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力書單
遇到各種挑戰與不習慣的事情,從自我否定到突破這段區間大致上會經歷以下階段
1. 驚覺與啟發
2. 開始否定自己
3. 轉念準備行動
4. 陷入自我懷疑
5. 實際開始行動
舉個例子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有天你看了一部電影、一本書、滑了滑社群動態等等
突然間你內心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不過很快的你開始否定了剛剛的自己,覺得做不太到並且告訴自己別想太多
最後好不容易你跨越了這道思緒的門檻,下定決心要開始行動,卻又開始想著一百種無法做到的理由,內心那份害怕失敗的恐懼油然而生
-
你我應該對上述的劇本不陌生,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把最壞的情況列出來
而在這本書中提出一點讓我感到很受用「當我們把關注點聚焦在最壞的情況,又怎麼能夠確保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挑戰呢?」
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最好的情況會是什麼?」
當我們聚焦在風險/獎勵的時候會觸發大腦不同的系統
❒ 風險 - 行為抑制系統
❒ 獎勵 - 行為激發系統
也就是説專注於獎勵可以讓我們持續成長而非停留在原地。
所以現在想問問你,你要選擇關注風險還是獎勵呢? 底下留言告訴我
-
本書透過作者自身的故事,用非常生動的敘事方式,搭配每一章克服恐懼的總結圖文,讓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從掙扎到突破的種種狀態
如果你是在生活當中遲遲無法跨越內心障礙,覺得在生活中總是抓不住所謂的勇氣
那麼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籍,作者從自身坦然面對失敗並歸零面對的精彩故事,相信你會獲得一股突破自己的能量!
底下留言告訴我
✎ 你最近克服的一道關卡是什麼?
✎ 你正在嘗試突破什麼樣的恐懼?
-
感謝 @gobooks.tw 邀請我閱讀此書
-
#面對恐懼 #成長 #習慣 #成長心態 #習慣力 #neil習慣力 #neilhabit #neilhabit與恐懼來場直球對決
成長心態 例子 在 neil.habi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活習慣力
也許你已經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那麼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認真做選擇的人嗎?
作者提出了幾個例子,可以簡單自評一下平時是否真的有認真在做選擇
❒ 想看電影,隨便找一部就開始看
❒ 想要學習,隨便買了幾堂線上課程就開始上課
❒ 查找資源,隨便挑了一個部落格文章就開始看
❒ 適婚年齡,隨便找一個差不多的人就成家了
被說中了幾個? 也許這邊可以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你真的有在好好選擇嗎?
選擇就是在進行決策,因此透過篩選才能稱上是選擇
那麼既然選擇很重要,那到底應該怎麼選才是對的呢!
這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我們之所以會隨意地做選擇,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給自己設立一個標準,因此很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左右
學著將選擇的標準拉高,是爆發式成長的基礎,借助以下四點重塑你的選擇思維
❶ 洞察出關鍵節點
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往往會很貪心的希望每件事情都能兼顧,因此將精力平均的分配在每一個事情上
如果要獲得爆發式成長,就要培養觀察出一件事情成敗的關鍵,並且選擇將時間投入在這些至關重要的關鍵節點上
❷ 關鍵節點不犯錯
這裡要做的是分析,分析你的工作和想學習的這項技能有哪些地方是絕對不能犯錯或跳過的,我們都說要勇於犯錯,去獲得寶貴的經驗,但並非代表我們就要放任自己犯不應該犯的錯,省下不該跳過的步驟
❸ 找到內在驅動力
若沒有內在驅動力自然很難持續的找方向、找目標、找方法,因此很容易一年過去了,如果沒有一些衝擊,可能都還沒發現自己停留在原地
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選擇目標、圈子、內容,讓自己持續的升級!
---
其實這只是本書第一章的部分內容,每一節都能讓你思考更多,用更務實的角度去看待成長這件事,做出最貼近你的正確選擇!
更多如何掌握機會、刻意行動、相信自己、經營自我的內容都在這本書當中,如果你正處於選擇困難、成長卡關等等,我相信這本書會帶給你許多很務實的思維,並且幫助你落實於生活中!
如果你對本書有興趣,這次與出版社合作,即日起至2021/08/19 (四) 23:59 將贈與兩名讀者獲得實體書籍
完成以下兩點即可參與此贈書活動
❶ 點擊貼文按愛心並且追蹤 @neil.habit
❷ 留言自己做過最好和最差的選擇
( 限留言一次 🙌🏻 )
最後感謝高寶書版 @gobooks.tw 邀請我閱讀此書!
#微小習慣 #成長心態 #選擇的習慣 #選擇思維 #習慣力 #neil習慣力 #neilhabit #neilhabit不隨意地做人生中的每個選擇
成長心態 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摘錄自《#心理韌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在贈書直播中談到記者白心儀勇闖世界各地,她可以說是個在心理上很有韌性的代表。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7435074625978
這次要介紹的書,其實是延續之前的焦慮主題而來。而後天讓一個人容易焦慮的重要因素,就是依附品質。依附品質,又是心理韌性的關鍵構成。
我先用這篇文,把陳心理師的心理韌性架構有個簡要的鋪陳。這可以同時拿來理解自己,以及使用在親子教養領域。
祝願您,能看見過度保護自己,反而可能把愛隔絕在外!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心理韌性的基石
【文/ 陳品皓】
對這世界上的任何生物來說,陽光、空氣、水是三個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對人類這種社群動物來說,人際關係也是生命中必要的條件。我們生活在關係當中,受到關係的滋養、撫育,同時也受到關係的傷害,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以致於生命中的任何事件,幾乎都跟關係有緊密的關聯。
因此我想跟讀者談在家庭之中,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培養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並且建立孩子自己的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
多數人談到人際關係,都認為它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會影響到他以後的學習甚至職涯發展。至於人際關係還有什麼重要的面向,很少人會想到,原來它跟心理韌性也有密切的關聯。
國內外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一致指出,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好壞,往往是決定心理韌性強度的重要關鍵之一,但人際關係往往也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部分。因為我們常常以為,心理韌性應該是孩子本身的特質,忘記它也受很多外在條件的影響。
為了讓你更清晰心理韌性的輪廓,在這邊請容我稍稍介紹兩個簡單的概念:資產(asset)及資源(resource),這兩個詞在經濟學上有很嚴謹的學術定義,不過我只是借來做簡單的說明,還請別太嚴苛看待。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資產看做是一個人擁有的內在能量;資源是一個人擁有的外在能量。這種劃分方式很粗糙,不過有助於我們理解心理韌性的概念。如果用公司來比喻,資產就是這家公司用來生產產品的設備、人力、制度等,而資源就是公司在外面跟別人競爭時所擁有的優勢,像是現金、人脈、合作廠商等,因此公司的資產如果運作得好,就能幫公司賺進更多資源,然後進一步汰舊換新,買來更好的設備、招募更優秀的人才,賺進更多的資源。
現在,我們對資產跟資源有了概念之後,就可以套用在心理韌性了。本書前面幾章介紹的概念,不論是自尊、自我覺察、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納、成長心態等,就像是孩子的內部資產,這些資產愈豐碩,就愈有跟其他人競爭的優勢;而人際關係比較像是一種外部資源,能帶來更多有助於孩子發展的機會。
不過想要有助益的人際資源,孩子的資產也很重要,因為有了好資產,就有機會得到好資源;同樣,優勢的資源也會進一步使資產升級。當然,有些東西既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資源,不過我們就不用嚴格的去區分,最重要的是,我們因此知道心理韌性有內在條件,也會受到外在影響,而內在資產與外在資源彼此又會形成循環。
所以,不管是資產或資源,兩者對心理韌性都有很重要的影響(請見下頁圖示)。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際關係很重要。你可能會好奇,人際關係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韌性呢?這可以從兩大面向來談。
……
人際關係資源的兩大面向
當我們講到人際關係資源時,其實有兩個理解的角度,分別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這兩大面向構成了孩子心理韌性的核心。
■ 安全堡壘:早期家庭中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安全堡壘對孩子是重要的?如果缺乏安全堡壘又會怎樣?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不知道你有沒有逛過鬼屋?園遊會或遊樂園有時候會有鬼屋設施,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好好體會嚇破膽的感覺。
一進到漆黑的鬼屋裡,伸手不見五指,身處在詭譎的氣氛中,任何地方彷彿隨時會冒出嚇死人不償命的鬼。在逛鬼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心中不斷疑神疑鬼,感覺任何一點動靜,都會出現恐怖的東西,這就是多數人的鬼屋經驗。
當你覺得屋裡都是恐怖的東西時,就隨時處在一種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狀態,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很恐怖又嚇人。而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我們不難想像,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 社會需求:孩子環境中的人際關係
家中的氣氛、教養的風格,以及與家人互動的品質,塑造了孩子的價值觀、情緒核心與行為表現。當孩子開始慢慢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也隨之而來。
孩子出現了社會需求,開始跟不同的人來往、學習跟不同的人溝通、見識自己不懂的世界,並且透過跟各式各樣的人互動、相處來認識世界,並且覺察自己。因此,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學校或安親班就是一個人際修練場。
在修練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孩子將會逐步嶄露他的特質、價值觀、情緒與需求,並且透過與同學、朋友的互動往來,滿足被接納、融入好關係的渴望。這些經驗都是孩子日後累積人際關係資源的重要元素。
■ 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
在人際關係中,很多孩子會陷入「量」跟「質」的迷思,我們大人也會有類似的迷思,像是在乎孩子會不會交朋友,是不是很受歡迎,朋友多不多這種「量」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孩子的人際關係,只要先掌握到「質」的關鍵就好,也就是孩子有沒有辦法維持一段好品質的人際關係、在每一個階段有沒有辦法與朋友維持長期的關係、有沒有辦法信任別人、獲得別人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深入交往,這些都是「質」的指標,至於朋友多不多、受不受歡迎,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心理韌性》
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https://cplink.co/OoDZUw3B
親子天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陳品皓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