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post了一條片,介紹「中國台灣」東海大學,圖窮匕現讓一眾台灣朋友如夢初醒,發現所謂的清新,其實是統戰。
是的,現代社會誰要武力侵略了?用經濟用文化統戰才是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機,係高手。
七月時寫了這篇文,上星期還是全個facebook都係唔同框嘅陳奕迅講英文。我恨大陸統戰、我恨偽文青矯情小賤人卻沒有文人的氣節與風骨,但我更恨我們媒體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要是有認真做內容,人地點打得入你的銅牆鐵壁?我是恨鐵不成鋼。
未來的統戰會越走越清新,畢竟要包裹毒藥,還是需要好糖衣,「你積埋積埋覺得無古怪即時certified 」,未來呢場仗,點打?我一個萬世師婊也婊不到多少個呢啲維穩媒體啊...
#免費午餐總是最貴的
#係呀我真係不計成本想做好嘅內容俾你架
#係呀我真係唔計較名份想同你喺埋一齊架
#上左床自然會掀被
#一向都係呢招
#係大家一向咁傻相信
#佢同其他嘅唔同
#佢係真心對我好
#寡人笑L左
#我睇返以前啲文真係婊力四射
#下下都群嘲
#呢條友真係無總掣架
最近有一個專頁正在強勢掘起,「一条」這個來自上海的專頁你未必會聽過,但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這個媒體的《一個女人與狼、七年傳奇故事》的紀錄片,當中那匹狼到底有否如此靈性,懂得在作為野生動物畫家的女主角扭傷腳後會去找匹馬回來?我可不知道。相較之下,似乎香港的狗大部份都屬於重度弱智,起碼我屋企那隻養了18年的死鬼老狗,在我扭傷腳後,只是會很體貼地咬著狗帶,提我就算跛了也得帶牠去散步。
話說,她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是變種特攻的一員?當畫家當到可以教狼堵洞捕獵了,這可不是一般正常人可以掌握的技能吧?呃,抱歉,或許是我不夠包容,我對於「紀錄片」的定義還是有點執著的,起碼不能為了煽情而在主情節上添加天馬行空的創作。不過,我很認同片中結尾的一句話「或許人比狼高等,但狼比人高貴」,是的,狼不會說謊造假,但人會。
最L憎人呃我了。
說遠了,其實我不是想要寫文章婊一条的,我覺得這種正能量文青風的影片,其實很適合那些矯情的偽中產小賤人收看,現在網絡世界太多這些人,把它們關起來坐埋一枱,也著實是功德無量。
我想婊的,是那些看到一条的掘起,然後把它和本地媒體比較,並得出香港人唔deserve好內容、港豬普遍品味低劣這些結論的人。我認為比較是沒問題的,唔怕貨比貨,最怕唔識貨,大家比較過才知道誰強誰弱。
但問題是你左一句港豬、右一句垃圾,把香港媒體和香港讀者踩到一文不值,我對這些食著香港文化水,卻又打從心底討厭香港人的傢伙,非常看不過眼。首先,每個地方讀者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取態,大家都知道台灣朋友俾like好爽手,但你旨意香港讀者俾like,喊破喉嚨都冇人聽到,對香港讀者要draw engagement係唔易架,家燕姐都有教「人若要創造成就要花點心機」,喺你話讀者唔肯俾like你的時候,你有冇反問自己每日花幾多心機,去回人地啲留言先?我做自己呢個page真係會睇晒,再盡量唔hea覆所有留言,因為我知道你地班hihi根本唔會輕易留言,你留得真係好俾面。我唔覆你,你下次唔留,再下次唔like,從此facebook就唔會再派我的更新俾你。讀者自己唔識得緊張你個page,咪自己幫佢緊張自己個page囉,幸福要行多步嘛,嘈咩姐?
其次係你話香港人無文化、唔鍾意睇文化野,媒體做文化內容實乞米。係,今次你岩。香港人隨時去泰國多過去香港藝術館,但文化呢啲野雅俗共賞架姐,香港人唔係唔鍾意睇文化野,而係唔鍾意睇矯揉造作的文化野。你好地地寫篇文唔得嘅,係要死拋書包故弄玄虛,個個中文字我都識,連在一起我就冇一句明,你叫人點like得落手?想寫呢啲野就去大學寫論文啦,facebook係社交媒體,冇人想同孔乙己做朋友架。
最後,你話香港人唔deserve好內容,我覺得兩睇啦,如果你話一条係好內容,那我倒真的認為你是品味低劣的港豬了。好,我唔再鞭屍那條「紀錄片」,早幾日7月6號又出左條新短片「別人家的孩子」,去到最尾先發現原來係7UP贊助的廣告,你望下經常被嘲諷品味低俗的100毛廣告,全部都會在開頭講到明係贊助。相較之下,淨係呢點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操守問題,本地土炮100毛會做柒事會偷圖,卻不會說謊;但你的一条會。水至清則無魚,每當我聽到「文化清泉」這四字,還是會留一點心眼。
#你估我唔知少人睇我講藝術的post咩
#我係要講呀你吹咩
#想睇我婊人你就預左每兩星期食一篇文化遊記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我唔信我介紹唔到一幅可以感動你的畫
#你同我鬥持久真係買棺材唔知訂埞
#群嘲技能全開
#擺明射你一臉
#不用搶
#人人有份保證雨露均霑
#我啪定一打蠔等你
#內地媒體始終有被統戰的機會
#今日唔統聽日都會統
#你信佢就真係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有一個專頁正在強勢掘起,「一条」這個來自上海的專頁你未必會聽過,但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這個媒體的《一個女人與狼、七年傳奇故事》的紀錄片,當中那匹狼到底有否如此靈性,懂得在作為野生動物畫家的女主角扭傷腳後會去找匹馬回來?我可不知道。相較之下,似乎香港的狗大部份都屬於重度弱智,起碼我屋企那隻養了18年的死鬼老狗,在我扭傷腳後,只是會很體貼地咬著狗帶,提我就算跛了也得帶牠去散步。
話說,她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是變種特攻的一員?當畫家當到可以教狼堵洞捕獵了,這可不是一般正常人可以掌握的技能吧?呃,抱歉,或許是我不夠包容,我對於「紀錄片」的定義還是有點執著的,起碼不能為了煽情而在主情節上添加天馬行空的創作。不過,我很認同片中結尾的一句話「或許人比狼高等,但狼比人高貴」,是的,狼不會說謊造假,但人會。
最L憎人呃我了。
說遠了,其實我不是想要寫文章婊一条的,我覺得這種正能量文青風的影片,其實很適合那些矯情的偽中產小賤人收看,現在網絡世界太多這些人,把它們關起來坐埋一枱,也著實是功德無量。
我想婊的,是那些看到一条的掘起,然後把它和本地媒體比較,並得出香港人唔deserve好內容、港豬普遍品味低劣這些結論的人。我認為比較是沒問題的,唔怕貨比貨,最怕唔識貨,大家比較過才知道誰強誰弱。
但問題是你左一句港豬、右一句垃圾,把香港媒體和香港讀者踩到一文不值,我對這些食著香港文化水,卻又打從心底討厭香港人的傢伙,非常看不過眼。首先,每個地方讀者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取態,大家都知道台灣朋友俾like好爽手,但你旨意香港讀者俾like,喊破喉嚨都冇人聽到,對香港讀者要draw engagement係唔易架,家燕姐都有教「人若要創造成就要花點心機」,喺你話讀者唔肯俾like你的時候,你有冇反問自己每日花幾多心機,去回人地啲留言先?我做自己呢個page真係會睇晒,再盡量唔hea覆所有留言,因為我知道你地班hihi根本唔會輕易留言,你留得真係好俾面。我唔覆你,你下次唔留,再下次唔like,從此facebook就唔會再派我的更新俾你。讀者自己唔識得緊張你個page,咪自己幫佢緊張自己個page囉,幸福要行多步嘛,嘈咩姐?
其次係你話香港人無文化、唔鍾意睇文化野,媒體做文化內容實乞米。係,今次你岩。香港人隨時去泰國多過去香港藝術館,但文化呢啲野雅俗共賞架姐,香港人唔係唔鍾意睇文化野,而係唔鍾意睇矯揉造作的文化野。你好地地寫篇文唔得嘅,係要死拋書包故弄玄虛,個個中文字我都識,連在一起我就冇一句明,你叫人點like得落手?想寫呢啲野就去大學寫論文啦,facebook係社交媒體,冇人想同孔乙己做朋友架。
最後,你話香港人唔deserve好內容,我覺得兩睇啦,如果你話一条係好內容,那我倒真的認為你是品味低劣的港豬了。好,我唔再鞭屍那條「紀錄片」,早幾日7月6號又出左條新短片「別人家的孩子」,去到最尾先發現原來係7UP贊助的廣告,你望下經常被嘲諷品味低俗的100毛廣告,全部都會在開頭講到明係贊助。相較之下,淨係呢點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操守問題,本地土炮100毛會做柒事會偷圖,卻不會說謊;但你的一条會。水至清則無魚,每當我聽到「文化清泉」這四字,還是會留一點心眼。
#你估我唔知少人睇我講藝術的post咩
#我係要講呀你吹咩
#想睇我婊人你就預左每兩星期食一篇文化遊記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我唔信我介紹唔到一幅可以感動你的畫
#你同我鬥持久真係買棺材唔知訂埞
#群嘲技能全開
#擺明射你一臉
#不用搶
#人人有份保證雨露均霑
#我啪定一打蠔等你
#內地媒體始終有被統戰的機會
#今日唔統聽日都會統
#你信佢就真係豬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日的早晨已見赤暉,猛烈地打落於白招牌上,「時新快餐店」五個銀字相當剌目,下方「漢堡包之家」幾個紅字則比較低調,默然地安躺於落地玻璃門之上。縱使陽光不留情,仍然無礙一眾等待點餐的食客,長長的人龍裏,個個皺着眉頭,嘴裏一直嘟噥着,卻又硬要等候,倒也成趣。更早以前,那個舊招牌好像更好一點,紅底白字,加搭一個紅白相間的小簷篷,有特色之餘,又可為人龍遮光擋雨。
一個成功買到外賣的男人步出小店,只顧咬下手中的漢堡包,一個勁兒撞倒了我。站起來的一剎那,天旋地轉間,身旁的快餐店也一併轉走了,只剩下一道深鎖大閘。啊,對了,小店二零一七年就關門了,更掀起爭產風波。翌年,分裂了的大哥及二哥,分別於紅磡各開了一間新店,大哥的店是「時新快餐店」;二哥則是「時新漢堡包」。說不清,理還亂,情懷卻很無辜,只能靜候判決。
有今有昔
踏着快步,來到了有點眼熟的小店門口。背景帶點鋼琴黑,上方有兩個招牌,門口的右手邊亦有一個落地招牌,熟悉的地方在於它們採用了紅白相間的襯色,字體不大,寫着「時新漢堡包」,這是二哥的店。說時遲那時快,一名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老人穿過自動門,步出小店,介紹自己名叫「鍾奇濤」,人稱二哥,然後就引領我到店內。時鐘搭正七時,離開門時間尚有一段距離。新店比起舊鋪細小得多,但更摩登整潔。店裏的木枱整齊地並列,黑皮卡座位靜候着,門口右方的收銀處閒擱,只有廚房亮了幾盞小燈。裏面傳來碗盤碰撞的聲音。
這是二哥幾十年來慣常的早晨,六時左右回到店裏,做着小店的靈魂——漢堡扒。先是配料,只略略見到有雞蛋、洋葱、牛肉等食材,由於是家傳秘方,他也不便透露,配好材料就開始攪肉,以前用人手方法,但隨科技發展,早已改用機器攪拌,攪勻的牛肉用鐵盤子盛起,一盤盤捧到木枱上。只見,他急忙地把幾個方盤放好,手執一個舀雪糕的勺子,就坐下來,把牛肉一球又一球地舀起,再放到方盤上排好,這個功夫要費上一小時。接着,他從廚房拿出一個印模,把一球又一球的牛肉平均放在六個洞口內,再用手壓平,就成了漢堡扒的模樣。漢堡扒必須每天新鮮製造,不能隔夜,這是傳統。就如枱面上的印模,看上去挺新淨,但其實自六十年代起,就一直沿用至今。有今就有昔,說起往事,二哥眸子變得深邃。
是的,早於六十年代,小店就由兩兄弟的父親鍾冠球創辦,當時只是一間小士多。舊陣時的士多不止賣雜貨乾糧,更會賣熟食飲料,總之一切能謀生的東西。當時他們也只賣三文治等簡食,後來,十分幸運地得到一位朋友幫忙,才有了地道的漢堡包。該位朋友於外國當西廚,回港時告知了鍾冠球原來有這一個做法,就是把一些不是最高級,但品質可以的牛肉攪成肉餅,再夾在烘過的麵包內,淋上美味的醬汁,配合起來相當美味。由於香港當時未有人懂得這樣做,現時著名的外資快餐店,也只是七十年代中期方才於香港出現。他又傳授了一個做漢堡扒的秘方予鍾家,及後鍾家再研發出一個獨特的沙律醬,成了一種新口味,二哥笑言:「初初乜都冇㗎,係得一塊肉,配埋我哋秘製沙律醬。」當時這款新作又被命名為「雜港包」,成了香港的地道美食。
鍾家一共有六兄弟姊妹,二哥排行第二,故此擔起了到鋪頭幫忙的責任,每天放下書包,就要跑回店裏工作,起初都只是賣煙仔、糖仔,後來在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對下廚有了興趣,逐漸學習做漢堡包。小子畢業,不似其他兄弟姊妹般到工廠打工賺錢,反倒全力到士多幫爸爸忙。當時未填海,士多門口就是碼頭,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生意興隆,湊巧業主要移民美國,於是第一時間問鍾冠球有沒有興趣買下鋪位,二哥大讚父親:「我爸爸做人好老實,人緣好又準時交租,所以業主唔問左右嗰兩檔,首先問咗我爸爸先。」
生意好又有積蓄,於是把心一橫,買下了左中右三個鋪位,打通擴充,裝修後,參考外國買票後才取餐的做法,一來節省很多人手;二來不怕有人走數:「啲人都唔係想走你數嘅,好多時食食吓有船嚟,佢哋幾大都趕咗船先啦,咁就冇咗㗎啦。」有見及此,他們索性採用賣快餐的模式,主力當然是賣漢堡包,就成了紅白簷篷的「時新快餐店」。當時西洋的漢堡包開始進駐香港,而且款式多樣,配料裝飾也豐富,雖然父親認為太複雜,但為了順應潮流,他就提議加上芝士及雞蛋,又改為雙層,僅此而已,希望盡量簡單一點,保持港式漢堡包的風味。
往事如煙
光輝霎眼,命運總是弄人。小店最輝煌的時光稍過,此時鍾冠球也到了退休年齡。他見兒子盡心多年,就問他是否有興趣接手小店,希望把鋪頭交予他打理。小子一心想將漢堡包發揚光大,當然答應。於是就與大哥鍾奇清一起打理小店。
怎料,一切惡運,也同時爆發。他說,做生意很有趣,任何一個基建,都能令一門生意死或生。最難的難關,就是碼頭搬遷,當時未有海底隧道,整區都沒有人流,生意淡泊。那時候,父親都勸說結業罷了,回想至此,他嘆口氣:「我同爸爸講唔好,我都喺度做咗幾十年,我點捨得唔做。」堅持還是有用的,及後開始周圍都有地盤出現,算是挽回了一點人氣,但快餐店嘛,始終不合三行工人的胃口,既然要生存就要想法子,於是他嘗試多加一點中式食物,例如很多人客喜歡吃他們的漢堡扒,他把漢堡扒煎過後,放於白飯上,淋上醬汁,又外加了一些蒸菜,加上快餐模式的效率,也就聚攏了一眾三行工人在此午膳。此外,當時又有理工大學的前身出現,很多學生都開始來小店吃漢堡包,生意開始好轉。
然而,好景還是不常。十多年前,開始傳出大地產商收購該區重建的消息,二哥眼見旁邊的店鋪開始陸續被收購,心裏也有了準備。終於,二零一七年時,他們的鋪位都被地產商收購了。最讓他始料未及的,竟然是身邊的兄弟姊妹,為了賣鋪的三千多萬,竟然掀起一場爭產風波,令本來能營業至當年十月底的小店,八月就突然結業。未幾,傳出了二哥重開「時新漢堡包」的消息,引來了大哥的提告,六人你一言、我一語,兄喊冤、弟呻枉,擾攘一輪,最後二哥及大哥各自重開新店。當初如何哭辯也好,他今天只拋下一句:「咁多年經歷咗咁多,都唔知點講啦。」不願再爭論,孰是孰非只一時,唯獨情懷永恆。他重開小店,只為兩個心願。
第一,很多街坊見他們結業,都十分關心,每次碰上老顧客,對方都會衝上前猛問小店會否重開,埋怨沒有漢堡包吃。不止是老街坊,還有一眾理工學生,結婚生仔後,都會帶上後代來光顧。他放不下這份情誼,但年事漸見高,能力也是有限。此時,他的兒子卻表示願意幫忙:「我今年六十八歲,佢唔幫手都好難再重開啦。」於是,他決定一試,以報答街坊多年來的支持。
第二,他一直以鍾家的漢堡包為榮,亦曾經答應過父母,會將它發揚光大,若此時終結,大家都只會記得爭產的黑歷史,浪費了父母的心血,也白花了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鋪頭的大半輩子。「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嘅獨特,唔係每樣嘢都可以保存咁耐,唔係每樣嘢都有咁多人擁護咁耐。」開放式廚房開始煎着漢堡扒,香氣四溢。小店轉眼間已快滿座,眾人享受着那煎炸的聲音,氤氳飄繞於牆上的十六個大字「時尚風釆;與時並進;新鮮新意;薪火相傳」。
執拗僅一時,還願經歲月洗禮後,說起「時新」,只記得她的經典情懷。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時新漢堡飽
地址:紅磡德康街黃埔花園12期家居庭22-23號鋪
電話:2387 2868
營業時間:10am-9pm
詳情: http://bit.ly/2R6zbh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我盡量寫得有趣架啦 在 賤飛- 首頁|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情節會盡量寫得有趣,希望各位唔好覺得悶同累贅=) ... 雖然我個故唔係好出名,讀者都唔算多,但自問人物塑造得唔錯(我相信大多數讀者都係為左孔翹BB架啦),所以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