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猜猜這張照片的農地是在新竹市的哪裡?
新竹市雖然是個很小的城市,但是除了繁華的都會區之外,#香山 還保有大片的山坡地、森林、田地和溼地,而 #北區 在機場北側和漁港附近也仍然保有豐富的農田,甚至是人口快速成長的 #東區,在千甲、關埔等地還是看得到農田,而且這些農田還是很多家長帶孩子認識食物與農地的環境教育基地。
這些珍貴的自然環境,如何跟快速發展的科學園區、住宅區、產業用地取得一個適當的 #平衡,讓未來的新竹市既能夠繼續在 #經濟 上領先,同時也保有舒適的 #環境 給下一代,同時能夠 #回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調適,這些都是「#新竹市國土計畫」要處理的重要課題。
雖然影響新竹市未來20年發展策略和土地利用的「新竹市國土計畫」,在上星期五內政部的國土計畫審議會中通過了。但是計畫通過,後面仍然有非常多的政策、規定要跟著做配套處理,明天由立法委員 陳椒華主辦的縣市國土計畫座談會北部場,我會提出一些我對新竹市國土計畫的看法,以及後續會持續追蹤的部分。
⒈#都市計畫農業區應劃為農業發展地區
目前都市計畫內仍然有544公頃的農業區,這些土地過去一直被視為是住宅與工商發展的儲備用地。但國土計畫法設定了 #第五類農業發展地區,就是要把這些農地從都市計畫中「救」出來,雖然這些都市計畫農業區因為緊鄰都市發展的邊緣,很容易面臨城市擴張土地開發的壓力,但是它同時也是離都市最近的農業產地,如果能夠發展講求新鮮度以及鄰近消費市場的農作物,或是成為都市人參與農耕的園地,孩子食農教育的基地,其實都非常合適。
據我了解這些農業區目前都沒有迫切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在審議會上已經主張應該在這次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等到下次通盤檢討時再根據土地需求做調整。
⒉#三級產業用地應考量土地立體化利用
這次新竹市政府沒有像其他縣市政府在製造業用地上天馬行空地劃大餅,反而務實地根據未來要用「#以軟扶硬」——以軟體扶持硬體的產業策略,加大發展三級產業用地,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三級產業用的預估上,其實許多三級產業的用地可以根據「樓地板面積」做土地的立體化利用,畢竟連工業區都可以立體化,辦公室本來就可以向上發展,因此三級產業用地的需求應該可以更少。
⒊#水資源不能只仰賴北水南送,#節水和再生水應該同步發展
桃園市和新竹縣市是北台灣最缺水的地區,同時三個縣市也都是工業持續成長發展的重鎮,但是新竹市國土計畫對於未來可能每天短缺26萬噸的水源,卻是幾乎全仰賴前瞻計畫工程的石門水庫水北水南送1天20萬噸。
早在去年第一次定期會的市政總質詢,我就跟市長點出仰賴「北水南送」不能真正解決新竹市的水源問題。像是2015年春天那場十年大旱,桃竹都是全國最嚴重的缺水區,科學園區要出動水車買水載水,桃園甚至比我們還嚴重,這個時候恐怕北水也沒辦法南送了,其實我們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啟動節水和開發再生水補充工業用水的計畫,以降低缺水風險。
⒋#落實灌溉水質改善
全國國土計畫和新竹市國土計畫都有寫應該要調查農業用水系統,整合水庫、河川、農田水圳與排水的分布網絡圖資,建立灌溉和排水的供需情形、污染源分布、水質保育措施和緩衝空間等,同時要針對未落實灌排分離的地區列冊並提出解決方案和具體時程,這正是我上任以來持續向市府要求應該處理的灌溉水質問題,而我要求的其實也正是國土計畫的文字內容,請市府不要再推託,自己都寫進國土計畫了就不該再閃躲,還新竹市一張乾淨的灌溉圳路網。
⒌#我們需要農業政策與農地利用規劃
新竹市不像大部分縣市都還有一級的農業主管單位,我們只有農林畜牧科和漁業科,但我們還有3000多公頃的農地,竹市國土計畫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及產業土地利用規劃,完全沒有農業的部分,彷彿農業不是產業,農地就是等著變建地。
正是這種很消極的態度,讓新竹市的農地更不可能保存,當農地變建地不但可以發大財,守著農地作農甚至養不活一家時,我們怎麼能夠期待農地會被保留下來呢?後續我也會持續跟市府討論,市長的田園城市規劃中,應該要有農業的產業規劃和農地空間利用規劃,沒有這些,我們還會失去更多農地。
————
這幾天的高溫,已經讓民眾大喊吃不消,氣候異常的苦果、環境的反撲,我們已經在承受。先前我也曾分享過我參觀循環設計展的心得,這邊我想作為結語引用。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disaster),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國土計畫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請和我一起關注、一起努力。
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disaster),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上週日我參觀了一個很有趣的展覽,是由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舉辦的「下十年,循環設計展」。這是一個關於循環經濟的展覽,探討如何透過「#重新設計」,包括設計產品、服務模式或是回收方式,讓工業社會製造出來大量的產品及原料,在使用完畢後都能夠完整地重新再運用,或是能被完全分解回到生態,不會再有過多的廢棄物必須要焚化或掩埋,當然也不會有惡意的丟棄。
展覽從六大主題出發,包括了食物、時尚/紡織、營造/物品、電子/電器、塑膠/包裝和城市,介紹現在這些領域中,國內外有哪些業者、產品以及運作模式,正在實踐「#循環經濟」式的設計。
這邊挑三個我看了特別有感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①#台灣人每分鐘大約丟棄438件衣服👚
平均 #每件衣物經過了1900公里的路程才來到消費者的手中,但是紡織衣物幾乎有97%都是使用原生的原料,其中有61%是來自石化原料製成的聚酯纖維,25%來自棉花,只有大約2%是使用回收原料。但是竟然有73%的衣服最後都是變成垃圾焚化掩埋,而其實有95%的衣服都是可以再生的。
作為一個環保生活的實踐者,我不買新衣服很久了,關於 #快時尚 對環境的危害,容我再次推薦遠見的舊衣墳場特輯:https://event.gvm.com.tw/2018fast_fashion_crisis/
②#你知道有251億美元的黃金藏在電子廢棄物中嗎?💰
我們生活中仰賴大量的電器,從智慧型手機、電腦到傳統家電的冰箱、電扇、冷氣與洗衣機,#電器裡面其實稀有金屬原料含量相當豐富,價值也很高,但是因為這些家電最初的設計不容易被收集、回收與拆解,導致這些稀有原料有80%都沒有辦法重新再利用,最後全都進了焚化爐和掩埋場,而我們仍不斷開採新原料來製作電器,如果一開始就設計成「好修理、好回收、好拆解」,讓整部廢電器的原料能夠盡量完整地回到產業鏈,我們就能大量減少開採稀有金屬。
來自荷蘭的「公平手機」(#Fairphone),就努力地做到這點,它們將手機設計成消費者自己就能輕鬆打開且維修,需要更換的零件也可以在他們的網路商店買到,比起各家智慧型手機故意讓手機不好維修而且不耐用,透過「計畫型汰舊」來營利,它們強調「如果你不能打開你的手機,你就不曾擁有它。」,每個消費者都有權利選擇維修自己的手機。
Fairphone剛推出的時候,我和一位同為環保實踐者的朋友非常想買,礙於規格沒開成合購,這次在展區看到實體機又驚又喜,立刻拍下來傳給朋友看,也算一償宿願XDXDXDD
③#台灣一年約使用20億個手搖杯🥤
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膠容器,像是也有類似「人嶼物公司」推出的「#好盒器容器租借服務」,串聯店鋪提供可以重複使用的飲料杯和餐盒,讓民眾在外帶購買餐點時可以使用完,吃完了再找附近的據點歸還,讓餐具能夠重複使用。
去年新竹市環保局曾經短暫試行過飲料杯租借活動(中央有補助),本來不太喝飲料的我,那週到處租好盒器喝飲料,也認真給環保局回饋。最大感想是:#準備一個寬口飲料杯真的不難,店家做飲料會更方便。
#下一個十年你想面對怎樣的世界🌏
食、衣、住、電子產品和塑膠容器這些跟我們生活最相關的產品服務,這個展覽都討論到了,展覽只到這週日,對循環經濟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唷。
看完這篇落落長心得的朋友①②③哪個你最有感呢?
《2020下十年 循環設計展》資訊
https://www.tdri.org.tw/26287
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 在 2022台中大金冷氣維修-品牌家電,精選在PTT/MOBILE01討論議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 <看更多>
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 在 2022台中大金冷氣維修-品牌家電,精選在PTT/MOBILE01討論議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