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Xiaofei小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哥哥Jonathan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擔任消防員,我跟他聊了從事戶外運動和旅行的風險,還有台灣和美國關於登山、溯溪和野外搜救的法規差異。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妳的想法。因為大家的公開論述,這些議題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內容索引:Table of contents: 0:23 蚯...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林姮均說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好像很容易講話得罪別人?
那天在諮詢的最後,收到這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說話、溝通、表達,是件很雙向的事情
它的遊戲規則就是:傳達 V.S 接收
要接得住的前情提要是:發球的人也要丟得好
發球的人必須要看準方向,抓好位置、拿捏好力度
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貼心的發球甚至可以讓接球的人
不費吹灰之力就接住
理想的順暢構通是
兩方皆以對方的位置為目標
丟的都是彼此『能力範圍』可以承接到的球
但難免會有丟偏的時候
看是要丟球的人去撿
(再多做些解釋讓對方明白)
或是接球的人去拿
(表明不清楚的地方或自己現階段的理解)
也有時是:球打到對方的臉了!!!
撇掉惡意的動機
除了道歉外,更是要想辦法如何彌補
很久以前有次活動,
因為之前這家活動公司都會幫主持人準備手卡
所以我就一如往常的,
到現場後要和工作人員拿手卡進行彩排
當下才發現新的窗口沒準備
但我就要上台彩排,等等活動就要正式開始
「可以找人幫我準備一份嗎?」
話都很簡單,做起來往往工程龐大
上台前我拿到了一份
「手寫版」的手卡
小小的字,用藍色原子筆工整的寫在卡片上
當時天氣很冷,還是戶外活動
要我手寫改幾個貴賓名字都很難受了
何況這幾張手卡
當時真的很難過又很羞愧啊
明明是我也沒事先和對方再次確認手卡的
卻讓工作人員增加工作量,
手工謄了這麼多張
當時也因為真的太抱歉
連是誰寫的都不好意思問
也因而無法好好道歉
我把這份手卡留在身邊好多年
提醒自己在提出要求時要更加小心
但還是難免會有自己太天真的以為
這時如果有人願意在我提出要求時
讓我知道我說的根本是天方夜譚
我也會非常感謝
就像當年
如果我知道現場沒有電腦和印表機
可能會需要工作人員用手寫一份
也許就會想,那我們就用剪貼的方式
把現場已經印出來的A4主持稿修剪一下
就拿這個上台
畢竟我們不是對方
但溝通可以讓我們都透明一點的明白彼此的立場
不要為了擔心說錯而覺得什麼都只好往肚裡吞
怕說錯而不說,
就可惜了上帝創造溝通這麼美妙的方式
敏感的事低調的說
最好只在主事者一個人面前講
才不會讓對方為了擔心其他人的眼光
而有其他情緒因素來影響結果
只要帶著誠懇善意出發
為著彼此的目標著想,
也願意提供協助共同承擔
就會大大降低得罪別人的風險
如果真的得罪了,那就好好道歉啊!
不要怕犯錯,人類能從人猿變智人
可是要感謝基因一直出狀況呢:)
#日常習作 #DailyPractice #CHUN67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18 ~ 07/19]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18] 高雄市政府 持續團結防疫!啟動下一階段防疫新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29802880414642
●專人協助「登記意願、預約疫苗」操作
○高市廣設「COVID-19疫苗意願登記服務中心」,歡迎攜帶「健保卡」洽各區服務據點
○各機關服務據點地址、電話一覽表 https://reurl.cc/j8Odxy
○38個行政區服務據點(圖卡)https://bit.ly/2UWmoRa
●高市國小教職員工疫苗接種
○國小、外僑學校、學前、合作式中途班、特殊學校、實驗教育機構團體
○時間:7/20(二)-7/21(三)
○地點:高雄展覽館、岡山農工、巨蛋體育館、美濃國中體育館
(請攜帶身分證、健保卡、意願書並依照通知分區分流至接種站施打)
https://bit.ly/3y1yJSR
●施打前備好「這幾樣」,通關入場就是快!
○在家先下載填寫 #疫苗接種意願書,節省現場等候時間 https://bit.ly/3evF6pC
○攜帶 #健保卡,接種站入場前出示 #身分證「 #超商預約的小白單」或者「 #掃入高市府QRCODE並 #截圖」,可以更快入場! https://reurl.cc/6akkYM
○點入以下網址,輸入ID後9碼,就可截圖喔!https://resvac.kcg.gov.tw/YUA/web_page/YUA010100.jsp
●高雄連續17天+0,國內流行曲線趨緩,外出時,仍請全程佩戴口罩!
●新聞稿》連續17天+0 陳其邁:疫苗施打是防疫最重要一環感謝醫護同仁辛勞 https://bit.ly/3ilrLRJ
~~~~~~~~~~~~~~~~~~
[110/07/18] 高雄市政府 為疫後新生活做好準備|專人協助您「登記意願、預約疫苗」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29061723822091
●高雄市目前疫苗覆蓋率約22%,下一輪疫苗施打站區區都有!還沒意願登記的動作快!
1.上網登記https://1922.gov.tw/
2.或至健保快易通APP登記
○第三輪截止日7/19(一)中午12點
○不知道如何意願登記、預約施打沒關係!高雄市廣設「COVID-19疫苗意願登記服務中心」,區公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等都有,歡迎就近利用!請 #攜帶健保卡至各區服務據點,將有專人協助操作。
#各機關服務據點地址_電話一覽表:https://reurl.cc/j8Odxy
~˙~˙~˙~˙~˙~˙~˙~˙~˙
[110/07/19] 衛生福利部 自110年7月20日起恢復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雇主需於調派日前3日內安排移工檢驗PCR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36022719897470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9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WaYlqGPuWeg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7Yl04lr4jco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9irfkxXHBeY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國內疫情已較為穩定,為兼顧國內妥善安排人力及實務上業務需求,自今(2021)年7月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之其他工作場所。至於工作延伸(即雇主指派移工至客戶契約履行地工作),考量移工流動性較高及染疫風險,仍暫緩解封,未來將視疫情再行檢討。
●指揮中心說明,近期評估國內整體疫情及產業發展需要,將自7月20日起恢復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雇主符合下列情形,得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單次達60日以上,其餘單次未達60日以上者仍不得調派:
一、安排移工核酸檢驗(下稱PCR)且PCR結果須為陰性:如為須向勞動部申請調派許可者(如營造業),須於申請日(含)前3日內安排移工檢驗PCR,且PCR結果須為陰性,始得向勞動部提出申請。另其他工作類別無須經勞動部許可得逕調派者,須於調派日(含)前3日內安排移工檢驗PCR,且PCR結果須為陰性,始得調派移工,又調派前應先將PCR檢驗結果送當地勞工主管機關備查。
二、雇主應依指引辦理防疫措施:倘若移工檢測PCR確診時,雇主應善盡雇主責任,並依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配合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或送集中檢疫所隔離治療,並依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續處。倘若移工檢測PCR陰性,雇主調派移工仍應依指引,每日進行移工健康監測及記錄移工出入足跡。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雇主調派移工變更工作場所單次達60日以上者,如未於上開規定期限內安排移工檢驗PCR,未依規定向勞動部申請或未送當地勞工主管機關備查,將依「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4款及第68條第1項規定,處新臺幣3萬至15萬元罰鍰;若違反2次以上,將廢止雇主聘僱許可及管制聘僱移工名額。另雇主如委託仲介公司辦理移工生活照顧,因仲介公司未善盡受任事務,違反上開防疫措施,將依仲介公司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至30萬元以下罰鍰。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7/19] 衛生福利部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三輪意願登記截止,並自明(7/20)日上10時起預約接種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36020943230981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9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WaYlqGPuWeg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7Yl04lr4jco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9irfkxXHBeY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三輪的意願登記已於今日中午12時截止,全國約有887萬人登記,其中約495萬人有意願接種AZ疫苗。該系統平臺自7月20日上午10時起,將針對第六、八、九、十類及197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民眾,約170萬人會陸續收到簡訊,預約接種期程至7月22日中午12時截止;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施打期間為7月23日至7月29日,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未來將視疫苗到貨量,每周二發送簡訊,提醒民眾預約接種。如接獲簡訊,但沒有完成預約者,將自動加入下一次簡訊通知名單。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該系統平臺自今日中午12時以後將先暫停意願登記,後續視疫苗新到貨量後重開意願登記。此外,重新開啟後,增勾或改勾AZ疫苗者,將於第三輪意願登記接種AZ疫苗之495萬人優先處理後,再接續處理。
○指揮中心提醒,請民眾須先於「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在接到簡訊通知後進行預約。系統平臺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之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指揮中心強調,「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是為了建立讓大量疫苗接種能依序且穩定有效推行的機制,中央與地方腳步一致,加強推動疫苗接種,提升群體保護力,守護國人健康。
~~~~~~~~~~~~~~~~~~
[110/07/19] 衛生福利部 夏天補水分保護心血管
https://www.mohw.gov.tw/cp-16-62277-1.html
台灣已進入夏季炎熱天氣型態,防疫期間,多數民眾在家防疫,但仍有部分民眾需在外辛勞工作,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做好個人防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日須留「心」:保持涼爽、補充水分
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葉宏一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疫情爆發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1],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須與醫師討論評估。另進出冷氣房時,因冷熱溫差較大,亦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也不能輕忽。
夏季護心照顧自己也保護家人
炎炎夏日防疫期間該如何護心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保持涼爽、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居家也要規律運動、向菸說不、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可善用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之「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自己對健康多一分留「心」,就是預防疾病、落實防疫措施最重要關鍵!
~~~~~~~~~~~~~~~~~~
[110/07/18] 衛生福利部 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Moderna疫苗第二劑接種對象擴及至第二類及三類,請各縣市及合約醫療院所加強推動符合資格民眾接種
https://www.mohw.gov.tw/cp-16-62276-1.html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表示,Moderna疫苗自解凍後,可使用期間為30天(配送各縣市後以28天計算),自7月1、5、8及9日陸續配送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或合約醫療院所的Moderna疫苗目前尚餘21萬570劑,將在7月29日至8月6日間到期,請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及合約醫療院所加強推動,針對原已符合第二劑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的第一類、機組人員及孕婦等對象提供接種。
指揮中心指出,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經統計自6月9日至7月9日為止,已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之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及孕婦,共計18萬9,788人可於8月6日之前(接種間隔至少28天)接種第二劑Moderna疫苗,故目前各地方政府及合約醫療院所剩餘量,尚足以提供該等對象第二劑接種使用。為使高風險第一線防疫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儘速獲得保護力,讓疫苗資源有效運用,自即日起除第一類、機組人員及孕婦等對象以外,第二及第三類對象於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後滿28天,亦可接種第二劑。
另指揮中心提醒,5月11日至5月23日已接種第一劑AstraZeneca疫苗的民眾,將陸續自下週起間隔滿10週,可透過COVID-19疫苗預約系統意願登記接種第二劑,或至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預約。請地方政府衛生局偕同合約醫療院所提供前述對象完成二劑疫苗接種,以提升第二劑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亦將持續視疫情狀況及疫苗供貨情形,滾動調整接種政策。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第二劑疫苗前,請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已遺失,民眾可返回第一劑接種的醫療院所申請補發,再繼續完成第二劑接種。接種單位於接種前需核對民眾身分資料、主動詢問民眾疫苗接種史,檢視疫苗接種紀錄卡紀錄及健保卡註記貼紙資料,如均無相關接種證明或資訊者,除可使用網路連線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查詢子系統查詢疫苗接種史,合約醫療院所亦可透過雲端藥歷系統等連結查詢,以確認疫苗接種間隔及廠牌是否符合規範。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300402390414843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668497705041974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的哥哥Jonathan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擔任消防員,我跟他聊了從事戶外運動和旅行的風險,還有台灣和美國關於登山、溯溪和野外搜救的法規差異。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妳的想法。因為大家的公開論述,這些議題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內容索引:Table of contents:
0:23 蚯蚓坑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The Wormhole is Closed for safety reasons
2:36 美國消防員對於關閉危險景點的看法
US Firefighters opinion on closing dangerous places
3:40 戶外的人為安全疏失有哪些?
What is safety negligence outdoors?
5:22 哪些情況下呼叫救難隊應該自費處理?哪些則非?
When should rescues be billed or free?
5:36 降低戶外活動風險的方法
Ways to mitigate risk outdoors
7:30 什麼是「狀況認知」?
What is Situational Awareness?
8:30 安全告示必須改善
Improving safety signage
9:30 從事戶外活動必須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Know your limits outdoors
11:30 美國消防局在什麼情況下會要求民眾自費?
When the US fire department bills people
12:50 耍蠢和人為疏失的不同
Stupid vs Negligent
13:44 消防隊的救難預算
Fire Department Rescue Budget
14:40 美國和台灣對於風險評估和判斷的差異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 and Taiwan risk acceptance
15:50 神秘海灘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Closed: Mystery Beach
16:30 離岸流是什麼?遇到時該如何自救?
Rip Currents and how to save yourself
17:55 如何讓民眾預知景點的可能風險?
Making people aware of known hazards
19:00 有沒有配備救生員的差異是什麼?
Lifeguards vs No lifeguards
20:10 台灣vs美國:意外發生後,到底是誰的錯?
Taiwan vs USA: Blame after accidents
23:30 台灣的保險業對戶外旅遊業的不友善
Taiwan insurance market hurts outdoor tourism in Taiwan
26:00 國家級風景區和台灣消防隊需要承擔的不平待遇
Unfair liability for Taiwanese Fire Departments and National Parks
28:58 我對台灣戶外法規的期許
My hopes for the future of Taiwan outdoor law
29:19 玉門關瀑布群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Closed: Jade Gate Waterfall
31:19 在美國大峽谷,自拍竟然可以真的害死人
Selfies are killing people in the Grand Canyon, USA
33:20 台灣山區入境申請管制的問題有那些?
Problems with Taiwan mountain registration system
34:20 什麼情況下應該封閉一個自然環境?
When should nature be closed?
36:30「禁止游泳」告示知多少?
No swimming signs
41:10 錯誤資訊可能造成的危險
The dangerous of misinformation
42:00 雨中瀑布
Waterfall in the rain
多訊息跟詳細地圖:https://tw.followxiaofei.com
Facebook: https://fb.com/followxiaofei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followxiaofei
支持我: https://patreon.com/xiaofei
#美國哥哥 #小飛 #消防員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秘境獵人徐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苗栗南庄 #苦花潭瀑布 #跑酷
位於苗栗南庄的苦花潭瀑布
座落於風美溪源至於加里山
有著一個深水潭,適合游泳潛水和跳水
和兩個跑酷教練一起來一定要來挑戰的呀
他們雖然沒什麼跳水經驗
但從低的跳了一遍後
就很快地有膽量跳高的
我們還在大岩石區上溯跑酷
這過程中也想讓大家知道跑酷
跑酷最早源至法國(法語:Parkour)
多以城市環境為運動的場所
常被歸類為一種極限運動
但它並沒有一定的限制和規則
只是將各種建築設施當作障礙物或輔助物
在其間迅速跑、跳、穿、行
可能很多人會不懂跑酷
會覺得跑酷的人就是在玩命啊
但其實每一種運動都有它一定的風險和價值
而每個人運用這項運動在何處
都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
在台灣是有跑酷協會在做評比
並合法的考取教練執照
雖然族群小
但還是有可以正規學習跑酷的地方
而對於我來說跑酷的訓練能讓我面對更多緊急狀態
如何利用障礙物快速逃脫、和如何降低衝擊和傷害
在戶外活動中尤其山林越野跑更為顯著
跑酷不僅僅是對身體有利
其實在思想層面上也很有意義
練習跑酷時候我們會非常專注
並且慢慢了解自己如何去克服自己的恐懼
和加強克服恐懼的能力
明白人是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突破障礙的!
成員:
韓順全(螞蟻 )
施宏霖 (阿公)
蔡沁妍
--------------------------------------------------------------------------------
訂閱我的Youtube:http://sc.piee.pw/HUKK7
追蹤我的Instagram:http://sc.piee.pw/G8WTL
按讚我的Facebook:http://sc.piee.pw/GR3SG
--------------------------------------------------------------------------------
音樂: Feel -liqwyd
Pluck_It_Up
Cartoon-On On
Rival-walls
--------------------------------------------------------------------------------
攝影器材:
Iphone8+
Gopro Hero 7
270pro
剪輯設備:
MacBook Pro
Final Cut pro
ArcTime pro
-------------------------------------------------------------------------------
特別感謝:
AMMO DEPOT Gopro彈藥庫
Streamtrail 防水包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來到台北坪林的北勢溪,原本預計野營過夜,可惜因為前幾天大雨,溪邊水位上漲,之前研究的野營地都不適合,所以藉由這次的機會分享一下如何搜尋與評估野營地。
野營、登山、溯溪、釣魚、獨木舟....等戶外活動都有風險
請務必看好天氣預報,評估海水、溪水、風力、海浪、潮汐、波浪週期等。
做好充足準備,備好防護救生配備,確保撤退路線,告知親友前去地點,回程時間,
遵守LNT無痕山林,離開不留痕跡。
最近跟想野營的朋友聊天,發現到很多朋友無法有系統的了解我之前分享過的經驗,所以我影片的順序整理了一下:
當你有家庭露營的經驗,想嘗試沒水沒電在山林的野營,我建議你要看的影片如下:
1:
先了解野營的裝備跟家庭露營的裝備有哪些不同,
基本上野營的裝備類似登山,但是重量上沒這麼要求,因為通常不會有長距離行走的需求。
請先看:
野營輕量裝備大揭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bG3KoS6kk
影片介紹的裝備除了或影響生命安全跟睡眠的帳棚,睡袋,睡墊之外,其他都不是必要的,只要能夠裝下背包然後短程低於500m行走就可以,
之後再依據使用習慣慢慢調整降低重量,或者增加舒適度,例如攜帶椅子。
2:
當你了解並且準備好了裝備,想第一次嘗試,我建議妳可以先找一個相對原始的收費營地,但是裝備的準備跟露營過程請嘗試沒水沒電沒廁所,真的不行再使用營區的設備。
影片跟地點參考:
獨行野營趣@坪林綠野山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QA68Iz0w
密境探險~烏山62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wfCjpEzow
3:
這時候你應該在裝備上沒問題了,可以開始嘗試真正的野營,可以找一些撤退容易,路線安全的野營點。
我建議妳可以去:
坪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5miXKqN0E
桶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btV4nbjZg
4:
累積經驗之後,可以開始前進難度高一點的點,可能需要涉溪,裝備的防水,天氣的觀測等變得更重要。
如果去海邊,請務必先學會觀測長浪、潮汐
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EIHaWK4gI
5:
之後挑戰看看風險較高的營地,例如:
坪林姑婆寮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RUGwlunzA
海蝕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jGOicvU4A
本次拍攝工具:
Gopro Hero 6
Casio FR200
iPhone 7 Plus
Canon 77D
Canon 10-18 F4.5~5.6 IS 廣角鏡頭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Momax TRIPOD HERO 輕量腳架
DJI Mavic Pro
其他影像設備:
Canon 100mm Macro
Canon 5D II
Canon 24-70 F2.8
Manfrotto 3007 桌上腳架
剪輯設備:
MSI GS65
Philips BDM4350 (43" 4K)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戶外活動如何降低風險 在 戶外教育資源平台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是生命的本能;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增進真情、善念、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並營造萬物可為 ... 先留意場域與活動安全,降低風險因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