚上從台中回台北一抱到啾比,就發現啾啾的右後腦水腫了一大塊,摸起來像果凍一樣!! 有點嚇人~~~~~ 立刻衝去冰敷一邊質問 #無感老王!! 老王說中午啾比有摔下沙發,沙發不高,而且是屁股先著地,才重心不穩頭著地~~~~~~ 當下大哭安撫過後就沒事了! 活力、食慾都正常,也沒嘔吐或嗜睡的現象~ 所以讓無感老王完全錯過最佳冰敷時期😭
我當晚立刻群組求救! 也上網查了一下,因為疫情的關係,加上啾比都很OK,想說先不要去醫院、在家觀察看看!
週一時水腫有消了一點,活力情緒都很好,週二又消了不少,週三哥哥終於開學,但腫快似乎沒有進展,只能猛爬文自己嚇自己,到周四想說帶去診所看一下安心,醫生說應該沒大礙,但建議我到家附近的大醫院照X光,因為腫塊 #範圍超果五公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掛個急診!
剛好醫院就在帕比學校附近,下午三點多先去接哥哥放學想說醫院沒人應該一下子就可以照到片子,殊不知家裡這邊的急診沒有 #小兒神經外科,立刻被轉診到三總,本來預計一小時之內結束的急診,硬生生從下午三點拖到晚上快九點!!!!!!!! 我尿布、奶瓶通通沒準備!!! 還好有神隊友 艾比媽媽 ,立刻開車幫我接走哥哥去吃晚餐,還送了奶跟尿布來給我!
三總急診真有夠多人啦,光等個X光就排了一小時,啾比力大無窮,我穿防護衣制止他乖乖不動簡直難如登天! 看片子時聯合了神經外科醫師會診,說啾比的水腫範圍太大,重點是 #摸起來不想一般瘀血腫大,有點擔心是頭骨有縫隙造成組織液持續外滲,建議來個 #斷層掃描!!!!!!!!!!
我自己都沒做過IT啾才剛十個月就要掃,真的很嚇人,偏偏大人無法抱著啾一起進掃描艙,醫生叫我哄睡完再推進去! 因為啾是撞到頭,也不建議麻醉或吃藥免得無法判斷腦傷~ 結果光為了哄睡就弄了兩個多小時,一邊哄睡一邊緊張的跟群組討拍! 也因為當晚早早安排了合作文要發,只能臨時請廠商幫我把word檔複製修改給我,不然手機開文真的是一堆亂碼! 完全感覺到甚麼是焦頭爛額,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啊啊啊)))))
這中間真的很感謝我公公、艾比、黑羊群跟部落客群的聲援跟支援,讓我不至於那麼手忙腳亂,也非常感謝廠商幫我做我應該自己完成的工作,讓案子不至於開天窗! 無助在急診室奮戰鬧嬰時,看到艾比傳來孩子開心一起吃飯的照片真的會安心很多啊)))
後來老王下班趕來才勉強推睡,好不容易睡了沒想到一放上掃描艙就醒😭😭😭 這兩個多小時的哄睡奮戰完全是做白工,我們就這樣被 #退貨了!!!!!!!!!!!! 只能被醫生建議再觀察,超級哭笑不得!!!!!!! 唯一意外的是從小診所到區域醫院到三總,這樣轉來轉去,全部竟然只花了120塊錢!!!!!! 有夠誇張!!!!!! 只能說台灣的醫療真的又好又便宜! 真的超佛心啦))))))
如果大家有甚麼消腫妙招,或嬰兒照斷層的好醫院,都歡迎跟我同溫層經驗交流一下啦!! 啾比現在就是水母頭耶,整個讓人很不安啊)))) 三總建議先觀察,如果擔心下周再找專門對付嬰兒的醫院去看看!!
抱 嬰兒的 感覺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大寶退化?
#同理心與安全感幫助孩子適應手足新成員的加入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跟孩子一起迎接家裡即將到來的新成員,是很開心事情呢
大多數的家庭一開始都會引導孩子,有新成員要加入我們,是一件充滿祝福與值得期待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寶來說,要面對新成員的加入,本來習慣的家庭組成即將改變,父母及家族的關注重心轉移.....等,他們的心理必定產生一些波動,家長一定要能夠細心、細膩的留意,幫助大寶適應
我很常遇到家長跟我諮詢大寶的情緒及行為問題,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弟弟妹妹的加入,使得他們產生不適應。最常見的就是「退化」行為,孩子會突然的愛哭鬧、耍脾氣、做一些惹惱父母的事情以求關注...等
其實孩子的行為背後,是需要被同理,以及看見他們的情感需求
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生,孩子在心中最怕的就是「媽媽/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可能「被遺棄」的恐懼,會從知道有二寶或三寶之後開始在心中擴大。尤其當他們實際觀察到「媽媽/爸爸,因為忙於照顧二寶,而無法像以前那樣,一心一意的注意自己」時,他們心中的不安疑問,會自動地成為真實。對幼兒來說,這樣的情緒與信念,若沒有機會被接納安撫,他們通常會出現「類叛逆」或者「退化」,來引發來引發父母的關注。而退化行為與情緒失控的程度,則是因人而異。因此,家長需要深度的同理和保證給孩子安全感,幫助大寶不會那麼害怕與恐懼,也能減少爭風吃醋的情況,或「希望弟弟妹妹消失」的負面念頭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了嗎?」。切忌以「你已經是哥哥姊姊之名,要求禮讓弟妹」,或者不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空間。也要留意,賦予大寶「你也要一起照顧弟弟妹妹,你好棒」的任務,必須是大寶發自內心想要這麼做,否則,強迫孩子承擔兄姐的責任,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適應,並且壓抑內在真實的情緒,我就遇過一個例子,大寶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欺負還是小嬰兒的弟弟妹妹,被發現之後,被大人修理的很慘,後續也產生更多退化行為,以求大人關注
孩子在準備好成為哥哥姐姐之前,需要「先成為他自己」。而成為他自己的過程,爸爸媽媽一樣要關注與陪伴在他們身邊
除了家長的態度要對之外,平常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寶他本來就有的「足夠的擁抱、陪伴、關注與愛」,給孩子滿滿的愛,我們不一定是把時間全部都給他們,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了。而是「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管時間多久,父母當下都是專注和享受的」
父母引導大寶,讓他們持續在「當爸爸媽媽的寶貝」中有足夠的安全感。在平衡照顧小寶及陪伴大寶上,我會建議家長,二寶出生之後,大寶相對的關注變少,他們反而更需要被「完整的關注」。在二寶不在時,被爸爸或媽媽,尤其是媽媽,「完完整整的陪伴」,讓他們可以「完全的擁有媽媽」
最好是可以固定安排陪伴時間,譬如一週2-3天一個時段2-3個小時,讓大寶能夠「完整」的擁有他在意的父母親。每一個陪伴的當下,要做什麼都可以,一起玩、上一堂課、一起吃一頓飯、看書、唱歌、或者看電影....等都可以。如此,讓大寶感覺到,好像回到過去被爸爸媽媽一心一意關注的狀態中,大寶心中會持續滿足安全感,讓大寶持續能了解「我不會失去/我不會被放棄」是一個不合理信念,也會減少「弟弟妹妹搶走媽媽爸爸」的失落與競爭感,退化及「類叛逆」行為也會減少。相對的,孩子也會朝向長大與獨立的路上走
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情緒,或者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行為時,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這些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大多數的「不聽話行為」,都是為了得到關注,這個情形跟青少年很像。我們要先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的,而是某些情緒、需求沒能被滿足。此時,好好瞭解孩子,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連結,賦予足夠的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才能幫助他們面對調整不適切行為到適當行為
我非常鼓勵大家,當遇到大寶適應二寶問題的時候,大家可以跟大寶(尤其是表達能力已經很好的大寶)情感連結,好好理解他們,專心地聆聽他們。我們面對大寶的情緒及「退化行為」,一定要能夠先同理孩子,並接納他們的感受與行為,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與他們討論及溝通,如何一起合作解決,滿足內心的需求
我曾經遇到一個例子,一位媽媽找我諮詢,因為比較多的時間需要照顧二寶,家中大寶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表現出退化行為,本來事情可以用說的,卻常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我評估這個大寶的年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狀況,因此建議媽媽,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狀況之下,專心、溫和地聆聽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說出內在的情緒,以及孩子希望媽媽怎麼做,他的心情會好點。於是媽媽依我的建議,了解到孩子對於媽媽要花較多時間照顧二寶,他覺得有些難過,而這個孩子的一個期待,僅僅只是希望媽媽專心的陪他玩他喜歡的遊戲。媽媽除了發現原來是可以跟孩子這樣互動,了解孩子之外,也在了解到孩子的感受與期待之後,對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問到孩子最後還很害羞的說,媽媽別再問了拉~
在聆聽當中,大寶感受到,家長是在乎、關注他們的,往往大寶也很願意把心情告訴我們,並跟我們討論他需要大人怎麼做,幫助他們在面對「爸媽還愛我嗎?我的愛被搶走、我會不會被遺棄...」等焦慮、不安、恐懼、害怕等情緒與想法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經驗,而慢慢學會自我安撫,和了解自己的恐懼是正常的
在我聽到媽媽給我的回饋之後,覺得很感動。後來,這個孩子的退化行為有改善。我相信是因為媽媽有調整了陪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孩子被關注到,感受到被在乎、被愛。當我們願意了解孩子時,孩子也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們內在的聲音,我們就能產生連結,就能夠一起解決與面對問題
一般來說,家裡有新成員加入時,大寶的年紀多數是可以對話和溝通的。我們不強迫大寶說得好,但可以就他們當前的發展,讓他們練習將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
另外,其實不一定是因為有了二寶,大寶才會退化。3-4歲的孩子本身就有一個發展特徵:「退化」行為,我女兒蜜亞醬3歲之後,也出現了退化行為和分離焦慮,她有時候可以成熟、穩重的像個小大人,有時候又像個小寶寶一樣,前額葉失去功能,會任性、哭鬧、做一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我後來做了一個調整,就是我把一些時間挪出來陪伴蜜亞醬,跟她在一起的時候,專注專心,非必要不使用手機。當我們需要調整的時候,我也會專注認真的聆聽她、同理她,並與她討論事情,溝通無法立刻滿足的慾望如何解決。我發現,蜜亞醬的退化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漸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也開始能夠同理我、關心我,幫忙我,與我一起合作許多事情
雖然我沒有二寶,我還是有陪蜜亞醬一起看相關的繪本。我的教養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二寶,而是想要引導蜜亞醬對別人有同理心、關懷心,而我也發現,當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她通常是會照顧比她小的幼兒寶寶,並展現願意與之分享的能力
繪本也可以用來跟孩子討論手足關係唷,以下四本是我跟蜜亞醬一起共讀的繪本,跟大家分享
📕安東尼布朗的「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孩子的無現想像力,自我安撫,處理迎接新成員的焦慮
📘林明子「#妹妹生病了(日文版」)-同理心,身為姊姊長大了
📗「#弟弟那是我的毯子」-安全感與同理心
📙「#彼得的椅子」-安全感、自我情緒調節、安頓自我
🔽3歲的蜜亞醬和8個月的弟弟,姊姊唱歌給弟弟聽、很開心
抱 嬰兒的 感覺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67 依愛(Amea)—一種被欣賞的依賴感
日語Amae指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與照顧的行為依愛之情最先體現於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一般來說,嬰兒不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他只會哭泣,讓母親主動去體察他到底是肚餓、疲倦或是想得到擁抱。他亦不會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不理會身處什麼地方或母親是否做得到。母親對這種無理要求不單不會加以責備,反而會感到被依賴的快樂,產生一種甜蜜的感覺,即依愛之情。
依愛現象在富裕社會不斷蔓延,形成現代社會特有的宅男現象。
講者:黃沐恩(恆生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抱 嬰兒的 感覺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步期寶寶真難搞,
一會兒要自己走,下一秒又哭哭塞乃,
已經不是小嬰兒的體重,
還得把拔馬麻用抱的,實在吃不消啊!
★韓國Todbi 360省力腰凳背帶★
超輕量,好好揹→http://lavida.me/30532
LAVIDA採購團隊試過的揹巾不下數十種,
但是打開就讓人眼睛一亮的,還真不多。
Todbi氣囊式腰凳背帶,一摸就知道是高級貨,
常用背巾的媽咪都知道,有時外出淋了點雨,
或是寶寶有狀況,不小心弄髒了,
一般帆布材質,表面會變得有點黏黏的,
感覺布料容易卡髒汙,但這款就不會。
科技奈米防水面料,摸起來很滑順,
重量也比它牌輕很多 (這點超重要!)
腰凳的專利氣囊,可保護媽咪的子宮和腹部,
即使承受了寶寶的體重,還是沒有壓迫感,
貼心臀部微調設計,新生兒就可以用,
寶寶面朝前、面對面,後背式全部OK!
使用靈活,可以只用腰凳,也可以連結背帶,
寶寶出生到三歲前,一條背巾就夠。
重點是.....顏色超百搭又耐髒
時尚質感的灰色調,爸爸揹也hen可以!
快點進頁面了解更多商品資訊喔。
================================
追蹤我們的IG❤ 會心一笑好紓壓 http://lavida.me/77125
加入LINE@折扣碼周周發放 http://lavida.me/58368
訂閱Youtube頻道▶讓育兒好好玩 http://lavida.me/75628
#Todbi#氣囊式#腰凳背帶
抱 嬰兒的 感覺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H.E.成員Ella(陳嘉樺)去年4月誕下兒子勁寶,對兒子「愛不釋手」下,便患上了媽媽手!新手媽媽常忙於替寶貝孩子擠奶、換尿布、洗澡或抱著安撫情緒,若是姿勢不正確又反覆過度使用手腕,就可能導致肌腱發炎。
連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都可能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媽媽手是什麼?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手碗與拇指的連接處有兩條肌腱,若與骨頭產生摩擦,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疼痛,而這個現象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常好發於新手媽媽身上,因為很多新手媽媽因不熟悉抱嬰兒的正確姿勢,很容易將手腕過度彎曲,肌腱就容易擠壓進而發炎、疼痛。
蔡永裕主任也透露,不只是媽媽會有這個問題,他自身也曾經患上媽媽手,其他像是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等,因為長期反覆使用手腕,也都可能是好發族群。
媽媽手如何舒緩?戴護腕、亂按壓都NG
蔡永裕主任指出,臨床上看過很多患者會帶護腕,但這其實沒幫助。因為戴護碗的同時也約束了手部肌腱的動作,反而更容易產生摩擦。此外,還有患者喜歡強力按壓疼痛處,但若是用錯方法,就會愈壓愈痛、愈壓愈腫,適得其反。
媽媽手很容易反覆發作,蔡永裕主任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用到拇指與手腕,反覆使用加上姿勢不正確就容易再次復發。
他以「扭毛巾」為例,許多人扭毛巾的姿勢錯誤,導致手部肌腱容易受到牽伸,引發疼痛。正確的方法應是盡量用拇指側邊抓穩毛巾,再做扭轉,盡量不要用手指下壓、內摳的方式,就能避免媽媽手。
蔡永裕主任也建議患者,可將手腕肌腱微微延伸,每次大概10秒左右,藉此讓肌腱能適當舒展。
媽媽手4動作正確舒緩
緩解腕關節壓力
Step1:將患側手放在兩腿之間,並先將手肘打直,再微微後縮。
Step2:用另一手輕推手肘中線,向外推再回到原位,來回重複10次。
增加肌腱延伸度
Step1:將患側手手肘彎曲,拇指朝上。
Step2:另一手覆蓋患側手的虎口,拇指壓著患側手的掌骨,牽伸肌腱,此時會感覺到肌腱被拉扯,持續約5-10秒。重複10次。
增加腕關節活動度
Step1:另一手壓在患側手掌骨上。
Step2:患側手的拇指依序朝「上、內、外」方向活動。每個小時做10次。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痛點按摩
Step1:患側手手肘彎曲,將拇指收於掌心,並將手腕朝下。
Step2:另一手拇指壓住手腕痛點,並以「單向按摩」,不要來回。做完10次就能休息。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臨床上如何治療?
至於媽媽手是否能夠手術處理?蔡永裕主任回應,現在比較流行是增生療法,或血小板的注射,能夠促進組織修補。另外也有人使用震波療法,鬆解肌腱沾黏的地方。
但傳統上仍以物理治療為主,包括超音波、甚至做一些微電流的刺激,減緩疼痛,再從事適當的運動訓練,就能達到舒緩效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5
【相關影片】
揮別網球肘,4招緩解動作自已來
https://youtu.be/Vd8E1tDSNoc
手痛到罷工!這招一出手 疼痛不再來
https://youtu.be/TWdILRKaEwM
五十肩越推拿越疼痛!正確緩解很簡單
https://youtu.be/bW2GazQq3R0
【相關文章】
大拇指卡卡、手腕腫痛!媽媽手復健操讓你快快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74
手腕長期用力,小心媽媽手上身!1招舒緩肌腱發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58
常見慢性運動傷害--媽媽手及板機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863
#媽媽手 #蔡永裕 #復健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